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IDR
印尼盾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62
電壓
127V,230V
插座別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由約17,506個島嶼組成,稱為「萬島之國」,總人口超過2.7億,是世界第四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國內有超過300個種族,文化影響來自印度、阿拉伯、中國、馬來及歐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熱帶生態吸引了海外觀光客,但仍有貧窮問題。政治上屬於共和國,且國家標言「Bhinneka Tunggal Ika」闡明瞭該國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也促使印度尼西亞與其他國家交流,2010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印度尼西亞出口商品位列全球第27位,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日本、中國、新加坡、美國及韓國,進口至印度尼西亞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及韓國。印度尼西亞具有精彩的文化多樣性,亦是一個值得了解的熱門旅遊地點。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IDR
印尼盾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127V,230V
電話國碼
+62
插座別

位於印尼馬卡薩爾的「大清真寺」是南蘇拉威西省的主要清真寺,建於1948年,於1949年完工,後於1999至2005年間進行翻新。大清真寺可容納大約1萬位祈禱者,使它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位於布魯沙朗街的二層清真寺以當地原料約佔80%建築材料,有兩座縱66.66米高的尖塔,以及圖書館和印尼Ulema Council南蘇拉威西章的辦公室等其他附屬設施。它是由建築委員會舉辦的比賽由建築師Muhammad Soebardjo設計的最早形式,於1949年5月25日興建,啟動者是K.H.Ahmad Bone,1947年由K.H.Muchtar Lutfi任命為建築委員會主席,在就職典禮後,建設成本達120萬盧比。這座清真寺被認為是馬卡薩爾的驕傲,並成為1955年在這裡舉行古蘭經比賽的第一個地點。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於1957年曾訪問並於此進行星期五的祈禱,前總統Soeharto也於1967年訪問並於此清真寺舉行星期五禮拜。從1999年2月起,大清真寺徹底改造了其原始形式,當時副總統Jusuf Kalla提出對清真寺進行大規模翻新的想法時,擔心附近可能會建造一個廣場,將清真寺變成商業中心。然而,隨著南蘇拉威西州州長Zainal Basri Palaguna於1999年10月9日開挖的進程,這些擔憂也被消除了。

伯度宮門口,「伯度宮」正式名稱叫「普里朔瑞.阿貢宮」,它位於印度尼西亞峇裡島,詹亞爾縣的伯度,是一棟歷史悠久的建築群。源自八世紀的古廟發現,位於烏斯河叉號的坎普漢也同樣蒙受高度的重視,由於植物在此地隨機生長,令其有治療和養生作用,所以「伯度」一詞來源於「ubad」,意思即是「藥物」。數百年來,印尼教徒不斷朝聖到烏斯河叉號,修行、凈化身體並取得聖水,來參與其慶典以及淨化儀式。大約在15世紀,Majapahit帝國勢力衰敗,導致各貴族紛紛遷移至峇裡島,而隨著新的國王和皇室成局,在17世紀時開始發展大量的王室宮殿,其中包括位於伯度的宮殿,與此同時也出現許多城鎮之間的爭異,因此蘇考帝國的王子被派到Sukawati去建立一個宮殿,作為控制這一區域的柱石,在宮殿建立完成時,許多藝人選擇留下來,在今天,Sukawati仍以藝術維持發展,除外,它也是一個支援各種舞蹈和音樂的社區。

位於印尼尤加拉特別區廬崙哈城的「若夫加拉哈特宮殿」,是當今若夫加拉哈特親王及其家庭的居所,也是哈門古堡I於1755-1756年的建築,也是Javanese文化的中心,其中還有一個展出君主文物的博物館。曾經有一個大約1200名英國及愛爾蘭人於1812年6月20日發動攻擊該該皇宮,其面對的對手人比他多,但在一天內舊城淪陷,宮殿被洗劫一空。目前宮殿的主要建築均於由Hamengkubuwono VIII 所建,並於1876及2006年的地震重建。此外,宮殿的主要建築師是建立若夫加拉哈特親君國的Hamengkubuwono I,其建築技術得到荷蘭科學家Theodoor Gautier Thomas Pigeaud 及Lucien Adam的認可,認為他是Pakubuwono II的值得繼承者。宮殿由一個砂地院落東南,主建築以及備用建築分隔而成,每個建築物以Javanese建築風格,以花卉、動物或自然主題裝飾,以及受到外來影響的建築結構,'joglo'屋頂以馬賽克磚、鐵皮瓦、或鋅板覆蓋,支撐以主柱以及輔助柱來支撐,柱頭以黑色與金色裝飾,宮殿建築物其餘的木構件配合,用白色磚頭及白色大理石鋪製,建築物內以標準分類,較為華麗的建築物比較有裝飾,側門以厚樹木製作,隔開壁以「semar tinandu」風格。前往宮殿的路從烏魯拉普獵園出發,此路沿途有Tamarind及西班牙櫻桃樹,以及Tugu Yogyakarta,宏揚「國與民合一」的理念,另外也有兩個Dwarapala石像,代表善惡二分,宮殿文物更是被相信有抵抗惡力的特殊力量,此宮殿也一直上演Javanese舞蹈、macapat以及wayang等。

「Manonjaya大清真寺是印尼Tasikmalaya縣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於1837年落成,佔地約1250平方米。 1975年,在印尼考古委員會援引古物法條例於9月1日頒布的政府憲令下,與Sumedang大清真寺一起被政府指定為伊斯蘭文化的標誌性遺產。 Manonjaya大清真寺與Tasikmalaya的歷史分不開,一百多年前曾經是Tasikmalaya的城鎮,並被稱為Sukapura。Manonjaya大清真寺是在當地統治者Wiradadaha VIII率領下,於1832年開始興建,同時也是城鎮從Pasirpanjang轉移到Manonjaya的時候。 2009年的西爪哇地震對清真寺造成了破壞,在1977年地震發生時也曾損壞,但隨後曾經修復過。然而,被稱為Dalem Sewidak的60根柱子無法抵抗2009年地震的強度,清真寺的前方也一下子倒塌,支撐屋頂的木樁也散落一地,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區域都沒有報告有人受傷。截至2012年,清真寺的重建也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