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義大利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9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意大利,通稱「意大利共和國」,是歐洲主權國家,由位於南歐的靴型意大利半島及西西里島和撒丁島所組成,邊境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包括兩個微型國家和主權體,首都為羅馬,行政劃分為約20個區域、110個省和8100個城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美麗的自然景觀。意大利擁有53處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且旅遊業發達,收入是意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羅馬、佛羅倫斯、米蘭和威尼斯都是意大利的重要旅遊景點,此外,意大利也曾是歐洲盛行的修業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並從8世紀開始吸引許多外國文學家和藝術家前來旅遊紀念。意大利是一個富有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的國家,值得一試。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9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聖喬瓦尼-因加爾多
義大利-莫利塞

聖喬瓦尼-因加爾多位於意大利坎波巴索省,面積約19平方公里,人口約654人,人口密度約34.4人/平方公里。

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義大利-倫巴第

位於米蘭(Milan)的「米蘭市立歷史自然博物館」(Museo Civico di Storia Naturale di Milano)於1838年創立,當時自然學家吉歐佩·德·克里斯托菲斯(Giuseppe de Cristoforis)對城市捐出他的收藏品。第一任館長為喬治·簡(Giorgio Jan)。博物館坐落於涅羅馬式樣式的十九世紀建築物內,位於恩德羅·蒙塔內利花園(Indro Montanelli Garden),靠近Porta Venezia的歷史城門旁。博物館分為五個不同的永久展區:礦物學區、古生物學區、人類自然史區、無脊椎動物區和有脊椎動物區。博物館也展出全尺寸模型場景,讓遊客們可以觀察各種生態環境的一些特殊特色。礦物學區展出了世界各地的礦物,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硫磺晶體和一個8000克拉的巴西黃晶晶體,也有倫敦石、石英、磷烯石、螢石、孔雀石等的樣本。古生物學區闡述了古生物學和古植物學的基本概念,展品包括幾種動物和植物的化石,其中最有價值的展品包括史上首次發現的海膽龍角、來自西西里島的兩隻小象骨骼和唯一存在的協屬龍虎目鳥種的”Scipionix samniticus”化石。博物館還收藏了諸多恐龍化石,包括「Allosaurus」、「Stegosaurus」、「Dromaeosaurus」、「Plateosaurus」和「Stan」,這是史上第五完整的暴龍化石。這個區域致力於從早期的猿類到「人類智人」的起源,從系統古生物學、形態學和生態學的角度描述人類的演化,展品包含許多考古物品和逼真的塑料模型。最有價值的展品包括一模型的「南非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骨骼。無脊椎動物區分為兩個展覽區,第一區是有關蝸牛和節肢動物:展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活貝類巨蚌、兩隻日本蜘蛛蟹(Scolopendra gigantea)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蜘蛛和蠍子。第二個展覽區致力於昆蟲學,展品包括許多昆蟲。建築物二樓是有脊椎動物區:收藏了不少來自歐洲或國外的動物屍體,並展出許多動物骨骼,其中有一頭鯨魚骨骼大約12公尺。還有很多全尺寸的模型場景,裡面擺放了尚存的標本。該收藏品的特徵是,約有30種主要爬行動物,許多都是由第一任館長、也是史上最多發現爬蟲類的研究者之一喬治·簡所描述的。

Valvisciolo Abbey
義大利-拉吉歐

Valvisciolo Abbey位於意大利中部的Latina省,鄰近Sermoneta和Ninfa村,是一座瑣黛克聖兄弟會修道院,是中部意大利嚴格的羅馬斯克風格的傑出代表,僅次於鄰近的Fossanova Abbey。據傳8世紀,由希臘的Basilian僧侶創建。有些消息指出紀元1145會被Cistercian修道士建立,由Fossanova Abbey僧侶移居在此。被12世紀巴巴洛薩侵略受損後,於13世紀被國王騎士聯盟佔據及恢復,在解散其聯盟後先後被聖奧古斯丁僧侶及再次重新被瑣黛克風格修道士佔據,一直到17世紀初才有些變動,最後保持Cistercian修道院。1807年被解發,1864重新定居,現今仍存在。傳說西班牙大王馬祖的渡過主,修士雅克·德·摩萊在1314年點燃時,教堂拱門斷裂,在現近仍可看到特有形狀的聖殿騎士徽章,如朵拉窗上,在經過一次翻新還發現在牆壁上會有聖塔德正反正矩形,當中為只知道在五環形成,每一環為五個部份。1411年會把院轉交給Paolo Caetani為授權院長,1523年被教宗克萊門斯七世降級為修道院,1529降級為世俗修道院。1600或1605被Feuillants修道士佔據,一直居住到1619,接著Paola的聖弗朗西斯的小教父主義修士佔據到1635,接著會重新被Feuillants佔據一直到拿破崙波拿巴所下墨令解散宗教會及禁止佔據。1863和1865教宗庇瑟九世訪問此地,並按他的命令重新定居及轉為Casamari修道士。為期至今仍住著Cistercian修士。教堂內有橫貫與兩側拱門及柱子,按Cistercian風格,牆壁呈現樸素,最北端有聖laurence教堂,1586-1589由Niccolò Circignani為Caetani kardjnal Enrico畫入封之展覽,可見置於主入口口朵拉窗,右側花園亦色彩繽紛,整個修道院位於一處小谷,古老傳統稱為夜鶯谷。

卡利亞裡主教座堂
義大利-薩丁尼亞

「加利裡大教堂」是位於意大利撒丁島加利裡的羅馬天主教堂,奉獻給聖母瑪利亞和聖西西莉亞。它是加利裡大主教的座位,建於13世紀,以比薩-羅馬斯坦式風格建造,於1258年被授予大教堂地位,而在17至18世紀裡又以巴洛克風格整修完成,最後在20世紀30年代獲得當前的新羅馬斯坦式外觀,受比薩大教堂啟發。大教堂具有正方形的地面平面圖,其中一橫廊有十字拱,而 主廂卻設有木製的天花板,幷有四側入口兩側。其外觀在1258年時獲得一扇哥德式拱窗,並且鐘樓也得到修改,同時地板到了義大利哥德式的第一個小教堂。右橫廊在加利裡被阿拉貢人佔領後完成建造,另外兩間小教堂也被加入,另外約於1618年時,建造一座為紀念烈士而設的聖堂,大教堂整體也以巴洛可風格重新改裝,而東面山坡的Castello城堡傳說中的四尊大理石獅子原本支撐著Guglielmo的Ambo,現放置於領坐欄的腳下。當中的造像包括來自新約聖經的場景,此外也有一幅15世紀的弗拉明西三聯畫,據推測是由羅吉爾 · 範 · 威登創作;左橫廊中有14世紀的小教堂和阿拉貢國王米坦一世馬塞洛紀念碑,紀念碑在1676至1680年期間建造,在更下層的地下穹頂中有人們對於179位被發現於17世紀聖薩爾圖尼諾烈士遺體的追捧,以及相對應的巴洛克裝飾教堂。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