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亞塞拜然共和國,通稱亞塞拜然,是一個位於東歐與西亞交界,外高加索東部的跨大陸國家,以總統制和憲法共和制為政府體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大部分屬於亞洲,少部分屬於歐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阿塞拜疆自1918年5月28日正式宣佈獨立,成為第一個以穆斯林佔絕大多數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國,也是第一個有歌劇和戲劇院以及現代大學的穆斯林國家。阿塞拜疆 這個地名可翻譯為「火的土地」。在阿塞拜疆許多古代文化遺蹟,是突厥語族6個獨立的國家之一,也是突厥議會與突厥文化國際組織的成員。阿塞拜疆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首都巴庫從蘇聯時代就是著名的石油城,且各種宗教自由信仰共存。民俗節慶方面,像是古爾邦節、肉孜節與開春節等仍被慶祝,重要紀念日也是如此,還有著保存良好的傳統體育項目。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近年來熱門的「死者清真寺」,也可叫做「土耳其清真寺」,位於亞塞拜疆巴庫市,靠近「死者巷」。土耳其政府於 90 紀初協助興建此廟,且現今即為土耳其大使館的宗教接洽人有正式擔任的住宅。此廟於 2009 年開始重新翻修,外牆上,則書寫了食言書第 154 節,此節為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屬於眾多捨命為真主而死的不應予說他們已死亡,他們為強健的,但你們未能覺悟」。

1987 年,位於阿塞拜疆巴庫市的蘇聯時期紀念26名巴庫公社委員的「26名巴庫委員紀念碑」建成。這26名巴庫委員來自巴庫公社,但是在1918年已被推翻,之後他們被圍困在Krasnovodsk,最後在那裡被處死。紀念碑由雕塑家I. Zeynalov 和 N.Mamedov,以及建築師 G.Aleskerov 和 Alesker Huseynov所建造,後者最終成為阿塞拜疆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此紀念碑的中心為一座與大地擦肩而過的雄偉建築,獨自屹立於此,提供曾經具象「不朽之火」的光榮。高聳的石環上寫著被害的26名公社委員的名字。而在蘇聯解體後,紀念碑上的所有文字被清除,使此刻所有的紀念碑完全傾向模稜兩可。現如今這原本把此地聚集在一處的紀念碑旁,充滿著萬籟俱寂的庭園,此外伊斯坦堡大使館以及阿塞拜疆主要出版物庫「Akhundov國家圖書館」也都位於此。 2009年1月,阿塞拜疆當局開始拆除26名巴庫委員紀念碑,並在很短時間內便完成。此紀念碑本來早於2008年7月被籬笆圍圍。而委員們的遺骨也於2009年1月26日安葬於Hovsan墓園,更有穆罕默德教、猶太教以及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參與宗教典禮。另外,拆除行動更遭到當地左翼派以及特別是阿塞拜疆共產黨的反對。在此同時,亞美尼亞人公眾相信此次拆除和安葬的動機為阿塞拜疆人不願意讓亞美尼亞人安葬於他們首都的中心,因而義正言載。另外一次事件還發生於阿塞拜疆的新聞媒體報導,他們稱在挖掘行動中,僅有21具屍體被發現,而之前應該有26具屍體,令「Shaumian和另外四名亞美尼亞公社委員就此從他們的兇手手中逃脫」,但是這份報導受到莎邦曼孫女塔蒂安娜的質疑,塔蒂安娜現居於莫斯科,而她告訴俄羅斯晚報「Kommersant」:「認為他們會沒有全部被埋葬是不可思議的,在檔案中有一部片證明他們全部當場被埋葬。此外,我祖母也參與了他們的安葬。
.webp)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建立的「軍隊獎盃公園」,又稱「戰爭獎盃公園」,這公園收藏的是阿塞拜疆武裝部隊在2020年納博高原戰爭期間從亞美尼亞軍隊和阿爾薩克防衛軍獲得的戰利品。該公園因展示死去亞美尼亞士兵的頭盔和蠟像而獲得亞美尼亞的譴責,亞美尼亞的倡議組織稱其為「公然體現法西斯主義」。許多國際記者將該公園稱為「野蠻的」,也有許多國際觀察家對該公園提出批評。歐盟人權事務委員會主席杜娜·米亞特維奇表示,對該公園的開幕以及其展示的「去人性化的場景」表示憂慮。而阿塞拜疆外交部則回應說,這種做法在許多國家的軍事博物館中都有,而阿塞拜疆一切權利通過遊行、公園等方式永久紀念其勝利。