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LTL,EUR
立特,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70
電壓
230V
插座別
立陶宛,通稱「立陶宛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是維爾紐斯,另有考那斯與克萊佩達等城市。立陶宛全國約有280萬人口,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鄰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白俄羅斯、波蘭與拉脫維亞,濱海為波羅的海。立陶宛推動脫離俄羅斯與波蘭影響,以古代立陶宛的歷史、語言與文化建構獨立民族意識,於2016年資訊科技產值約19億歐元,2018年更成立歐洲首個國際區塊鏈中心;2016年外國旅客接近149萬人次從德國、白俄羅斯、俄羅斯、波蘭、拉脫維亞、烏克蘭及英國至立陶宛遊歷,旅遊業產值約為20億歐元。立陶宛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沙爾奇寧凱區、維爾紐斯區及維薩吉納斯尚有部分波蘭語、俄語、白俄羅斯語及烏克蘭語的人口,立陶宛也與鄰國拉脫維亞同樣面臨受高等教育的雙語者流失問題。交通方面,立陶宛擁有7個自由貿易區及完善的高速公路路網,運輸業排行第三,而維爾紐斯的立陶宛國家劇院與維爾紐斯舊劇場、考那斯的和克萊佩達的等則是一些重要戲劇院,每年也會舉行歡樂的聖加西彌祿市集、立陶宛音樂節、維爾紐斯爵士音樂節等活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LTL,EUR
立特,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70
插座別

教堂是維爾紐斯的Žvėrynas區域的羅馬天主教堂,大部分於1925年完成。由於大蕭條和世界大戰,教堂的塔樓沒有建成,只完成了最初的設計。

位於立陶宛維爾紐市Naujoji Vilnia elderate的「Rokantiškės城堡」遺址,原建於12世紀,16世紀時遭到改建,由Olshanski家族使用。該城堡曾經招待過波蘭國王及列弗斯拉夫大公Władysław IV Vasa,但於1655年關西戰爭中全部被柴可夫斯基族洗劫夷平,如今只見到古老的建築殘骸。Rokantiškės城堡為維爾紐留下的唯一看得見的古代城堡遺址。

「聖餐教堂」或「迦南聖體教堂」是立陶宛老城區的羅馬天主教堂,於1812年被拿破崙軍隊破壞,1845年按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命令與多米尼加修道院一起停止營運,1865年被改造為東正教教堂。此教堂整年以美麗的外觀吸引遊客,在夜間則更顯社會騷亂之前的1919 年曾被改為東正教聖四大大主教教堂。

Žirmūnai Bridge跨越Neris河,連接維爾紐斯的Žirmūnai和Antakalnis街區。這座砼筋混凝土橋達到181公尺長,有三跨度和四墩。手欄之間的寬度約20公尺。這座橋是利寧格勒“Promtransniiproject”研究所於1964年制訂的計劃,於1965年由維爾紐斯的第二橋樑建設管理處建造而成。1971年,由Solomon Gershanok領導的計劃原作者和建造者被授予政府大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