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話國碼
+353
電壓
230V
插座別
愛爾蘭島位於歐洲西北部的大西洋島嶼,約為歐洲第三大島,人口約為620萬人,其中大部分屬於愛爾蘭共和國,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則屬於英國。古而今,愛爾蘭島以伐木量最高而著稱,亦擁有愛爾蘭原生的動植物逾20種。政治上愛爾蘭島由近代的英國統治下,於1973年宣佈正式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愛爾蘭文化則承襲傳統的凱爾特文化及與英國分享的文化,其中包括蓋爾式運動、愛爾蘭音樂、愛爾蘭語、足球、橄欖球、賽馬、高爾夫球等。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53
插座別
「Monaincha教堂」位於愛爾蘭蒂珀裡郡羅斯克利亞(Roscrea),是一座12世紀的教堂,被註冊為國家古蹟125號,距離羅斯克利亞鎮大約2.5公里,位於Ikerrin爵士一級以及Corbally郡的民法行政區。它建在洛克克雷(Loch Cré)或洛格里湖(Logri)的沼澤湖島上。按照13世紀挪威的文字 - 王之鏡 (The King's Mirror) 描述,該湖泊上還有另一個相當大的湖泊,稱為Logri,在那裡,有一個島嶼上居住著和尚和隱士。這些人數量龐大,直接填滿整個島嶼,雖然偶爾也會少一些。據說,這個島嶼健康而又自由於疾病,所以人們比其他地方更少衰老。但是當一個人衰老和病倦,看到上帝所賦予的歸宿時,他必須被帶到陸地上的某個地方去死,因為沒有人可以在島上死於疾病。在1188年的維京史料《Topographia Hibernica》中,歷史學家傑拉德·歐瓦萊斯 (Gerald of Wales) 描述了關於教堂及島嶼的レジェンド:第4章:兩個島嶼,一個沒有人死,另一個沒有雌性動物進入。在米斯特省北部有一個湖泊,有兩個島嶼,一個大,另一個小。在較大的島嶼上有一座教堂,從最早的時候就受到崇敬;較小的島嶼上有一個小教堂,由幾個同性戀向上帝敬拜的修士服務。任何女人或任何雌性動物,如果進入較大的島嶼就會立即死亡。這已經被犬狗和其他雌性動物的實驗證明瞭,當時因為實驗的緣故,它們被帶到了島上,立即就死了。非常特別的一件事情是,雄性鳥不僅在島上的灌木叢上成群棲息,它們的伴侶雌性鳥卻迴避這島,有著潛意識的躲開,似乎它們覺得島上有瘟疫,再也不往島上飛去了。在較小的島嶼上,從來沒有人逝世,從未有人知道有人死去,或者會死於自然死亡,因此被稱為生人島。但是,它的居民有時患有致命的疾病,折磨著他們,生命即將消亡。但是,當一切希望都消失時,生命的強大力量復甦的所有希望都消失了,他們因為日益嚴重的疾病而支離破碎,選擇死亡而活著成為死生,當地人就會把自己搭乘船到較大的島嶼上,一旦他們觸摸到陸地,就立即滅絕生命。我認為有必要注意這一點,因為它出現在學術史詩的前幾頁中,記載了有關此類島嶼居民的情況。在那裡也談到了太陽樹。亞歷山大國王在給亞歷山大的信中寫道:誰吃了這種果子就能延長他的壽命到極長的時期。教堂由一個教堂,一個教堂和一個高的十字架組成,以其裝飾西門和砂岩教堂弧門而聞名。
Garbally Castle位於加爾維郡Skehana教區,為15世紀由Malachy O’Kelly建造的近代塔樓。1499年,Kelly家族引以此地建造堡壘,MacWilliam De Burgo在1504年摧毀了Garbally Castle以及O’Kelly家族在Monivea與Gallagh的兩座堡壘。據1832年Samuel Lewis指出,Garbally Castle大約於17世紀被柯林伍爾毀壞一部分。加爾維郡有三位羅馬天主教地主擁有此地,其中之一為法國外交家Patrick Ffrench (在1850年初格里菲思估值時他擁有整個鄉裡)。在此期間,Garbally由Blake家族租用,並有其兒子Thomas Blake居住。
位於愛爾蘭克瑞縣瓦倫提亞島上的佈雷塔,是一座於1815年由英國入侵力量以16世紀愛爾蘭塔屋建築的塔樓。
位於愛爾蘭阿坦裡的「聖彼得及聖保羅僧院」也叫做阿坦裡修道院,是一座中世紀多米尼加斯修道院並獲得國家紀念碑指定。阿坦裡修道院位於阿坦裡東部,位於克拉林河的東邊。非常矗立的東窗是麥勒德·德伯林納姆於1241年創建的。其他當地知名人士也為其籌款:康瓦帝獨家爵君建立了食堂,歐文·凱斯欽建立了宿舍,而獨眼民伊麥尼家族的康約巴·歐凱雷建造了章院;修道院最初座落於城市牆外,但後來被它們吞噬了。1242年在阿坦裡舉行了省立會議,1250年左右,圖明大主教佛蘭·馬·佛蘭德為學者們建了一座屋子。創建者麥勒德於1252年被埋葬於修道院之中,他的兒子威廉·德·伯林果津於1302年成為圖明大主教,發生了訴訟,但於1312年埋葬於此。大約在1265年間建造了食堂,1340年之前完成了禮拜堂,1324年William Liath de Burgh捐贈金錢建造更大的教堂及修道院,1345年完工。1408年瓊娜·德魯福去世,留下金錢於東窗及合唱團。1423年阿吞裡修道院被燒,受到教宗馬丁五世及歐仁四世的恩赦;1451年伊利克·魯得·伯克的賜地,修道士築建了祭壇在河北岸;1574年修道院被解散;1571年威廉·麥克安伊爾拉·伯克起義時被燒;固守耶穌會更於1595至1597年重新佔領阿坦裡;1644年阿坦裡被重新激活為大學,但於1652年被克倫威之軍撤空,1685至1698年修士最後曾於此定居;18世紀,修道院被做為軍營使用。最後一個伯林果津被埋葬於阿坦裡的是瑪蒂達·伯林果津;大約在1790年間,塔樓倒塌;瑪蒂達的墓,一個科德石紀念碑,於2002年不幸遭小偷擅入搗毀。更多知名人士於阿坦裡專修的包括:多米尼克·德伯勾,埃爾芬主教(於1648)、多米尼克·伯克(1642年為阿坦裡修道院主修)、埃德蒙·伯克(1623位院士)、湯瑪斯·伯克(先在聖塞多鐸(San Sisto)羅馬住持,之後再住持阿坦裡)、威廉·伯克(省會修道士)、蓋拉·達沃克(1663年阿坦裡主修)。修道院的遺蹟涵蓋教堂、祭堂及北方通道及側堂,13至15世紀的墳墓,祭堂的高拱窗可能是13世紀的,其它的則是14世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