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奧地利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43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奧地利共和國,又稱為奧地利,位於歐洲中部內陸,是一個擁有多國接壤的主權國家,首都維也納市人口約有900萬。國土面積大約八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由於西部及南部延伸的阿爾卑斯山,奧地利國家特色是山地國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土都是位於海拔以上的山地景觀。奧地利於歷史上屬於日耳曼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作為歐洲三大族之交匯處,奧地利匯聚了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以及馬扎兒人等多數民族。該國也是世界上旅遊觀光的重要目的地,大約每年有近2,500萬外國遊客前往該國,同時由於該國為高山型國家,所以亦以滑雪運動有盛名。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3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庫夫納天文臺
奧地利-維也納邦

阿爾茲海頓夜空觀測臺由科夫納啤酒廠負責人Moriz von Kuffner於1884至1886間建造,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區Gallitzinberg山的302公尺高處,歷史悠久的建築物是一座兩座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觀測臺,以非牟利目的性教育為主,致力於普及天文學知識,維護及保存歷史上的天文儀器,以及對科學天文學的研究。這個觀測臺以菲特莫法測光及星體資料庫的研究最為人熟知,附設有赫利奧蒙、大型子午圓鏡及垂直圓鏡等歷史性天文儀器,自1886年開始就開始進行天文觀測,並於1890年增設156公分星等攝影儀器。Kuffner海頓觀測臺是為科夫納家族的天文建築,此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經濟考量於1915年關閉,經多次企圖後,於1947年重新啟用,1987年由維也納市議會收購,1995年由奧達金省民族高等學校重新開放給公眾,保留四件大型歷史上的觀測器材:270毫米的望遠鏡,以及添購的156毫米天文攝影儀;132毫米子午圓鏡,阿爾茲海頓帝國最大的子午圓鏡,其附設垂直圓鏡,是現存極少數地方天文臺裝置;以及217/3000毫米赫利奧蒙,世界上最大的赫利奧蒙,其用於度量星體以計算對星差距,進行測量,另外具有Urban No.18鐘錶,現今活動繁忙,並開放會議室給舉辦各種活動,如2007 年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歐洲會議,及2008年暗夜空活動,當然也是歐洲INES數據資料庫的宿主。

舊主教座堂
奧地利-上奧地利邦

老教堂,又稱 Ignatius 教堂或耶穌會教堂,位於奧地利林茨,由 1669 年至 1683 年以巴洛克風格興建,從 1785 年到 1909 年曾作為林茨教區的主教座堂。由庇護斯修會的 Pietro Francesco Carlone 按照設計規劃興建,興建於舊耶穌會學院的南端的 Hauptplatz,教堂最初稱為 Ignatius 教堂並獻給耶穌會創辦人聖伊格內蒂烏‧洛約拉。1773 年由教宗克萊門多十三世解散耶穌會,1783 年皇帝約瑟夫二世未經羅馬許可另外成立林茨與 St. Pölten 叛寶多教區,1785 年 1 月 28 日羅馬於有根據地正式成立教區,1785 年 5 月 1 日就任第一任主教的帝國伯爵 Ernest Johann Nepomuk von Herberstein,奧斯翰的君士坦丁堡幣便以 Joannes Nepomucenus 為原型刻印出新教區的幣。1788 年時 Joseph Anton Gall 就任主教,Gregorius Thomas Ziegler 主教期間重建教堂,1841 年羅馬正式確認定位此處為林茨教區的座堂,1862 年 Franz-Josef Rudigier 主教開始興建新教堂,1909 年新教堂完工,舊教堂作為耶穌會成員的教堂使用,1924 年 4 月 29 日舊教堂新教堂聖嘉共祝聖禮,而林茨老教堂因盛藏音樂大師 Beethoven 和 Bruckner 的作品以及充滿巴洛克風格的室內裝飾而歷久不滅受到各地旅客熱烈歡迎,該教堂外觀簡樸,兩側置設洋蔥形瓦頂,室內裝飾華而不貴,粉紅色大理石柱,三側穹頂,放置設有精細雕飾木製講壇及高聖壇,上方是由 Antonio Bellucci 所繪製的聖阿洛伊西斯圖像,恭壇安置細密雕飾,聖壇於 17 世紀移自 Garsten 修道院,巴洛克式洪鐘堂由卡森 Franz Xaver Krismann 於 1793 年出仕,Bruckner 更修改過此洪鐘堂,週年都舉辦音樂 Bruckner 節,展現當代音樂家對經典作曲家的尊敬。

天主教奧地利軍中教長區
奧地利-下奧地利邦

「式神座是梵蒂岡教廷的拉丁教會軍事教廷,直接屬於聖座,負責為奧地利武裝部隊中的天主教徒及其家庭提供牧養。1751年、瑪麗亞·特蕾莎女皇在奧地利維也納新堡堡壘創建了特蕾沙軍事學院,其後22年,女皇於1773年建立軍事主教職位,主教由維也納新堡的主教執行,但1785年,維也納新堡教區被廢除,與維也納大主教座合併。維也納新堡教區的最後一任主教約翰海因裡克·馮·凱倫斯,成為聖彼得倫特教區的第一任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超過50年的時間,沒有再任命軍事主教。1959年2月21日,維也納大主教樞機主教弗蘭茨·科尼格出任第一任軍事參教長,而於1986年7月21日《要理牧養­軍人》使徒憲章令提升該處為軍事教廷。而接任的是羅馬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4月16日任命的韋納·弗萊斯特特神父,他接替前任的克里斯汀·溫納主教,而克里斯汀·溫納主教又是1997年10月1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維也納新堡主教的人選。軍序主教的地位與教區主教相當,也是奧地利主教會議的成員之一。軍序主教的座落於維也納新堡的聖喬治大教堂。自1990年起,軍事別座的主教可以稱職維也納新堡的主教。」 「式神座是梵蒂岡教廷的拉丁教會軍事教廷,旨在為奧地利武裝部隊及其家庭提供牧養。此軍事結構始於1751年,由瑪麗亞·特蕾莎女皇建立特蕾沙軍事學院,其後22年於1773年建立軍事主教職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沒有再任命軍事主教,直至1959年2月21日由維也納大主教樞機主教弗蘭茨·科尼格出任參教長,而於1986年7月21日,由教宗方濟各任命韋納·弗萊斯特特神父接任此職,而該教廷的主教可以稱職維也納新堡的主教,軍序主教的座落於維也納新堡的聖喬治大教堂。

Wien Hütteldorf railway station
奧地利-維也納邦

維也納的 Penzing 區有一個Hütteldorf 火車站,於1858年開放,由奧地利聯邦鐵路公司所經營,提供長途列車、地區列車及S-Bahn 列車服務。站內設有一棚開放式的Hütteldorf U-Bahn車站,是維也納U-Bahn的西端終點,約有9座月臺。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