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1
電壓
220V
插座別
拉脫維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東西面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北、南、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與白俄羅斯接壤,約有近一百萬人口,總面積為約64,589平方公里,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政治體制上為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拉脫維亞議會,有100個席位,每四年通過國民直接選舉選出,有Riga Central Market和Ventspils港等著名景點。拉脫維亞的歷史文化分為五個文化區域,如庫爾蘭、瑟米加利亞、維澤梅、塞羅尼亞和拉特加爾,拉脫維亞美食也受到鄰國的影響,如俄羅斯、立陶宛等國。拉脫維亞從2011年開始在五月末舉行一年一度的“拉脫維亞啤酒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光。拉脫維亞的交通運輸有總長約2347千米的鐵路,以及包括公交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地方交通,上車購票價格為0.2拉特。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71
插座別
位於拉脫維亞波羅的海海岸的利比亞拉燈塔位於利比亞拉的市民港口的南岸,於1868年由沉船製成的鑄鐵材料建立。在它的壽命期間,塔曾在一戰中受到損壞,主要是德國輕型巡洋艦「SMS Augsburg」開火十六次所致。它們的痕跡直至今日仍然存在,表現為塔的外部材料上的凹痕。新的鐵板蓋擋住了燈塔,上面還刻著"KOD"字樣,這代表著這些材料是從位於燈塔外的利比亞拉港口市鎮來的。目前,利比亞拉燈塔的頂層觀景臺可以通過149級的內部樓梯來使用。
「維拉卡城堡」位於拉脫維亞的Latgale區,Balvi市中建於1342年,建為木堡,1516年之後建為石堡,它位於維拉卡鎮附近的維拉卡湖上的一個島嶼上。1702年大北戰爭時堡壘遭到毀損,外牆厚約1.6公尺,其餘牆壁的殘骸高達兩公尺。
Puikule Manor是位於拉脫維亞北部Vidzeme歷史地區Limbaži Municipality Brīvzemnieki Parish的一座曼諾建築,於19世紀70年代以Tudor Neo-Gothic風格建造,現今更是Puikule小學的校舍。
紮爾嫩基(Zaļenieki)莊園位於拉脫維亞歷史地區澤默加爾,亦稱作「綠莊」,因其擁有27公頃的景觀公園、湖泊池塘而聞名。它曾是賽米納爾秩序中最古老的產業,在1562年秩序消亡後,該莊園為第一位普魯士公爵及塞米加里亞公國衛斯科德·凱特勒(Gotthard Kettler)<u>大放異彩</u>,並成為他的熱門狩獵場。1766年,普魯士公爵埃恩·約翰·馮·畢龍(Ernst Johann von Biron)簽署了修建新莊園的第一份命令,初步的建築設計據傳是來自義大利出身的俄羅斯建築師巴託洛梅奧·拉斯特雷裡(Bartolomeo Rastrelli)所設計的,然而他在1771年完成該項目之前便於世界辭,因此導致了該莊園的外觀屬於拜占庭風格與古典風格的混合風格。1795年,當普魯士公爵及塞米加里亞被加入俄羅斯帝國時,俄羅斯皇帝保羅一世將紮爾嫩基莊園以及其所有業務<u>贈與</u>他的舅舅亞歷山大·烏茲坦·烏爾壯伯(Alexander of Württemberg)。到了1850年,亞歷山大的兒子將該地出售給柏士明德莊園的主人亞歷克斯·馮·舍平(Alexis von Scheping);其妻子瑪莎歐雷瓦·利文(Aleksandra Lieven)繼夫子死後,於十九世紀末將莊園轉贈予波羅的海-德國伯爵卡爾·泰奧多·馮·梅德姆(Karl Theodor von Medem)手中。1920年拉脫維亞農業改革後,該建築物被國有化,並>被改變為職業中學,至今仍在運行。在閣樓及其他幾個二樓房間裡面,在新的灰泥層之下的翻修發現了壁畫,而紮爾嫩基莊園的正面從十八世紀以來便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不過該莊園在1866至1868年間的內部已經重新設計及裝修,當初該莊園由30多座建築物組成,包括馬廄及為僕人等所住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