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古巴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3

電壓

11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古巴共和國,也被簡稱為古巴,位於美洲西印度群島西半部,處於北緯19°到24°,西經74°到85°之間。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隔尤卡坦海峽,南有牙買加和開曼群島,東有海地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隔向風海峽,東北處有巴哈馬群島,與美國隔佛羅裡達海峽相對,與美國最南端的基韋斯特的陸地最短距離約145公里。古巴也是加勒比地區面積最大和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因此扼守巴拿馬運河與美國東岸之間的海路要道,也被形容為墨西哥灣的鑰匙。1959年革命獲勝後的30年間,古巴只接待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少數客人,1994年成立旅遊部,使用超過35億美元用於投資興建旅遊設施,1995年旅遊業收入超過蔗糖業收入,也成為該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來也受到注目的醫療旅遊狀況可觀,2005年有超過19,600位遊客在古巴的收費國際醫院接受治療。交通方面有客車、出租車、火車、自行車和馬車不同的樣式,甚至有廉價的人力三輪車,同時私車載客也很普遍。此外,由於經濟因素,古巴也有大批人出於移民美國,而古巴也因融合以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為主的多種移民文化和其它熱帶物產以及濃厚的政治氣氛,而得到華人的紅燒方法、米食傳統和克里奧爾人的甜食,結合成很受歡迎的古巴菜譜。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53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Acueducto de Albear
古巴-哈瓦那市

佛朗哥市「Albear水道」是根據19世紀由克魯巴人Francisco de Albear所建造的供應水路。1852年當地政府與多位法國工程師談判後,終於決定建造一個新的供水系統,它的主席是西班牙陸軍工兵組的上校、古巴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Francisco de Albear;他的助理Jose Luis Casaseca則是哈瓦那化學研究所的所長。在1855年,第二個由Francisco de Albear主席的委員會開始廣泛地對水源的地質和水文進行調查,主要是要確保「Vento」泉的水量可以充分滿足城市的需求;1858年10月5日,皇家命令「將Vento泉水引導到哈瓦那市」正式受理,1861年開始基礎建設,並贏取1876年費城國際博覽會獎章和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它也成為了古巴7大建築奇蹟之一。今日,Albear水道仍在運作,僅靠原始水源供應哈瓦那5個市區,大概服務了12%的哈瓦那市民,2009年1月9日,紀念Albear出生193週年,哈瓦那市歷史水道系統除了Albear水道之外,包括「Zanja Real」、「Fernando VII水道」,更被宣佈為全島國家紀念碑。

Cathedral of San Carlos De Borromeo
古巴-馬坦薩斯省

位於古巴瑪坦扎斯的天主教「聖卡洛斯波羅美歌教堂」是該市羅馬天主教教區的主教座堂。紀念碑的奠基式於1693年10月12日舉行,由聖地牙哥的主教迪亞艾華利諾·胡達菲·德·哥斯蒂拉祝聖第一次彌撒。原本建築只是用皇家棕櫚枝簡易構成,但後來被風暴摧毀,於是接著就開始了現在的建築工程。教堂在1735年完成,1750年所有設施都投入使用。教堂裡充滿美麗而優緻的壁畫、天花板、以及一個大圓頂,但由於資金匱乏導致數年的忽略之後,2017年教堂經過精心的修復。該教堂坐落在瑪坦扎斯市兩條河流、俞穆裡河和聖胡安河中間的區域,距離「自由公園」和「省議會大廈」只有半個街區,地址位於喬華諾斯街,介於米蘭埃斯街和獨立街之間。

Our Lady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Cathedral, Cienfuegos
古巴-西恩富戈斯省

森福斯市的聖母無原罪大教堂,也被稱為森福斯大教堂,位於古巴加勒比海上的森福斯省同名城市的馬蒂公園對面。1833年,西班牙殖民時期建成原建築,之後在1850年,1852至1861年,1866至1869年和1869至1875年間不斷改善及擴建。1903年2月20日,羅馬或拉丁禮儀宣佈它作為正式的大教堂,成為教皇利奧十三世通過使命佈道“Actum Praeclare”所建立的森福斯教區的母堂。大教堂也是森福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2005年,它與市中心的其他歷史建築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理由是它出色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San Francisco de Paula Church
古巴-哈瓦那市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位於哈瓦那Vieja的西側,與貝殼(La Alameda)鄰近,位於Calle Leonor Pérez 110及Calle San Ignacio的交叉處。紀元1776,Hospital和Iglesia San Francisco de Paula以Calle Leonor Pérez的曲線設計而成。從17世紀末開始,首個Hospital及Church石磚被放置,並以哈瓦那市議會及統治當時島上各各元帥的支援及捐款於1731年完成擴建。在1776年,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為哈瓦那最重要的Hospital,並培訓出一代另一代的著名醫生。後來在1907年,美國企業「Havana Central Railroad」嘗試收購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但最終在歷史家 Emilio Roig de Leuchsenring和人類學家 don Fernando Ortiz的反對下,於1944年成功列入國家二級古蹟。「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按照古希臘羅馬十字架於1745年以高雅巴洛克風格重建,門廳和柱子實為典型西班牙教堂,屋頂有三個鐘聲,但都在1730年颶風損毀後回不到原處。Office of the City Historian修復了彩色玻璃窗,而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的局部損毀則於1898年接受了維修。該建築為古巴18世紀上半葉的典型巴洛克風格,現存部分如地板、建築設計、屋頂、彩色玻璃窗都是1745年重建的建築,現已重現當時的樣子。另外,它為古巴唯一具有原始管樂器的音樂器官,也保留了Cuba violinist Claudio Brindis de Salas Garrido的骨灰。此外,Alameda de Paula亦於1776年建成,最早用以娛樂哈瓦那居民,而於1841年後步道延伸至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最後於2000年加以整修。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de Paula位於哈瓦那Vieja西側,附近La Alameda,於1776年完成一座高雅巴洛克風格的古典教堂,於1944年以國家二級古蹟的身份被保護,教堂內設有一座擁有原始管樂器的器官,也保留了Cuba violinist Claudio Brindis de Salas Garrido的骨灰;其廊道、Alameda de Paula於1776年建成,為哈瓦那居民提供娛樂場所,於1841年延伸至教堂,於2000年整修後再次燦爛開場。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