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印度

貨幣INR

印度盧比

與台灣時差

-2小時時區+6

電話國碼

+91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D型-兩腳圓形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是位於南亞次大陸上的國家,擁有約14億170萬人口,並且被世界排名為第五大經濟體。除了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及北方地形外,印度也因有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而使其外包行業更加發達。而在南印度,英語比印地語的地位更高。印度不是單一民族及文化的國家,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共有22種,其中印地語和英語均被定為聯邦官方的語言。此外,印度也是全球影響力不亞於世界主流的寶萊塢電影的文化輸出祖國,並且把英語視為共同語言。印度的地形多樣,從雪山山脈到沙灘,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目前面臨的挑戰有嚴重的人口過剩、環境惡化、大量貧窮人口及國內衝突等,2014年2月,印度為了促進觀光產業發展,實施落地簽證新增名單,包括180個國家及地區,其中也包含了中國。2003年10月,印度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東南亞的關係有了加深。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INR

印度盧比

與台灣時差

-2小時時區+6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91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D型-兩腳圓形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Akshardham
印度-古吉拉特邦

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甘地納甘市的“斯瓦米納拉頓阿克沙德哈姆”神廟是以第四代拉瑪為靈感,信徒德納爾薩文瑪羅熙的第五位精神繼任者普羅穆克·斯瓦米·瑪羅都創建的印度佔大空地的印度教寺廟。這個位於古吉拉特邦首府的建築曾耗時13年建造,是向斯瓦米納拉頓致敬以及他的生活和教義的楷模。神廟的中心是一座由來自拉賈斯坦的6000噸粉紅沙石建成的Akshardham廟宇,它源自斯瓦米納拉頓教派中BAPS教義中神聖的歸宿“Akhardham”,拉瑪教徒將斯瓦米納拉頓高舉為全能神。該廟宇的焦點是Akshardham寺院,它高108英尺(約33公尺),寬131英尺(約40公尺),長240英尺(約73公尺),有97座雕刻柱子,17座圓頂,8個陽臺,220塊石樑和264個雕塑人物。按照萬那教建築原則,整個寺廟都不使用鋼鐵。其中有20英尺(約6公尺)長的石樑,每塊重五噸。廟宇中央室中有7英尺(約2公尺)高的金葉子狀的神像,象徵斯瓦米納拉頓,拉瑪教徒因此將其崇拜為全能神。這尊神像坐落在三英尺(約1.9公尺)高的底座上,重量達1.2噸。它旁邊是精神信徒的純潔和環繞,Aksharbrahma Gunatitanand和Aksharmukta GoplanandSwami的神像,都是表示對斯瓦米納拉頓的愛的姿勢。在領結繩後,參觀者將用經禮拜過的水向Neelkanth Varni的神像澆聖水。在祭祀神像時,參觀者們鼓勵為自己的願望祈禱。神廟的五個展覽館利用視聽展示和顛覆大型蠟像來探討印度教的不同主題。Neelkanth和Sahajannd大廳描述了斯瓦米納拉頓的生活,工作和教誨。Mystic India大廳有一個IMAX劇院,播放一部長達40分鐘的影片,描述斯瓦米納拉頓11歲那年開始的廣及整個國家的pilgrimage。Premanand大廳分為三個分區,第一個專注於印度古典聖經Upanishads,羅摩衍那,Mahabharata;第二部分探討宗教的一般性和照片展示世界主要宗教的象徵、經文、神聖地點、道德準則和祈禱;第三部分是對印度最著名的詩人的致敬。第五個展覽館Sant Param Hitakari放映了一個使用音頻動畫影像的秀,傳達永恆的幸福訊息。Sat-Chit-Anand水秀是印度教Kathopanishad中關於納吉克其達的寓言的詮釋表演。此秀的名字譯為真理-知識-幸福,是印度本體論Aksharbrahma或Akshardham的稱號。此秀於2010年4月3日由Pramukh Swami開幕。它使用火焰、噴泉動畫、激光、水幕投射、音樂和現場演員,在45分鐘的演出中重現納吉克其達的選擇。納吉克其達是一位名叫烏達拉卡的羅叉之子,他舉辦了一場燔祭,送給出席的婆羅門人一些生病,不能生育的畜生。納吉克其達對他父親的欺騙感到不安,問他自己可以把自己捐贈給誰。納吉克其達的故事教人體認自己的真實自我,按照自己的原則生活,勇於克服困難,始終保持精神觀點。AARSH是一個關注斯瓦米納拉頓的傳統以及印度教原則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作用的研究所,它是學者討論宗教和哲學實用應用以提高社會和諧的討論平臺。研究所擁有7000多種梵文,印地語,古吉拉特文和泰米爾文的藏書,以及涵蓋各個教派和學派的罕見手稿的大量收藏。 AARSH會定期舉辦學術會議;往屆活動包括梵文學者會議,梵文新聞工作者會議,聖者詩人會議和Vaidikatva國家會議。

