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亞塞拜然共和國,通稱亞塞拜然,是一個位於東歐與西亞交界,外高加索東部的跨大陸國家,以總統制和憲法共和制為政府體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大部分屬於亞洲,少部分屬於歐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阿塞拜疆自1918年5月28日正式宣佈獨立,成為第一個以穆斯林佔絕大多數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國,也是第一個有歌劇和戲劇院以及現代大學的穆斯林國家。阿塞拜疆 這個地名可翻譯為「火的土地」。在阿塞拜疆許多古代文化遺蹟,是突厥語族6個獨立的國家之一,也是突厥議會與突厥文化國際組織的成員。阿塞拜疆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首都巴庫從蘇聯時代就是著名的石油城,且各種宗教自由信仰共存。民俗節慶方面,像是古爾邦節、肉孜節與開春節等仍被慶祝,重要紀念日也是如此,還有著保存良好的傳統體育項目。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位於阿塞拜疆內阿爾瓦島區的「舒薩」(或「舒希」),位於山區,海拔高度約為1,400-1,800公尺,是由卡拉巴赫坎國的創建者巴納阿利•汗的建立而成的1750年代的山間度假勝地。城中有許多阿塞拜疆及亞美尼亞文學家、詩人、作家及音樂創作者,也是當地宗教文化與歷史的重要地標。2022年開始允許來自阿塞拜疆的遊客前往旅遊,2023年則開始安定居民。然而,2020年,亞美尼亞居民因2020年內阿爾瓦島區戰爭的持續而投靠,許多古蹟也備受破壞。
阿塞拜疆國家藝術博物館位於巴庫,由於19世紀的兩座建築和2018年重建的第三座建築構成,並擁有超過15,000件藝術品的收藏。其中,大約有3000件藝術品永久陳列在60多個房間, 另有大約12,000件藝術品保存在儲藏室內。此外,博物館也不時更換收藏品展覽,方便大眾參觀更多的藏品。
在阿塞拜疆巴庫市老城的阿薩夫•扎耶納利街,有一座17世紀的伊斯蘭曆史性古廟-「費拉特•亞伊馬•穆爾圖扎司馬克」或「Hazrat Ali Mosque」,2001年8月2日由阿塞拜疆共和國內閣決定,將其註冊為國家建築文物。這座廟宇是17世紀初,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費拉特•亞伊馬•穆爾圖扎自費修建的。他在古廟擔任宗教神職人員,去世後葬在古廟庭院,至今他的墓碑就緊鄰古廟的入口。阿塞拜疆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古廟作為一個木匠鋪使用。1990年代後,古廟成為伊切裡謝赫週日禮拜堂的一部分。現在,Hazrat Mohammed Mosque宗教團體在古廟裡運作。該廟宇是方形,中央有個圓頂,沒有破牆望塔。南面牆上有一個梯級式的米拉布特。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建立的「軍隊獎盃公園」,又稱「戰爭獎盃公園」,這公園收藏的是阿塞拜疆武裝部隊在2020年納博高原戰爭期間從亞美尼亞軍隊和阿爾薩克防衛軍獲得的戰利品。該公園因展示死去亞美尼亞士兵的頭盔和蠟像而獲得亞美尼亞的譴責,亞美尼亞的倡議組織稱其為「公然體現法西斯主義」。許多國際記者將該公園稱為「野蠻的」,也有許多國際觀察家對該公園提出批評。歐盟人權事務委員會主席杜娜·米亞特維奇表示,對該公園的開幕以及其展示的「去人性化的場景」表示憂慮。而阿塞拜疆外交部則回應說,這種做法在許多國家的軍事博物館中都有,而阿塞拜疆一切權利通過遊行、公園等方式永久紀念其勝利。2021年十月,蠟像和頭盔從主展示區中被移走,但還有幾頂頭盔留在壕溝中。公園員工表示,模型和頭盔已派發修理,但不清楚何時會歸還。ICJ的亞美尼亞代表Yehishe Kirakosyan強調,這是在亞美尼亞提起ICJ訴訟後的期間做的,並且亞美尼亞仍然要求公園的全面關閉。阿塞拜疆武裝部隊和無法認可的阿爾薩克共和國以及亞美尼亞的武裝組織之間的大規模敵對行動始於2020年9月27日,持續了44天,這是該地區自1994年以來最長、最血腥的戰爭。2020年11月9日,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俄羅斯領導人簽署停火協議,亞美尼亞方面失敗了。阿塞拜疆總統伊爾罕·阿利耶夫參加了該公園的開幕典禮,4月13日,巴庫舉行了以“南科塔波爾斯半島:後戰爭發展與合作”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屆時來自15個國家的27位客人參觀了新開幕的公園。翌日,公園向大眾開放了。該公園展示了模型的防禦系統,以及包括150至300件武器在內的展品,包括坦克、戰車、火砲裝置、防空導彈系統、小型武器和車輛。特別是公園包括T-72坦克、軟裝甲MT-LB拖車、9K33 Osa和2K12 Kub防空導彈系統等。根據阿塞拜疆國家地雷作戰機構,公園還展示了從納博高原的俄羅斯9K720 Iskander 營運戰術導彈系統中發現的導彈碎片。此外,公園還試圖重現亞美尼亞在卡拉巴赫的防禦網絡,其包含10條線,包括混凝土工程結構、反坦克壕溝和茨狀堰塞、已設炸彈區、隧道、壕溝等。該公園除了其他展品外,還展示了數百頂從死去的亞美尼亞軍人手中獲得的頭盔,以及亞美尼亞軍方的蠟像。他補充說,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建造了類似的博物館,該博物館描繪了被擊敗方的軍隊,而這些描繪可能不一定與真實人物相符。對此,反對派活動家巴魯茲·薩馬多夫認為,該公園將亞美尼亞人降為非人,「反映了阿塞拜疆數十年來一直支配的消滅敵人的邏輯:內部或外部的敵人都必須被消滅。」反對派共和黨候選人的阿塞拜疆歷史學家阿爾泰·戈厶斯夫批評了頭盔軸,隨後由當地記者和博客家進行了批評,他們主張示範頭盔,認為這是「世界各地戰爭博物館都有的普遍做法」,其中一個甚至邀請「所有看到這些就不舒服的人,去海上淹死吧」。然而,許多阿塞拜疆社交媒體用戶批評了公園,尤其是展品。不過,許多阿塞拜疆人也表示對公園的展品表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