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CZK,EUR
捷克克朗,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420
電壓
230V
插座別
捷克是歐洲的共和制國家,位於中歐和東歐之間, 南邊是奧地利、西邊是德國、東北邊是波蘭、東邊是斯洛伐克。捷克原先是波希米亞王國,有著從天主教到新教的多元宗教文化,18世紀後成為奧地利帝國及奧匈帝國的工業中心。目前捷克共有大約14處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文化遺址,其中以大都市布拉格享負盛名,跨越伏爾塔瓦河兩岸,為歐洲文化重鎮之一。另外還有溫泉城市卡羅維瓦利及捷克克魯姆洛夫老城區,在二次大戰後的改革中,也讓捷克的旅遊業成為了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CZK,EUR
捷克克朗,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20
插座別

聖彌額爾大天使的教堂位於捷克共和國的布拉格,始建於羅馬派和哥特式風格,2009 年改為巴洛克式風格。牧師及教堂改革者簡胡斯曾在此崇拜。18 世紀,廣大的哥特風格教堂和圍繞的修道院因為約瑟夫皇帝的改革而解散,後來被用作倉庫。在地穴裡,葬有布拉格大學的校長。在新城開創以來,1348 年的舊奧帕託維契 - 比雅蕊處約維蘇城堡(Church of St. Michael in Opatovice - V Jirachářích),原本建有羅馬派建築,已經比新城還要老了,它與奧帕託維契Ce的殖民地一起建立,在約翰的統治下有牧師。妥斯列戰爭期間,它屬於胡斯派信徒,百多年後屬於路德教派,而後因為白山之戰而屬於天主教徒。後來在 1790 年被德國路德教會收購,因為這些建築物已經被遺棄。在 1915 年,德國合唱團在教堂的側窗製作了一幅馬丁路德的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沒收的教堂被轉移到布拉格斯洛伐克福音教會合唱團。教堂建於 14 世紀的最後 25 年,屬於哥特式建築。經常加工和擴建,最終的哥特式重建在 1914 -1915 年由建築師 Štěpán Koloschek 佐導下進行。建築物有長方形通道,有平坦的天花板和向西的稜錐型塔樓。不規則的升降臺以華麗的拱形拱頂為特色。三個禮拜堂的不對稱結構在外部由一個環形的巴洛克主簷梁統一。巴洛克擴展,從南面哥特式通道通往樓臺,結構的頂峰是纖細的稜錐型塔,有哥特式的核心。北面的門戶裝有扇窗,窗框由一系列樣式化的尼姑組成。近晚現代主壇仍保留著哥特式裝飾,最初奉獻於聖彌額爾。

Macocha是一個在捷克的摩拉夫崗洞穴系統裡的下沉坑,也被稱為Macocha峽谷,是中歐地區最深的坑之一,深約為大約645米,有一條約3000米的景觀步道,是捷克最長的公開地下遊路。它位於Villémovice市,位於布爾諾市以北,也是Punkva洞,Punkva河流經此地。由於Macocha的尺寸允許整個地下空間有日光,所以它被歸類為“光坑”系列的下沉坑。它深約為大約645米,吸引多數觀光客以及老經驗的洞穴探險家和潛水者。Macocha一詞之名就來自“macecha”,也就是“繼母”,根據一個流傳的民間故事而得名,故事中有一位邪惡的繼母,嫁給了附近一個村莊的寡婦,她此前有兒子,她接受了,但當她自己生下自己的兒子,知道他的兒子什麼也不會繼承,於是她決定將他引誘去Macocha,讓他掉入下面。當她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時,又豁不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掉入下面。然而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說,繼母最後沒有自殺,而是當村民知道她對自己的繼子所做的時候,把她扔到了Macocha。

「Suchý vrch」是捷克共和國Orlické Mountains南部最高的山,位於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之間的歷史邊界上,是歐洲主要分水嶺線路上的一個驚險之地。山頂上設立了一個無線電再轉發器,並有一座用作瞭望臺的上層平臺。這裡也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滑雪區。前次的旅館及B 塔但已經被燒毀。1925年時,人們為山區遊客興建了一座簡單的小屋,1925年,建築師Jaroslav Stejskal為此山設計建造了一座山上旅館,稱為Kramářova chata,並有一座有28米高的混凝土瞭望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臺特民族旅行協會內部及其中文說的對手「捷克旅行者俱樂部」的民族主義崛起,每個團體都試圖在每座山峰上一比高下,對於接待遊客住宿及瞭望臺提供的服務,這樣的活動似乎將德國人標示為山地旅行的先驅,而捷克人則表現出良好的學習能力。 1937年8月26日,總統爾維德·貝恩斯做這樣的一次巡視,以監祖防禦邊境免受希特勒的侵略為總覽。「Bradlo」是捷克共和國Orlické hory山脈中的一件石板地景,就位於較高的峰峰。中世紀時,人們害怕這個地方,相信那裡住著女巫。這個地區也有許多珍稀植物,因此對公眾不開放。 Suchý vrch 山頂的平均年降雨量約為2.5°C,1931–1932年,由建築師A.Patrmann設計,建造了一座觀測塔及後來的再轉發器。從觀測塔平臺上可以看到高大山、小法特拉山脈和阿爾卑斯山。
.webp)
「布赫洛維塞城堡(Buchlovice Castle)位於捷克布拉格地區的布赫洛維塞,與附近的布赫洛夫城堡有著密切的歷史連線。由於17世紀後期布赫洛夫城堡變得愈來愈不舒適,佩特爾瓦爾德的海因格·塔裡希·德特里集夫(Jan Dětřich of Petřwald)決定建造一個新城堡,用巴洛克風格模仿意大利別墅。布赫洛維塞城堡是捷克共和國最具浪漫情調的建築之一,19世紀初,貝爾希特老夫人將這個建築物歸於貝爾希特家族,從1945年開始,這座國家城堡對公眾開放參觀。此地於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約於1270年開始記錄下此地區的曆史。原先就為布赫洛夫城堡的附屬建築,可惜它原有的建築物已無法滿足日益求豐富加佔人們的急切要求,所以18世紀初,開始在布赫洛維塞建造偉大的城堡,海因格·塔裡希·德特里集夫在意大利建築師多蜜尼科·馬提內利的設計方案中,在1707年至1738年間築建而成,城堡建築群由上座(Horní zámek)和下座(Dolní zámek)兩部分構成。 兩座建築之間擴展出約18公頃的榮耀庭院。1800年,此城堡被貝爾希特家族擁有,1945年,它成為共產主義的捷克斯洛文尼亞的國有財產。19世紀初,貝爾希特家族把意大利風格的花園改造成英國風格的英國園林,成為捷克共和國最珍貴的一座區域。1908年,奧地利-匈牙利使節讓普勒度·萊奧波爾德二世(Leopold II Berchtold)宣佈將這座城堡改造為軍事醫院和匹被店,為波士尼亞沖突局勢向歐洲爭取更多權利作出貢獻;而1908年9月16日,正是奧地利-匈牙利外交大臣阿勞斯·艾伊倫託(Alois Aehrenthal)和俄羅斯外交大臣阿列克山·伊維洛斯基(Alexander Izvolsky)簽訂「布赫洛維塞協議」(Buchlau Agreement)的會談上也發生在此。如今布希萊沃爾維塞城堡對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欣賞富裝飾畫牆和屋頂等宮殿和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