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58
電壓
230V
插座別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也是北歐五國之一,面積約 33.8 萬平方公里,湖泊約18.8萬個,因此有「千湖之國」的美稱。芬蘭東西兩邊與其他歐洲國家接壤,是一個高度已開發的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有主導的芬蘭語及在西部和南部的瑞典語,民族充滿自豪感,並維護著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芬蘭國內有唯獨的桑拿文化,有不少不成文規矩,例如男女一同享受桑拿,則視參與者的年齡和親疏決定是否可以接受。外國遊客來到芬蘭,不僅可以欣賞建築物和獨特的工藝品,也可以參與芬蘭知名的電視節目,如揹包客旅遊記錄系列和四個好友玩特技及互相開各種玩笑的真人秀。芬蘭是歐洲北部的一國,面積約 33.8 萬平方公里,湖泊約18.8萬個,享有「千湖之國」的美稱。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58
插座別

Glims Farmstead museum是位於芬蘭埃斯波的一家博物館,是埃斯波市博物館的分館,記載了近年來農村文化和鄉村生活的變遷。20世紀初仍在使用的Glims農場成為博物館已有近60年歷史,並位於喬維大學醫院,有11間原始建築,其中大多為19世紀建築,最古老的則為18世紀,同時為Karvasmäki村落的一部分,此村落的歷史可追溯至石器時代,「Glims」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於16世紀的正式文件上。1800年至1950年Glims農場由Lönnberg家族擁有,後於1950年出售給埃斯波市,之後建築物被做為租賃住宿而使用。

「Otaniemi教堂」位於芬蘭愛斯波市的Aalto大學Otaniemi校園裡,是一座新教堂。該教堂由建築師夫婦Heikki和Kaija Siren於1954年的建築大賽中設計,於1956年完工並於1957年開幕。它原本是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學生會建造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在技術學習中心,能有一處提醒他們「人生完整與價值」的地方。1972年,學生會將教堂出售給Espoo教區。1976年7月22日,教堂由於縱火而焚毀,但1978年恢復原狀。此外,近年來教堂也逐步翻新:2008年對建築物的技術系統作出更新,2009年對風琴進行維護,以及 2011年對點鐘室作出翻修。 教堂坐落於一座小山丘上,四周環繞著松樹和樺樹,顏色以紅磚和木材為主,與Otaniemi校園附近的其他紅磚建築結合在一起,包括Alvar Aalto設計的主要大學建築物。它由一個圍牆庭院進入,庭院裡面有一座鐘樓。 內部教堂有兩面紅磚墻,兩面墻「導引了一個從世俗到精神視角之間的演進」:壇墻由玻璃製成,開啟了對周圍自然的視野,樹林中站著一個白色的十字架。與自然的接觸幾乎是泛神論的。目前,教堂屬於Tapiola教區,負責洗禮儀式、婚禮和葬禮,也是許多協會的集會地,如基督教學生組織和聖經學習小組等,共有約150個座位以及由Kangasala器樂製造廠設計的10級琴。 2009年,該教堂獲得了國際卡羅斯波加園林獎,評審團稱該建築「大師級的」簡單、透明,讚揚自然、建築和社會如何在該現場融合在一起;國家古蹟委員會將教堂列為全國重要的建築文化遺產,並被Docomomo選為芬蘭重要的現代建築典範。

「蘭均可斯基大浪」1892年Gunnar Berndtson執筆,蘭均可斯基坐落於芬蘭Kotka的Kymi河濱,曾經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游釣魚的度假鄉村,也興建了一間介於河流兩岸的些微的小莊園或中型圍屋,他與家人在此安享以簡單的渡假模式,他的妻子—皇后瑪麗亞・費歐多爾芬納投入烹飪或砍樹,如今這座圍屋成為了一個博物館!當初於1888年夏季開始建造他們的夏活宅院,帝國夫婦多次親自前往指導,內部的裝飾配置也幾乎完全由芬蘭進行,傢俱、紡織品、餐具、斧頭甚至國產廚房爐,都由當地傢俱師、坦佩拉紡織、阿拉伯餐具、比林納斯、卡霍拉玻璃以及Högfors製造,如今即便是除了坦佩拉紡織以外,其他廠商都依然成為牽引著當地製造業的名廠,而在蘭均可斯基,他們的生活則唯有尋常,沙皇喜愛孩子,也經常會帶更小的子女出去散步,皇后也喜歡在此烹飪光陰,但也不喜歡洗碗盤。沙皇尼古拉二世只有一次來到蘭均可斯基,就是1906年秋天僅停留兩小時,而在1920年時,該府邸就被芬蘭政府接管,但是沒有維護維修的條件,傢俱也被搬去了不知何處,但愛好者已經組成協會,籌備成立博物館,在1933年他們成功將兩張皇帝和皇后床收回,該博物館,也因此一直由芬蘭國家古蹟局監督著成功經營維持,也成為了當地的歷史文物紀念地。

1438年至1591年間,Nådendal Abbey,是於芬蘭(當時為瑞典)的一間女子修道院,原本於Masku,尋後於Perniö,直至於1443年定居於Naantali。也是中世紀芬蘭的六間修道院之一,且唯一收容女性的雙修道院。Nådendal Abbey致敬聖母Bridget,聖母安娜,施洗約翰和聖母瑪利亞。由於首次被選為Nådendal Abbey的上述地點不堪入目,初始經營遭遇多種問題,但是1443年終於選擇同適合的位置,使得修道院得到穩定發展。作為芬蘭第一間女修道院,Nådendal Abbey取得較多權利,甚至獲得很多私人捐贈,通常為由多個農場產生的收入,令修道院有著充裕的資源。但在15世紀末,修道院經歷由於長期嚴冬、瘟疫與不景氣而大量減少其所擁有農場所得收入而引發經濟危機,顯示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復。瑞典改革時期,修道院承受另一種壓力。改革準許捐贈者或先前捐款者之家族撤回修道院所收取的所有捐贈,使得所有修道院面臨財務危機,因為許多使用此撤回權,令修道院於資產上所受之損失。此外,所有修道院被禁止接納新成員,凡現有修女及修士可以選擇離開,數名成員亦行此一選擇。1530年,Abbess Valborg Fleming代表修道院直接對瑞典國王Gustav I發出請願,並成功地要求保留修道院成立時的財產免於沒收:她甚至獲得兩塊地更為修道院維持所用。這拯救了修道院的財務,並可維持修女們的生活。1554年,教堂的銀飾被搜查後,修道院被造訪於路德宗主教Mikael Agricola,向修士及修女要求其承諾成為「福音派基督徒」,也就是路德宗信徒,又不準以公開示範敬拜聖人及聆聽聖母Bridget的啟示。1556年,修道院的地產和財產皆被沒收,不過仍留有四位修女以及一位修士,其中對他們設立官方的津貼,甚至還有Anna Hogenskild的私人捐贗。最後一位被承認的Abbess Birgitta Knutsdotter於1577年去世,而後一位則是Elin Knutsdotter,此人於1584年被津貼,並於159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