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3
電壓
230V
插座別
法蘭西共和國,通稱「法國」,位於西歐,擁有地中海、英倫海峽、北海、萊茵河、大西洋及海外領土,全國分為18個大區,其中5個位於海外,是全球第四十一大國土,歐洲第三大國家。 旅遊業方面,此處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12年有約830萬名遊客赴此旅遊,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多處城市擁有海濱飯店及度假勝地,並提供滑雪及海上活動,且政府設立了自然公園以保證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不受破壞。此外,法國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並以法語為官方語言,擁有約1200家博物館,每年招待有約500萬名遊客。法國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擁有37個世界文化遺產、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瀕海旅遊、滑雪度假村及景色秀麗的農村地區。高度城市化國家,官方語言為法語,擁有大約1200家博物館,另外還有43,180處歷史建築及全國自然公園,是旅遊參觀者的殿堂。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3
插座別

微奇修道院(Micy Abbey),或稱聖梅斯敏修道院(Abbey of Saint-Mesmin, Micy),時常被稱為「微奇」,是位於奧爾良(Orléans)與勒瓦河(Loire)及勒瓦爾河(Loiret)汊合處,在當今聖普里維-聖梅斯敏共同鄉(Saint-Pryvé-Saint-Mesmin)的領地內一座賓納精修道院。自1939年以來,它一直是一個嘉模會的社區。根據九世紀撰寫的聖馬西門生平(Life of Saint Maximin),芬杜芬(Verdun)的大祭司伊斯皮西烏斯(Euspicius)前去見卡洛文一世(Clovis I),他已經來到城裡懲罰它叛逆。伊斯皮西烏斯獲得王室赦免後,國王對他產生依依不捨,甚至把他的外甥梅斯敏(Mesmin)也帶來了。根據神鏡夢話的記載,伊斯皮西烏斯尋找一個闔家的地方,在奧爾良附近的勒瓦河和勒瓦爾河汊合處,他發現一座空虛的皇家別墅,名為「微奇」(Micy),於是從柯洛文一世(Clovis)手中獲得微奇領地,建立一所修道院。國王把其他範圍和位於奧爾良市城圍內的土地加在眾多捐贈裡,稱為「聖梅斯敏阿里烏」(Alleu de Saint-Mesmin),以作為陰時之下的避難所。捐贈給柯洛文一世的書信是偽造的。僧侶們在圍牆內建造修道院,包括共修的細宅和兩座大樓,將教堂奉獻給聖士提反(Stephen),但已無任何建築殘存。伊斯皮西烏斯於510年6月10日去世,葬於奧爾良,在聖安努教堂(Saint-Pierre-aux-Bœufs)與聖安努(Aignan)平起平坐。隨後,梅斯敏老(Mesmin the Elder)主持修道院。梅斯敏老於520年12月15日去世,葬於另一河銜(Béraire)龍洞的龍形洞內,他喜歡到那裡來靜心。梅斯敏小(Mesmin the Younger)是第五位修道院院長,周圍593年去世左右。達哥貝特一世(Dagobert I)和蒂埃裡三世(Thierry III)捐贈給修道院。在他國位期間,約為675年左右,梅斯敏老、西奧米(Theodemir)和梅斯敏小的屍骨被運到在奧爾良市內的一座祈禱堂內。微奇修道院對奧爾良地區文明影響深遠;他們清除沼澤並疏浚土地,並教導半蠻民省著價值並尊重農務。從微奇修道院,修道生活擴散到奧爾良教區內外。來自修道院的僧人中,米沙廉(Jean Mabillon)指出了二十六位獲得教會認可的聖徒,除了伊斯皮西烏斯和梅斯敏,第一位和第二位院長之外,還有:利博弗(Liphardus)和烏爾比西(Urbicius),創辦歐姆-索爾河畔(Meung-sur-Loire)的修道院;利埃(Lyé),在奧爾良森林裡成為隱士;維亞特雷(Viatre),在索蘭地(Sologne)尋求獨居生活;多查德(Doulchard),在布爾日(Bourges)附近的安博利(Ambly)森林退隱等。奧爾良伯爵(Agilus)是微奇院的保護者。卡羅林時代早期,遵循的規則是東方隱士,由聖安東尼(Anthony)和聖瓦爾斯(Basil)的追隨者遵守。這些規則是由約翰·卡西安(John Cassian)和馬丁·圖爾斯(Martin of Tours)帶到西方的。788年,查理曼(Charlemagne)任命奧爾良主教(Bishop of Orléans)西奧多夫(Theodulf)為弗勒裡·聖本尼特(Fleury-Saint-Benoît)的院長,微奇院院長,奧爾良聖安努(Saint-Aignan of Orleans)院長和歐姆-索爾河畔(Meung-sur-Loire)聖利博的院長。在八世紀戰爭期間被洗劫並撇下孤軍,微奇修道院由西奧多夫重建,他雖不是微奇修道院的正規院長,而是受益院長。注意到修道院的狀況,他決定引入班納狄克規則(Benedictine rule)以改進修道院。為了引入規則,他向安尼昂的班納狄克(Benedict of Aniane)要求派遣僧侶來導師規則。

