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阿根廷

貨幣ARS

阿根廷比索

與台灣時差

-11小時時區-3

電話國碼

+54

電壓

22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I型-八字扁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阿根廷共和國,又稱簡稱為「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是由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所組成的聯邦共和國,佔有大部分南錐體。北交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鄰巴西,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瀕太平洋的德雷克海峽,總面積約2,780,400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八,美洲第四,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語語系國家排名第一,橫跨多個氣候帶。阿根廷主張對某些地區的主權,例如南極洲的一部分、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阿根廷被視為拉丁美洲的中國,文化均深受歐洲影響,例如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幾乎令人彷彿置身西歐城市文明。更早的時候,阿根廷為一個具有巨大地區影響力的國家,是聯合國、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南方共同市場、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組織的成員國。在國內外,傳統的表達「阿根廷」的方式是使用「El País」、「El Estado」或是「La Nación Argentina」、「República Argentina」。聖克魯斯的手洞保存著13,000至9,000年前原住民藝術作品,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此外阿根廷也擁有九項世界遺產,5項為文化遺產,4項為自然遺產。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包括有南美洲旅客最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世界自然遺產伊瓜蘇國家公園,擁有壯麗瀑布群和熱帶叢林造景,以及2018年青奧會的舉辦城市。阿根廷的文化植根於歐洲,既有本土的克里奧爾料理,也保有烹飪義大利麵、香腸與甜點的歐洲風味。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ARS

阿根廷比索

與台灣時差

-11小時時區-3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54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I型-八字扁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Temaikèn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梅迪坎動物園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區域的貝蘭德埃斯科巴,是全國唯一獲得AZA雅西認可的動物園。梅迪坎一詞源於當地原住民特魯切語言的「tem」和「aiken」,佔地約72公頃,以原產於阿根廷的野生動物、稀有及瀕臨絕種物種著名。除了動物園,梅迪坎基金會還擁有奧蘇努努野生動物保育區,並且在國家野生保護系統內管理和保護巴拉那松林生態系統,以及蝴蝶和蘭花。梅迪坎生物公園是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Teatro Municipal Coliseo Podestá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位於聖特羅佈雷塔10街,Teatro Municipal Coliseo Podestá是阿根廷La Plata市46街與47街10大道,約1065座的劇院,由烏拉圭 Carlos Zehndorf 設計,模仿活塞式劇院,最初命名為「Teatro Politeama Olimpo」,1886年11月19日由歌手Roberto Stagno和Gemma Bellincioni演出Gioachino Rossini的歌劇「The Barber of Seville」而開幕。此後,被 Juan José Podestá所購買,並以此建立為南美洲前衛劇場公司的總部,在此演出的歌劇,大多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演出前先試映,其中包括Remete Lacconi, Margarita Xirgu, Marian Anderson, Arthur Rubinstein等許多重要藝人。

Piedra Movediza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坦迪爾,阿根廷的「動石」佔地約300噸重,是由於石頭微微搖晃很有吸引力,吸引了不少遊客,而且從早上至晚上有其特殊搖晃的動作。而位於王者山頂的原始石頭於1912年2月29日傍晚 5 至 6 點間落下破碎,斷層面的原因未知,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出礦人對大石有侵犯的感覺,另一個可能是因為附近的坑道有爆炸的聲音,把大石驚動。2007年有一個石頭副本被蓋到原本位置,此處也成為坦迪爾的歷史紀念地點,但是這個副本並沒有搖動的功能,而是牢牢固定在支撐岩石上。

拉普拉塔主教座堂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位於阿根廷拉普拉塔的「聖母無原罪聖堂」是世界上第58高的教堂,也被稱作「拉普拉塔大教堂」,獻給無原罪聖母。這座新哥特教堂位於市中心,朝向中央廣場和市政府,設計繪畫出由建築師埃內斯托·梅耶爾在城市規劃師彼得·貝諾伊特的指導下完成,於1884年奠基,1902年被稱作「尼斯德勒斯·聖母之痛教堂」。這座聖堂經歷數十年的建設,於1932年成為大聖堂。建築風格屬於新哥特復興式建築,參考了安繆因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於1930年時因為擔心基礎無法承受教堂的規模及重量而停止建築。翡翠並未完成,外牆也不顯示磚石和接縫的痕跡。於1990年代中期展開重大的修復完工計劃:加強基礎、修復外牆及磚石接縫、完成兩座尖塔、六個箭塔、約200個尖頂和800個尖鐵,安裝25個鐘聲。最終,經過修復後的外牆維持原狀,因此聖堂外部表面未經處理,使其與許多北歐的磚石哥特式或新哥特式教堂相似,如瑞典的烏普薩拉大教堂、芬蘭的赫爾辛基聖約翰教堂和丹麥的羅斯基爾大教堂。修復工程於2000年開放對公眾參觀,其尖塔高達,為美洲六座最高的教堂之一。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