貨幣ARS
阿根廷比索
與台灣時差
-11小時時區-3
電話國碼
+54
電壓
220V
插座別
阿根廷共和國,又稱簡稱為「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是由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所組成的聯邦共和國,佔有大部分南錐體。北交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鄰巴西,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瀕太平洋的德雷克海峽,總面積約2,780,400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八,美洲第四,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語語系國家排名第一,橫跨多個氣候帶。阿根廷主張對某些地區的主權,例如南極洲的一部分、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阿根廷被視為拉丁美洲的中國,文化均深受歐洲影響,例如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幾乎令人彷彿置身西歐城市文明。更早的時候,阿根廷為一個具有巨大地區影響力的國家,是聯合國、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南方共同市場、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組織的成員國。在國內外,傳統的表達「阿根廷」的方式是使用「El País」、「El Estado」或是「La Nación Argentina」、「República Argentina」。聖克魯斯的手洞保存著13,000至9,000年前原住民藝術作品,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此外阿根廷也擁有九項世界遺產,5項為文化遺產,4項為自然遺產。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包括有南美洲旅客最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世界自然遺產伊瓜蘇國家公園,擁有壯麗瀑布群和熱帶叢林造景,以及2018年青奧會的舉辦城市。阿根廷的文化植根於歐洲,既有本土的克里奧爾料理,也保有烹飪義大利麵、香腸與甜點的歐洲風味。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ARS
阿根廷比索
與台灣時差
-11小時時區-3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54
插座別

位於阿根廷拉普拉塔的「聖母無原罪聖堂」是世界上第58高的教堂,也被稱作「拉普拉塔大教堂」,獻給無原罪聖母。這座新哥特教堂位於市中心,朝向中央廣場和市政府,設計繪畫出由建築師埃內斯托·梅耶爾在城市規劃師彼得·貝諾伊特的指導下完成,於1884年奠基,1902年被稱作「尼斯德勒斯·聖母之痛教堂」。這座聖堂經歷數十年的建設,於1932年成為大聖堂。建築風格屬於新哥特復興式建築,參考了安繆因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於1930年時因為擔心基礎無法承受教堂的規模及重量而停止建築。翡翠並未完成,外牆也不顯示磚石和接縫的痕跡。於1990年代中期展開重大的修復完工計劃:加強基礎、修復外牆及磚石接縫、完成兩座尖塔、六個箭塔、約200個尖頂和800個尖鐵,安裝25個鐘聲。最終,經過修復後的外牆維持原狀,因此聖堂外部表面未經處理,使其與許多北歐的磚石哥特式或新哥特式教堂相似,如瑞典的烏普薩拉大教堂、芬蘭的赫爾辛基聖約翰教堂和丹麥的羅斯基爾大教堂。修復工程於2000年開放對公眾參觀,其尖塔高達,為美洲六座最高的教堂之一。

位於聖特羅佈雷塔10街,Teatro Municipal Coliseo Podestá是阿根廷La Plata市46街與47街10大道,約1065座的劇院,由烏拉圭 Carlos Zehndorf 設計,模仿活塞式劇院,最初命名為「Teatro Politeama Olimpo」,1886年11月19日由歌手Roberto Stagno和Gemma Bellincioni演出Gioachino Rossini的歌劇「The Barber of Seville」而開幕。此後,被 Juan José Podestá所購買,並以此建立為南美洲前衛劇場公司的總部,在此演出的歌劇,大多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演出前先試映,其中包括Remete Lacconi, Margarita Xirgu, Marian Anderson, Arthur Rubinstein等許多重要藝人。

“Curutchet House”,阿根廷拉普拉塔,是Le Corbusier設計的建築物,它是由外科醫生彼得·多明戈·庫魯切特(Dr. Pedro Domingo Curutchet)於1948年委託建造,底層附設了一間小診所。該建築物有4層樓,中間有個院子,面對的是波斯克森林步道公園(Paseo del Bosque park),正立面有個避日簾(brise soleil)。建築工程於1949年由Amancio Williams擔任總監,於1953年完工。該建築綴上了Le Corbusier五大原則(Le Corbusier's five points of architecture),並附設無階梯和多級曲折樓梯。它也是Le Corbusier罕見的戶外建築作品,可與歷史悠久的傳統建築完美搭配。室內設計中盡顯精雕細琢,有一棵大樹站在室內,並不影響整體的室內美觀,陽臺、折疊式木製窗簾、斜向樓梯、衣櫃、廚房等設計於1949-1953,多年來仍維持原狀。該建築於1986-1988年時進行了修復並被阿根廷國家遺產委員會訂為國家地標,也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建築師協會(Buenos Aire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的總部。2016年7月,該建築與另外16座Le Corbusier建築物一起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2009年的電影《隔壁的人》曾在該建築拍攝,2018年的電影《秘密之作》則以Le Corbusier的作品和思想為背景,描述了一位建築師與Le Corbusier的遺產之間的關係,在該建築內外拍攝完成。

《南福格雷鐵路》或《世界之終火車》是阿根廷特拉瓦洛普省的一條開業火車,它最初是用作運輸木材的貨運線,為烏斯懷亞監獄服務。現在,它已經作為一條遺產鐵路,通往特拉瓦洛普省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南方的有效鐵路。該線起源於19世紀,烏斯懷亞位於特拉瓦洛普大島,做為一個刑獄殖民地而開發,第一批囚犯於1884年抵達。1902年,由囚犯開始在適當的建築物上進行建設,並在木質軌道上修建了一條鐵路,主要用於運輸本地石材,沙礫和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