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古巴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3

電壓

11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古巴共和國,也被簡稱為古巴,位於美洲西印度群島西半部,處於北緯19°到24°,西經74°到85°之間。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隔尤卡坦海峽,南有牙買加和開曼群島,東有海地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隔向風海峽,東北處有巴哈馬群島,與美國隔佛羅裡達海峽相對,與美國最南端的基韋斯特的陸地最短距離約145公里。古巴也是加勒比地區面積最大和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因此扼守巴拿馬運河與美國東岸之間的海路要道,也被形容為墨西哥灣的鑰匙。1959年革命獲勝後的30年間,古巴只接待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少數客人,1994年成立旅遊部,使用超過35億美元用於投資興建旅遊設施,1995年旅遊業收入超過蔗糖業收入,也成為該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來也受到注目的醫療旅遊狀況可觀,2005年有超過19,600位遊客在古巴的收費國際醫院接受治療。交通方面有客車、出租車、火車、自行車和馬車不同的樣式,甚至有廉價的人力三輪車,同時私車載客也很普遍。此外,由於經濟因素,古巴也有大批人出於移民美國,而古巴也因融合以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為主的多種移民文化和其它熱帶物產以及濃厚的政治氣氛,而得到華人的紅燒方法、米食傳統和克里奧爾人的甜食,結合成很受歡迎的古巴菜譜。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53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馬雷貢大道
古巴-哈瓦那市

馬勒孔(Malecón)是一條位於古巴哈瓦那海岸線上 8 公里長的河岸長廊、路面和海堤,由哈瓦那港口(Old Havana)開始,沿著 Centro Habana 和 Vedado 社區北側延伸,最後在 Almendares River 口終止。隨著古巴經濟改革,允許古巴人擁有私人企業,新業務也開始出現在馬勒孔上。馬勒孔的建造始於1901年,當時古巴正處於美國短暫的軍事統治之下。建設馬勒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哈瓦那不受海洋的侵襲。為了慶祝首次完成500米的馬勒孔部分,美國政府在 Paseo del Prado 的交叉路口建造了一個環型廣場,據當時建築師所言,這是古巴第一個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環型廣場。每週日那裡都會有樂隊演奏古巴歌曲。Miramar 酒店就立足於環型廣場前,這是古巴第一家侍者穿著燕尾服和金色鈕扣的酒店,在獨立的15年期間相當著名。後來古巴政府繼續完善馬勒孔的第一部分,1923年來到Vedado的K Street 和L Street 交界,於那裡建立美國大使館、Jose Marti Sports Park 及 Hotel Rosita de Hornedo。1957 年和1958 年,該路段曾被用作古巴大獎賽的舞臺。現今,馬勒孔仍深受古巴人的喜愛,更是較貧窮家庭夜晚的取食之地,還有供古巴向旅客提供性服務的發動,雖然沿著馬勒孔的房子大多是廢墟,馬勒孔仍是哈瓦那最壯觀和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沿著馬勒孔的景點有諸多重要紀念碑,包括 Máximo Gomez 將軍、Antonio Maceo 將軍、Calixto García 將軍以及為紀念美國號戰艦受害者舉辦的紀念碑。在23街,馬勒孔標誌著23街的 La Rampa 段的東北端,在 Dignidad Plaza 有一座紀念 Jose Martí 的雕像及在美國大使館前有一座紀念 Anti-Imperialist 的臺階,重要的建築包括 Real Fuerza 城堡、San Salvador de la Punta 城堡、Malecón 17 以及酒店 Nacional,Barrio de San Lázaro 的大部分已不復存在,只剩下 Torreón de San Lázaro、La Casa de Beneficencia、Hospital de San Lázaro、Espada Cemetery、Casa de Dementes de San Dionisio、Quarry of San Lázaro 、Batería de la Reina、Santa Clara Battery 以及 Hill of Taganana 等,馬勒孔也曾發動許多調酒的名字,包括 John Escalante 的「Malecón cockta」,可以追溯到他於1915年發表的古巴調酒指南 「Manual Del Cantinero」中。

