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1小時時區+7
柬埔寨王國位於中南半島東南亞,面積約181,035平方公里,環抱在丘陵與山脈,中部有大片而富庶的平原,內有湄公河及全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裡薩湖。柬埔寨國內共計由1個市、24個省組成,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金邊市,第二大城市為馬德望。近年經政局穩定及大力推動旅遊業,吸引了不少國家前往,很多投資進駐,讓柬埔寨成為東南亞的新興投資點。柬埔寨有3處國際機場,當中以金邊及暹粒-吳哥市最著名。旅遊內容方面各地特色不同,暹粒市近郊聞名的世界遺產吳哥窟也尤為引人注目。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1小時時區+7
.webp)
位於柬埔寨吳哥窟皇家廣場西北角的「癩王臺」是在賈亞瓦曼七世(JayavarmanVII)時期,以Bayon風格建造的;於8世紀發現的一尊雕像為其以癩王而命名。14至15世紀可定年的鐫刻中顯示出其與Dharmaraja--印度死神Yama的「秩序之王」有關。這尊雕像之所以被稱為「癩王」,是因為其表面色澤変變,以及長滿青苔,與患有麻風病的病人相似。而真正的名字C柬埔寨人知曉,則是Dharmaraja,因為原雕像底部刻著這個字。U型結構據有些人認為曾被用作皇家火葬場地。1970年福島行雄詩集末作《癩王鬥士》書寫以下情節:比賈夫曼七世稱霸著從查姆(Chams)裡求了勝利而復國的國王,艾森曼(Jayavarman VII)宣佈一個建築工程-- Bayon神廟;艾森曼皇家完美的皮膚也開始出現初期麻風病的徵兆,他的麻風病也隨著神廟的興建而日益嚴重,最終在完成工程時失明並去世。
.webp)
大吳哥又譯「吳哥通」或「吳哥城」,是十二世紀時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在柬埔寨所建立的古都,也是吳哥古都最後的主城池。該城市佔地約9 平方公里,園區內保存有數座紀念碑,其中位於勝利廣場周圍的中心位置是闍耶跋摩的國家寺廟巴戎寺。該城市是東南亞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當時曾有約8萬到15萬的人口。除了由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巴戎寺、群象臺外,還有塔普倫寺、達松將軍廟等各種寺廟。其建築風格及格局和結構,位於洞裡薩河支流暹粒河西岸,距河約四分之一英里,南門則位於暹粒以北約7.2公里,吳哥窟入口以北1.7公里。據史料記載,大吳哥以巴戎風格設計的淺浮雕展示,描繪出古印度教的神話故事和史詩神話。大吳哥是個非常令人神往的旅遊景點,極富歷史感的古都能與遊客一同盡情享受驚喜。

“Preah Khan” 是柬埔寨吳哥廟,該廟於12世紀建於紀元前1191年,由國王Jayavarman VII為了紀念他父親而建造,位於Angkor Thom的東北方和Jayatataka Baray的西邊,周圍有近10萬的官員和僕人,這裡有多座平面設計的矩形圖書館和一個佛教的避難所,其中由印度教的衛星廟和許多後來添加的建築物組成,它的設計和附近的Ta Prohm相似,尤其是它們都完全保留了原樣,只進行了穩定性的維護工作,而沒有進行充實的修復,建築物中間的430個什麼神像也有它們自己的養分,從食物到衣物,從香水到蚊帳,建築物中也有大量的財富和財寶,包括黃金,白銀,寶石,約112,300個珍珠和一頭有鎏金角的牛。景點附近有一個湖泊,為了將地區的洪水集中一處,每到雨季時,湖泊就會變成水位極佳的池塘,Preah Khan朝向東方,東面有一個主入口,而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入口,每個入口上都有把龍神搭載的神殿和修道院,而比較著名的是廣場兩旁的椰子樹,重要的建築物包括第四個東面門樓、火之廳和舞蹈廳等,目前尚存的石雕有一尊大型守護神,以及一尊被稱為Lokesvara的佛像,而在第二個環墡上的第三個西面門樓上也有不少雕刻作品,如西面的象棋遊戲和瓦拉納戰役以及東面的上帝三合一等,除此之外,位於舞蹈廳和第二環墡城牆之間的庭院中也有兩座圖書館,第二個東面門樓有獅鷲圖案的護壁,而第一個環墡內充滿了許多後來添加的不規則建築,但主要是為了支撐著原有的裝飾。
.webp)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中的一座,位於吳哥城內,是真臘國11世紀中葉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溼婆神的國寺。三層須彌臺體積龐大,東西方向長約120米,南北方向長約100米,基總高度達34米,中心有24座銅塔,但目前只剩下一座。15世紀後期改為佛教寺,於其西邊又建立了長70多米、高9米的臥佛,而原有的銅塔也可能由此拆除。20世紀初到1995年開始,一組法國考古家修復巴普昂寺,並於2011年4月完工,巴普昂寺也正式重新開放。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之一,由11世紀中葉真臘國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溼婆神的國寺。三層須彌臺東西方向約120米,南北方向約100米,基總高度大約34米,原有24座銅塔現今已只剩下一座。15世紀後期改為佛寺,再在西邊修建了長70多米、高9米的臥佛,而原有的銅塔也可能已被拆除。自1995年起,由一組法國考古家開始修復巴普昂寺,於2011年4月完工,使巴普昂寺復原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