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比利時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2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北與荷蘭、南與法國、東南與盧森堡比鄰,更西臨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是高度發達的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外貿為其經濟大有助益。更美化城市建築的歷史古蹟比比皆是。地理文化上,比利時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曾經殖民有兩個主要地區以及一個租界,其所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均含地方方言,與此兩國的使用者交流無障礙。比利時國內分為荷蘭語區、法語區以及德語區,首都布魯塞爾是法荷雙語區,現時以法語為主。比利時以它與藝術、建築、啤酒、食物以及巧克力聞名,是很多法國作家的安樂窩,也是許多歐洲神秘教派的活動中心。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2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St. Peter's Church, Melreux
比利時-瓦隆大區

在比利時的Hotton自治市,位於Melreux的「聖彼得教堂」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堂,位於「Gare de la Gare」大街上。現在的教堂,裝飾精美,塔樓四圍環繞著槍塔,起源於1671年,而12世紀的羅馬式洗禮槽和中世紀的墓碑證明早期存在著一個建築物。內部裝飾有一些美麗的畫作,其中一幅據說是由Riga藝術家繪製的「哥樂山」畫,以及一座按照路易十三時期風格建造的祭壇。在布爾日之戰期間,教堂被德國部隊的鉗彈砲擊完全摧毀,但大部分內部被保存了下來。戰後,教堂被重建,並於1989年被賦予保護文物的地位。

Gembloux Abbey
比利時-瓦隆大區

傑姆布洛聖堂(Gembloux Abbey)是比利時納米爾省(Namur Province)附近的瓦隆地區(Wallonia)的一座本篤會修院,自1860年起,其建築物更成為列日大學(University of Liège)Gembloux Agro-Bio Tech學院的校舍。這座前本篤會修道院大約位於納米爾(Namur)西北方約9英里距離的地方,河流為奧詩諾河(Orneau),於約945年由聖基伯特(Saint Guibert)或他的俗名Wibert建立,並以聖彼得及烈士聖埃司比延(Saint Exuperius)為主保禮拜。在建造修道院及選拔修士時,聖基伯特得到他的好友歐倫(Erluin)的協助,歐倫放棄了加入監組(canonry)的待遇去受尼的修持。在建立修道院時,聖基伯特的親族卻就建立修道院的合法性提出爭議,他們聲稱修道院有權屬於國家財產,而該物不可以對外人轉讓而無需得到皇帝權力的同意。經過德國於946年9月20日簽發的一份皇室文書,即批准建立「Gemblacum」並授予本院眾多特權後,此行得以順利進行。聖基伯特於此時選擇將他的歐倫授任傑姆布洛聖堂的第一任住持,而他自已則入修梅茲(Metz)附近的戈爾策修道院(Gorze Abbey)。他兩度返回傑姆布洛聖堂,第一次是954年,當鹹康人威脅洗劫聖堂時,他不但拯救了聖堂,受到他的影響而改宗鹹康信徒更多;第二次則是957年,當他的長輩西蹈摩特(Heribrand of Mawolt)把聖堂的財產搶走時,他力挽狂瀾,成功預防這項損失。聖基伯特於962年5月23日在戈爾策修道院去世,他的遺骸被帶回傑姆布洛聖堂安葬。該院在歐倫之後接任住持的為荷亞納特郡 Earl Regnier of Hainaut的建議,在955年開始發起在孾布(Lobbes)修道院的改革,但孾布的修士們似乎不接受改革的想法,因此在958年10月20日,三名修士破門入室,拖出該修道院給他嚴重的傷害。歐倫於986年8月10日死於傑姆布洛聖堂,之前教宗本篤廿七世(Pope Benedict VII)也授予院方免於納稅及更多教廷的權力保護。在他的繼任者住持Heriward的短暫統治下,修士們自行割捨了這些免稅特權,並獻給他們對於聖堂深愛的列日主教Notger。又在歐倫二世(Erluin II)的統治之下,修道院大放衰落,但在羅伯特(Olbert)的統治下經歷了重振的時刻,他在1022年建造了新的聖堂,有豐厚的圖書資料庫,還有鼓勵當時寺廟強大的文獻書寫及世俗文學專家,為傑姆布洛的繁榮帶來了第一個動力。在繁榮發達的時代,院方保留了對於白癜的稱謂,並搭乘貴族席次在白癜的州府會議擔任角色。在1505年,在索布勒爾格(Solbrecg)阿龐德二世(Arnold II de Solbrecg)的住持下,該修道院加入波爾夫德聯盟(Bursfeld Union)。1598年,它被新改教徒洗劫,稍後在1678年及1712年再次的因火災而遭受部分的毀壞。然而,經過整修後,傑姆布洛聖堂則開始重新復興之路,而1793年,歐洲革命政府又重振傑姆布洛聖堂。由於它們的延續大部份存續,而它們也被用於現定居的Gembloux Agronomical University。當中曾擔任過的知名住持包括Mysach,Thietmar,Liethard及Anselm,而其間流傳有著傑姆布洛聖堂的最著名的文筆家Sigebert。他以一個精緻的拉丁文字寫了一齣由381-1111年的世界大事記,傑姆布洛修道院的聖堂紀及其他有價值的歷史作品。後來他也被Anselm繼續完成至1136年,而其傑姆布洛聖堂的修士史上,也由他的門徒Gottschalk續錄為1181年,及當時傑姆布洛聖堂中一位知名的住持在其中任有史書家的Guerin老師,是傑爾的著名學生。1157年及1185年,聖堂被大火蹂躪,雖然重新建立,但從那時開始,它就開始漸漸失去重要性。

