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印尼

貨幣IDR

印尼盾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62

電壓

127V,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G型-英規三腳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由約17,506個島嶼組成,稱為「萬島之國」,總人口超過2.7億,是世界第四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國內有超過300個種族,文化影響來自印度、阿拉伯、中國、馬來及歐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熱帶生態吸引了海外觀光客,但仍有貧窮問題。政治上屬於共和國,且國家標言「Bhinneka Tunggal Ika」闡明瞭該國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也促使印度尼西亞與其他國家交流,2010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印度尼西亞出口商品位列全球第27位,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日本、中國、新加坡、美國及韓國,進口至印度尼西亞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及韓國。印度尼西亞具有精彩的文化多樣性,亦是一個值得了解的熱門旅遊地點。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IDR

印尼盾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127V,230V

電話國碼

+62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G型-英規三腳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甘廷大清真寺
印尼-西蘇門答臘

位於印尼西蘇門答坎省甘廷市的甘廷大清真寺約於1805年開始興建,是該省最古老的一所清真寺,也是印尼最具歷史紀念價值的文化遺產。這所清真寺是許多文化背景的人們參與建造的,在19世紀曾是各地伊斯蘭教改革的中心。印尼前總統蘇卡諾曾於1942年曾在本教堂進行一段流放。1833在蘇門答發生地震時的海嘯災害導致這所清真寺嚴重受損,但仍屹立至今,並仍然被當地社區作為齋堂以及宗教教育的中心。這也是一個著名的景點。大清真寺最早於1700年在坡當山腳下建造,但有荷蘭殖民政府計劃從原有地點為恩瑪港港口修建道路的原因,後來又把它搬到了個勒特艾勒河岸,更後移到今日的所在地。據印尼宗教部公佈,清真寺於1790年由木架和甘羅棕櫚屋頂建造而成,並有更堅固的建築在1805年完成,在當時小清真寺有石板地面、木板墻壁和像爪哇清真寺一樣的金字塔屋頂。建造此清真寺的工作由當地三位領袖Angku Gapuak、Angku Syekh Haji Uma和Angku Syekh Kapalo Koto領導,資金則來自整個蘇門答地區辦理工作的穆斯林商人和穆罕默德先生。同時,由羅建國帶領的中國人已開始建造一個八面型圓頂,像佛塔尖上的外觀,而教士帶領的引導禱告和講道的祈禱殿也採用了中國風格的雕刻。此外,Abdul Karim Amrullah於1921年, 在當地一些清真寺——包括甘廷大清真寺——開設了Thawalib學校以便提高當地人民的伊斯蘭知識。當 1942 年日本軍隊佔領印尼,蘇卡諾已在本格魯瓦爾被荷蘭俘虜,他們在Payinan的旅程中發現,日本軍隊已佔領布吉丁吉,無法把蘇卡諾帶到Tapanuli的Barus,而荷蘭人把蘇卡諾留在Painan。Hizbul Wathan成員從甘廷前去接他,用貨車把他帶到Padang,他至Padang後在此教堂遊休數日,也在此教堂發表演說。三年日佔領期間,甘廷大清真寺作為中西蘇門答軍事的總部,同時更是日本Gyugun和Heiho軍隊的訓練營,Gyugun是由穆斯林教士建立,而Heihos是來自學僧的軍隊。英軍噴的穆斯林建築士,多數也在此清真寺參與英軍策劃的進攻英國兵營的行動。而在2011年,Andalan Media出版的為印尼最具美麗清真寺的書中,甘廷大清真寺也被列入其中。同時,另一所來自西蘇門答地區的清真寺——安哥華拉Bayur清真寺,也被納入其中。

Grand Mosque of Bandung
印尼-西爪哇

這座原名為「巴東大清真寺」的「巴東大清真寺」位於印尼西爪哇省省會的巴東,於2004年被擢升為省會清真寺。它位於巴東Alun-alun(市中心)的東側,最早於1812年興建,僅為一座簡單的木結構建築,旁邊是一座提供沐浴水的大池塘。而1850年,隨著大郵路的興建,整座清真寺不斷地改建興建。1955年,亞非會議期間,清真寺更是大肆裝修,廣場面積更是被縮減。而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有兩座81米高的雙塔,這兩座塔直接因為飛機發射與接受的高度規定而無法建築到最原本設計的99米,塔頂每週六及週一開放到民眾參觀。

