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法國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3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法蘭西共和國,通稱「法國」,位於西歐,擁有地中海、英倫海峽、北海、萊茵河、大西洋及海外領土,全國分為18個大區,其中5個位於海外,是全球第四十一大國土,歐洲第三大國家。 旅遊業方面,此處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12年有約830萬名遊客赴此旅遊,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多處城市擁有海濱飯店及度假勝地,並提供滑雪及海上活動,且政府設立了自然公園以保證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不受破壞。此外,法國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並以法語為官方語言,擁有約1200家博物館,每年招待有約500萬名遊客。法國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瀕海旅遊、滑雪度假村及景色秀麗的農村地區。高度城市化國家,官方語言為法語,擁有大約1200家博物館,另外還有43,180處歷史建築及全國自然公園,是旅遊參觀者的殿堂。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3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Maillezais Cathedral
法國-羅亞爾河地區

Maillezais Cathedral位於法國萬德省的Maillezais村,曾經是聖彼得修道院的所在地,自10世紀修建的修道院至15世紀完成大教堂的發展,17世紀結束前就已棄置了許多建築。現在的廢墟由大教堂、食堂、宿舍、廚房以及臺壘和城垣所組成有關的建築物,大教堂被評為雅典娜及哥特式建築表現形式的遺產,並於1924年1月30日被聲明為歷史性紀念。大教堂曾屬於魯森教區的羅馬儀式,並以聖彼得為守護聖人。約於1100年,彼得神父寫下聖彼得瑪莉會院的創立與建造的兩本書。根據彼得神父的歷史記載,976年,阿基坦伯爵威廉四世的妻子埃瑪伯爵夫人在打獵期間發現了一個獻給聖希來爾的壇堂廢墟,於是她決定在此地建立一個修道院。夫妻倆為這座結構的重建做出貢獻,使它變成萬德省最重要的修道院。新教堂於989年由波爾多大主教Gombald奉獻。爾德神父,埃瑪伯爵夫人的表兄弟,從圖爾斯的聖朱利安教堂帶來13名僧侶,創立了一個本篤修道院,最初定居於位於萬德省現址以北的聖彼得舊堂。1010年,聖彼得舊堂由圖爾斯轉移至Maillezais,不久即又重新將該立奉為聖彼得廟。1030年,阿基坦伯爵威廉五世被埋葬在修道院的庭院內,其兒子威廉和歐德也選擇在Maillezais葬身。1197年5月,教宗克萊門特三世以《我們的權力》教令將Maillezais修道院收為羅馬管轄,並列出了此處所有的附屬單位和財產。1225年,傑夫勞·德·埃斯蒂薩克,仇恨Maillezais,襲擊並洗劫了修道院,被處以教會的祝詞。他到羅馬去,在Maillezais修道院的方丈面前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道歉,並獲得赦免後再行其重建,最終增添了兩個附屬神堂襯因出現教堂內兩個側廊。14世紀初,根據喬弗羅二世·波夫容主持的建設,此修道院擁有廣大的財產,包括教堂、修道院以及充滿肥沃的大片土地。Maillezais修道院位於Marais Poitevin水濕地區的一個島上,13世紀初期這一區域發展得極為迅速,Maillezais、Nieul-sur-l’Autise、聖·迷歐蒂、Absie St·馬息唐等修道院共同參與該項目。僧侶們挖掘河道以管理水分,增加耕地面積。1317年,隨著法國Albigensians的最終鎮壓,教宗約翰二十二世重新分配了法國主教座的任務,由普瓦提耶司教任新建兩個帶有大教堂的主教任務。約翰二十二世將Maillezais的地位提升為教區,聖彼得大教堂成為新的Maillezais主教座址,大教堂也成為知識家的中心;16世紀初,法蘭索瓦·拉貝羅斯在修道院教學五年。到了16和17世紀,新教努古諾教徒將大教堂變成一個像堡壘一樣的結構,天主教徒就不得不在城外洗禮兒童。直到1618年,它仍然被新教徒控制。到1619年,大教堂又回到天主教徒的控制之下,亨利·德·蘇爾迪斯成為主教。1629年,Maillezais主教王地租值為35000歐元,是法國最富裕的主教地之一。直到1648年,教宗英諾森特十世把主教座從Maillezais轉移到拉羅什爾La Rochelle的聖路易大教堂,屬於拉羅什爾教區,Maillezais修道院的僧侶社團直到1666年才被拋棄,大教堂的遺址直到法國大革命後才被出售為國有貨,並被用作石礦。 1840年,它被返還給人民,人們決定將大教堂作為遺產紀念。1996年後,Vendée省議會開始對Maillezais Cathedral的修復進行關注。

