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愛沙尼亞

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2

電壓

230V

插座別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愛沙尼亞共和國,也稱之為「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主要民族為波羅的芬蘭人。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塔林,位於歐洲東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由大陸部分及波羅的海中的大約2,222個島嶼共同構成,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氣候接近溫帶大陸性濕潤,擁有1,400個湖泊及約3,794公里的海岸線,另外也有許多海灣、海峽及島嶼。2017年行政改革後,全國共有79個地方政府,其中包括15個城市和64個鄉村型市鎮,而城市型市鎮與鄉村型市鎮享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現代愛沙尼亞的國名則源自古斯堪的納維亞人。隨著不少芬蘭公司往往將部分運營部門搬入愛沙尼亞,當地經濟發展興旺,資訊科技屹立今日;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官方語言分別為愛沙尼亞語及芬蘭語,以及重要的俄語,英語於大城鎮內也普遍流行。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72

插座別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Reval
愛沙尼亞-哈爾尤縣

1240年,丹麥的瓦爾德馬二世在爾濟亞公國的烏爾瓦(Reval)創建了一個拉丁教會教區,即「烏爾瓦主教地」(Bishropic of Reval)。瓦爾德馬二世保留了他自己以及其後繼者推選烏爾瓦主教的權利,與神職法典有所矛盾。此時期整個天主教會中,烏爾瓦主教的推舉決定是獨一無二的,並受到主教和教皇的質疑。十三世紀,烏爾瓦公國的領地被貿易給了供奉該國,其中條約中包括了對前述主教地以及提名主教的王室權利。在1374年之前,此主教地隸屬於隆德大主教,1374年之後隸屬於里加大主教,直至東歐聯邦的新教改革期間該地主教地被終止。該地的最後一位持有官職的主教是丹麥的弗雷德二世的弟弟,馬格努斯公爵(Magnus, Duke of Holstein),他在戰爭前夕買下了叔斯埃都什主教地(Bishopric of Ösel-Wiek)。馬格努斯於1560年登陸叔斯埃都什,隨後,烏爾瓦主教也將他的主教地辭職獻予自己的手中。但是,東歐聯盟的大師古特哈德·凱勒(Gotthard Kettler)阻止馬格努斯獲取烏爾瓦塔樓(Toompea Castle in Reval)的控制權。1561年,瑞典的埃裡克十四世(Eric XIV)控制了烏爾瓦,過了東歐戰爭,烏爾瓦成為瑞典的愛沙尼亞省首府。該主教地的傳統受任主教有:丹麥王國的Wesselin、Thorkill、Thrugot、Johannes 以及 Heinrich 和 Olav von Roskilde(都屬於法門會)、Ordensstaat 的 Ludwig von Münster(又名Ludovicus de Monasterio)、Johannes Rekeling、Dietrich Theodor Tolke、Johannes von Aken-Achmann、Arnold Stoltevoet、Heinrich Uexküll、Everhard Kalle、Iwan Stoltevoet、Simon von der Borch、Nikolaus Roddendorp、Gottschalk Hagen、Christian Czernekow、Johannes Blankenfeld、Georg von Tiesenhausen、Johannes Roterd、Arnold Annebat、Friedrich von Ampten 和 Moritz von Wrangel 等。

St. Paul’s Church
愛沙尼亞-塔爾圖縣

保羅教堂是一座20世紀的愛沙尼亞基督教信義會教堂,位於愛沙尼亞的塔爾圖 (Tartu)。該教會於1910年9月15日分離聖瑪利亞 (St Mary's) 教堂,成立新教會。新教堂在1911年1月由塔爾圖市政府捐贈土地建立,為著名芬蘭建築師伊裡爾·薩林娜 (Eliel Saarinen) 設計,風格為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 style),是愛沙尼亞唯一用此風格建造的教堂。保羅教堂以石壁開始於1915年建造,石碑於1917年5月31日奠基,並於1917年10月1日落成。裡面裝飾完成後,於1919年11月9日由主教雅各布·庫克 (Jakob Kukk) 二次祝福。此外,教堂於1919年配有兩尊德國布希姆 (Bochum) 鑄造的鐵鐘,分別重約900公斤和1,280公斤。1924年裝置中央供暖,總花費約700,000馬克(marks)。1923年3月17日,一座新的祭壇雕像開幕,創作於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高約3.5米,由 Amandus Adamson 製作,名為「你們疲倦負重的人,可以來到我這裡」,把耶穌和馬利亞·瑪德蓮(Mary Magdalene)置於右邊,耶利哥(Jericho)置於左邊。該雕像耗資約1,400,000芬蘭馬克(Finnish markka)。1944年8月25日火災導致教堂內部大部分毀壞,教團原本計畫將教堂重建為原形態和尺寸,於1952年重建工作開始,1959年開始裝修屋頂拱形,工程由工程師雨果·歐恩戈 (Hugo Oengo) 詳細設計和監管。1960年開始裝飾和繪畫,以及1962年,蘇聯官方徵用其中一半的教堂用於博物館,原本1,500個坐位,改為350個座位。2001年,體育博物館搬到新址,2005年9月,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亦搬遷,並將原本屬於博物館的地方,歸還教團使用。於2005,保羅教堂內部舊有的寬敞空間無疑為原用途重新做了歸還。重建工作於2005年開始,經2015年完成,並於同年9月12日開幕。

天主教愛沙尼亞宗座署理區
愛沙尼亞-哈爾尤縣

天主教愛沙尼亞宗座署理區是一個直屬教廷、範圍包括愛沙尼亞全境的羅馬天主教宗座署理區,教座位於塔林,大約有5,745名教友、九個堂區和十五位司鐸,由菲利普‧若爾丹擔任宗座署理。1227年天主教傳入愛沙尼亞,1561年由於宗教改革,公開彌撒被禁止至1786年。1924年11月1日宗座署理區成立,1942年到1992年因蘇聯佔領關係,該職位懸空。

卡德里奧
愛沙尼亞-哈爾尤縣

卡德里奧是位於愛沙尼亞塔林市中心東側的小區,面積約2.56平方公里,人口約5,263人。卡德里奧有著宮殿遺跡--彼得大帝行宮卡德里奧宮,以及每年會舉辦的歌詠節節日,以及俄羅斯露莎卡戰艦的紀念碑。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