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COP
哥倫比亞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7
電壓
120V
插座別
哥倫比亞共和國,通稱'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是拉丁美洲第四大國,南美洲國家聯盟的前成員國。它的北部與加勒比海接壤,東部與委內瑞拉接壤,東南與巴西,南部與秘魯和厄瓜多爾,西部與巴拿馬和太平洋相接。哥倫比亞以總統制為體制,共由32個省及波哥大首都特區組成,以其多元的文化聞名,也是南美最大的製造中心。西班牙探險者大約在1500年左右到達這個地區,開啟了歐洲、中東和亞洲移民的浪潮,導致哥倫比亞充滿多元性。2012年,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軍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進行和談。哥倫比亞有熱帶雨林覆蓋的山坡,其中包含植物用來提取橡膠、珍貴的紅木和藥用植物,以及進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清單的聖阿古斯丁考古公園。哥倫比亞由西班牙、美洲原住民和非洲定居者組成,歐洲、阿拉伯、猶太和東亞移民也於18世紀至19世紀抵達,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哥拉有與多種節日相關的活動,以及豐富的舞蹈文化,例如倫巴、薩爾薩舞等。但其經濟一直受到國內需求短少、政府預算減少,以及社會、政治秩序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OP
哥倫比亞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120V
電話國碼
+57
插座別
Magdalena-Urabá 濕潤森林位於哥倫比亞北部,面積約二萬五千平方公里,景觀主要為平坦或起伏,但有山區位於南部,地形由馬格達萊納河的下游沿海平原北至烏拉巴海灣延伸。此外,還有包括艾比貝山脈,聖耶羅尼莫山脈,阿亞佩爾山脈和聖路加山脈共四條山脈,其中山脈高達海拔一千多米。此區的氣候具有季節性,以一月至三月和七月至八月的乾季為主,吹來從加勒比海帶來的強風,而桑路西山和中部的河谷則有更多降雨。平均降雨量可達每公尺的每年降雨量。此區為熱帶和亞熱帶的濕潤阿爾卑斯森林生態系,它是中美洲和 Chocost 生態系與安地斯和亞馬遜流域生態系之間的橋樑,物種豐富,地方性特有物種較高。在島嶼上,炎帶雨林和濕地植物覆蓋茂密,分佈大量哺乳動物和鳥類。特有的動物包括哥佛瑞賽猴、卡皮拉猴、白腳赤猴、美洲虎、美洲豹、豹獵犬、黑頭賽猴、大猩猩、巨獸、紅鶴橛鹿和灰鶴橛鹿等。濕地也提供許多魚類的沖繩。除了相關的預防措施,人類活動也會為此區帶來壓力,例如大規模農業,牧場,金礦採掘,石油開採和伐木等。因此,有些地區已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聖路加山脈則仍然保持完整,有助於環境保護的相關專案也在不斷推動中。
『聖玫瑰玉聖母聖拉撒路大教堂』,又稱『聖羅薩德奧索斯大教堂』,是供奉聖母瑪利亞下題念聖玫瑰玉聖母的天主教崇拜教堂,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的Santa Rosa de Osos市中部地區,位於波利瓦公園的南面,也是Santa Rosa de Osos教區的主教堂,更是『大教堂堂區』的座位。1917年,教宗本篤十五世創建教區時,就將其提升為此職位。
