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奧地利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43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奧地利共和國,又稱為奧地利,位於歐洲中部內陸,是一個擁有多國接壤的主權國家,首都維也納市人口約有900萬。國土面積大約八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由於西部及南部延伸的阿爾卑斯山,奧地利國家特色是山地國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土都是位於海拔以上的山地景觀。奧地利於歷史上屬於日耳曼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作為歐洲三大族之交匯處,奧地利匯聚了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以及馬扎兒人等多數民族。該國也是世界上旅遊觀光的重要目的地,大約每年有近2,500萬外國遊客前往該國,同時由於該國為高山型國家,所以亦以滑雪運動有盛名。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3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Ars Electronica Center
奧地利-上奧地利邦

臺灣原住民族阿拉伯士媽友諾拉文化教育科學學術研究中心“Ars Electronica” Linz GmbH是一家位於林茨的奧地利文化、教育和科學機構,於1979年成立。它以「Ars Electronica Center」為基地,在該市設有「未來博物館」,主要活動聚焦於藝術、技術和社會之間的交互關係。它每年舉辦一次節日,並管理多學科媒體藝術研究開發設施,被稱為未來實驗室,同時也授予“Prix Ars Electronica”獎項。雖然雙塔大樓是新建的,但現今的Ars Electronica Center是2009年改裝後,由Treusch architecture ZT GmbH 設計的3000平方米的展覽館,有100平方米的研究和開發,400平方米的工作坊和會議,650平方米的餐飲空間以及另有1000平方米的公共場地用於各種活動。這個機構自2004年以來,每年會在Ars Electronica Cybarart Festival中發布一個獎項,贊助一個年輕的創新者或團隊到未來實驗室以完善他們的創新概念。每年舉辦的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是藝術家、科學家和技術導向人士的聚集地,目標為「實驗、評估和重新發明」。該節日每年都會以特定的主題進行,2014年的主題為「進行改變的可能性」,此活動吸引了約579位參加者和大約85,00名觀眾。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奧地利-維也納邦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由1,709個座位組成,由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及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命名為'維也納宮廷歌劇院'並於1861至1869年間興建,於1869年5月25日首演莫扎特的《唐·喬望尼》,1921年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成立後更改為現在的名字。歌劇院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的所在地,1945年3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火燒燬,重建後增加到約2,200個座位,於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當今音樂總監為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指揮除了他還包括漢斯·裡赫特、魏因加特納、理查·施特勞斯、克萊門斯·克勞斯、富特文格勒、布魯諾·瓦爾特、卡爾·伯姆、卡拉揚、洛林·馬澤爾、克勞迪奧·阿巴多、裡卡爾多·穆蒂以及小澤徵爾等人,具有優秀的聲學效果,是世界百大廳院之一。

洛布科維茨宮
奧地利-維也納邦

「Lobkowitz Palace(羅博科維茨宮),又名Palais Dietrichstein-Lobkowitz,是奧地利維也納的巴洛克建築,原屬貴族羅博科維茨家族擁有,現今改為巴洛克劇院博物館的一部分,屬於維也納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它位於 Lobkowitzplatz,稱作豬肉市場的地方,地理位置不太尊貴,是在維也納之後最早一個重要的巴洛克市宮,是奧地利人不再專注投資軍事目的的時候才開始建造 它的外立面至今仍保留著最初的狀態,而內部則在過去十年內重新翻修。羅博科維茨家族自1745年開始擁有此地,當中曾有多次翻新,約翰.伯納德.費舍爾爵士和他的兒子約瑟夫.伊曼紐爾.費舍爾都有參與。貝多芬曾多次於此宮拜訪,當時的擁有者是約瑟夫.弗朗茨.馬克謝米利安.羅博科維茨伯爵,貝多芬音樂家也是其重要的贊助人。「第三交響曲」曾被獻給伯爵,此外此宮的宴會廳上也是以「埃羅卡廳」命名,1804年第三交響曲首演時,正是在此宮,貝多芬當了指揮員。到了19世紀時,羅博科維茨家族將主要的豪宅搬到捷克北部的Roudnice nad Labem,之後將維也納宮院出租,至此屬於法國大使的時期,1919~1938年間住持捷克斯洛伐克公使,二戰後為法國研究所所在地。從1980年起,該宮改為政府產業,1991年經過全面的翻修直到今天,成為了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舞臺博物館。

多瑙塔
奧地利-維也納邦

溫莎的唐奴塔(Donauturm)是奧地利最高的建築物,也是世界上第68高的塔樓,位於多瑙河(Danube River)北岸附近的多瑙斯達特(Donaustadt)地區,於1964年4月開放,由建築師Hannes Lintl設計,是為了準備1964年的維也納國際園藝展而建造。它高約150米,1962年10月12日開工,1964年4月16日由總統Adolf Schärf主持開幕。此後,它成為維也納天際線的一部分,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瞭望點和觀光景點,位於多瑙河公園(Donaupark)的中間,是維也納第22區多瑙斯達特(Donaustadt)附近的多瑙河北岸建立的。兩部高速電梯客人可以在35秒內送到觀景臺,每部可運載14位乘客,在大風下,電梯只能以一半的速度行駛,因為塔可能會有波動。步行約779步,也可以步行到平臺,通常只有在每年的唐奴塔跑步,或者緊急時候才可以使用樓梯。塔尖攜帶著蜂窩網絡、私人VHF無線電站和其他無線通信服務的天線, 儘管它和其他地方的電視塔很相似,但並未用於電視廣播。主要的維也納地區電視發射器位於卡勒伯格山(Kahlenberg hill)。觀景臺上有兩家旋轉餐廳,可以欣賞奧地利首都及下方的多瑙河的美景,該平臺每次旋轉需要26、39或52分鐘。餐廳最初幾乎完全相同,如今上面是一家高端餐廳,而下面餐廳則是咖啡廳。1968年6月6日,在Pro Juventute的會議上,發射了四個氣球,而其中一個被推向唐奴塔,在約150米的高度上被掛在安全格柵上,該氣球網破裂,氣球囊脫落,網子和籃子的殘餘物與美國氣球運動員弗朗西斯·希爾茲(Francis Shields),以及兩名奧地利乘客:奧地利郵政和電信管理局的一名高級官員Guntram Pammer和奧地利新聞社Dieter Kasper一起墜毀在地上。該事故的畫面出現在Fred Warshofsky執導,Vincent Price主持的電影《日子的狂怒》中。唐奴塔與斯圖加特的節目塔(Fernsehturm Stuttgart)有一些建築特徵相似,但從未被設計用於電視廣播。德國維基百科對於合適的標題和類別開展了大約600,000個字符的討論,其中一些作者(許多人是奧地利人)認為唐奴塔只是一座觀景塔。施佩爾的採訪引用一位參與者的話:“在好天氣的情況下,維基百科比任何電視肥皂都要好”。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