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KD
馬其頓第納爾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9
電壓
220V
插座別
北馬其頓共和國,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成員國之一,1991年獲得獨立後,當時國號為「馬其頓共和國」;2019年2月12日國號改為現名,才得以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首都與最大都市為斯科普里,大約有大約2千萬人口。「馬其頓」原是古希臘時期希臘北部的國家的名稱,由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帝國曾經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佔廣義馬其頓地區的一半國土的北馬其頓,為內陸國家,多山,主要河流為貫穿南北的瓦爾達爾河;通用隸屬於東南南斯拉夫語支的馬其頓語,與保加利亞語完全互通。2018年,希臘與馬其頓共和國達成協議,改國號,兩國關係才有望改善,北馬其頓也有望加入歐盟。旅行愛好者來到馬其頓,可全方位領略到此一歷史悠久的國度兼現代文明中獨有的文化景觀,值得探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MKD
馬其頓第納爾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89
插座別
.webp)
「Cifte hammam」位於馬其頓北部斯科普里的老市場,於15世紀中期由波士尼亞將領伊薩·比格·伊斯哈科維奇建造,以此為他的慈善活動提供固定收入。「Cifte hammam」的名字源自土耳其文的「çift」意思是「兩個或「情侶」,因為建築物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自2001年起,該建築物被用於國家博物館「馬其頓國家美術館」的展覽。澡堂已不再運作,男性和女性的更衣室分開,有一個共用的洗澡區。當時有三個獨立的室以高溫運行,其中一個是為斯科普里的猶太人進行儀式洗澡而建造的池塘。如今已不再運作,是馬其頓國家美術館的展覽之一,該美術館的總部位於Multimedia中心「Mala stanica」。Daut Paşa Hammam也是馬其頓國家美術館的一部分。
.webp)
聖克波爾(Skopje)動物園位於北馬其頓聖克波爾(Skopje)市公園附近,於1926年由Stanko Karaman領導的三人委員會創立,最初只佔地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並贈送幾隻動物當作收藏。1965年,聖克波爾市議會決定,1966年新城鎮配置中,動物園得以擴增至現今規模。歷經多年,動物園因動物住宿待遇受到批評。2003年動物園第一條大象從貝爾格萊德(Belgrade)動物園轉移獲得,僅一年內就去世,而被認定抑鬱的唯一黑猩猩Koko也於2009年轉移至AAP猴子保護所。2008年,聖克波爾市政府投入大約420萬德納爾改善動物園內設施,並加入歐洲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EAZA),以全面改善待遇和提升現代化水準。到2010年,動物園已修建了18個新動物籠,將超過85%的老收藏展品重新裝修,成為EAZA會員的候選人。動物園計劃將興建大象和長頸鹿籠,以及新的黑猩猩籠,以迎接Koko回家。

斯科普耶 (Skopje)東正教堂「耶穌昇天教堂」是位於北馬其頓斯科普耶的東正教教堂,位於海勒城堡東面。教堂於16世紀中期建立,共有三個走廊,中間的船有拱形而且直牆被銅圈覆蓋著。西面有個為婦女而設的看臺,在南牆,在1963-64年教堂維修期間,超出當前地板高度之上發現了一幅日期大約於16-17世紀的平面畫。19世紀時,教堂完成最後的改造,1824年完成了總壁畫,而1867年安裝了它的神像總壁畫。總壁畫和神像都是由斯科普耶的手藝人和商人製作完成的。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東正教教友被納入希臘統治之下的特殊社群中。隨著民族主義的出現,該地區的保加利亞族人於1874年以百分之九十一的投票結果,贊成加入保加利亞厄克夏教會。直到1890年,它才被希臘司鐸重新接管。1901年,教堂脫離塞爾維亞社群並成為斯科普耶執教官Firmilijan及其繼任者的座標。教堂的入口門由橡木製成,十分沉重。教堂庭園有一個白色的棺槨,裡面是革命家Gotse Delchev的骸骨。
.webp)
「沙連納清真寺」位於北馬其頓泰託沃,是一座該地的古老建築,始建於1438年,由當地一對姊妹出資建造,建築設計師為伊沙克貝伊。1833年阿卜杜拉赫曼·帕夏對此清真寺進行了重建,並在1991年在周圍增建了一圈經典奧斯曼風格的圍牆。2010年開始,清真寺的外部飾面開始翻新,美國國務院提供了約94,700歐元的捐助金,於2011年重建該圍牆。清真寺飾以色彩鮮豔的花卉畫作,更少見的是其使用鵪蛋混合油料釉料,並且沒有外部的圓頂,保有了早期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建築風格。2017年3月14日,該清真寺獲北馬其頓政府公告為具有獨特重要性的特別重要文化遺產。「沙連納清真寺」位於北馬其頓泰託沃,始建於1438年,由當地一對姊妹出資建造,建築設計師為伊沙克貝伊。1833年,阿卜杜拉赫曼·帕夏對此清真寺進行了重建,1991年新建了一圈奧斯曼風格的圍牆,2010年開始重新翻新外部飾面,並於2011年獲得約為94,700歐元的美國國務院捐款,重建圍牆。清真寺具有不同於其他傳統清真寺的色彩鮮豔的花卉畫作,更少見的是其使用多達30,000枚以上的鵪蛋混合油料釉料,並沒有外部的圓頂,保有了早期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建築風格。2017年3月,此清真寺獲北馬其頓政府公告為具有獨特重要性的特別重要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