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2
電壓
230V
插座別
愛沙尼亞共和國,也稱之為「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主要民族為波羅的芬蘭人。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塔林,位於歐洲東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由大陸部分及波羅的海中的大約2,222個島嶼共同構成,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氣候接近溫帶大陸性濕潤,擁有1,400個湖泊及約3,794公里的海岸線,另外也有許多海灣、海峽及島嶼。2017年行政改革後,全國共有79個地方政府,其中包括15個城市和64個鄉村型市鎮,而城市型市鎮與鄉村型市鎮享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現代愛沙尼亞的國名則源自古斯堪的納維亞人。隨著不少芬蘭公司往往將部分運營部門搬入愛沙尼亞,當地經濟發展興旺,資訊科技屹立今日;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官方語言分別為愛沙尼亞語及芬蘭語,以及重要的俄語,英語於大城鎮內也普遍流行。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72
插座別
從1771年開始,俄羅斯帝國的Catherine the Great issues一項法令,禁止將死者埋葬在教堂穹頂或教堂墓地,而從此開始,所有的埋葬都應該要在新墳場進行,此墳場位於烏班陀郊區 Koplai。為此新的墳場服務超過170年,大約有數千個墳墓,是烏班陀最大的基督教墳場,有很多烏班陀突出的公民被安葬其中。1939年,一座名為北歐軍聖喬治教堂座落於墳場南部,由 A.I。Vladovsky建築,但在1950-1951年時被蘇聯政府毀損。1444年,墳場即被蘇聯佔領政府將其破壞,墓碑被用來建造船塢和道路邊石,消失於烏班陀的歷史中,從此,此墳場變成公園,沒有表明以前曾經是墓地的明顯標記。2022年,墳場被再次修復,墓碑也得以重現,今天,烏班陀墳場只有參考老版詳細地圖以及埋葬紀錄,提供參考。
「愛沙尼亞劇院」位於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它載譽歸宿了愛沙尼亞國家歌劇團以及愛沙尼亞國家交響樂團。它是由芬蘭建築師阿瑪斯·林德格和維維·隆恩設計的優格爾斯提羅建築,於1913年以愛沙尼亞社會的領導下全國共同努力修建而成,於8月24號對公眾開放。當時它是塔林最大的建築。劇院在1944年3月9號蘇聯轟炸塔林時受到重創,之後於1947年重建,採取古典和斯大林主義風格。2006年,另外加開了一個室內港灣,以及一個音樂廳,1997年更被徹底改造。1950年曾經有50克羅尼的鈔票以劇院為背景,一位1954至1956年、1958至1960年、1964至1966年間擔任劇院首席芭蕾舞者、Tallinn芭蕾舞學校的畢業生希爾米·普爾,也是該院的第一位首席芭蕾舞者。
近於芬蘭的塔爾圖附近有一棟18世紀修建的槍膛火藥庫,裡面現時是一間啤酒餐廳,取名自它的位置,由沙皇及女皇凱瑟琳·二世於1768-1778年就開始建造,採取天然山谷加厚牆及原有的槍膛火藥庫建築,以確保安全性。庫房在1809年翻修成用作啤酒儲藏房,19世紀末更成為塔爾圖大學的教學及研究場所,90年代以後則變成一間中世紀風格的餐廳,2001年重新開放,成為一間酒吧及迪斯可娛樂餐廳,保有葡萄酒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該槍膛火藥庫擁有世界紀錄上最高的餐廳天花板,高約。以學生為主的塔爾圖民眾很喜歡在這裡遇見,每週也會有文娛樂表演,如芬蘭Vanemuine劇院的演出,並定期舉辦現場音樂活動。
「Kiek in de Kök」是愛沙尼亞塔林的一座砲臺,由1475年建立,因炮臺上士兵可以窺見走動間附近房屋的廚房而得名。這座砲臺共有38公尺高,城牆厚度約4公尺,外牆上仍嵌留著當時打出的大砲彈,有些甚至於1577年的彈幕依舊未消散。該砲臺發展部分受到大規模修繕,16世紀至17世紀間,兩層最底部隱藏於土壤之中,上層則開鑿新的砲臺孔洞,最上層另外增添外砌牆和樑梁。到1760年,砲臺完全過時,把它作為檔案庫,部分層利用當偶居民房。20世紀的修繕讓砲臺和四周還原出歷史感,現在還可以當作博物館及攝影美術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