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德國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49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通稱德國,位於中西歐,由十六個邦組成,首都柏林亦為其最大城市。整個國土約三萬五千七百平方公里,南北有大約八百七十六公里,東西也有六百四十公里,延伸自北海直到阿爾卑斯山,並以溫和、季節分明的氣候享譽國際。人口僅次於美國、日本,大約八百三十二萬,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德國文化於建築、美術、音樂、哲學、電影等方面,層次豐富且對世界有深遠影響;其主要文化遺產以老城為代表;而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上百處。巴伐利亞是來訪德國最多的州,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則為國內訪客最多的州,而德國也是世界入境遊客數量第七多的國家,2012年到訪過夜遊客數量達到大約四千七百萬人次,當中有約六百八十八萬外國遊客,而柏林則為歐洲訪客數量第三高的城市。此外,德國還有六千一百三十五個博物館、三百六十六個劇院、三萬四千個網球場、六百四十八個高爾夫球場、一百二十二個自然公園、十九萬公里徒步旅行和四萬公里自行車線路。德國最受歡迎的景點是新天鵝堡、科隆主教座堂、德國國會大廈、皇家宮廷啤酒屋、海德堡城堡、茨溫格宮、柏林電視塔及亞琛主教座堂,還有著名的德國聖誕市場;德國文化也得以宗教和世俗層面均受歐洲主要思潮及群眾運動的塑造,受來訪客歡迎的民間節日傳統如慕尼黑啤酒節等也極具名望。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9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Mackenröder Spitze
德國-下薩克森

誕生於德國南倫薩克尼的高地Göttingen Forest中,Mackenröder Spitze 約有多高,是Göttingen 林區最高的丘陵,並位於Göttingen鎮和Landolfshausen區的分界上。從Göttingen 到Mackenröder Spitze,可以步行經過一片漸坡,從Mackenrode或Waake更可以選擇爬坡路線到達樓頂。約400 公尺北方有一座425公尺高的"Harzblick"觀景臺,位於Mackenröder Spitze 林區小酒館的旁邊,原本可以直接從柵頭望見遼闊的風景,但由於自70年代以來的軍事場所的建設,觀景塔已被搬移到現今的位置。塔樓上改有種種遠景,從東北是Harz (布洛肯山),再往東是Untereichsfeld 和Seeburger See,東南是Ohm Hills,南方是Hoher Meißner,西南是Kaufungen Forest,西南是Gauß Tower (Hoher Hagen),當然最後還有西北是Solling。

Mainzer Sand
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

從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約一萬兩千年前開始出現草原植物,美輪美奐的Mainz沙丘(Mainz Sand Dunes)隨之形成,成為德國瑪欣茨市一個重要的自然保育區,其中存有多種珍稀動植物,例如只在這個地區並數量非常有限的紫萼拾穗草,春天野鷴眼等。沙丘的規模並不大,面積僅約1.27平方公里,位於居民區Gonsenheim和Mombach中間,至Mombach洪廢地的邊界就是沙丘的結束。七平方公里的Lenneberg林,為瓊海申 (Rheinhessen) 最大的連綿森林,也是被保護地,與沙丘擁有相似的植物和動物。沙丘的土層幾乎完全由高的石灰成份和細白色的沙子組成,沒有納水和營養素,但容易受到陽光影響。

聖凱瑟琳教堂
德國-漢堡

聖凱瑟琳教堂是位於德國漢堡的五座主要新教教堂之一,其尖頂的基礎源於約13世紀,是該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坐落於一個小島上,那裡曾是中世紀漢堡市南部的邊緣,面對著古老的易北河港區。傳統上,它也是海員的教堂。

Burg Frauenstein
德國-黑森

約在1184年,德國赫發省(Hesse)的衛斯敦法洛安斯坦(Wiesbaden-Frauenstein)小鎮建造了一座被稱為「弗勞斯泰因古堡」(Frauenstein Castle)的廢墟古堡。雖然不清楚究竟是誰建造了弗勞斯泰因古堡,但根據樹木年輪學的證據,它是在1184年左右蓋成的。它是建造在一個石英岩的拔入(quartzite outcropping of the 'Spitzen Stein')上,意圖不是作為防禦堡壘,而是隻作為看守塔,同時也為塔防人員提供居住之處。弗勞斯泰因古堡的建築,由於它的高牆和防禦工事,讓該地區的農民得到保護,也使得同名小鎮得以出現。隨後,古堡又被建築一座前堡,帶有一個池塘,這可由1943年的挖掘證實。雖然弗勞斯泰因古堡的德文名稱為「Frauen-stein」,可以翻譯為「女人的石頭」,但它實際上源自於「Vrowenstein」,最早在1221年的歷史記錄中出現。當時,一份契約中,提到一位叫 He nrich Bodo von Vrowenstein 的領主擁有弗勞斯泰因古堡。1231年,爾巴赫修道院的一份文件中出現了一位叫瑟芬迪·馮·弗勞斯泰因(Siegfried von Frauenstein)的騎士,他是梅因茨(Mainz)主教的押牙使。他是一個希爾施泰因(Schierstein)貴族的後裔。大約在1300年,瑟芬迪四世·馮·弗勞斯泰因(Siegfried IV von Frauenstein)把古堡的部分土地以及周圍的產業和奴隸,都賣給了梅因茨(Mainz)的主教了Gerhard。Gerhard 希望獲得古堡以保護他在萊因高地(Rheingau)的東部邊界,以阻止他的競爭對手納紹(Nassau)公爵的擴張。1301年五月,奧地利國王亞歷山大(Albert of Austria)的部隊攻打梅因茨(Mainz),之後他們攻下包括弗勞斯泰因古堡在內的所有堡壘,並摧毀了萊因高地(Rheingau)。古堡不久後就被修復了,不過1310年,林堡(Limburg)的約翰(JOhann)也把他的股份出售給了梅因茨主教,使得到1319年,梅因茨(Mainz)就完全控制了該堡。梅因茨(Mainz)又賣掉部分古堡,到1390年,它只擁有一半的古堡。該古堡的共有財產買家通常會定居在弗勞斯泰因,並建造了漂亮的半木架樓房,直到今天還矗立在村莊裡。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梅因茨(Mainz)和納紹(Nassau)之間的爭議仍在繼續。納紹(Nassau)藉由圍繞古堡興建五座棲備堡來阻止梅因茨(Mainz)在該地區資產的擴張:Sommerberg、Rosenkoeppel、Nürnberg、Groroth、和 Armada。除了Rosenkoeppel之外,其他四座堡後都至今仍然保存著。18世紀後半,古堡的意義作為邊境安全已失,並沒有繼續維修。1803年的世俗化,衛斯敦法洛安斯坦(Wiesbaden-Frauenstein)也被納紹公爵掌握,而在1808年,奴隸也被給予了行動自由。1866年,像所有納紹一樣,該小鎮也被普魯士(Prussia)所掌控。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