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歐洲 克羅埃西亞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克羅埃西亞

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5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也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東南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接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薩格勒布,領土面積約為56,538平方公里,擁有多樣化的氣候,包括大陸型與地中海型,並於亞得裡亞海沿岸擁有。作為一個極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享有和免費的教育,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及出版產業。旅遊業在克羅埃西亞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約佔全國生產總值的約20%,2014年收入約為74億歐元,吸引了約1,162萬國外遊客,其中最多的來自德國、斯洛維尼亞、奧地利、捷克及意大利。 克羅埃西亞的文化文學與藝術受到周邊國家廣泛影響,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建築反映出奧地利及匈牙利、沿海地區則為威尼斯的風格,同時共擁有十項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名錄》,超過其他所有歐洲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5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Church of St Nicholas
克羅埃西亞-武科瓦爾-斯裏耶姆縣

維庫波拉的聖尼古拉斯教堂是克羅埃西亞東部的塞爾維亞東正教堂,是薩瓦河以北塞爾維亞社區最古老的巴洛克建築之一。聖尼古拉斯是一座單堂式建築,正面主入口有個大尖頂,並且有鐘塔,主入口外墻中央有些許突出,上面有單板柱、拱形窗洞分隔以及環繞在維瓦上的波浪紋。柱子上前彎直突出的圓形尖塔有哈洛特的燈籠。教堂有房頂起伏的單堂,分為四個區段,由寬闊的拱券支撐,四角內有堅羅尼柱,尖頂的半圓型屋頂則為聖殿。鐘塔於一七六七年完工,高約三十七公尺,目前的教堂於一七三三至一七三七年間興建,原本於一六九○年的木教堂位於同一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教堂受到關閉與洗劫,一九九一年,當地的克羅埃西亞武裝部隊在城內對教堂進行炸彈洗劫,從該年的一九九一預備戰前內陳物品中,只有三十九幅偶像、三段福音、部分檔案與教堂器具得以保留。外部損壞的部分已經回復修補,而內部的再修正仍在進行中。聖尼古拉斯教堂的設備以及教堂本身已獨立列入克羅埃西亞文化物品登記中,並作為受保護文化遺產的聖器集合。其中包括一七五七年的巴洛克聖像廊、一七六○年的十七偶像、十六至十八世紀莫斯科印刷的二十三本書籍,其中兩本是珍貴的一五三七年的八聲書,與禮拜儀具、主教和聖母寶座,一八世紀的座位椅以及聖餐桌。維庫波拉的塞爾維亞家園建於一七三三年,為'塞爾維亞魯索斯拉夫學校'的需求而建,原本的建築於一八二二年的火災中毀損,當時維庫波拉三百棟建築都被燒毀,此處也是 '塞爾維亞歌唱社「Javor」'的聚集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納粹與烏斯塔西政府佔據,並將建築物改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家園」,並將頂部的塞爾維亞斯拉夫文字「Српски дом」拆除。在前南斯拉夫時期,該建築屬於「Velepromet」公司所有,而今為克羅埃西亞市與塞爾維亞東正教會間的所有權爭議所有。自一九九一年以來,在教堂內部翻新之前,建築物將暫時拿來用於宗教禮儀。

