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古巴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3

電壓

11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古巴共和國,也被簡稱為古巴,位於美洲西印度群島西半部,處於北緯19°到24°,西經74°到85°之間。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隔尤卡坦海峽,南有牙買加和開曼群島,東有海地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隔向風海峽,東北處有巴哈馬群島,與美國隔佛羅裡達海峽相對,與美國最南端的基韋斯特的陸地最短距離約145公里。古巴也是加勒比地區面積最大和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因此扼守巴拿馬運河與美國東岸之間的海路要道,也被形容為墨西哥灣的鑰匙。1959年革命獲勝後的30年間,古巴只接待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少數客人,1994年成立旅遊部,使用超過35億美元用於投資興建旅遊設施,1995年旅遊業收入超過蔗糖業收入,也成為該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來也受到注目的醫療旅遊狀況可觀,2005年有超過19,600位遊客在古巴的收費國際醫院接受治療。交通方面有客車、出租車、火車、自行車和馬車不同的樣式,甚至有廉價的人力三輪車,同時私車載客也很普遍。此外,由於經濟因素,古巴也有大批人出於移民美國,而古巴也因融合以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為主的多種移民文化和其它熱帶物產以及濃厚的政治氣氛,而得到華人的紅燒方法、米食傳統和克里奧爾人的甜食,結合成很受歡迎的古巴菜譜。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53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聖查爾斯堡
古巴-哈瓦那市

「古巴哈瓦那的聖卡洛斯軍營(又稱「拉卡巴尼亞」)是一座18世紀的堡壘群,位於哈瓦那塔口東側,也是美洲第三大堡壘群,並與「莫羅城堡」相鄰。1982年,哈瓦那古城指定為世界遺產。根據2020年的樣子,1762年英軍佔領哈瓦那後,古巴便會以美墨加佛羅裡達交換哈瓦那控制於古巴邊的西班牙殖民地,而英國佔領哈瓦那的關鍵原因是「莫羅城堡」地形可以被地表轟炸,這一點讓西班牙深受震撼,為了確保該城的防衛,因此在1763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開始建設拉卡巴尼亞。拉卡巴尼亞替換了之前的十六世紀的莫羅堡,也許是當時美洲第二大殖民軍事建築,當時拉卡巴尼亞於1774成功完成,卻讓西班牙付出高昂的代價。 之後,拉卡巴尼亞在西班牙與獨立古巴之間一直是基地,古巴政府在弗得爾·卡斯特羅及他的弟弟勞爾統治下,曾利用拉卡巴尼亞作為投獄所。1959年1月被弗得爾卡斯特羅率領的反抗軍團轟炸翻建拉卡巴尼亞,當時的古巴軍隊年無裡阻抗並投降,而此時的軍官「歇瓦爾·格瓦拉」則利用軍方的領導任務,當了數月的獄官,根據格瓦拉帶領下的叢刑針對一些反對共產革命的人,包括「布蘭多斯異封朿閒揎斯諦紁叮阿丫史」秘密警察中的成員,被確定為叢刑的人數,有176個. 來到拉卡巴尼亞的第一個重大政治危機,就是要如何對待那些犯下最嚴重罪行的被俘布蘭多軍官。在武裝反抗博萊斯的統治時期,反抗軍總司令「弗得爾·卡斯特羅」在其控制的領土內,引進了十九世紀的刑法。 刑法包括惡法對嚴重罪行的死刑,無論是布蘭多政權的或反抗新紀元的罪行。1959年,革命政府將其延伸到共和國的所有境內以及他們認為是戰爭罪犯的人,經由叢刑法庭處理後,被確定為叢刑。根據古巴司法部的資料,這種延伸是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且遵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盟國舉行的紐倫堡審判同樣的過程。執行這個計畫的一部分,卡斯特羅任命格瓦拉為拉卡巴尼亞的獄官,這種任務持續五個月。根據新政府的規定,格瓦拉必須清洗蘇卜卜軍隊,帶領叢刑為共和國獲得勝利,而格瓦拉也是叢刑的評定者。叢刑由2-3位軍官、1位評定者、1位尊敬的當地市民組成,有時也會發出刑場決死。納德告訴古巴司法部的高級法律顧問拉烏爾·戈莫斯·特里託,死刑是為了防止公民私行執行正義,正如二十年前反馬恰多的蜀九��反抗一樣。

