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尼加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多明尼加

貨幣DOP

多明尼加披索

與台灣時差

-12小時時區-4

電話國碼

+1-809

電壓

11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多米尼加共和國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陸地面積約48,670平方公里,首都與最大都市為聖多明哥,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貨幣為多米尼加比索,人均生產總值約9700美元,總統為路易斯·阿比納迪爾。原先多米尼加為以阿拉瓦克人為主的島國,經哥倫布所至之西班牙後,曾於1795年至1801年由法國統治,之後直至1821年多米尼加才完全脫離西班牙統治。多米尼加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主要因多個國際機場及海岸線上的外國投資旅館,以致2007年一至五月間經濟成長率達到9.1%的情況下,十分適合涉及旅遊。為防止困擾,遊客可避免晚上單獨出行及進入偏僻小巷,此外多米尼加文化同時傳承歐洲和非洲的文化,首都聖多明哥城保留多百年的建築古跡,因此觀光資源豐富。政府正計劃在東北部Samana半島的國家公園、蓬塔卡納東部度假勝地、羅馬納東南部及內地山谷區的農業還有西南部有待開發的野生旅遊區等開發,希望提供最佳的觀光體驗。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DOP

多明尼加披索

與台灣時差

-12小時時區-4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1-809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聖瑪麗亞·拉梅諾爾大教堂
多明尼加-國家特區

首都聖多明各的殖民城市「拉·瑪麗亞·梅諾小聖母主教座堂」是獻給萬福聖母的。這是美洲第一座也是最古老的主教座堂,建於1504年,於1550年完成。它是聖多明各的大主教座堂,以「印第安紀元」之號聞名,因為它是新世界第一個天主教主教區,也是最古老的主教座堂。教堂以金黃色的珊瑚石方面前。建築是哥特式的,是歐洲以外明顯的真正哥特式建築範例。還有寶庫,有珍品古老鵰刻、裝飾品、墓碑、銀器和珠寶的收藏。它位於建築在CalArzobispoMerino和Isabel la Católica之間,緊鄰Colombus公園,坐落於聖多明各·烏斯·曼多。它是由教皇朱利葉二世於1504年下令建造的第一座美洲大教堂。聖多明各大主教座堂為首席,這座建築於1512年開始,受到聖多明各第一位主教嘉士蓋哈斯·帕迪亞的牧靈治理,他從來沒有來過該島,基於建築師阿隆索·羅德里格茲的計劃。隨後又有新的設計,由路易斯·德·莫雅和羅德里戈德·李恩多於1522年展開,並經過主教亞歷山德羅·賈德林尼的介入。1550年,建築師阿隆薩德得到塞維利亞大教堂的啟發,完成了大部分工程。現在教堂內設有14間小教堂,每個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教堂外圍,形成了三個獨立的空間。北面是陸軍廣場,有個裝飾美麗的中庭,是進入宗教建築群的主要入口;南面是僧侶庭院,周圍的附屬建築允許走進僧侶小街。 龐大的藝術財富由壇像、繪畫、古老櫃臺、傢俱、紀念碑和墓碑等物件組成。大主教們的墓碑尤其值得一提,還有解放者的前任西門·波利瓦的墓碑也值得一提。一度,基督哥白尼的遺體也曾置於教堂內,直至1795年被轉移到哈瓦那大教堂,最後是1898至1899年被轉移到塞維利亞大教堂。令人稱贊的侯爵銘刻浮雕是1540年的作品,此珍貴良家坐位原本是矮堂下部的一部分,後來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將其拆開,以便安置基督哥白尼永眠的大理石喬山。主教座堂建築特點是哥特式風格、帶有肋骨拱頂的厚重牆壁和三扇門,其中兩扇為哥特風格,另外一扇為哥特式晚期西班牙式雕樑風格。教堂長54米,有三個主導廊與主廳,建築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自地面至拱頂的最高高度有16米。

國家特區
多明尼加-國家特區

「國家特區」是多明尼加共和國的一個行政結構,擁有約2,987,013人口,面積約104,44 km²,以聖多明哥城為中心城市,包括24個自治市鎮,2001年10月從聖多明哥省分離出,是多明尼加共和國的行政和經濟中心。

Encuentro Beach, Dominican Republic
多明尼加-銀港省

羅德里格斯海灘是多明尼加共和國波多阿帕塔省的一片僻靜海灘,位於較為熱鬧的索蘇亞市和卡巴萊特市之開,此海灘因有多個衝浪區而受歡迎,也可以透過泥濘的公路步行前往。羅德里格斯海灘共有五個特色衝浪區:Coco Pipe是一個嚴肅又有力量的而又洞穴般的珊瑚衝浪區,最適合高潮與北風或西北風搭配。這往往比海灘上看到的浪勢更高,是一場對抗重力的競賽。這個地點由Bam Rossiter率先衝浪,他衝浪的波浪大於589英尺。Bobo's Point是一連串洞穴浪,消波又很容易,尤其是在中低潮時或有東北風時表現最好。La Derecha的意思為「右邊」,是北海岸上最準確的衝浪點,有兩處浪峰,外門和內門兩個側入區,還有像店潛水一般的珊瑚共同營造出不管風向和強度,都可以衝浪的浪潮。La Izquierda 的意思為 「左邊」,是一處有著變化性且可以漂流的珊瑚左浪,由兩處連續的浪峰構成,幾乎每天都有衝浪體驗,當波浪高break,則容易閉塞。Destroyer是一處強而有力且淺的左浪,衝浪危險,在高潮時最能發揮,經過尖利的珊瑚構成。

聖方濟各修道院
多明尼加-國家特區

聖多明戈的「San Francisco Monastery」,位於多明尼加共和國的聖多明戈·古斯曼,建於1508-1560年間,當時法蘭西斯神父剛來到時建成。這座廢墟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建築之一,位於聖多明戈的殖民地城市,也是UNESCO1990年宣佈殖民城市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一納斯·奧萬多開始建造這座修道院,並於1560年完工,也是美洲第一座修道院,但後來遭到颶風侵襲而損壞。1544年由Liendo開始修建教堂,1556年7月23日完工,1586年英國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洗劫一空。之後又重建,約於1664年完工,但歷史學家記載,1673年和1751年兩次地震也損毀了修道院的建築。此外,根據歷史記載,阿隆索·德·奧赫達的遺體埋葬於修道院的主入口,但稍後遺體被移師到多明尼加修道院,1942年10月12日遷居這裡,這也是他於1892年被發現之地。其後,廣受歡迎的巴託洛繆爾·哥倫布的遺體也於此發現。1809年,法國人在聖多明戈包圍期間,在主教堂屋頂上安裝大砲,其中的拱頂也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木製的砲臺,但之後坍塌。1822-1844年夏天統治期間,1831年偷走石材和建築細節,之後於1847年被重新拿來做墻壁,1930年聖澤諾西風災時,大部分建築也毀損,並在1940年安置布里尼爾麻疹病院與臥房。聖·弗蘭西斯的鐘聲也轉移到鄰近聖·芭芭拉教堂的鐘樓。修道院的廢墟,還包括瓦雷的第三階梯的小教堂,也是一座灌溉機,將水泵抽到城裡的各個管和殖民者,當時也是該城首座水管。目前,這些廢墟被用來舉辦社會及文化活動,由法律及多明尼加共和國的永久國家紀念館保護及照料。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