道明會修道院
法國-法蘭西島

約於二千零十一年,Louis XIII及其監護人Marie de Medici準許都鐸Sébastien Michaëlis在巴黎建立新的僧團,此僧團位於現今的Place du Marché-Saint-Honoré,即為「Couvent des Jacobins de la rue Saint-Honoré」,也被稱為「Couvent de l'Annonciation」。此僧團建於榮耀街,而它更因於法國大革命期間,成為被稱為雅各教會的會議場地而聞名。該僧團在一萬六千一百年,得到參加巴黎主教Henri de Gondi捐贈五萬法郎的活躍支持,使其可以建立新僧團。其圖書館成立於一萬六千一百三十年,大約到一七八七年時,已有三萬二千本書籍及一百三十二份手抄本。而該僧團於一七九○年被取締,其圖書館被沒收並遷移至於前Capucins Saint-Honoré僧團的倉庫。此外,該僧團亦被租給「憲法朋友」,而該組織便由此被稱為雅各教會。雅各教會於一七九四年結束,其建築於一八○六年被拆除。

Jardin botanique de la Charme
法國-奧文尼-隆-阿爾卑斯

聚瑪蘭-費朗的植物園(Jardin botanique de la Charme),原名Jardin botanique de la Ville de Clermont-Ferrand,位於法國普瓦多蒙德(Puy-de-Dôme)歐侯的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10號Charme街。每日開放,並在溫暖月份也開放週末,免費入場。 建立於1781年的該園要源自巴布德大教堂的安東尼德拉布爾(Abbé Antoine Delarbre),當時在Jardin Lecoq租賃園址,並在經過多個世紀的轉移後,最終成為今日所見。1974年建立的今日植物園內大約擁有2600種植物,分為不同的集合,包括以植物家族排列的系統植物,樹木和觀賞灌木,多年生植物,有蕨類植物的陰暗花園,池塘和沼澤植物,藥用和有用植物,果樹物種等,以及兩千種種子收藏品。

Saint-Yved de Braine
法國-上法蘭西大區

聖伊夫教堂位於艾珊省的佈雷艾,是品堤伯爵家族的墓地。教堂獻給聖伊夫,他的骸骨於公元九世紀就被帶到佈雷艾。原本是由世俗禪師組成的章節,但在1130年時,索瓦桑主教將該場所移交給神話種族修院。佈雷艾是一塊充滿歷史的古物,是古羅馬道路的交會處。從早期開始,它就是義勇偉國王及卡佩楚王的夏季居所。通過遺產傳承,它成為品堤伯爵家族的私有物,該家族是卡佩家族的分支。後者加強了福萊城堡的實力,但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城堡被摧毀。現在城堡僅存的入口和地窖。從中世紀時期,還留存著半木質房屋以及聖伊夫修道院教堂的殘骸。該教堂在1840年被歸類為歷史古跡。修道院教堂是由品堤伯爵羅伯特一世及他的妻子安妮絲·德·鮑德曼特根據安德烈·德·鮑德曼特的設計構建而成。該建築被敞開的主門特裡安,從而得以保留下來。以四張樓底和尋常的放射計劃,導入尖頂輝煌,約為30米高。聖殿的計劃有一個優秀而罕見的方案。門牆裝飾的一些雕塑被存放於索瓦桑博物館。該修道院是卡佩家族品堤伯爵的墳墓,從公元九世紀到法國大革命期間一直保存著聖伊夫與聖維爾迪基斯的遺物。 19世紀後,聖物被移往魯昂大教堂。法國大革命他之前,聖伊夫教堂和聖母院中藏有豐富的墓穴,石瓦覆蓋著釉面銅,而現在的素描繪畫則留存於牛津波德利安圖書館的加尼雷斯收藏中。該修道院在大革命期間受到極大的打擊,並逐漸被拆除。根據 《架構字典》,很少有其他建築比得上展示出12世紀晚期大師建築師採用的對稱系統了。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