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1
電壓
220V
插座別
拉脫維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東西面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北、南、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與白俄羅斯接壤,約有近一百萬人口,總面積為約64,589平方公里,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政治體制上為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拉脫維亞議會,有100個席位,每四年通過國民直接選舉選出,有Riga Central Market和Ventspils港等著名景點。拉脫維亞的歷史文化分為五個文化區域,如庫爾蘭、瑟米加利亞、維澤梅、塞羅尼亞和拉特加爾,拉脫維亞美食也受到鄰國的影響,如俄羅斯、立陶宛等國。拉脫維亞從2011年開始在五月末舉行一年一度的“拉脫維亞啤酒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光。拉脫維亞的交通運輸有總長約2347千米的鐵路,以及包括公交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地方交通,上車購票價格為0.2拉特。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71
插座別

拉脫維亞北部、歷史悠久的維茨梅省所建的「斯特瑪林納宮」於1835至1843年以哈德史蒂士式樣式建造。它建造的第一個主人是約翰·戈特勃·馮·沃爾夫,之後也由他的後裔繼續擁有。1905年俄羅斯革命期間,該莊園被燒毀,但後來於1908年被鮑爾斯·馮·沃爾夫修補,雖然建築風格轉換為法國新文藝復興式,卻仍然被視為當時拉脫維亞最華麗的建築成就之一。斯特瑪林納宮是1920年拉脫維亞土地改革後少數未經國有化的莊園,所以馮·沃爾夫家族可以在1930年代直到1939年一直居住在那裡。該宮曾歸於宮的所有人、亞歷山德拉·馮·沃爾夫-斯托默西之伯克的第一位也是同性愛的丈夫安德里·昔拉·馮·皮拉沃的贈送。西西里小說家朱塞佩·託馬西·迪·蘭珀都薩曾於1930年代暫住斯特瑪林納宮,因為他在1932年與宮的主人亞歷山德拉·馮·沃爾夫-斯托默西結婚。二次大戰後,該莊園在改成為農業技術學校,之後又改成當地國有農場的管理大樓。1992年之後,宮殿就空置了六年,1998年重新成為私有財產,從此宮殿和參天之潤及園林得以修復並向訪客開放。在重建以前,斯特瑪林納宮的樣貌可謂一覽無遺。

Lūznava Manor位於拉脫維亞瑞澤克內郡村莊Lūznava,是一座莊園建築。如今當地的小學已經移至這座莊園建築中,並且附近還有19世紀的穀倉。這座莊園建築的建造時間為1905-1911,是由當時的立陶宛和波蘭的工程師Stanisław Kierbedź設計,建築風格有著歷史主義和新藝術的配合,外牆一部分以磚砌築,一部分以石砌築,左右不對稱的外牆,門廊、陽臺、凸起式窗戶等元素符合新藝術風格,該莊園的大廳墻上掛滿了波蘭當時熱門的Secession派畫作。此外,該莊園的建造者也是當時波蘭的現代藝術支持者,很多暑期也都住滿了當時立陶宛和波蘭的畫家們。

多加瓦格里燈塔位於拉脫維亞波羅的海沿岸的里加灣的多加瓦格里。燈塔於1956年建造,位於多加瓦河旁。由於河流變化,多次建造、毀掉和重新建立過。18世紀初,瑞典人在目前多加瓦河入行入海的地方建立第一座石堆燈塔,上面有signal fire信號火。接下來重建的是樹木結構的燈塔,位於母岩基礎上,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於1854年被毀掉,接著將炮火安裝在母礎上對抗大英帝國海軍。1863年建立鑄鋼基本燈塔,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該燈塔被普魯士軍兵炸毀對抗他們從里加撤退到東方。1921年拉脫維亞獨立期間在間戰時期,接著建立由補強混凝土建造的燈塔,當德軍退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它就被炸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木結構建造暫時的20公尺高燈塔,但在一場強風暴後將該燈塔摧毀了。1956至1957年之間重建當前的燈塔,1957年2月2日首次為海上照亮。現今仍為公眾開放,頂樓觀景臺可以通過一百五十個螺旋梯級到達。
.webp)
在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Vanšu大橋」是一座全長約595米的斜拉橋,橫跨德娃加瓦河以及從德娃加瓦河上橫跨而過的芬芬加島。它是拉脫維亞僅有的五座橫跨德娃加瓦河的大橋之一,建於蘇聯時期,於1981年7月21日以「高爾基橋」的名字正式向公眾開放。最近十年,有10多起人們企圖攀爬橋上的桁架索的情況出現,而唯一致命的情例是在2012年6月7日,一名男子自懸橋索上跳下自殺。隨後,里加市政府要求在桁架索上鋪設帶有鐵絲纏繞的護欄。2013年,在芬芬加島對面建了一處沙灘及遊樂場和沙灘排球場。2023年將開始對Vanšu大橋進行大規模翻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