聖救恩教堂
克羅埃西亞-希貝尼克-克寧縣

「聖救主教堂(或稱「聖拯救主教堂」)位於克羅埃西亞達爾馬提亞腹地(Dalmatian Hinterland)的Cetina村,距離Vrlika小鎮約8公里。 教堂建於羅馬前時期,地處於Cetina河源的近郊,如今只剩下遺址,現具歷史意義,因為它是唯一一座響鈴塔仍完好無損的約束之前的教堂。它曾經是一座純單軸型結構,安置著由為三臥殿所組成的聖壇,形如東部末的三叉點。然後為了加固,中臥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大的長方形臥殿。此外,面對入口前方尚有一座壯觀的鈴塔及兩層樓的西門廊(westwork)。西門廊是卡羅林時期建築(時屬歐洲黃金時期)的代表性特徵,於9世紀時期達到巔峰。教堂設有五對拱券(vault),在挖掘時發現於地底存有火山灰(tufa),第一對拱券斜行倚靠西門廊的邊緣,第二對拱券加剛西門廊與單軸型區段之間的牆壁,接著第三、第四對增加單軸型牆壁的穩固,最後一對則支撐側臥殿的墻壁。而拱券支撐樓梯可見於西側,上至二層樓,可由北側的梯子爬上,設有一側平臺。人們相信此區域是為總督(Count)做參加禮拜用的,可以窺見到單軸型的三個圓形的開口,中間的開口比其他兩個更高。而此種情況可在祭壇上找到支撐木條上的拉丁語銘文證實:木條與其他發現於此地的文物,如今保留於Split考古學博物館。教堂於十五世紀初被Hrvoje Vukčić加固Prozor堡壘,而vrh rika的大部分居民又搬移至Vrlika,沒想到1492年歐洲人遭至伊斯蘭土耳其帝國入侵,教堂及其居住地都遭到損毀,大量居民逃難至Turopolje,教堂更由此失去了活力而淪落。

Caves of Barać
克羅埃西亞-卡爾洛瓦茨縣

巴拉克洞穴位於克羅地亞羅克維察市的Nova Kršlja村附近,在1892年開放接待遊客,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被遺忘了。2004年7月,巴拉克洞穴的上層重新對外開放接待遊客。這座洞穴以一位反對奧斯曼人戰士名為巴拉克而命名,根據傳說,洞穴名字是紀念巴拉克在洞穴的勝利,但是這個地區已經不再有巴拉克這個姓氏了。

天主教赫瓦爾-布拉奇-維斯教區
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

文聖拉羅斯·加拉蒂亞(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Hvar')教區位於克羅埃西亞杜爾瑪特島,在1147年威尼斯人征服此島之後成立。主教座位設在Stari Grad,現存的聖史蒂芬(St. Stephen)教堂就是教堂。第一任主教是薩德拉寧·馬丁一世·曼扎維尼(Zadranin Martin I. Manzavini)。初期此教區受威尼斯的控制,受札達教宗管轄。1180年,哈瓦島被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國王拜拉三世征服,於1185年將此教區移管到Split大主教下。1278年,主教座位移至此島的主要城鎮哈瓦,由於受到威尼斯的壓力,該城被發展為此島的主要城鎮。此教區也被稱之為利斯納(Lesina)教區。教區的歷史有:1144年由索洛拿大主教教區建立;1300年以科庫拉(Korcula)教區獲得新領土;拉丁名為Pharensis;意大利語名為Lesina;繼Tommaso Tommasini、Nicolas de Crucibus、Bernardino de Fabiis、Frane Pritić、Giovanni Battista Pallavicino、Zaccaria Trevisani、Gerolamo Argentini、Marco Malipiero、Zaccaria Delfino、Martino de Martinis、Pietro Cedolini、Nicolaus de Georgiis、Vincenzo Milani、Giovanni de Andreis、Gerolamo Priuli、Giovanni Tommaso Rovetta、Raimondo Asperti、Domenico Nicola Condulmer、Cesare Bonajuti、Antun Becić、Gioacchino Maria Pontalti、Giovanni Pietro Riboli、Giovanni Domenico Straticò、Angelo Pietro Galli、Ivan Skakoc、Filippo Domenico Bordini、Djorje Duboković及Andrija Ilić的主教管理,於1889年1月14日改名為Pharensis,並由Fulgencije Carev、Jordan Zaninović、Luca Pappafava、Miho Pušić、Celestin Bezmalinović、Slobodan Štambuk(現任主教,為年齡原因已受教宗方濟各許可辭職)、Petar Palić及Ranko Vidović接替管理。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