Our Lady of Kazan Orthodox Cathedral
古巴-哈瓦那市

拉烏爾•卡斯特羅、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和哈瓦那“我的聖桑羅斯俄羅斯正教會大教堂”的Vladimir Klyuyev大主教,位於古老的哈瓦那歷史古城的哈瓦那正教會教堂。此廟宇建於哈瓦那港灣與古哈瓦那的聖佩德羅街和聖克拉拉街的交界處。2001年開始,俄羅斯正教會在古巴開始禮拜。最初是在俄羅斯貿易使館內,然後在大使館,最後在天主教堂內舉辦。2002年開始計劃興建教堂,並於2004年11月14日在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倡導下,開始建造,據他的回憶錄記載,“為紀念俄古兩國友誼,提議在首都哈瓦那建造俄羅斯正教會大教堂”。大教堂的第一塊石頭為Smolensk和Kaliningrad的大主教Kirill所放置,古巴政府和俄羅斯正教會達成協議後由此啟動造建工程,由建築師Alexey Vorontsov負責設計,而Eusebio Leal 俄米斯堡牧首則親往莫斯科與Alexy II莫斯科大主教討論後同意;造建現場主管由古巴工程師Pedro Rodriguez Sanchez負責,整個工程實行轉讓工地,並有多方專家參與,包括建築師、投資者、建築設計師、水電機械工程師和古巴哈瓦那市政府歷史家辦公室等,照原定協議與俄羅斯正教教廷一起進行。此樓宇以圓型突擊式構造建成,中央巨大金色圓頂四周還有四個暗紅色的小圓頂,都有洋蔥形;此教堂以混凝土磚等傳統材料建造,分為教堂、教區及鐘樓三個單元,六塊圓頂由俄米斯堡運至古巴,而且由當地專家安裝。教堂一層作辦公區用,如神父的客房、公共廁所、廚房、會議室、電腦室以及技術區,而頂層則為實際的供人聚會的教堂,可容納約500人,此區可透過石梯從San Pedro街進入,而後街則通往Avenida del Puerto。教堂佔地1,200平方米,近哈瓦那港灣;於2008年10月19日大主教Kirill Gundyaev主持慶典儀式,古巴總統拉烏爾·卡斯特羅及數百位俄羅斯正教信徒(包括哈瓦那俄羅斯大使館員工)在場,隨後大教堂正式奉獻神父。

San Francisco de Paula Church
古巴-哈瓦那市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位於哈瓦那Vieja的西側,與貝殼(La Alameda)鄰近,位於Calle Leonor Pérez 110及Calle San Ignacio的交叉處。紀元1776,Hospital和Iglesia San Francisco de Paula以Calle Leonor Pérez的曲線設計而成。從17世紀末開始,首個Hospital及Church石磚被放置,並以哈瓦那市議會及統治當時島上各各元帥的支援及捐款於1731年完成擴建。在1776年,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為哈瓦那最重要的Hospital,並培訓出一代另一代的著名醫生。後來在1907年,美國企業「Havana Central Railroad」嘗試收購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但最終在歷史家 Emilio Roig de Leuchsenring和人類學家 don Fernando Ortiz的反對下,於1944年成功列入國家二級古蹟。「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按照古希臘羅馬十字架於1745年以高雅巴洛克風格重建,門廳和柱子實為典型西班牙教堂,屋頂有三個鐘聲,但都在1730年颶風損毀後回不到原處。Office of the City Historian修復了彩色玻璃窗,而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的局部損毀則於1898年接受了維修。該建築為古巴18世紀上半葉的典型巴洛克風格,現存部分如地板、建築設計、屋頂、彩色玻璃窗都是1745年重建的建築,現已重現當時的樣子。另外,它為古巴唯一具有原始管樂器的音樂器官,也保留了Cuba violinist Claudio Brindis de Salas Garrido的骨灰。此外,Alameda de Paula亦於1776年建成,最早用以娛樂哈瓦那居民,而於1841年後步道延伸至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最後於2000年加以整修。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位於哈瓦那Vieja西側,附近La Alameda,於1776年完成一座高雅巴洛克風格的古典教堂,於1944年以國家二級古蹟的身份被保護,教堂內設有一座擁有原始管樂器的器官,也保留了Cuba violinist Claudio Brindis de Salas Garrido的骨灰;其廊道、Alameda de Paula於1776年建成,為哈瓦那居民提供娛樂場所,於1841年延伸至教堂,於2000年整修後再次燦爛開場。

Castillo de la Real Fuerza
古巴-哈瓦那市

位於哈瓦那西部港口的Castillo de la Real Fuerza是加勒比海的一級壘堡,位於歷史悠久的平壩廣場之旁。這座堡壘最初是為抵禦海盜襲擊而修建,但因為位置不良,距被擊襲的港口太遠而使得整個堡壘無法完全發揮功用。1982年,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的世界遺產之一"舊哈瓦那及其堡壘"。早在1558年由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任命的工程師巴特羅梅*桑切斯(Bartolome Sanches)就開始建造新的堡壘─Fuerza Nueva,除了移動港口位置以提高防禦性能,鐵器工場也在1558年開始設立,第一塊石頭則在1562年搭起,也由於當時役當政府與當地居民不和的關係,政府又加碼開支而延誤完工時間,直到1577年,在奴隸與法國囚犯的大量勞動下,La Fuerza終於完成。這座堡壘由從哈瓦那海線採掘的石灰岩砌成,並加上斜坡牆,護城河以及吊橋。於1634年由Juan Vitrin de Viamonte新增指揮臺,Geronimo Martin Pinzou一位來自哈瓦那的藝術家以塞維利亞的拉希爾達女神像為靈感塑造了一尊銅像,當居民稱之為Dona Isabel de Bobadilla的雕像,可能為了紀念Bobadilla夫人Ines de Bobadilla,她曾日以繼往地守候丈夫歸來。La Fuerza於1899年成為國家檔案館,1938年成為國家圖書館,直到1957年才遷移至特別建造的圖書館在平壩。1959年古巴革命後,La Fuerza曾擔任全國紀念碑委員會以及維護,保存以及博物館中心的辦公室。曾於1977年啟用為武器博物館,因為條件不符合,於1990年成為古巴陶瓷博物館,2010年重新成為古巴海洋博物館,展示古巴前柯爾因時期到18世紀古巴皇家船廠的歷史,存有四米多的Santisima Trinidad模型,以及多種介面的互動觸控螢幕。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