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3
電壓
230V
插座別
法蘭西共和國,通稱「法國」,位於西歐,擁有地中海、英倫海峽、北海、萊茵河、大西洋及海外領土,全國分為18個大區,其中5個位於海外,是全球第四十一大國土,歐洲第三大國家。 旅遊業方面,此處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12年有約830萬名遊客赴此旅遊,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多處城市擁有海濱飯店及度假勝地,並提供滑雪及海上活動,且政府設立了自然公園以保證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不受破壞。此外,法國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並以法語為官方語言,擁有約1200家博物館,每年招待有約500萬名遊客。法國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瀕海旅遊、滑雪度假村及景色秀麗的農村地區。高度城市化國家,官方語言為法語,擁有大約1200家博物館,另外還有43,180處歷史建築及全國自然公園,是旅遊參觀者的殿堂。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3
插座別
位於法國新阿基坦地區吉隆省的「Château du Bouilh」是一座由Victor Louis於1786年為Jean-Frédéric de la Tour du Pin-Gouvernet創建的古典時期半圓形城堡,該城堡為當時的路易十六國王於當地訪問時作為招待所而建造。自1864年起,城堡及其內容由Feuilhade de Chauvin家族所有,該家族於2019年將城堡以約7350萬歐元的價格出售出去。
Théâtre Feydeau是前巴黎戲劇團體,由稱為Monsieur, Comte de Provence的貴族於1789年創立,原名為Théâtre de Monsieur,開始於Tuileries Palace北翼的Salle des Tuileries表演,接著搬到Foire Saint-Germain的Salle des Variétés,而從1791年開始於rue Feydeau打造的Salle Feydeau定穩腳踏。法國大革命期間,該公司改名Feydeau,除了演出外,也進行交響音樂會及逼真的舞臺表演,尤以樂隊演出的質量有名。其中,意大利的 Luigi Cherubini為本劇院座駕,法國作曲家Jean-François Le Sueur、François Devienne、Pierre Gaveaux也與該劇院緊密聯繫。1789年10月6日,Louis XVI和Marie-Antoinette在被暴民逼迫從凡爾賽宮搬到Tuileries Palace之後,已決定Théâtre de Monsieur要找新的場地,並打造新劇院,最終選擇的地方是rue Feydeau,即使與Opéra-Comique的Salle Favart附近,但巴黎市長Jean Sylvain Bailly的反對也未改變這個決定,劇院於1790年2月份獲準開建,一個半月內於1791年7月完工,可容納約1700-1900人,有三層樓及不同的站立區及靠近舞臺的包廂,但在原有設計上仍有一些「問題」,如舞臺中央布幕擋住樓角的視線,戲院結構導致聲音混濁。1791年6月24日,法國皇室回到巴黎後,Théâtre de Monsieur正式更名為Théâtre Français & Italien de la rue Feydeau,之後更簡稱為Théâtre de la rue Feydeau,或簡稱Théâtre Feydeau,最早演出的是Cherubini的 《Lodoïska》,於1791年7月18日首演,該劇院在1796年4月2日由Talma重新開幕,受歡迎之極,但Sagaret於1795-1799年間肩負經營多間劇院的任務而使Théâtre Feydeau於1801年4月12日關閉,該劇院於1829年4月12日將最後在Salle Feydeau演出,之後該劇院被拆除,而新的Opéra-Comique則搬往新建的Salle Ventadour,於1829年4月20日開場。
「Les Ambassadeurs」是一間設於法國巴黎裡克里昂酒店(Hôtel de Crillon)的餐廳,於19世紀中期營業,並享譽於19世紀末30年代。它曾聚集許多藝術及半世界名流,像是埃德加·德加斯、亨利·德·圖盧瑟洛克和Eugénie Fougère,以及Aristide Bruant等一大批知名人士,讓此地熙攘風聲;另外,1981至85年的裝修,將「Les Ambassadeurs」的原先空間改建成一間前院對出 Place de la Concorde的琉璃球廳,並由Sybille de Margérie和Sonia Rykiel來裝潢,又獲得該餐廳獲得了兩顆米其林星級評級。2013年3月閉幕後,以2017年之後,原先的「Les Ambassadeurs」被一間更小一點的餐廳所取代,並在酒店進行重新裝修。
《Narbonne大教堂》位於法國Narbonne鎮,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也是一座國家紀念碑,並獻給聖優士與牧師。在1801年《Concordat》之後,它成為Carcassonne教區的大司教職務所,而於1886年被宣佈成為炎帝的小聖堂。現在它成為Carcassonne和Narbonne教區的共同大教堂,使用於2006年。原來這個建築於1272年開工,著名於未完成狀態的。它位於現今Narbonne城的中心,在中世紀時處於城牆外。313年,馬裡安和諧後於同樣的地方建造一座君士坦丁式的廟宇,然而在441年由於火災而亡。之後,由大司教Rusticus建造一座拉丁式的廟宇,得到高盧制定者Marcellus的支持,於445年11月29日完成,被敬奉聖優士。僅存的東西有:兩個羅馬式柱子,在現在的教堂庭院裡。另外,一個白色大理石的門楣和小殿廳則在Narbonne的石刻博物館內。阿羅年朝教堂於890年在大司教Theodard的牽頭下完成,可看到多地被重建的尖塔。同樣,儘管受到了三位教宗的支援,也未能避免塌陷。於1268年,羅馬教宗克萊門特IV(原Narbonne大司教)決定建造Gothic大教堂,象徵他領導下的法國王國。施工計劃在1264年開始,但實際上是於1272年由大司教Maruin搭建的第一塊石頭。大教堂的緣由因為許多因素而未能完工,包括Narbonne經濟狀況的突然變化、它的大小和地理位置以及財政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