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CAD
加拿大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1
電壓
120V
插座別
加拿大是位於北美洲最北部的雙語國家,領土約998萬4670平方公里,全球面積第二大,全世界海岸線最長,其東部島嶼聖皮埃爾和密克隆亦屬於加拿大。加拿大為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國家,國王查理斯三世及全國總督為其及政府代表,英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加拿大的文化深受英國、法國及原住民等的文化及傳統影響,而許多加拿大人亦十分崇尚多元文化,而原住民人權亦逐漸受到關注,成為該國面對其歷史錯誤的一部分,加拿大仍在對這部分黑暗的過去進行揭露和反思。宗教權利獲大加保障,多元文化及信仰亦得到尊重,節日則是基督教的慶日,象徵有河狸、加拿大雁、普通潛鳥及皇家加拿大騎警等。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AD
加拿大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120V
電話國碼
+1
插座別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城的「魁北克議會大廈」是一座八層樓的建築物,是魁北克全國議會的所在地。這座立面設計採用二帝國風格,由建築師Eugène-Étienne Taché於1877至1886年期間興建,位於魁北克國會山頂。議會於1884年3月27日在這座建築物中應用,而這座建築物是在1886年4月8日完成的。20世紀10年代至30年代,政府為了延伸其辦公空間,建造了多個鄰近的建築物,形成一個議會綜合體,其中,「魁北克議會大廈」是主要建築物。該政府辦公室是許多先前建築物的繼承者,其中最早者於1620年興建,而另外兩座議會大廈分別於1791年來擔任立法機關的職責。地理上,這座建築物位於「Assemblée-Nationale Place」,屬於「Vieux-Québec-Cap-Blanc -colline Parlementaire」區,「La Cité-Limoilou」市的一部份,就位於古城牆的外面。然而,魁北克議會大廈及其附屬建築物及地段,來被宣佈為「國家歷史古蹟」,因此被取以控制,然後由魁北克省文化與傳播部門和市政府接掌。儘管如此,魁北克省仍舊簽署一份長期租約,關聯到國家議會的前面的領地,從前門著手,直到古城牆,因為這塊地從1881年以來,屬於聯邦政府所有。建築物內外裝潢 在該建築物正式啟用之後,大多數的工程涉及該建築物及其周邊的裝潢。1888年,塔頂安裝了一架鐘錶;兩年後,門前安裝了一座廟宇,獻給阿貝納基;四年之後,魁北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及思想家的雕像,被安裝在建築物牆上的凹槽中。最初,這座建築物為魁北克省政府所有的主要行政及立法機關,以及議會圖書館所有。 其後,該建築物為州長主要辦公室。1985年,魁北克議會大廈,以及部分附屬建築物及地段,被宣佈為「國家歷史古蹟」,因此由省文化與傳播部門及市政府管轄,以保證這塊區域的獨立運作。2011年的法律修改也做出了加強,不過用語改為「國家遺產古蹟」。2016年至2019年,花費大約6.05億元建立一座全新的入口,以提供增強的安全性,並增設一段空間,用於議會委員會。此外,今日的議會大廈設有兩個辯論室,並有26座雕像被安裝於前牆,還有該區域內兩個噴泉—「阿貝納基噴泉」及「Tourny噴泉」。魁北克議會大廈也曾在1984年魁北克冬季遊行中,於一元代幣上出現。
蒙特利爾Viger廣場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了維爾瑪麗快車道,使Viger廣場產生了重大變化。Viger廣場分為三個區域,西邊邊緣是聖德尼街,東邊是聖安德烈街,北邊是維格街,南邊是聖安東尼街。為廣場增添特色的是克勞德·泰貝熱雕塑作品——“力量”噴泉,以及聖德尼街對面由Alfonso Pelzer設計的約翰·奧利維耶·沙尼爾紀念碑。這塊大樓在1840年代開始被蒙特利爾市政府收購,之後一路發展到正式開幕。Viger廣場的發展在20世紀中曾經提出過重建項目,但最終決定以建設路網為主。在維爾瑪麗快車道結束後,在三個區域建起了新的Viger廣場。本世紀內,由於無家可歸人士湧入,廣場名聲蒙上一層陰影,醫院計畫改造也正在進行。所以,近代的Viger廣場與歷史上的Viger廣場毛骨悚然有所不同。目前廣場上有“阿戈拉”、“毛步龍”、“力量”和“兒童遊戲”四座雕塑。
「St.Joseph's Parish」是位於加拿大渥太華安大略省的羅馬天主教教區教堂,是一個英語語系的會眾。1856年,慕聖瑪利亞的傳教士創建了這個教區,在約翰·拜爾為他的一個軍官提供水源時,建造了Rideau運河及死傷工人的安息地在一個小教堂上。1856年8月29日,創建了聖約瑟教區,由以羅馬羅馬里拉式樣風裝飾的小教堂中容納230位教眾,但因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相關轉移,極其充滿活躍氣息的聖約瑟教區仍不夠用,於是在1889年,法語會眾於教區內興建了Église Sacré-Cœur,但同時也於1890年4月23日,已展開建築第二個教堂,過了1893年11月19日,新教堂容納1100人左右的設備已完工,但卻在1930年12月27日彙燒。於是於1932年1月4日,新的教堂,保留了部分的墻壁及彩色玻璃窗的外表,以新的地獄式建築風格完成重建, 仍現存至今的第三座是。教堂中設有為了紀念戰爭犧牲的教友所設立的紀念牌及榮譽捲軸,以及紀念2次世界大戰的紀念簿。現任牧師為Fr.Jim Bleackley, OMI,2015年10月,取代先前的牧師Fr.Richard Beaudette, OMI。
羅力華大橋南側稱為「Corktown小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Rideau Canal」,大約在勞利大橋南邊,連接安大略大學校園與Golden Triangle社區。於2006年09月21日開放通行,連接「Rideau Canal Pathway」的東西兩側,東側連接Colonel By大道,西側連接Queen Elizabeth Driveway及Somerset街。小橋的名字源於「Rideau Canal」建築時期,Corktown地區許多都來自愛爾蘭科克縣的苦勞住所,因此得名。1980年代,大學與Golden Triangle社區之間構建小橋的構想就始於此,歷經多年審查與可行性研究,終於在2005年01月獲得5百萬加元建造計劃的批准。2007年5月29日所舉辦的公開會議上,由鄔希斯市議員及比戴區議員製定的名稱委員會,呈現了三個短選擇的名稱Somerset Footbridge、Charlotte Whitton Footbridge 和Corktown Footbridge,並由公眾投票選出Corktown小橋一名。2007年9月11日,由O'Brien市長及市議員頒贈該小橋的正式名稱。此外,該小橋的欄杆上也有許多浪漫鎖,2014年,安大略大學史特塞拉教授對此表示,浪漫鎖的重量並不會對小橋的結構安全造成影響。2019年,多個浪漫鎖被移除,因為浪漫鎖的數量、位置、交織等,當局會定期檢查浪漫鎖並移除受損者。Corktown小橋是一座接駁安大略大學校園與Golden Triangle社區的步行小橋,於2006年09月21日開放,欄杆上有許多浪漫鎖,由安大略大學史特塞拉教授確認不會對小橋的結構安全造成影響,2019年有多個浪漫鎖因數量、位置及交織等原因被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