哈瓦那主教座堂
古巴-哈瓦那市

「哈瓦那大教堂」是該島上十一座天主教大教堂之一,位於老城哈瓦那(Old Havana)的Empedrado大街(Calle Empedrado)San Ignacio y Mercaderes之間的Plaza de la Catedral,有30米長乘49米寬的教堂,是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San Cristóbal de la Habana的座位。1796-1898年間,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遺體曾被安葬在教堂的“福音祭壇”(Altar of the Gospel)中,其後轉移至塞維利亞(Seville)大教堂。1748至1777年間,建築師Hurtado de Compostela以收購的土地於Plaza的角落打造了教堂,並於1782年奉獻。早期19世紀,巴洛克式的祭壇被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來候取代,原木製天花也被石膏覆蓋,另外,教堂的外牆是用珊瑚塊構築,可以見到石頭牆壁上甲烷的海洋生物與植物化石。教堂形成了例字型的平面佈局,由一根中央通道,兩側與八側小教堂組成,中央通道寬15米,兩側外墻上八根石翼拱形弧以支撐整體,從廣場上看不見拱廊、拱頂或橙色的屋面瓦片。法國籍美術家Jean Baptiste Vermay曾在教堂內部製作作品,他也是聖阿歷哈斯學院(Academy of Painting and Drawing of San Alejandro)的創始者及第一任院長,從而繪製出橙色教堂聖羅蘭教堂的素描畫布,被Morell de Santa Cruz主教於1755年祝福。教堂擁有一些雕塑、繪畫和壁畫,包括西班牙的主教Apolinar Serrano的雕像,是義大利雕塑家Pietro Costa為其創作,聳立於祭壇上的三幅褪色壁畫來自義大利Pierre Perovani,他也是《無玷聖母》(Virgin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的畫布繪者,由Havana的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San Cristóbal de la Habana主教Juan José Díaz de Espada y Fernánez de Landa委託他繪製出「開墾」、「最後的晚餐」及「高升」等三幅作品,還有Habana的守護者聖克里斯多夫的雕像,原為1632年義大利的Martín de Andújar Cantos所創;還有Rubens及Murillo作品的拷貝在聖壇上。教堂也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82年被設為世界遺產的哈瓦那老城(Old Havana)範圍內。

莫羅城堡
古巴-哈瓦那市

Morro Castle位於古巴哈瓦那灣入口處,為18世紀的手稿地圖所示,由意大利工程師Battista Antonelli設計,於1585年由西班牙人開始興建。Morro Castle,又名「三聖王堡」,是用來防禦哈瓦那港口入口的要塞,最初屬於西班牙統治,1762年被英國所佔領,翌年在巴黎條約下歸還西班牙統治。1774年La Cabaña竣工時,Morro Castle成為哈瓦那港口的主要防禦堡壘,直至今日仍能在舊哈瓦那與古城形成對比的海岸濱壯觀。由於西班牙文中「莫洛」的意思是從海上可見的岩石,可作為導航標記,與古巴聖地亞哥市、波多黎各聖胡安的聖菲利普德莫洛堡壘以及西哥特亞市的聖伯多祿堡壘併列。Morro Castle於1982年獲列入世界遺產,可由景點瞭解殖民時期歐洲對新大陸之徵服及其特有的建築群等歷史重要性。1775年多米尼克·塞瑞斯的油畫「英國艦隊入哈瓦那,1762年8月21日」,此畫畫面中也可看到Morro Castle的身影。此外,Morro Castle亦可於活人片《鬼馬搗蟹》中看到。

Our Lady of Kazan Orthodox Cathedral
古巴-哈瓦那市

拉烏爾•卡斯特羅、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和哈瓦那“我的聖桑羅斯俄羅斯正教會大教堂”的Vladimir Klyuyev大主教,位於古老的哈瓦那歷史古城的哈瓦那正教會教堂。此廟宇建於哈瓦那港灣與古哈瓦那的聖佩德羅街和聖克拉拉街的交界處。2001年開始,俄羅斯正教會在古巴開始禮拜。最初是在俄羅斯貿易使館內,然後在大使館,最後在天主教堂內舉辦。2002年開始計劃興建教堂,並於2004年11月14日在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倡導下,開始建造,據他的回憶錄記載,“為紀念俄古兩國友誼,提議在首都哈瓦那建造俄羅斯正教會大教堂”。大教堂的第一塊石頭為Smolensk和Kaliningrad的大主教Kirill所放置,古巴政府和俄羅斯正教會達成協議後由此啟動造建工程,由建築師Alexey Vorontsov負責設計,而Eusebio Leal 俄米斯堡牧首則親往莫斯科與Alexy II莫斯科大主教討論後同意;造建現場主管由古巴工程師Pedro Rodriguez Sanchez負責,整個工程實行轉讓工地,並有多方專家參與,包括建築師、投資者、建築設計師、水電機械工程師和古巴哈瓦那市政府歷史家辦公室等,照原定協議與俄羅斯正教教廷一起進行。此樓宇以圓型突擊式構造建成,中央巨大金色圓頂四周還有四個暗紅色的小圓頂,都有洋蔥形;此教堂以混凝土磚等傳統材料建造,分為教堂、教區及鐘樓三個單元,六塊圓頂由俄米斯堡運至古巴,而且由當地專家安裝。教堂一層作辦公區用,如神父的客房、公共廁所、廚房、會議室、電腦室以及技術區,而頂層則為實際的供人聚會的教堂,可容納約500人,此區可透過石梯從San Pedro街進入,而後街則通往Avenida del Puerto。教堂佔地1,200平方米,近哈瓦那港灣;於2008年10月19日大主教Kirill Gundyaev主持慶典儀式,古巴總統拉烏爾·卡斯特羅及數百位俄羅斯正教信徒(包括哈瓦那俄羅斯大使館員工)在場,隨後大教堂正式奉獻神父。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