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歐洲 克羅埃西亞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克羅埃西亞

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5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也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東南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接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薩格勒布,領土面積約為56,538平方公里,擁有多樣化的氣候,包括大陸型與地中海型,並於亞得裡亞海沿岸擁有。作為一個極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享有和免費的教育,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及出版產業。旅遊業在克羅埃西亞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約佔全國生產總值的約20%,2014年收入約為74億歐元,吸引了約1,162萬國外遊客,其中最多的來自德國、斯洛維尼亞、奧地利、捷克及意大利。 克羅埃西亞的文化文學與藝術受到周邊國家廣泛影響,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建築反映出奧地利及匈牙利、沿海地區則為威尼斯的風格,同時共擁有十項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名錄》,超過其他所有歐洲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HRK

庫納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5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天主教赫瓦爾-布拉奇-維斯教區
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

文聖拉羅斯·加拉蒂亞(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Hvar')教區位於克羅埃西亞杜爾瑪特島,在1147年威尼斯人征服此島之後成立。主教座位設在Stari Grad,現存的聖史蒂芬(St. Stephen)教堂就是教堂。第一任主教是薩德拉寧·馬丁一世·曼扎維尼(Zadranin Martin I. Manzavini)。初期此教區受威尼斯的控制,受札達教宗管轄。1180年,哈瓦島被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國王拜拉三世征服,於1185年將此教區移管到Split大主教下。1278年,主教座位移至此島的主要城鎮哈瓦,由於受到威尼斯的壓力,該城被發展為此島的主要城鎮。此教區也被稱之為利斯納(Lesina)教區。教區的歷史有:1144年由索洛拿大主教教區建立;1300年以科庫拉(Korcula)教區獲得新領土;拉丁名為Pharensis;意大利語名為Lesina;繼Tommaso Tommasini、Nicolas de Crucibus、Bernardino de Fabiis、Frane Pritić、Giovanni Battista Pallavicino、Zaccaria Trevisani、Gerolamo Argentini、Marco Malipiero、Zaccaria Delfino、Martino de Martinis、Pietro Cedolini、Nicolaus de Georgiis、Vincenzo Milani、Giovanni de Andreis、Gerolamo Priuli、Giovanni Tommaso Rovetta、Raimondo Asperti、Domenico Nicola Condulmer、Cesare Bonajuti、Antun Becić、Gioacchino Maria Pontalti、Giovanni Pietro Riboli、Giovanni Domenico Straticò、Angelo Pietro Galli、Ivan Skakoc、Filippo Domenico Bordini、Djorje Duboković及Andrija Ilić的主教管理,於1889年1月14日改名為Pharensis,並由Fulgencije Carev、Jordan Zaninović、Luca Pappafava、Miho Pušić、Celestin Bezmalinović、Slobodan Štambuk(現任主教,為年齡原因已受教宗方濟各許可辭職)、Petar Palić及Ranko Vidović接替管理。

Vrana
克羅埃西亞-扎達爾縣

文拉納(Vrana)是克羅埃西亞薩達爾(Dalmatia)哥德爾(Zadar)郡北部的一個古鎮,位於帕科什塔內(Pakoštane)和亞得裡亞海海岸(Adriatic coast)間,離二者僅數公里。現在,文拉納只是個小型的農村聚落。文拉納對於克羅埃西亞中世紀歷史的重要性,與三個宗教團體——本篤會(Benedictines)、團騎士(Knights Templar)和醫院騎士(Knights Hospitaller)——息息相關。這三個教派到文拉納的到來以及他們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受克羅埃西亞中世紀的條件以及羅馬教皇影響。文拉納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之一,尤其是在1070年代中期。在教皇的代表於1076年加冕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津夫尼米爾·德默塔爾(Zvonimir Dmitar)後,就把文拉納城及本篤會(Benedictine)聖格雷戈裡修道院(St.Gregory)捐贈說羅馬教宗格雷戈裡七世(Gregory VII),作為忠誠之象徵。文拉納是整個斯拉夫地區第一個恆久的教宗代表外交總部。此外,文拉納的城牆以及塔樓還守護著克羅埃西亞王國的徽章,一直持續到11世紀。為此,匈牙利哥羅曼(Coloman of Hungary)在1102年赴比奧格拉德(Biograd),這裡是最近的皇室居所,參加加冕典禮。12世紀時,文拉納的教堂先驅根據,將此物業贈與團騎士(Knights Templar)。當時,文拉納城有城牆和塔樓以及護城河。據推測,村上方的城堡遺址曾經是一座有教堂的堡壘城鎮的一部分。在團騎士(Knights Templar)之後,文拉納到1312年時已成為醫院騎士(Knights Hospitaller)的所有。奧斯曼帝國於1527年征服文拉納,佔據了大約一個世紀,在坎提亞戰爭(Candian War),短暫控制了文拉納,直到墨羅亞戰爭(Morean War)後才終於完全征服。1683年10月,威尼斯薩達爾(Venetian Dalmatia)人民,主要是拉夫尼柯塔裡(Ravni kotari)的烏斯科克(Uskoks),拿起武器,和奧斯曼前沿地區的rayah(人民)一起起義,發動了對斯克拉丁(Skradin)、卡里恩(Karin)、文拉納(Vrana)、班科瓦茨(Benkovac)和奧布羅瓦茨(Obrovac)的攻擊。

天主教斯普利特-馬卡爾斯卡總教區
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

開始於3世紀,於10世紀正式成為大主教及都城的宗座,於1828年正式建立的「Split-Makarska」羅馬天主教主教樞機座,位於克羅埃西亞及黑山,更於1969年晉升為大主教及都城。座城擁有近百位見證歷史的大主教,包括舊約聖徒「聖多姆尼烏斯」,以及在克羅埃西亞被尊崇的安託魯忠靈神父,廢養的巴爾比薩教區也在1828年納入其中,此外,自1998年至今,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多次訪問。沿著歷史漩渦,現今「Split-Makarska」大主教座城的主教座堂為「聖多姆尼烏斯大教堂」,同時位於Trogir的世界遺產教堂「聖路維爾大教堂」及Makarska的「聖馬可大教堂」皆為前次被併入座堂。「Split-Makarska」大主教座城旗下的境外屬教區約有八個,分別位於克羅埃西亞及黑山的各城市。

Pedestrian bridge
克羅埃西亞-奧西耶克-巴拉尼亞縣

克羅埃西亞奧西耶克市(Osijek)的步行橋橋跨大利瓦河(Drava River),是奧西耶克市最著名的象徵之一,於1981年開通,由貝爾格萊德(Belgrade)公司Mostgradnja設計。從1981年至1991年,此橋被稱為「青年橋」(Youth Bridge),於1991年改名為現在的名字。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期間的奧西耶克市之役(Battle of Osijek)時,此橋受損,於1993年進行維修修復工作,再於2007年完成徹底翻新。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