學院宮
比利時-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古典主義宮殿「學院宮」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最初於1823至1828年間為奧倫治二世王子所建,今天該宮殿現在收容了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及藝術院五個學院,英文中亦稱為「Academy House」。學院宮位於皇家四方及皇宮紅堡、布魯塞爾公園之旁,有布魯塞爾中央車站及地鐵站 Parc/Park 以及 Trône/Troon 等交通工具可以用於前往,總費用約為120萬弗洛林。1830年比利時獨立革命之時,奧倫治家族只住了兩年就被迫背離比利時而去荷蘭;此後,宮殿於1830至1839年間作為新生國家被沒收,而隨後於1876年便歸屬於比利時國家,並被設立為藝術發展用地。2001年10月該宮殿被列為受保護的古蹟,宮殿旁的花園並由許多雕像所飾,包括查特利天文學家由查爾斯·奧古斯特·弗雷肯所創作、斯塔士的顱骨像由託馬斯·溫索特所司,底座則由維克多·霍爾塔設計,以及律師及政治家朱斯特拉德的安毛德雕像。

蒙斯
比利時-瓦隆大區

蒙斯是比利時威隆郵件和海諾省的首府,也是一個城市和自治市,12世紀時海諾伯爵鮑德溫四世將其築為一個堡壘城市,人口發展迅速,貿易興旺,在“大廣場”附近建造了一些商業樓宇。在1814年國王威廉一世對該堡壘進行了加固,由此隨著第一次法國帝國的衰落,工業革命和煤礦開採使蒙斯成為重工業中心。1830年比利時獲得獨立,決定拆除該堡壘,從而形成大型大道和其他城市項目。 1914年8月23日至24日,蒙斯成為蒙斯之戰的場景。由於德軍數量優勢,英國被迫撤退,該城一直被德國佔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加拿大軍團解放此地。從此,該市成為一個重要的大學城和商業中心。中心主要以磚紅房屋所構成,僅有少部分保留了舊建築,也很少有新的藍石建築。這些採取復古風格的小街,有許多咖啡店和餐廳,以及市政廳和鐘樓。禁止在中心停車和駕車行駛。2015年,蒙斯和捷克城市普熱涅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歐洲文化之都。該市由以下區域組成:Ciply, Cuesmes, Flénu, Ghlin, Harmignies, Harveng, Havré, Hyon, Jemappes, Maisières, Mesvin, Nimy, Nouvelles, Obourg, Saint-Denis, Saint-Symphorien, Spiennes和Villers-Saint-Ghislain。此外,該市還擁有聖沃爾特魯德學院以及數個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役的紀念牌匾。中心廣場附近有許多商業場所,還設有盧汶大學的校區FUCAM Mons,該校自1899年以來設在蒙斯。蒙斯擁有典型的比利時大西洋氣候,陽光充足,季節間溫差相對較小(考慮到於50度緯度內的地理位置),受海洋性氣候影響較大,當地的主要廣場古老神秘,氣氛熱鬧,市政廳和鐘樓就在這裡。此外,該城還為比利時獲得解放而建立了紀念碑,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坦克集會場所。該市還有多個公共教育設施,包括CRM中心和聖堡爾特羅復中心,也擁有職業籃球隊Belfius Mons-Hainaut和網球比賽名為Ethias Trophy的比賽,此外,還舉辦驛馬比賽,位於Hippodrome de Wallonie的蒙斯。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