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IRR
伊朗里亞爾
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電話國碼
+98
電壓
230V
插座別
伊朗,位於西亞伊朗高原,是一個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斯蘭共和國。它的國土約1,648,19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8318萬人,宗教為什葉派伊斯蘭教,主要民族為波斯人,外加亞塞拜然人、庫德人、阿拉伯人等。伊朗是一個擁有較為發達的選舉制度,具有較高的道德權威的共和國,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選擇權,經濟主要以石油產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產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及電腦軟硬件發展亦十分迅速。地理上位施巴城斯坦和阿富汗,東北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擁有公路179388公里、鐵路8367公里、機場331座、河運航道850公里;而傳統文化則有以美食聞名的五寶:石油、地毯、黑魚子醬、開心果和藏紅花。伊朗是一個值得探訪的國家,旅行者可來感受伊朗的文化、傳統以及美食帶來的驚受。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IRR
伊朗里亞爾
與台灣時差
-4小時時區+4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98
插座別

'Naryn Castle'或'Narin Castle'是在伊朗梅伊鮑德鎮的泥灰磚堡壘或城堡,建於約2,000至6,000年前,有4座塔樓,高約40米,而且具有管道系統。這座遺址從基礎處高約40米。儘管建於大約2,000至6,000年前,但是這座建築中似乎有一種灌溉系統,它被建造到它的巨大的牆壁上。它與伊斯法罕的'阿里卡普'宮殿的設計非常相似,它有一個位於建築物頂部的陽臺,由兩個螺旋形樓梯為其提供流通。這座建築還有一個大型的地下室,可能被用作監獄。四座塔樓環繞整個堡壘,一個大門為進入一個大院子提供通道。這座大樓已經建成一箇舊的堡壘,有三個不同的樓層,每一層都為不同階層的人群。像Naryn Castle這樣的建築構成了伊朗中部一些老城鎮的政府據點。其中一些城堡結合了狄米期的泥磚和阿塞拜疆和薩撒尼德王朝的泥磚。有些人認為,Narin城堡是古代波斯教火殿的後裔;伊朗亞茲德省的Narin和Meybod的一些城堡也被稱為'nareng'城堡,可能是民間語源學。梅伊鮑德的城堡目前正在研究中,但情況不佳。這座建築似乎經歷了數個世紀的地震。儘管所有外門都已經毀壞,但內堡仍然存在。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外牆。

《Dār ul-Funun》是伊朗最古老的西式高等教育機構,於1851年由拿瑟瑞丁國王的領導委託默瑪茲總理建立。由領導委託默瑪茲查留阿米爾·卡比爾策劃,由建築師穆罕默德·泰克伊·哈曼·馬瑪爾 巴什和古加爾王子Bahrām Mirzā監督完成建設,最初它被構思為一個理工學院,用來培訓上層伊朗青年從事醫學、工程、軍事科學和地質學領域的專業知識。該學院類似於Purdue和Texas A&M等美國土地許可大學,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開展並擴大了使命,最終成為德黑蘭大學。該學院設有廳會堂、劇院、圖書館、自助餐廳和出版社等設施。1930年,該建築物被當時的教育部部長Mirzā Yahyā Khan Qarāgozlu摧毀,按照俄羅斯工程設計重建。其中許多該學院的部分後來被吸收並融入新成立的德黑蘭大學,例如醫學院,它特別是1851年建立的Dār ul-教育部門 Funun醫學院的繼任者,於1919年成為醫學院。該精英學校截至1889年正在培訓287名學生,截至1891年已有1100名學生畢業,其中包括16名歐洲人和26名伊朗教授。

位於伊斯法罕紐朱法區的「聖救主教堂」又稱「聖女修會教堂」,是一座教堂,它的修建於1606年,是當時哈巴士一世強制安置於他新首都的大約數以十萬計的亞美尼亞人建造的。整個區域的不同命運與獨立,以及混合了歐洲傳教士、傭兵和旅行者的所構成的諸如此類,相對於它的外部和內部建築處理,可以按時間序列緊湊地追蹤。在 arcnd Bishop David的指導下,建築的工作於1655到1664年間以大量的改動完成。教堂內部用精美的壁畫和鑲金雕刻裝飾,中央屋頂上也刻畫了舊約聖經中關於創造世界和人的趕集出伊甸園的故事,四個宙柱上也以亞美尼亞藝術為主題,繪畫了一個小天使頭上環繞的翅膀。教堂外表看起來與其豪華的內部裝飾形成鮮明對比,簡樸的磚造工藝。教堂庭院內有一座高聳的鐘樓,上面放有正統和新教基督徒的墓碑。左圖是1930年代聖救主教堂的古老照片,右圖是進入庭院的門口。圖中門口旁邊也可以看到一塊鑲有亞美尼亞文字的陶磚碑文。教堂旁的地方還有一個圖書館和博物館,外面有幾塊雕有聖經故事的石碑。圖書館裡有700多本手抄書籍,和許多古老和珍貴的研究資源,涵蓋了亞美尼亞和中世紀歐洲的語言和藝術。博物館裡展示了許多描述教堂和伊斯法罕的亞美尼亞社區歷史的文物,包括:哈巴斯一世於1606年頒布的建立紐朱法的法令,他的繼任者發出的禁止有關亞美尼亞人及其財產和事務的幹擾與迫害的法令,第一臺印刷機和伊朗印刷的第一本書,印有聖人款式、聖器、聖杯等神聖物件、薩法德服裝、牆毯、由亞美尼亞商人帶回的歐洲畫作、刺繡和其他來自社區交易文化的珍品,以及有關在土耳其1915年的納粹滅絕亞美尼亞人的圖片、地圖和土耳其文件等等。聖救主教堂也為之後該區域的許多正統教堂的建築和裝飾提供了很大影響力。

在伊朗新朱爾法(New Julfa)中,有一座名叫「聖喬治教堂(Saint George Church of New Julfa)」,又稱「格里普教堂(Gharib Church)」的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教堂,這是新朱爾法第二古老的教堂了。聖喬治教堂建於1611年,由於在許多信徒中有著崇高的神聖地位,它成為了個凝聚點,也吸引了不少不同信仰的旅客參觀。因廝守聖殿的原石被沙哈(Shah Abbas I)命令帶到新朱爾法,所以讓亞美尼亞人無須返回祖國就可信奉他們獨有的宗教信仰,因此聖喬治教堂現在也因此精采矚目,成為了亞美尼亞人旅行的必到景點。教堂的相應鐘樓於1920年建成,1959年也獲得翻新。建築的整個外觀是一個長方形,且東西向長方形,大約26餘11.6公尺,上方有三座微小的拱型拱頂,其中一座位於東側,有玻璃天窗,而鐘樓則位於西方的屋頂上,。外面牆壁有用藤條包襯,而住內裝飾則有畫有幾何線條的細緻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