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1小時時區+7
柬埔寨王國位於中南半島東南亞,面積約181,035平方公里,環抱在丘陵與山脈,中部有大片而富庶的平原,內有湄公河及全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裡薩湖。柬埔寨國內共計由1個市、24個省組成,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金邊市,第二大城市為馬德望。近年經政局穩定及大力推動旅遊業,吸引了不少國家前往,很多投資進駐,讓柬埔寨成為東南亞的新興投資點。柬埔寨有3處國際機場,當中以金邊及暹粒-吳哥市最著名。旅遊內容方面各地特色不同,暹粒市近郊聞名的世界遺產吳哥窟也尤為引人注目。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1小時時區+7
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於大約1000年前由闍耶跋摩五世興建,但項目半途而廢。可見祭壇上的五座密簷式方塔,目前正由中國大陸當局援助修復,預計於2022年11月10日把茶膠寺修復項目實體移交柬埔寨。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中的一座,位於吳哥城內,是真臘國11世紀中葉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溼婆神的國寺。三層須彌臺體積龐大,東西方向長約120米,南北方向長約100米,基總高度達34米,中心有24座銅塔,但目前只剩下一座。15世紀後期改為佛教寺,於其西邊又建立了長70多米、高9米的臥佛,而原有的銅塔也可能由此拆除。20世紀初到1995年開始,一組法國考古家修復巴普昂寺,並於2011年4月完工,巴普昂寺也正式重新開放。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之一,由11世紀中葉真臘國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溼婆神的國寺。三層須彌臺東西方向約120米,南北方向約100米,基總高度大約34米,原有24座銅塔現今已只剩下一座。15世紀後期改為佛寺,再在西邊修建了長70多米、高9米的臥佛,而原有的銅塔也可能已被拆除。自1995年起,由一組法國考古家開始修復巴普昂寺,於2011年4月完工,使巴普昂寺復原重新開放。
巴肯寺是9世紀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於巴肯山上供奉溼婆的印度教寺廟,如今是吳哥古蹟中很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可以眺望約1.5公里外的吳哥窟日落美景,但近年來大量遊客的破壞使它成為受威脅的古蹟之一。自2004年以來,金邊一直與合作保護巴肯寺。巴肯山具有65米高的壕溝,象徵著印度神話中的鹹海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而廟山則是正方形的陡峭五級臺基,有13米高,周圍守護著一對坐獅,頂部設有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14世紀汪大淵一次訪問該寺時,將它稱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都是金塔,而今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
“Preah Khan” 是柬埔寨吳哥廟,該廟於12世紀建於紀元前1191年,由國王Jayavarman VII為了紀念他父親而建造,位於Angkor Thom的東北方和Jayatataka Baray的西邊,周圍有近10萬的官員和僕人,這裡有多座平面設計的矩形圖書館和一個佛教的避難所,其中由印度教的衛星廟和許多後來添加的建築物組成,它的設計和附近的Ta Prohm相似,尤其是它們都完全保留了原樣,只進行了穩定性的維護工作,而沒有進行充實的修復,建築物中間的430個什麼神像也有它們自己的養分,從食物到衣物,從香水到蚊帳,建築物中也有大量的財富和財寶,包括黃金,白銀,寶石,約112,300個珍珠和一頭有鎏金角的牛。景點附近有一個湖泊,為了將地區的洪水集中一處,每到雨季時,湖泊就會變成水位極佳的池塘,Preah Khan朝向東方,東面有一個主入口,而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入口,每個入口上都有把龍神搭載的神殿和修道院,而比較著名的是廣場兩旁的椰子樹,重要的建築物包括第四個東面門樓、火之廳和舞蹈廳等,目前尚存的石雕有一尊大型守護神,以及一尊被稱為Lokesvara的佛像,而在第二個環墡上的第三個西面門樓上也有不少雕刻作品,如西面的象棋遊戲和瓦拉納戰役以及東面的上帝三合一等,除此之外,位於舞蹈廳和第二環墡城牆之間的庭院中也有兩座圖書館,第二個東面門樓有獅鷲圖案的護壁,而第一個環墡內充滿了許多後來添加的不規則建築,但主要是為了支撐著原有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