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2
電壓
230V
插座別
愛沙尼亞共和國,也稱之為「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主要民族為波羅的芬蘭人。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塔林,位於歐洲東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由大陸部分及波羅的海中的大約2,222個島嶼共同構成,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氣候接近溫帶大陸性濕潤,擁有1,400個湖泊及約3,794公里的海岸線,另外也有許多海灣、海峽及島嶼。2017年行政改革後,全國共有79個地方政府,其中包括15個城市和64個鄉村型市鎮,而城市型市鎮與鄉村型市鎮享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現代愛沙尼亞的國名則源自古斯堪的納維亞人。隨著不少芬蘭公司往往將部分運營部門搬入愛沙尼亞,當地經濟發展興旺,資訊科技屹立今日;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官方語言分別為愛沙尼亞語及芬蘭語,以及重要的俄語,英語於大城鎮內也普遍流行。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EK
愛沙尼亞克朗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72
插座別
Linnahall 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座多功能場館,位於舊城牆外的港口,於1980年竣工,內設有直升機停機坪和小型造船廠。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莫斯科舉行,因為莫斯科內陸沒有適合的比賽場地,於是由當時的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塔林完成這項任務,除了主賽場「斐瑞塔帆船中心」外,還建立了許多運動和娛樂設施,其中包括《列寧文化體育宮》,是由建築師 Raine Karp 和 Riina Altmäe 設計完成的。2009年,冰上體育館要關閉,2010年又隨之而來的是音樂廳。從2009年到2015年,城市一直在尋找投資者,2015年市議會決定重新整修Linnahall,但最終未能實現該項目。2019年6月至7月,該地區作為基輔歌劇院替身拍攝《Tenet》電影,不過,它不應被誤認為塔林歷史上設定的主要行政大樓,經常被稱為市政廳。Linnahall Heliport 是位於 Linnahall 的直升機停機坪,是 Copterline 用於飛往芬蘭赫爾辛哈利 Heliport 的唯一公開使用的直升機停機坪。Linnahall 位於塔林港口外牆外,建於 1980 年,曾用作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帆船比賽的主場地,還有許多其他的運動和娛樂設施,加上一個直升機停機坪和小型造船廠,2009 年和 2010 年,該地的滑冰場和音樂廳分別關閉,2019 年 6 月至 7 月,該地被邀請拍攝電影《Tenet》,並且設有 Heliport,是愛沙尼亞目前唯一一個公開使用的直升機停機坪,Linnahall 還曾邀請了多位著名歌手,包括Savage Garden、Duran Duran、Emma Shapplin、Lou Reed、Bryan Ferry、Apocalyptica、Chris de Burgh、Scorpions、Alphaville、A-ha、Toto、Garbage、Kim Wilde、The Sugarcubes、Electric Light Orchestra、Uriah Heep、Celine Dion、Bonnie Tyler、The Manhattan Transfer 和 Jennifer Rush 等歌手的演出。
University of Tartu Botanical Garden位於爾濟亞Tartu,是屬於塔爾圖大學的植物園。植物園始建於1803年,最初位於瓦奈莫伊塞街附近,而那裡現在變成《瓦奈莫伊塞小劇院》。1806年,植物園搬遷到較適合的地點,那是塔爾圖老城北邊前沿堡壘上Lai街。在十月時,你可以用無人機拍攝到這個植物園美景,主要建築物、正門外以及溫室內部的地景。
保羅教堂是一座20世紀的愛沙尼亞基督教信義會教堂,位於愛沙尼亞的塔爾圖 (Tartu)。該教會於1910年9月15日分離聖瑪利亞 (St Mary's) 教堂,成立新教會。新教堂在1911年1月由塔爾圖市政府捐贈土地建立,為著名芬蘭建築師伊裡爾·薩林娜 (Eliel Saarinen) 設計,風格為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 style),是愛沙尼亞唯一用此風格建造的教堂。保羅教堂以石壁開始於1915年建造,石碑於1917年5月31日奠基,並於1917年10月1日落成。裡面裝飾完成後,於1919年11月9日由主教雅各布·庫克 (Jakob Kukk) 二次祝福。此外,教堂於1919年配有兩尊德國布希姆 (Bochum) 鑄造的鐵鐘,分別重約900公斤和1,280公斤。1924年裝置中央供暖,總花費約700,000馬克(marks)。1923年3月17日,一座新的祭壇雕像開幕,創作於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高約3.5米,由 Amandus Adamson 製作,名為「你們疲倦負重的人,可以來到我這裡」,把耶穌和馬利亞·瑪德蓮(Mary Magdalene)置於右邊,耶利哥(Jericho)置於左邊。該雕像耗資約1,400,000芬蘭馬克(Finnish markka)。1944年8月25日火災導致教堂內部大部分毀壞,教團原本計畫將教堂重建為原形態和尺寸,於1952年重建工作開始,1959年開始裝修屋頂拱形,工程由工程師雨果·歐恩戈 (Hugo Oengo) 詳細設計和監管。1960年開始裝飾和繪畫,以及1962年,蘇聯官方徵用其中一半的教堂用於博物館,原本1,500個坐位,改為350個座位。2001年,體育博物館搬到新址,2005年9月,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亦搬遷,並將原本屬於博物館的地方,歸還教團使用。於2005,保羅教堂內部舊有的寬敞空間無疑為原用途重新做了歸還。重建工作於2005年開始,經2015年完成,並於同年9月12日開幕。
「瓦布底廣場」位於愛沙尼亞塔林舊城的南端,主要舉辦國家儀式和音樂會,面積大約7752平方米,東邊為聖約翰教堂、南邊為喀拉利大道及地下商場、西邊為紀念愛沙尼亞「獨立戰爭」的勝利紀念柱,由建築師Tiit Trummal、Veljo Kaasik和Andres Alver共同設計,20世紀末前曾是停車場,將對面Harjumägi景色也一起欣賞。廣場內建築包括:獨立戰爭勝利紀念柱、聖約翰教堂、皇家飯店、喬治•奧茨塔林音樂學院、俄羅斯劇院、塔林市政府大樓、塔林藝術館、愛沙尼亞藝術家協會及愛沙尼亞當代藝術中心等。原本位於舊城Harju Gate門前的瑞典要塞已在19世紀中期被拆除,該座廣場於1867年竣工,完成後改為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