Laxmi Niwas Palace
印度-拉賈斯坦邦

佰堪哥爾邦(Lalgarh Palace)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比坎納爾,是為比坎納爾大公勝伽嘉·桑格(Sir Ganga Singh)在1902年至1926年間建造的宮殿及文化遺產旅館。而Laxmi Niwas宮殿則是Lalgarh Palace的一部分,但現已出租給商家,因而成為現在的文化旅館。宮殿的建築以印度所羅門式風格為教材,其原因在於當時的大公(Maharaja)勝伽嘉·桑格(Ganga Singh)仍然是未成年人,而英國控制下的摯友認為現存的印度Junagarh堡不適合作為現代君王所用,所以決定建築一座宮殿以紀念他的父親Maharaja Lal Singh的名字。勝伽嘉·桑格(Ganga Singh)以其獵旅而傳奇,他的獵旅號稱Gajner宮殿,特別是他在耶誕節時所殺的'Imperial Sand Grouse',因此宮殿也接待了無數的客人,其中就包括1920年所羅門·克勒門斯亞(Georges Clemenceau)、愛德華二世(King Edward)、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哈丁伯爵(Lord Harding)、欽源伯爵(Lord Irwin),以及最早賓客科爾森準將(Lord Curzon)。

Sacred Heart Malankara Catholic Church, Mylapra
印度-喀拉拉邦

Sacred Heart Malankara Syrian Catholic Church(簡稱「S H Church」)位於印度喀拉拉邦帕坦納姆提塔附近的Mylapra,靠近東方主要公路。它是屬於第一個Syro-Malankara天主教教區的教堂之一,也是佔地最大、最古老的教堂。該教堂擁有兩所學校,Mount Bethany EHSS和S H Higher Secondary School。1930年,在主教Geevarghese Mar Ivanios的牽引下,約有五家Mylapra家庭在Thirumoolapuram重組,在Jacob Mar Theophilos的陪伴下投入了天主教的信仰,於1932年6月9日在Mylapra建立當時名為「聖喬治馬蘭凱天主教堂」的小禮拜堂,民眾約有29家,106人。第一任牧師為M.T Philipos神父。之後,教堂的歷史於1936年1月19日出現了轉折,當時A.G. Abraham Thengumtharamedayil神父帶領一群超過100家的家庭,在Geevarghese Mar Ivanios主教的帶領下,在Mylapra學校舉行了一次典禮,宣誓投入Syro-Malankara天主教教會。隨著教區的成長,為讓信徒能夠自在地崇敬,因此於1941年3月13日,由主教Geevarghese Mar Ivanios親自下載基礎石以完成建立。其建築宗旨靠A.G. Abraham Thengumtharamedayil神父和K.I.Thomas兩位來完成,並於1944年9月15日完工。但由於一個德國基金會起請求,這個教堂的名稱被改為Sacred Heart Malankara天主教堂,A.G. Abraham Thengumtharamedayil神父也是此教堂的第一任牧師。經過58年後,2002年,當牧師和委員會成員發現古堂空間狹小,因而決定重新建築。而此次建築的基礎石於2003年1月12日,由Cyril Baselios親自下載,而在Rev.Fr. John G Vadakepuram和M T Thomas Mannil的帶領下完成。教堂於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由Baselios Cleemis,Joshua Mar Ignathios及Yoohanon Mar Chrysostom三主教一同奉禮完成。另外,Mylapra也擁有許多學校,包括Mount Bethany English Higher Secondary School、Sacred Heart Higher Secondary School及Sacred Heart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Rumi Darwaza
印度-北方邦

在印度北方邦的勒克瑙,有一道令人驚嘆的門「Rumi Darwaza」,由Nawab Asaf-Ud-Daula在1784年建造而成,精美的建築風格是阿瓦德伊建築。Rumi Darwaza為六十英尺高,其模仿的是伊斯坦堡的「Sublime Porte」,並與勒克瑙的Asafi Imambara,Teele Wali Masjid相鄰。它原本是天與勒克瑙古城的門戶,但隨著城市發展擴張,後來被當作後宮入口,印度叛亂後在英國統治時期,後宮被拆除。據說,門是模仿一座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歷史門戶來設計的,Rumi在印度斯坦語裡,指的是伊斯蘭世界使用的古羅馬曾代表這片地區的古名——安納託利亞,因此用英語來翻譯,「Rumi Darwaza」就是「土耳其門」。這道門與莫臥兒帝國建築風格和材料已迥異,以大拱門為基礎,頂端採半球形圓頂,使用的是燒焦磚和混合砂管灰磚,上面還鑲嵌著精巧的花朵浮雕,位於Bara Imambara與Chota Imambara之間。Rumi Darwaza也成為勒克瑙市象徵,一般來說,週末比較熱門,街道上也重現了舊時的磚路樣貌。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