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3
電壓
110V
插座別
古巴共和國,也被簡稱為古巴,位於美洲西印度群島西半部,處於北緯19°到24°,西經74°到85°之間。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隔尤卡坦海峽,南有牙買加和開曼群島,東有海地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隔向風海峽,東北處有巴哈馬群島,與美國隔佛羅裡達海峽相對,與美國最南端的基韋斯特的陸地最短距離約145公里。古巴也是加勒比地區面積最大和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因此扼守巴拿馬運河與美國東岸之間的海路要道,也被形容為墨西哥灣的鑰匙。1959年革命獲勝後的30年間,古巴只接待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少數客人,1994年成立旅遊部,使用超過35億美元用於投資興建旅遊設施,1995年旅遊業收入超過蔗糖業收入,也成為該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來也受到注目的醫療旅遊狀況可觀,2005年有超過19,600位遊客在古巴的收費國際醫院接受治療。交通方面有客車、出租車、火車、自行車和馬車不同的樣式,甚至有廉價的人力三輪車,同時私車載客也很普遍。此外,由於經濟因素,古巴也有大批人出於移民美國,而古巴也因融合以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為主的多種移民文化和其它熱帶物產以及濃厚的政治氣氛,而得到華人的紅燒方法、米食傳統和克里奧爾人的甜食,結合成很受歡迎的古巴菜譜。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UP,CUC
古巴比索,古巴可兌換比索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53
插座別
馬勒孔(Malecón)是一條位於古巴哈瓦那海岸線上 8 公里長的河岸長廊、路面和海堤,由哈瓦那港口(Old Havana)開始,沿著 Centro Habana 和 Vedado 社區北側延伸,最後在 Almendares River 口終止。隨著古巴經濟改革,允許古巴人擁有私人企業,新業務也開始出現在馬勒孔上。馬勒孔的建造始於1901年,當時古巴正處於美國短暫的軍事統治之下。建設馬勒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哈瓦那不受海洋的侵襲。為了慶祝首次完成500米的馬勒孔部分,美國政府在 Paseo del Prado 的交叉路口建造了一個環型廣場,據當時建築師所言,這是古巴第一個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環型廣場。每週日那裡都會有樂隊演奏古巴歌曲。Miramar 酒店就立足於環型廣場前,這是古巴第一家侍者穿著燕尾服和金色鈕扣的酒店,在獨立的15年期間相當著名。後來古巴政府繼續完善馬勒孔的第一部分,1923年來到Vedado的K Street 和L Street 交界,於那裡建立美國大使館、Jose Marti Sports Park 及 Hotel Rosita de Hornedo。1957 年和1958 年,該路段曾被用作古巴大獎賽的舞臺。現今,馬勒孔仍深受古巴人的喜愛,更是較貧窮家庭夜晚的取食之地,還有供古巴向旅客提供性服務的發動,雖然沿著馬勒孔的房子大多是廢墟,馬勒孔仍是哈瓦那最壯觀和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沿著馬勒孔的景點有諸多重要紀念碑,包括 Máximo Gomez 將軍、Antonio Maceo 將軍、Calixto García 將軍以及為紀念美國號戰艦受害者舉辦的紀念碑。在23街,馬勒孔標誌著23街的 La Rampa 段的東北端,在 Dignidad Plaza 有一座紀念 Jose Martí 的雕像及在美國大使館前有一座紀念 Anti-Imperialist 的臺階,重要的建築包括 Real Fuerza 城堡、San Salvador de la Punta 城堡、Malecón 17 以及酒店 Nacional,Barrio de San Lázaro 的大部分已不復存在,只剩下 Torreón de San Lázaro、La Casa de Beneficencia、Hospital de San Lázaro、Espada Cemetery、Casa de Dementes de San Dionisio、Quarry of San Lázaro 、Batería de la Reina、Santa Clara Battery 以及 Hill of Taganana 等,馬勒孔也曾發動許多調酒的名字,包括 John Escalante 的「Malecón cockta」,可以追溯到他於1915年發表的古巴調酒指南 「Manual Del Cantinero」中。
位於古巴瑪坦扎斯的天主教「聖卡洛斯波羅美歌教堂」是該市羅馬天主教教區的主教座堂。紀念碑的奠基式於1693年10月12日舉行,由聖地牙哥的主教迪亞艾華利諾·胡達菲·德·哥斯蒂拉祝聖第一次彌撒。原本建築只是用皇家棕櫚枝簡易構成,但後來被風暴摧毀,於是接著就開始了現在的建築工程。教堂在1735年完成,1750年所有設施都投入使用。教堂裡充滿美麗而優緻的壁畫、天花板、以及一個大圓頂,但由於資金匱乏導致數年的忽略之後,2017年教堂經過精心的修復。該教堂坐落在瑪坦扎斯市兩條河流、俞穆裡河和聖胡安河中間的區域,距離「自由公園」和「省議會大廈」只有半個街區,地址位於喬華諾斯街,介於米蘭埃斯街和獨立街之間。
佛朗哥市「Albear水道」是根據19世紀由克魯巴人Francisco de Albear所建造的供應水路。1852年當地政府與多位法國工程師談判後,終於決定建造一個新的供水系統,它的主席是西班牙陸軍工兵組的上校、古巴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Francisco de Albear;他的助理Jose Luis Casaseca則是哈瓦那化學研究所的所長。在1855年,第二個由Francisco de Albear主席的委員會開始廣泛地對水源的地質和水文進行調查,主要是要確保「Vento」泉的水量可以充分滿足城市的需求;1858年10月5日,皇家命令「將Vento泉水引導到哈瓦那市」正式受理,1861年開始基礎建設,並贏取1876年費城國際博覽會獎章和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它也成為了古巴7大建築奇蹟之一。今日,Albear水道仍在運作,僅靠原始水源供應哈瓦那5個市區,大概服務了12%的哈瓦那市民,2009年1月9日,紀念Albear出生193週年,哈瓦那市歷史水道系統除了Albear水道之外,包括「Zanja Real」、「Fernando VII水道」,更被宣佈為全島國家紀念碑。
Basílica Menor of San Francisco de Asís是位於古巴哈瓦那老城區的一座天主教小聖殿和方濟各會修道院,其建築始於1548年,直到1591年才完成,並於1575年正式開幕,受到1680-1692年風暴和1694年颶風破壞,最終於1716年以當前的形式落成,之後,1731-1738年間陸續進行新的結構上改建,1739年它被提升為小聖殿。而位於Basílica Menor of San Francisco de Asís附近的San Francisco de Asís廣場於1628年6月2日成立,是哈瓦那最古老的廣場之一。於1836年該廣場建立了由義大利雕刻家Giuseppe Gaggini打造的著名Lions Fountain(獅子噴泉)。1762年大英帝國派遣海軍上將George Pocock及Jose Martín Félix de Arrate率領約180艘船隻,突襲哈瓦那,攻取哈瓦那,攻略該城,Basílica Menor of San Francisco de Asís也一度被英軍改為禮拜堂和博物館,並於1846年遭受颶風破壞了Basílica Menor of San Francisco de Asís 的建築始於1548年,2007年它被提升為小聖殿,於1575年正式開幕,1762年被大英帝國改作禮拜堂及博物館,1846年受颶風破壞,它鄰近的San Francisco de Asís廣場於1628年成立,於1836年建立Lions Fountain(獅子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