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5
電壓
230V
插座別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也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東南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接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薩格勒布,領土面積約為56,538平方公里,擁有多樣化的氣候,包括大陸型與地中海型,並於亞得裡亞海沿岸擁有。作為一個極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享有和免費的教育,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及出版產業。旅遊業在克羅埃西亞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約佔全國生產總值的約20%,2014年收入約為74億歐元,吸引了約1,162萬國外遊客,其中最多的來自德國、斯洛維尼亞、奧地利、捷克及意大利。 克羅埃西亞的文化文學與藝術受到周邊國家廣泛影響,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建築反映出奧地利及匈牙利、沿海地區則為威尼斯的風格,同時共擁有十項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名錄》,超過其他所有歐洲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5
插座別

「法藍喬·圖德曼橋」位於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西部接近港口Gruž的地方,它是一座索索橋,能夠載送D8州道。原本的橋梁設計是由1989年發展出來的,但是,施工因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而停止。該橋命名為克羅埃西亞總統Franjo Tuđman,之後由薩格勒布大學的結構部門重新設計了它。一旁的橋墩,橋梁兩端,橋梁的長度約為,橋身主要是為了一個綜合的桁架和A型支柱,以及索索支撐。橋身桁架的整個跨度為,基本上混凝土路面厚度為,總共有38根索索支撐,其中27至61根鋼絲索,均被置於防護聚乙烯管中。支柱的高度為,整個橋梁的建造工程於1998年10月開工,並於2002年4月完工,並於2002年5月21日正式開放,建造該橋的成本高達252萬克羅埃西亞庫納,使得法藍喬·圖德曼橋成為克羅埃西亞最貴的橋梁。 目前,支柱的標牌上寫著「Most Dubrovnik」,而所有的交通標牌則寫著「Franjo Tuđman Bridge」,據估計,橋上的交通量約為每天7,669輛車輛至13,085輛車輛。

「布羅夫尼克-內雷特瓦縣的佩列沙茨橋是一座斜拉橋,它把克羅地亞最南端的半島連接到克羅地亞其他地方,同時繞過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尼姆海岸短線道。此橋攔河於卡馬爾納(Komarna)與佩列沙茨半島之間,完全穿過克羅地亞領土,避免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邊境交叉點(Neum)。2018年7月30日開始進行建設,2021年7月28日完成架設,2022年7月26日通車,2023年4月19日開通史陶(Ston)環繞道路,使巴士、重型卡車及載有危險貨物的卡車可以前往這座橋。2007年的原始設計有長約1480米的主跨,最終以多跨斜拉橋的形式建成,全長約2180米,包括13個跨度,其中7個是斜拉橋,其他5個為中央跨度以及2個外側跨度。在X水域航道周圍的兩個塔上方同位於海平面及海床上方。橋的設計師是斯洛文尼亞工程師瑪若安·皮本巴赫(Marjan Pipenbaher)。此橋的兩側可由兩條路徑穿過,包括佩列沙茨有兩座隧道以及兩座些微橋樑。由於克羅地亞的大陸被尼姆鎮海岸短線道所經過並且屬於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這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唯一通往亞得裡亞海的出口,所以從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半島到克羅地亞大陸的連接受到侷限。1996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和克羅地亞簽訂了尼姆協議,克羅地亞可以通過尼姆不受阻礙,但這項協議從未生效。通過尼姆走廊的所有交通都必須通過商品和人員的邊境檢查。2023年克羅地亞加入「申根區」,檢查將大幅加強,而申根邊境管理規則要求不僅僅在進入申根區時進行檢查,還要在退出申根區時進行檢查,因此從杜布羅夫尼克前往大陸的人員將參加3次不同邊境檢查:克羅地亞出口檢查、波士尼亞入境檢查及克羅地亞入境檢查。1997年,杜布羅夫尼克-內雷特瓦縣行政主管伊萬·斯普爾耶(Ivan Šprlje)和社會民主黨黨員魯卡·貝比西(Luka Bebić)公開提議施工橋樑,雖然克羅地亞民主聯盟最初拒絕此想法,但在1998年獲得支持。2000年,橋被加入縣空間規劃,並進行第一次施工規劃。2012年,歐盟撥款2千萬歐元對佩列沙茨橋以及支撐基礎設施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此研究將不僅檢視預計的橋樑,亦同時考量橋樑的支撐基礎設施,其對旅遊、貿易及領土更有利的計劃進行複合指標和成本效益分析,以決定最佳方案(相較於其他方案,如公路走廊、輪渡、隧道等)。此項目是在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當局討論後完成的。為了保護克羅地亞的自然遺產,對於該項目準備所有階段的因素均進行了確保。2017年6月7日,歐盟宣佈提供3.57億歐元來購置橋橋及支持基礎設施,並計劃於2022年完工。歐盟撥款佔該項施工的總成本的85%,旨在維護旅遊、貿易及領土統合。儘管波士尼亞政治人物抗議,克羅地亞區域發展部長加布裡潔拉·澤拉茨(Gabrijela Žalac)以及克羅地亞總理安德烈·普萊諾維奇(Andrej Plenković)都確認將繼續施工橋樑。另外,由於施行此橋可能對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環境造成影響,2015年10月,克羅地亞自然及環境保護部積極考慮這點,並發布了一項決定,確認遵循《跨境環境影響評估公約》已進行跨境協商,但波士尼亞未提出建議或要求延長協商時限。

浙格雷布植物園是位於克羅埃西亞浙格雷布市市中心的植物園,由浙格雷布大學教授安通·海因茲於1889年創建,1891年開放參觀。浙格雷布植物園佔地約5公頃,海拔高於海平面,擁有來自世界各地10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1800種珍稀植物。植物園有大型水塘供水生植物孳生,史拉拉·拉什卡伊(Slava Raškaj)最著名的作品常產於植物園附近的水塘邊。

「聖伯拉削堂」是位於克羅埃西亞城市杜布羅夫尼克的一座美麗的教堂,大約在1715年建造。它是當地最重要的教堂之一,期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來參觀欣賞它的美麗建築及古老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