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拉脫維亞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1

電壓

22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拉脫維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東西面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北、南、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與白俄羅斯接壤,約有近一百萬人口,總面積為約64,589平方公里,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政治體制上為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拉脫維亞議會,有100個席位,每四年通過國民直接選舉選出,有Riga Central Market和Ventspils港等著名景點。拉脫維亞的歷史文化分為五個文化區域,如庫爾蘭、瑟米加利亞、維澤梅、塞羅尼亞和拉特加爾,拉脫維亞美食也受到鄰國的影響,如俄羅斯、立陶宛等國。拉脫維亞從2011年開始在五月末舉行一年一度的“拉脫維亞啤酒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光。拉脫維亞的交通運輸有總長約2347千米的鐵路,以及包括公交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地方交通,上車購票價格為0.2拉特。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71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Zaļenieki Manor
拉脫維亞-葉爾加瓦自治市

紮爾嫩基(Zaļenieki)莊園位於拉脫維亞歷史地區澤默加爾,亦稱作「綠莊」,因其擁有27公頃的景觀公園、湖泊池塘而聞名。它曾是賽米納爾秩序中最古老的產業,在1562年秩序消亡後,該莊園為第一位普魯士公爵及塞米加里亞公國衛斯科德·凱特勒(Gotthard Kettler)<u>大放異彩</u>,並成為他的熱門狩獵場。1766年,普魯士公爵埃恩·約翰·馮·畢龍(Ernst Johann von Biron)簽署了修建新莊園的第一份命令,初步的建築設計據傳是來自義大利出身的俄羅斯建築師巴託洛梅奧·拉斯特雷裡(Bartolomeo Rastrelli)所設計的,然而他在1771年完成該項目之前便於世界辭,因此導致了該莊園的外觀屬於拜占庭風格與古典風格的混合風格。1795年,當普魯士公爵及塞米加里亞被加入俄羅斯帝國時,俄羅斯皇帝保羅一世將紮爾嫩基莊園以及其所有業務<u>贈與</u>他的舅舅亞歷山大·烏茲坦·烏爾壯伯(Alexander of Württemberg)。到了1850年,亞歷山大的兒子將該地出售給柏士明德莊園的主人亞歷克斯·馮·舍平(Alexis von Scheping);其妻子瑪莎歐雷瓦·利文(Aleksandra Lieven)繼夫子死後,於十九世紀末將莊園轉贈予波羅的海-德國伯爵卡爾·泰奧多·馮·梅德姆(Karl Theodor von Medem)手中。1920年拉脫維亞農業改革後,該建築物被國有化,並>被改變為職業中學,至今仍在運行。在閣樓及其他幾個二樓房間裡面,在新的灰泥層之下的翻修發現了壁畫,而紮爾嫩基莊園的正面從十八世紀以來便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不過該莊園在1866至1868年間的內部已經重新設計及裝修,當初該莊園由30多座建築物組成,包括馬廄及為僕人等所住的住房。

St. Saviour's church, Riga
拉脫維亞-里加

「聖救主教堂」是拉脅亞國家英國教會的一個宗派,位於拉脅亞的里加市,其堂區位於安力卡尼羅街2號,位於古城中心以北,鄰近里加城堡和第加哇河畔。這座新哥特式教堂是由約翰·費爾斯科設計的。基石於1857年奠基,於1859年7月26日由沃特·特勞爾主教奉獻。蘇聯佔領期間停止使用教堂,1973年成為里加理工學院學生俱樂部的家園。1991年拉脅亞重新獲得獨立後,由路德會牧師阿登·豪格領導下重新成立了以英語為母語的會堂。1995年,拉脅亞裔牧師喬里斯·卡利提斯牧師成為一個日益壯大的會堂牧師。2014年10月,約納·耶魯瑪·葛林貝格(Jāna Jēruma-Grīnberga)被任命為負責牧師,取代了卡里提斯(Cālītis)。2020年,埃莉莎·齊克馬內(Elīza Zikmane)成為牧師。教堂在地下室舉行支持無家可歸者的湯料活動,並支持老年俱樂部的活動。歷史記錄保存在倫敦大都會檔案館中。

Stāmeriena Manor
拉脫維亞-古爾貝內自治市

拉脫維亞北部、歷史悠久的維茨梅省所建的「斯特瑪林納宮」於1835至1843年以哈德史蒂士式樣式建造。它建造的第一個主人是約翰·戈特勃·馮·沃爾夫,之後也由他的後裔繼續擁有。1905年俄羅斯革命期間,該莊園被燒毀,但後來於1908年被鮑爾斯·馮·沃爾夫修補,雖然建築風格轉換為法國新文藝復興式,卻仍然被視為當時拉脫維亞最華麗的建築成就之一。斯特瑪林納宮是1920年拉脫維亞土地改革後少數未經國有化的莊園,所以馮·沃爾夫家族可以在1930年代直到1939年一直居住在那裡。該宮曾歸於宮的所有人、亞歷山德拉·馮·沃爾夫-斯托默西之伯克的第一位也是同性愛的丈夫安德里·昔拉·馮·皮拉沃的贈送。西西里小說家朱塞佩·託馬西·迪·蘭珀都薩曾於1930年代暫住斯特瑪林納宮,因為他在1932年與宮的主人亞歷山德拉·馮·沃爾夫-斯托默西結婚。二次大戰後,該莊園在改成為農業技術學校,之後又改成當地國有農場的管理大樓。1992年之後,宮殿就空置了六年,1998年重新成為私有財產,從此宮殿和參天之潤及園林得以修復並向訪客開放。在重建以前,斯特瑪林納宮的樣貌可謂一覽無遺。

Puikule Manor
拉脫維亞-林巴濟自治市

Puikule Manor是位於拉脫維亞北部Vidzeme歷史地區Limbaži Municipality Brīvzemnieki Parish的一座曼諾建築,於19世紀70年代以Tudor Neo-Gothic風格建造,現今更是Puikule小學的校舍。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