聖文生教堂是位於法國馬賽第一區麻田街東端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本堂區聖堂,俗稱重整會教堂,前身為重整奧斯定會小聖堂,於1611年由吉斯公爵奠基,也供奉著託倫蒂諾的尼各老,新聖堂採用了13世紀哥特式風格,於1855年4月22日由主教奠基,其後曾出現建造上的問題,由退休建築師若瑟·普涅神甫修改後完工,於1886年開幕,教堂有高大的雙塔,70米高,還有包裹著青銅的大門及美麗花窗玻璃作裝飾。

甘洛伊斯橋是位於法國阿爾勒的一座雙樑可拉軸橋,是梵谷1888年的數幅畫作的主題。它是阿爾勒與波克港之間集水道上的十一座可拉鋸橋之一,可能使這位藝術家聯想到他的家鄉。19世紀,有條由阿爾勒通往波克的運河建成,新開出的運河也需要在南法興建。阻礙水流和道路交通的船閘和橋也相繼出現在運河附近。在阿爾勒城外,第一座橋叫做“Reignelle橋”,但更多人稱它為“Langlois橋”,來源於該橋的保管者姓名。1930年,這座橋改為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結構,1944年,德國撤退時為摧毀所有沿河的橋而摧毀了它,惟佛斯橋未受影響。最後,在蒙克拉德鎖定區重建的這座橋改名為“梵谷橋”,以感謝該橋帶給文森特·梵谷的美術館。梵谷有一系列畫作被稱為“阿爾勒的甘洛伊斯橋”,描繪了這座橋。阿爾勒旅遊局擁有梵谷橋的再現。

約克宮的方形塔樓是以前法國天主教「迪的教區」的發源地,從四世紀發展到十三世紀,從1678年至法國大革命才被解散,1801年根哥布條約把其屬地釋放給根哥佈教區。迪約克宮的主教座位是《聖母昇天堂》,它位於德隆河上,被認為是沃康提族十九個主城之一。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在公元前二十年把迪成為羅馬殖民地,查維利亞修道院修士佩洛多·拉里維耶稱第一個主教座位為聖馬菂斯,但他的說法經常被質疑。被確認的最古老的主教是聖尼卡修斯,他參與了公元325年尼西亞第一次議會;此後出現的主教還有奧登了三次的大會的奧登季斯、靈驗師、奇蹟行者聖馬塞勒和路格立修斯、賢達洛斯對Uzes將修道規律獻給他的聖費路諾等,但是傑爾·雀利耶為某些原因將馬克西姆斯、武爾芬尼斯、埃索貝立斯和薩裡納斯從主教名單中排除。其他的主教包括曾在羅馬受戒的休,他後來成為格雷戈裡第七世教皇的羅馬使者、主持過無數宗教改革會議,後來成為里昂主教;從沙森賈家族出生的伊斯米多、抵抗皮特大法師於教區的異端運動的由克,他後來成為查維利亞修士;祝福的伯納德、先前在Portes修道院是查維利亞修士的史蒂芬和祝福的狄耶·德藍。 這座迪約克宮是獻給聖母昇天的,其主教團有兩個義位:院長和教甁,以及十個其他殿主。十三世紀時,教區為了行政管理而分為四個主教司:迪的主教司,Trivilis的主教司,Deserto的主教司和Crista的主教司。在十一世紀之後,長期以來,迪教區在維埃納和阿爾蘭主教爭端之間,成為維埃納大主教的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