歐麥爾·本·赫塔卜清真寺位於哥倫比亞瓜希拉省的邁考,是拉丁美洲第三大清真寺,也是該地區唯一的清真寺,是伊斯蘭信仰和文化的中心之一。該座清真寺建於1997年9月17日,由伊朗建築師阿里·納馬齊設計,土木工程師奧斯瓦爾多·比斯凱諾·方塔爾沃建造,材料使用大理石,可容納大約1000人。它是中東移民1960年至1970年期間至邁考定居的遺跡,當2007年清真寺建成十週年時,來自瓜希拉省的穆斯林紛紛前來慶祝。出入口處佈滿了阿拉伯書法裝飾的花園,遊客可在大廳內參觀雕刻豐富的天花板,男性參與祈禱,女性參與祈禱的地方在二樓,以及宣禮塔等。清真寺外,也設有房間供死者在被送往當地穆斯林公墓之前進行紀念儀式。歐麥爾·本·赫塔卜清真寺值得旅客參觀,是伊斯蘭信仰和文化的中心。歐麥爾·本·赫塔卜清真寺是哥倫比亞瓜希拉省邁考的一座清真寺,是拉丁美洲第三大清真寺,於1997年啟用,由伊朗建築師阿里·納馬齊以大理石建造,可容納大約1000人,是1960年至1970年期間在邁考定居的中東移民浪潮所留下的一個跡象。大廳內遍佈阿拉伯書法裝飾,有雕刻豐富的天花板,女性參與祈禱的地方在樓上,還有宣禮塔;外還有房間供死者在被送往當地穆斯林公墓之前進行紀念儀式。歐麥爾·本·赫塔卜清真寺是伊斯蘭信仰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值得旅客參觀的景點。
「Catedral San Nicolás el Magno」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合稱教堂,位於哥倫比亞安提歐基亞省的Rionegro市,是屬於Sonsón-Rionegro教區的主教會。該教堂內禮拜聖尼古拉斯,1968年4月20日由教宗保祿六世提升為大教堂。該教堂建於1662至1668年間,是首位歐洲牧師和傳教士們傳播福音的中心。1793年3月8日,當時的波帕延主教Ángel Velarde y Bustamante來到教堂進行牧師探訪,他對於當時的壞靈驅散感到震撼,他獲得同意後便決定拆掉原來的教堂,要求政府與社區的資源支持,興建一座新教堂。新教堂施工開始之後,墻壁由石灰石和磚砌成,然後用泥土鞏固,它的風格受到Medellín建於20年前的Iglesia de la Candelaria顯著影響。1803年12月,父親們Jose Pablo de Villa和Mateo Cardona決定即使在施工未完成的情況下,亦可在新教堂內開始聚會,最終於1804年9月8日,由主教Jose Felix de Mejía舉行了一場隆重的開幕典禮,正式對外開放教堂。1812年3月21日, 19個安提歐基亞市長在該教堂內簽署,宣佈從殖民統治解放的哥倫比亞的自由與獨立主權聯盟案,由主教Jose Felix de Mejía在語錄臺上宣佈。1814年4月7日,曾擔任哥倫比亞總統的尊敬人物Juan del Corral的葬禮也在該教堂內舉行。1892年舉行了第一次重大的內外部改造,改造後重新設置1837的高拱壁以及時鐘。1890年12月30日開會決議,主教會預算1,500比索進行修復工作,但最終花費遠高於該數額,達2,801比索。1926年進行了第二次結構性改變,邀請了哥倫比亞建築師Tomás Uribe和比利時建築師Agustín Goovaerts,將原本的哥德式改為新古典主義風格。1940年完成,此設計即今日的教堂外觀。1954年,熔銀匠Carlos Minami捐贈了餐桌銀色襯襯欄杆,1957年,以金色緞帶縷製的中央神壇,取代了原來的油畫,並以石膏複製重建了神壇結構。1959年2月8日,Paolo Bertoli大主教於該教堂內舉行了《Nuestra Señora del Rosario de Arma》的加冕儀式,場內充滿著政府官員、軍方精英及公眾,坐擁Rionegro市中心廣場。1963至1965年間,該教堂的神坐將古哥德式風格改為現代主義,Samuel Alvarez B.負責教堂的重建和延伸,也有影響到總統的Mausoleum。1970年代,在建築師Nel Rodríguez的指導下闢建出新的堂會大樓和旁邊所需建築,1977年完工。1968年4月20日該教堂由教宗保祿六世提升為合稱教堂,並加入Sonsón-Rionegro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