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BGN,EUR
列弗,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59
電壓
230V
插座別
保加利亞共和國,通稱'保加利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東部濱臨黑海。北部與羅馬尼亞接壤,西部與塞爾維亞和北馬其頓、希臘接壤,南部則是土耳其。巴爾幹山脈從西向東橫貫保加利亞,平原約佔大約三分之一,高原和丘陵佔41%,其最高峰穆薩拉峰高大約2925米。由於對地中海、大洋和大陸氣團的交匯點的影響以及山脈的屏障效應,氣候多變,北部平均氣溫低1°C,降水量多200毫米。該國生物多樣性豐富,在3個國家公園、11個自然公園、10個生物圈保護區和565個保護區中得到保護。在保加利亞,索非亞、普羅夫迪夫、大特爾諾沃、沿海度假勝地阿爾貝納、金沙和陽光海灘以及冬季度假勝地班斯科、潘波羅沃和波羅維茨是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主要遊客來源為羅馬尼亞、土耳其、希臘和德國。而在保加利亞,里程碑性的節日包括1月1日元旦、3月3日解放日、復活節,以及5月1日的勞工節、5月6日軍隊日、5月24日文化啟蒙日、9月6日統一日、9月22日獨立日、11月1日民族復甦日、12月24日聖誕夜、12月25日及26日聖誕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BGN,EUR
列弗,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59
插座別

在俾羅堡奇克的西側斜坡上,位於保加利亞西北部城鎮附近的「俾羅堡奇克巖」是一群形狀奇特的砂岩和礫巖沉積巖群。岩石有紅色到黃色多種色彩,其中最高的接近200米。很多岩石有著奇特的形狀,還有一些被認為會與人物或物體有著聯繫的傳說。俾羅堡奇克巖已被保加利亞政府列為自然地標,也是該地區的重要旅遊景點,也是僅存的保加利亞特有植物「葩茨黃耳蓮」的唯一棲息地。俾羅堡奇克巖的遍及區域約佔著巴爾幹山西部,從西面的Rabisha村至東邊的Belotintsi村。巖群最中央的群體位於俾羅堡奇克城鎮的南方,其中可以找到幾個值得一提的景點:「亞當與夏娃」、「蘑菇」、「少女」、「熊」、「奉獻」、「牧童」、「獅子」、「駱駝」、「聖母」、「騎士」、「修士」、「女神Bendida」、「叛逆Velko」以及其他很多石頭人物。第二群巖群位於俾羅堡奇克西面,屬於阿爾卑斯型岩石,被陡峭的懸崖所環繞。其中著名的石頭有Zbegovete、Erqupriya和Boritch。第三群巖群位於俾羅堡奇克東面,包括了大朗門和Lipenik洞的石群。第四群位於Borovitsa至Falkovets之間,其中有樹松石、蜜蜂石、Torlak和少女石。而第五群則位於Gyurgich和Belotintsi之間。過去幾億年來,在侵蝕、蒸發、青苔和地衣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俾羅堡奇克巖形成了很多獨特的岩石人物及小谷谷壑,其形成始於十三億多年前的二疊紀,當時正值傾斜造山活動正發生,令該地區不斷升高,俾羅堡奇克盤層開始抬高。之後,在三疊紀期間,該地區之海床中可以看到很多沉積的礫石、沙子和粘土,然而約四千五百萬年前,俾羅堡奇克邊界層開始上升,於該折彎期間,已石灰岩及礫巖以及砂岩都發生著裂隙,並形成著水平與垂直的於腹片中,而被河流的侵蝕與水濫也削弱了石層的阻抗力,形成了各處的小山谷及陡峭的岩石形狀,最後有形成出了如今各種岩石形狀。俾羅堡奇克巖現在是保加利亞西北部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以及俾羅堡奇克城鎮、利用該巖群作為自然防衛的俾羅堡奇克城堡和靠近Rabisha村的Magura洞,以及位於多瑙河河畔的Vidin市的Baba Vida中世紀城堡。此外,俾羅堡奇克巖在1949年,已被保加利亞的自然環境委員會列為自然紀念碑,1987 年被列入保加利亞國家自然景觀登錄,該巖群現正參加歐洲地質公園運動,也被列入 UNESCO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菲力波普拉斯猶太教堂位於現今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市,是3世紀公元建造的古老宗教建築。它是保加利亞唯一發現的古老猶太寺廟,如今只保存了部分紋面地板的建築基地,位於瑪利亞路易莎大街。它建築的起源要追溯到索凡拿王朝統治時期,形狀如同大衛教堂,由北至南直向延伸的三座走廊組成,中間走廊寬度是邊廊的兩倍。考古研究中,發現兩層紋面地板,相當精細和色彩鮮豔,畫面展現猶太社區象徵的Menorah燈臺和棕櫚枝等圖案以及圖形。此外,還有一段四行希臘文的題字,披露了建造寺廟的捐贈者的名字。殊不知,250年公元,在哥特人的入侵之下,寺廟幾乎處於毀滅的邊緣,不過後來重建既有設計舊貌。然而,5世紀羅馬帝國對猶太社區的迫害,再次摧毀了這個建築,但由於擴大重建,再次留下了另一層排除了猶太符號的紋面地板痕跡。最後,這個猶太廟宇在6世紀終結時徹底廢棄與毀損。

