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1
電壓
220V
插座別
拉脫維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東西面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北、南、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與白俄羅斯接壤,約有近一百萬人口,總面積為約64,589平方公里,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政治體制上為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拉脫維亞議會,有100個席位,每四年通過國民直接選舉選出,有Riga Central Market和Ventspils港等著名景點。拉脫維亞的歷史文化分為五個文化區域,如庫爾蘭、瑟米加利亞、維澤梅、塞羅尼亞和拉特加爾,拉脫維亞美食也受到鄰國的影響,如俄羅斯、立陶宛等國。拉脫維亞從2011年開始在五月末舉行一年一度的“拉脫維亞啤酒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光。拉脫維亞的交通運輸有總長約2347千米的鐵路,以及包括公交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地方交通,上車購票價格為0.2拉特。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71
插座別
拉脫維亞的達列斯劇院於1920年11月19日由拉脫維亞導演兼演員伊多爾德斯·斯米爾吉斯在拉脫維亞里加Lāčplēša街25 Craftsmen Relief Society House成立,現在它位於拉脫維亞里加的Brīvības街75,是一座仿功能主義建築風格的建築,包含三個廳:大廳,小廳和室內廳。該劇院通常演出大型和張力強烈的表演,還談論當時歷史與文化的重要人物,並順從劇院座右銘所設定的指導方針─清晰,簡單,熱情。劇院的劇目包括拉脫維亞和外國作者的作品。達列斯劇院的創始人和首席導演是伊多爾德斯斯米爾吉斯,他的第一位助手是動作顧問菲利西塔埃特內爾、舞臺設計師雅尼斯·蒙西斯和音樂指揮布爾哈德·索沙斯。該劇院的風格一直不同於所謂的自然心理劇院風格。據主席斯密爾吉斯稱,劇院 “不追求完全的幻覺,但在製作劇目時,創造出一種比生活現實更高的藝術現實。” 劇院的第一年在物質方面很艱難,因為一切都只建立在員工的熱情上,但資金逐漸籌集起來,劇院獲得了觀眾的讚賞。達列斯劇院的首演是雷尼斯的戲劇 “印度利斯和阿里加”。伊多爾德斯·斯米爾吉斯為劇院選擇了拉脫維亞作家Rainis, Aspazija, Anna Brigadere, Andrejs Upītis的雄心勃勃的作品,以及威廉·莎士比亞,弗里德里希·席勒,卡爾·哥德倫等世界經典的作品,以及改編歐洲最新一代劇作家的作品。在劇院前57年中,劇院的住所是拉脫維亞里加Lāčplēša街25號Craftsmen Relief Society House。1959年,美術家瑪塔•斯坦娜獲得了斯米爾吉斯舉辦的比賽,設計出位於拉脫維亞里加的Brīvības街75號的新建築項目。達列斯劇院是拉脫維亞建築史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納入拉脫維亞文化經典。該建築以功能主義建築風格為特點,使其與其他拉脫維亞劇院不同。該建築的主立面形成一個玻璃化的觀眾大廳,橫跨Brīvības街。上面有雕刻家Ojārs Feldbergs解釋的劇院標誌。暗紅磚的大廳與寬敞的混凝土和玻璃表面形成強烈對比。達列斯劇院建築中有三個廳:大廳、小廳和室內廳。大廳用於演出最廣泛的表演,吸引廣大觀眾:戲劇、喜劇、悲劇、音樂表演、兒童秀和音樂會,而室內廳和小廳則致力於近距離的心理研究,實驗性的製作及尋求劇場美學。
「里加城堡」位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坐落道加瓦河畔,於1330年建成。1497年至1515年有完全重建過一次,1641年由瑞典人擴展附屬建築,17至19世紀也反覆重修。1930年代建築師Eižens Laube進行維護,1938年該城堡成為拉脫維亞政府駐紮之處,並成為拉脫維亞總統官邸,並在城堡內設有數個博物館。此城堡的建設是根據13世紀當時里加與利沃尼亞騎士團間的條約(原本里加市內的城堡被拆除,而由於與里加人不斷衝突,騎士團選擇修建新城堡,而非重建原來的),並在1484年之前因與里加人衝突而再度摧毀,而領主官邸也遷往‘採西斯城堡’。1621年瑞典帝國征服里加時,瑞典行政機構入駐此城堡,1922年成為拉脫維亞總統官邸,1941年蘇聯少先隊組織入駐城堡北部,而在拉脫維亞獨立後,北部再次成為拉脫維亞總統官邸。這座城堡最初是三層裝,環境為長方形庭院,四角建有四座塔樓。 里加城堡是拉脫維亞建築文化最古老的景點之一,蘊含著當地歷史文化氣息,是拉脫維亞市內非常知名的景點,也是觀光客來里加必去之地。
「Bornsminde莊園位於拉脫維亞的歷史區域澤馬爾格的Rundāle parish, Rundāle 市政府。約在1462年,當時的Livonian 命令大師Johann von Mengede將第一任莊主Josef von Heiden取代。從15世紀到1920年代末,該莊園一直由von Šeping 貴族家族擁有,並且從1499年到1868年由其孫子直接繼承。約在1763年時,新莊園房屋在其現址上建造,是一座位於巴洛克風格的一層磚建築。1805年到1806年間,由建築師Pietro Ponchini 重新建造該莊園,將其重新弄成晚期古典主義風格,成為一棟兩層樓建築。在廣場庭院的兩側建造有僕人給種穀物的倉庫,在廣場末端及的其他地方,更另設立馬廄。在19世紀80年代,重新雕琢該莊園使其有時髦的哥特復興風格,並且再增加一座塔樓。1962年,建築重新翻新後失去了過去的立面飾裝及室內裝飾元素,擁有現在的外形。20世紀50及60年代,該建築成為國家農業技術學校的宿舍。1967年到1992年中,莊園成為肺結核醫院。1993年7月,Bornsminde莊園歸Rundale地區市政府所有,於2000年被私有化。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是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一座新拜占庭式的東正教主教座堂,興建於約1876至1883,是當時俄羅斯帝國波羅的省最大的東正教堂,並獲得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祝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佔領里加,曾將聖誕主教座堂改為路德會教堂。192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該堂又改為了東正教堂,但新政府卻強迫將聖餐禮的語言改為拉脫維亞語。到1960年代蘇聯政府關閉了該主教座堂,將其轉為一座天文館。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聖誕主教座堂被恢復為教堂,除了此座之外,里加另有兩座主教座堂,分別為天主教的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和信義會的里加主教座堂。里加聖誕主教座堂於約1876至1883年間興建,是當時俄羅斯帝國最大的東正教堂,獲得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祝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堂曾被德國軍隊佔領並改裝為路德會教堂。拉脫維亞獨立後,該堂被改為東正教堂,新政府也強制將其聖餐禮語言改為拉脫維亞語。1960年代初,該教堂被蘇聯政府關閉,改為一座天文館,直到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才恢復為教堂。里加還有兩座其他主教座堂,分別是天主教的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和信義會的里加主教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