2021年十月,蠟像和頭盔從主展示區中被移走,但還有幾頂頭盔留在壕溝中。公園員工表示,模型和頭盔已派發修理,但不清楚何時會歸還。ICJ的亞美尼亞代表Yehishe Kirakosyan強調,這是在亞美尼亞提起ICJ訴訟後的期間做的,並且亞美尼亞仍然要求公園的全面關閉。阿塞拜疆武裝部隊和無法認可的阿爾薩克共和國以及亞美尼亞的武裝組織之間的大規模敵對行動始於2020年9月27日,持續了44天,這是該地區自1994年以來最長、最血腥的戰爭。2020年11月9日,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俄羅斯領導人簽署停火協議,亞美尼亞方面失敗了。阿塞拜疆總統伊爾罕·阿利耶夫參加了該公園的開幕典禮,4月13日,巴庫舉行了以“南科塔波爾斯半島:後戰爭發展與合作”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屆時來自15個國家的27位客人參觀了新開幕的公園。翌日,公園向大眾開放了。該公園展示了模型的防禦系統,以及包括150至300件武器在內的展品,包括坦克、戰車、火砲裝置、防空導彈系統、小型武器和車輛。特別是公園包括T-72坦克、軟裝甲MT-LB拖車、9K33 Osa和2K12 Kub防空導彈系統等。根據阿塞拜疆國家地雷作戰機構,公園還展示了從納博高原的俄羅斯9K720 Iskander 營運戰術導彈系統中發現的導彈碎片。此外,公園還試圖重現亞美尼亞在卡拉巴赫的防禦網絡,其包含10條線,包括混凝土工程結構、反坦克壕溝和茨狀堰塞、已設炸彈區、隧道、壕溝等。該公園除了其他展品外,還展示了數百頂從死去的亞美尼亞軍人手中獲得的頭盔,以及亞美尼亞軍方的蠟像。他補充說,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建造了類似的博物館,該博物館描繪了被擊敗方的軍隊,而這些描繪可能不一定與真實人物相符。對此,反對派活動家巴魯茲·薩馬多夫認為,該公園將亞美尼亞人降為非人,「反映了阿塞拜疆數十年來一直支配的消滅敵人的邏輯:內部或外部的敵人都必須被消滅。」反對派共和黨候選人的阿塞拜疆歷史學家阿爾泰·戈厶斯夫批評了頭盔軸,隨後由當地記者和博客家進行了批評,他們主張示範頭盔,認為這是「世界各地戰爭博物館都有的普遍做法」,其中一個甚至邀請「所有看到這些就不舒服的人,去海上淹死吧」。然而,許多阿塞拜疆社交媒體用戶批評了公園,尤其是展品。不過,許多阿塞拜疆人也表示對公園的展品表示讚賞。

「佐拜爾區的哈格尼花園,又名莫洛坎花園,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最古老的公園之一。它面積不大,以中世紀波斯詩人哈格尼・夏爾瓦尼的名字命名。南方邊緣處有宇剛・哈吉別夫大街,北接哈格尼街,東面則是哥哥爾街,西鄰拉蘇爾・拉扎街。形成該園區建築和景觀結構的基礎是一個曲線形的池塘,上面有一座雕塑群「三位女神」,包括三尊優美的女子雕像,並以大塊的天然石為凸臺。園長臺的圓木列柱就是從池塘出發。四通道的曲徑交叉貫穿空間,並經過中央池塘一帶。儘管它面積非常小,但是舒適感非常強,也是許多巴庫人喜愛的休息場所之一。花園中植物所把持的綠蔭設計得很大,在綠蔭下設置了許多長椅,以供休息。在大樹之間,植物排列的是灌木和花壇。上世紀60年代,石油和相關產業開始發展,居住區佔據了伊切爾謝赫堡壘東北部的大部分空間,在其中出現了莫洛坎區。由於中央地帶的發展,原有的莫洛坎棲息地被夷為平地,莫洛坎人被移往完全新的薩沃克扎裡(Zavokzalye)區,在那裡建設了新的莫洛坎車馬居住區。而原有的棲息地處,則於19世紀初建立了瑪麗安斯基廣場,這個廣場是位於豪華居民區的緊鄰之處,廣場周圍的公園賦予了它一種守密的屬性。19世紀晚期,根據現有的規劃結構,新的樹木在廣場上種植,公園採用了正方形的規畫設計,曲徑交叉穿插,中央是一個池塘和噴泉。20世紀初,由於城市的建設,瑪麗安斯基廣場也必須重新規劃,主要園長阿扎伊爾・瓦西里耶夫(A.E. Vasiliev)表示:「城市開始設置公園,最近還要建設裡維耶爾(Riviere)」。根據情況研究,1904年,瓦西里耶夫為瑪麗安斯基廣場重建提出了計畫,該計畫預料擴大麴徑,並種植耐熱氣候的樹木,以達到更高的藝術表現力,也擬定要仔細在植物之間穿插一些小型建築。然而,該計畫從未實行,1905年蘇聯統治時,該花園改名為「1月9日花園」,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園豐富了一些小型建築,包括棚架、新聞攤位、鴿子房等景觀設計元素,隨後以哈希姆阿里耶夫的名字命名。獨立後,該花園改為以哈格尼的名字重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