《巴爾查克宮殿》是保加利亞黑海沿岸度假勝地巴爾查克的宮殿,位於索德里有,於1926至1937年間,羅馬尼亞統治時期建造,為羅馬尼亞的瑪莉女王所需。宮殿由多座住宅別墅、抽煙室、酒窖、電站、修道院、聖泉、教堂等建築組成,並有一座今天由政府經營的植物園。宮殿在海拔以上。1921年,羅馬尼亞第一國王費迪南一世的妻子瑪莉,把當地的葡萄園、花園和水磨坊買下,修建宮殿。建築以巴爾幹和奧斯曼土耳其風格佈置,由意大利建築師Augustino和Americo建造,從瑞士租用花匠來安排花園。宮殿的主要建築物中令人驚奇的摩尼教尖塔與基督教堂並存,完美展示了女王的巴哈信仰。如今宮殿的許多元首別墅及其他建築都重新建造,以接待遊客。一些老式保加利亞水磨坊也得到保存並重建成餐廳或旅館。1940年,經克羅瓦伊梭條約,索德里重新回歸保加利亞,在宮殿的花園處建立了巴爾查克植物園,面積大約 ,收藏了2000種植物屬的85個科和200個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之一是室外的大型仙人掌植物收藏,是歐洲第二大,僅次於摩納哥。其他值得注意的物種包括紅豆杉、木聞屬和銀杏。弗朗西斯·福特·柯普拉曾在宮殿留宿11天,拍攝《青春無限》電影的片段。巴爾查克宮殿位於保加利亞的黑海沿岸度假勝地巴爾查克,羅馬尼亞瑪莉女王於1926至1937年間建建,以巴爾幹和奧斯曼土耳其風格設計。宮殿由多座住宅別墅、抽煙室、酒窖、電站、修道院、聖泉、教堂等建築組成,其中令人驚奇的摩尼尖塔與基督教堂並存,完美展示女王的巴哈信仰。宮殿旁的植物園約面積 ,收藏2000種植物屬的85個科和200個屬,其中的仙人掌植物收藏是歐洲第二大,僅次於摩納哥。如今宮殿的許多元首別墅及其他建築都重新建造,一些老式保加利亞水磨坊也得到保存並重建成餐廳或旅館,是一個豐富的旅遊勝地。

瓦爾納市立藝術館(「Boris Georgiev City Art Gallery」,「Gradska hudozhestvena galeria Boris Georgiev」)位於保加利亞瓦爾納,該館坐落於1 Lyuben Karavelov街,自1944年起開始使用,並於1999年以出生於瓦爾納的藝術家Boris Georgiev的名字命名。該建築以北歐磚石哥特式為靈感,於1885年9月開幕,之後成為瓦爾納男子高中,直到1912年至1928年被改為醫院,之後又重新恢復為男子學院。於1944年1月12日,瓦爾納藝術家舉行公會會議,決定將建築改為瓦爾納市立藝術館,然而1952年又將北館拆除,改建為現代聖西里爾和麥可學校。1982年至1987年,在建築師Goranov及Kamenov的改建下,以符合藝術館需求。該藝術館擁有不少20世紀以來的保加利亞藝術作品,尤其是其藏家Boris Georgiev最大的作品藏,還有Vladimir Dimitrov、 Ivan Milev、Sirak Skitnik、Zlatyu Boyadzhiev、Tsanko Lavrenov、Nayden Petkov、David Peretz、Svetlin Rusev、Daria Vassilaynska等保加利亞藝術家。此外,該藝術館的二樓還擁有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作品。 該藝術館總面積約八個展覽廳,三樓定期舉辦音樂會、戲劇及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