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2
電壓
230V
插座別
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北與荷蘭、南與法國、東南與盧森堡比鄰,更西臨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是高度發達的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外貿為其經濟大有助益。更美化城市建築的歷史古蹟比比皆是。地理文化上,比利時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曾經殖民有兩個主要地區以及一個租界,其所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均含地方方言,與此兩國的使用者交流無障礙。比利時國內分為荷蘭語區、法語區以及德語區,首都布魯塞爾是法荷雙語區,現時以法語為主。比利時以它與藝術、建築、啤酒、食物以及巧克力聞名,是很多法國作家的安樂窩,也是許多歐洲神秘教派的活動中心。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2
插座別
這座位於比利時華隆尼亞州傑爾海(Jalhay),利耶日省(Liège province)的蓋爾佩水壩(Gileppe Dam),於1870年代建成,用以為附近佛夫勒斯(Verviers)的紡織工業提供水。其以異常厚實的系數建構此特殊堤壩,對於將首次建立在現代比利時的堤壩功能系統,皆起重要作用。21世紀,它被稱為提供佛夫勒斯大多數飲用水以及工業用水的水源,且還生產出水力發電。於19世紀,水壩之設置,是為了確保佛夫勒斯紡織工業的水源。在此之前,水源曾是維爾夫河(Vesdre river),但不能滿足需求,水質問題更因此引發魚群滅亡以及馬來亞熱傳播等問題,夏季水位不足之際,本地居民更只能靠附近泉水供應飲水。此事件後,1857年比利時政府指派工程師Bidaut進行研究,目標是在一年中對維爾夫河提供約300萬立方公尺水量給予紡織工業、及146萬立方公尺給予居民。此外,水壩的主要職能亦為提供飲用水,剩餘水源亦予導流於水輪機發雽。在1997年,蓋爾佩水壩共生產 325萬立方公尺飲用水。此外,同時也是比利時少數能發大出水力發電的地區。Bidaut曾受Alicante與Furens水壩設計啟發,在1867年提出的計畫獲得了批准,於1868年開始工程,由80至100名工程師團隊完成於10年之內。水壩於1878年7月28日由國王列奧波德二世正式奉獻。1970年,再加高水壩為抗洪之用,此時,為避免毀傷蓋利佩安置在水壩之上的獅子雕塑,而將其移走,1971年10月20日,卻以獅子面朝東方,豎立在水壩上翼,重新由國王波多安獻出,山頂獅子雕塑更成為當地旅遊景點代表圖像。
布魯塞爾的「法院王宮」或稱「布魯塞爾司法院」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座法院大樓。由建築師Joseph Poelaert以希臘-羅馬風格設計,於1866年至1883年之間興建,目前是該國最重要的法院大樓,也是布魯塞爾司法管轄區,以及包括最高法院、刑事法庭、布魯塞爾上訴法院、布魯塞爾初級法院及布魯塞爾律師協會的許多法院和法庭的所在地。此棟大樓地面約4公頃,被譽為19世紀最大的建築,現今仍是最大的古老建築之一,耗資約5,000萬比利時法郎,包括建築、土地及裝飾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樓嚴重受損,曾被炸毀,之後重建的山頂比原來的高出許多。自1984年以來,大樓持續改裝維修,使其得以保存至今,雖然目前的架設物仍將持續到2024年才會將它們拆除。法院王宮位於馬洛斯/馬洛倫社區/歌劇場,也是布魯塞爾著名的地標。該地區設有路易斯/羅伊佐地鐵站,以及以同名名稱為站名的電車站,也可從城下可以搭乘名為「Poelaert升降機」的公共升降機前往,而馬洛斯/馬洛倫的高地Galgenberg也曾是中世紀犯罪者被絞死的地點,此時也設置了一座法院,當然也早已拆除。此外,法院大樓內也設有來自雕塑家的雕塑―古典演講家丁尼西奧及制定法規的古羅馬律師西塞羅和烏爾皮安的大型雕塑,以及重高的中央拱廊上,由Antoine-Félix Bouré鑄製的古希臘姊妹泰墨西斯斯裝飾,這位象徵神聖法治及秩序的泰墨西斯斯穿著頭盔。尤其是宏偉的中央大廳,高約55公尺,略寬173.3公尺,佔地約3,200平方公尺,中央設有六芒星紋而表示中心,令人讚嘆無上。
聖母主教座堂是比利時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建築紀念物,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紀念愛琉德理Eleutherius of Tournai及Nicolas Gombert兩位得力於此的創作者。這座建築是由當地的藍-灰石料穿越斯海爾德河南岸而建,融合了三個不同時期的設計工作:中殿由12世紀前三分之一完工,耳堂兩翼則建於12世紀中期左右;耳堂是該建築特有的部份,以5個鐘樓和半圓形後殿末端為特色,以及後來加蓋的西門廊和哥特式小堂形成強烈對比。現今的聖母主教座堂已成為大眾及旅客造訪比利時必去的千古景點。
Neufmoustier Abbey於1109年後在比利時瓦隆尼亞的Huy市建造,是專門為聖墳和聖施洗約翰奉獻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如今,院子和花園佔據了這個地方。傳說,Montagu伯爵Conon及其子Lambert和Peter Hermit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船上返回時遭遇嚴重的暴風雨,他們發誓若能活下來就建立一座教堂,然後暴風雨就立刻緩和了。Neufmoustier Abbey就是這個發誓的結果。Peter住在修道院,在1115年去世後就埋葬在那裡。修道院本身也成為當地一個極受歡迎的朝聖地。據當地傳說,那些不能實現前往耶路撒冷的誓言的朝聖者只要走更短的路線前往修道院就可獲得同樣的靈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