Puri Lukisan Museum
印尼-峇里

Puri Lukisan Ratna Wartha博物館位於印尼峇裡島的烏布,是峇裡島上現代峇裡傳統繪畫和木雕最完整的藏品地。收藏的作品從前英國統治時期到後獨立戰爭時期,包括聖魯、芭圖安、烏布、青年藝術家及凱裡基學派等藝術風格的重要代表作品。2008年7月14日,印尼文化旅遊部長Jero Wacik參加博物館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並在博物館入口牆面放置荷蘭藝術家Rudolf Bonnet及Ubud王Tjokorda Gde Agung Sukawati的合照。1936年,Tjokorda Gde Agung Sukawati及Tjokorda Gde Raka Sukawati合與當時在峇裡島工作的兩位西方藝術家: Walter Spies及Rudolf Bonnet成立Pitamaha藝術家合作社,旨在保存及發展傳統峇裡藝術。1953年,Ratana Wartha基金會成立,推動Pitamaha理念及使命,並開始構思建立Puri Lukisan博物館。1954年,印尼總理Ali Sastroamidjojo於1月31日引堪博物館的第一塊石頭,開始建築工程。1956年,印尼教育文化委員會Mohammad Yamin主持博物館的開幕典禮。1972年,博物館增建兩大古屋,包括一個臨時展覽館。1978年,Tjokorda Gde Agung Sukawati、I Gusti Nyoman Lempad及Rudolf Bonnet去世,博物館舉行華麗的殯火儀式紀念他們。2008年,博物館舉行紀念成立50週年,展出Rudolf Bonnet收藏的「峇裡藝術家先驅」系列作品,及Ida Bagus Made的世界首演作品。2011年,博物館新增一大古屋、一開放會議室及咖啡廳。展出的作品包括:* 古老之廳展出前英國統治時期的現代峇裡傳統繪畫及I Gusti Nyoman Lempad的作品。* 尤碧德麗雅廳展出尤碧德麗雅大師的作品。* 梭藝廳展出梭藝繪畫系列。* 創辦人廳展示博物館的歷史、新收藏作品及臨時展覽。 Puri Lukisan Ratna Wartha博物館是峇裡島最古老的藝術博物館,專收集現代峇裡傳統繪畫及木雕,收藏品橫跨英國統治時期及後獨立戰爭時期,包括聖魯、芭圖安、烏布、青年藝術家及凱裡基學派等藝術風格的重要代表作品,2008年舉行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2011年新增一大古屋、一開放會議室及咖啡廳,展品包括:古老之廳展出I Gusti Nyoman Lempad的作品、尤碧德麗雅廳展出尤碧德麗雅大師的作品、梭藝廳展出梭藝繪畫系列及創辦人廳展示博物館的歷史、新收藏作品及臨時展覽。

Great Mosque of Makassar
印尼-南蘇拉威西

位於印尼馬卡薩爾的「大清真寺」是南蘇拉威西省的主要清真寺,建於1948年,於1949年完工,後於1999至2005年間進行翻新。大清真寺可容納大約1萬位祈禱者,使它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位於布魯沙朗街的二層清真寺以當地原料約佔80%建築材料,有兩座縱66.66米高的尖塔,以及圖書館和印尼Ulema Council南蘇拉威西章的辦公室等其他附屬設施。它是由建築委員會舉辦的比賽由建築師Muhammad Soebardjo設計的最早形式,於1949年5月25日興建,啟動者是K.H.Ahmad Bone,1947年由K.H.Muchtar Lutfi任命為建築委員會主席,在就職典禮後,建設成本達120萬盧比。這座清真寺被認為是馬卡薩爾的驕傲,並成為1955年在這裡舉行古蘭經比賽的第一個地點。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於1957年曾訪問並於此進行星期五的祈禱,前總統Soeharto也於1967年訪問並於此清真寺舉行星期五禮拜。從1999年2月起,大清真寺徹底改造了其原始形式,當時副總統Jusuf Kalla提出對清真寺進行大規模翻新的想法時,擔心附近可能會建造一個廣場,將清真寺變成商業中心。然而,隨著南蘇拉威西州州長Zainal Basri Palaguna於1999年10月9日開挖的進程,這些擔憂也被消除了。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