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立陶宛

貨幣LTL,EUR

立特,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0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立陶宛,通稱「立陶宛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是維爾紐斯,另有考那斯與克萊佩達等城市。立陶宛全國約有280萬人口,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鄰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白俄羅斯、波蘭與拉脫維亞,濱海為波羅的海。立陶宛推動脫離俄羅斯與波蘭影響,以古代立陶宛的歷史、語言與文化建構獨立民族意識,於2016年資訊科技產值約19億歐元,2018年更成立歐洲首個國際區塊鏈中心;2016年外國旅客接近149萬人次從德國、白俄羅斯、俄羅斯、波蘭、拉脫維亞、烏克蘭及英國至立陶宛遊歷,旅遊業產值約為20億歐元。立陶宛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沙爾奇寧凱區、維爾紐斯區及維薩吉納斯尚有部分波蘭語、俄語、白俄羅斯語及烏克蘭語的人口,立陶宛也與鄰國拉脫維亞同樣面臨受高等教育的雙語者流失問題。交通方面,立陶宛擁有7個自由貿易區及完善的高速公路路網,運輸業排行第三,而維爾紐斯的立陶宛國家劇院與維爾紐斯舊劇場、考那斯的和克萊佩達的等則是一些重要戲劇院,每年也會舉行歡樂的聖加西彌祿市集、立陶宛音樂節、維爾紐斯爵士音樂節等活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LTL,EUR

立特,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70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薩皮埃哈宮
立陶宛-維爾紐斯縣

「Sapieha Palace」位於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安塔卡爾尼斯區,是屬於Sapieha家族在城中的幾間宮殿中唯一存活的宮殿。它周圍由17世紀的正式公園遺址環繞,有花園,池塘和道路。雄偉的巴洛克門樓為公園從安塔卡爾尼斯街入口和其他門樓進入口的另一邊,宮殿附近提供保護。它們於2012年恢復其原樣。宮殿於1691-1697年按照立陶宛大將軍Jan Kazimierz Sapieha the Younger的要求,以巴洛克風格建成,在Lew Sapieha的木屋原址上。宮殿由Giovanni Pietro Perti設計,由Michelangelo Palloni裝飾壁畫。該宮樓原本展示了荷蘭瓷磚和鑲嵌,代表Sapiehas擁有或建造的眾多紋章,教堂,城堡和宮殿。原本,宮殿兩側有多層拱廊,後來被建築物更多空間。Jan Kazimierz Sapieha the Younger建造豪華的Sapieha Palace組合,希望超越John III Sobieski項目,展示他的權力和能力成為立陶宛公爵和波蘭國王。19世紀,1809年宮殿被俄羅斯政府收購,1843年重組為軍事院醫院。19世紀大部分豐富的內部被摧毀。20世紀,宮殿外觀於1927-1928年恢復,該建築曾用於大學眼科學研究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自戰爭以來,它再次被用作軍事醫院,並陷入沒落。21世紀初,該建築群蘊藏著Sapieha醫院。自2012年以來,宮殿一直在進行修復,試圖使其儘可能接近其原來的巴洛克外觀。

聖依納爵羅耀拉主教座堂
立陶宛-維爾紐斯縣

從1602年開始,耶穌會士們已經開始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開展他們的工作,並於1622年以巴洛克風格建造了聖伊格納茲大教堂。於1647年被總主教Lubartowicz Sanguszko聖儀供奉。1748年發生的火災破壞了維爾紐斯的許多歷史建築物,包括聖伊格紐茲大教堂也沒能倖免。1925年,這座教堂成為波蘭駐軍的崇拜場所,內部裝飾也為新裝修,以與曾消失的老裝飾相呼應。1945年,隨著維爾紐斯被蘇聯吞併,聖伊格紐茲大教堂正式關閉,成為一座電影院和維爾紐斯愛樂樂團演奏場地,修道院則改為技術圖書館。蘇聯解體後,這座教堂於2001 - 2003年重新整修,回歸到維爾紐斯教區的管轄之下。2004年11月23日,此教堂被提升為立陶宛軍事教區主教座堂。

Botanical Garden of Vilnius University
立陶宛-維爾紐斯縣

維爾紐斯大學植物園位於立陶宛維爾紐斯,創建於 1781 年,由維爾紐斯大學的教授 Jean-Emmanuel Gilibert 所建立。1832 年,維爾紐斯大學及其植物園關閉,1919 年波蘭斯特凡·巴托里大學植物園在新地點 Vingis開始運作,1975 年植物園的面積增長,主要位於維爾紐斯 Antakalnis elderate 的 Kairėnai,還有一個分部位於 Vingis 公園。植物園不僅有大約 11,000 taxa 的植物,包括:樹木部 2,500 taxa,植物系統與地理學部 3,000 taxa,觀賞植物學部 3,200 taxa,植物遺傳學部 300 taxa,果樹學部 750 taxa,植物生理與組織培養學實驗室 100 taxa。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植物園大約可以容納立陶宛飛葉植物的三分之一。該植物園也從事生物技術、園藝、分子遺傳學、保育、民族植物學、系統學和分類學等方面的研究。

Green Bridge
立陶宛-維爾紐斯縣

綠橋位於立陶宛維爾紐斯市的尼里斯河上,是維爾紐斯市中心與Šnipiškės區之間的橋樑。該橋的原建於16世紀,是維爾紐斯最古老的橋樑。最早的橋樑建於1536年,位於現今明達哥夫橋的附近,是一座有磚石支柱的木蓋橋,橋上一樓有為徵收橋費而修建的房屋。由於橋的建造者Ulryk Hozjusz想要通過徵收橋費來償還建造花費,西格斯蒙德大公因此為他頒發特許權,禁止任何人建造科納華至畢斯特里卡或為韋爾基至潘尼利亞之間其他跨河樓臂或提供其他交通服務。但是在維爾紐斯的一場戰役中,由約瑙斯·拉季維爾率領的立陶極撤退的軍隊毀損了橋樑。1739年,又建造一座木橋並且油漆成綠色,從此此處又被稱為綠橋。1805年,Marcin Knackfus根據Michael Schulz的設計重建了橋樑,但於1812年的法國入侵俄羅斯時,Michael Andreas Barclay de Tolly為了削減損失又指令毀壞橋樑。1827-1829年,Nikolai Belelubsky設計的鋼橋完工,它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魏爾門特炸毀。在1952年,新的橋樑完成後將其命名為以蘇聯將軍Ivan Chernyakhovsky。而1990年立陶宛宣佈獨立後,該橋樑回歸歷史上的名字。曾經在1952年,該橋樑被裝飾四件按照蘇聯現實主義方式的雕塑。在立陶宛得到獨立後,人們就商討這些雕塑是否代表藝術或蘇聯的宣傳而應該刪除,也因此產生熱烈辯論。2013年Vilnius市長Artūras Zuokas就宣佈了一個計劃,就是重修雕像而不將其從橋上移除,並在雕像下方放置一塊紀念牌,以此議價折衷。然而,2015年7月,雕像由於健康和安全原因被移除,維爾紐斯市長Remigijus Šimašius稱:「這些雕像呈現了謊言。他們對蘇聯人民的英勇描繪─這都是謊言。這些雕像對於那些蘇聯時期的真實的人們就是嘲笑而已。」此後,Šimašius宣佈移除雕像的決定是永久性的。橋上也從未多次放置各種藝術裝置。2016年3月,不動產文化遺產評估委員會一行剝奪了這座橋以及雕像所享有的法律保護,就是文化價值的文物,這使得雕像重建和回歸橋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委員會成員表示,希望這些雕像最終可以被收藏在博物館,得以保存並以適當的背景來呈現。2016年8月,立陶宛官員對俄羅斯最近發行的紀念幣進行了尖銳批評,紀念幣上面描繪了其中一座被驅逐的雕像--『守護和平』,與1944年蘇聯解放維爾紐斯有關。外交部政治司司長Rolandas Kacinskas表示:「我們對於紅軍在立陶宛歷史中的角色和地位毫無疑問。硬幣的事件再次證明,俄羅斯對於蘇聯的佔領歷史尚未準備好接受事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