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馬利

貨幣XOF

西非法郎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話國碼

+223

電壓

22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馬裡共和國是位於西非和薩赫勒地區的內陸對外接壤的國家,為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裡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馬裡有1首都區、大約10個地區、約58個省、以及約703個市鎮。氣候以從熱帶溫暖的氣候至撒哈拉沙漠的沙漠氣候,南部年降雨量大約達1000毫米,而北部則有些地區終年不雨。重要城鎮有首都巴馬科、卡伊、庫裡克羅、錫加索、塞古等,也有傑內大清真寺等景點。馬裡有約20個不同的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班巴拉人,還擁有豐富的文化歷史。由於馬裡只有約三分之二的人口能接觸到乾淨的水源,導致其平均期望壽命只有大約58歲,人均國民收入僅約192歐元。官方語言是法語,但許多馬里人將法語看作外語,許多民族語言依舊普遍使用,其人口分佈則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從沙漠的北部排列至平原和臺地的中南部。近年,馬裡開始出口水果到西歐製作果汁。國外重要駐美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共和國大使館,也建立了經濟商務參贊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XOF

西非法郎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223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E型-歐規雙腳圓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馬裡國家博物館
馬利-巴馬科

國家馬裡博物館位於首都巴馬科,是一座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展示了關於馬裡歷史及與馬裡的各個民族有關的音樂樂器、服裝和禮儀用品的永久和臨時展覽。博物館外圍還展示了幾個重要文化地標的混凝土模型,如傑內清真寺和通巴科圖。馬裡國家博物館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由Théodore Monod建立的法國非洲研究所的蘇丹博物館開始,1953年2月14日在烏克蘭考古學家Y.Shumowskyi的領導下開放。鑑於 1960 年馬裡共和國獨立,蘇丹博物館更名為馬裡國家博物館,新的目標是促進國家統一和慶祝馬裡傳統文化。 但是,資金短缺和缺乏合格人員導致博物館的收藏物受到了一定的損害。 1956 年 3 月 30 日,國家博物館搬入了一座由建築師 Jean-Loup Pivin按照馬裡傳統設計而成的水泥結構中。自1992年前考古學家Alpha Oumar Konaré當上馬裡總統以來,博物館的經費大大增加,使其成為西非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經常舉辦一年兩次的攝影活動《非洲攝影接觸》的部分活動。2006 年 6 月,馬裡國家博物館館長 Samuel Sidibé與阿賈汗信託文化藝術基金會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博物館獲得了新的信息技術系統,收藏物的保管設施得到改善。馬裡文化部和信託基金會之間的協議涉及地球建築保護。該協議規定了協議期限內,AKTC的博物館項目將支持並與馬裡國家博物館合作,並建立該博物館收藏的數字數據庫和圖像和聲音的數字檔案,信託提供技術設備、軟件和培訓。此外,考古學和紡織品的儲備收藏將重新組織,並將支持建設新的用於保存和恢復工作的大廈。專門為分類、儲存和保護考古文物設計的容器將安裝在博物館的儲藏區內,而紡織品儲藏區也將收到符合國際標準保存寶貴材料的新設備。這項工作將通過博物館和AKTC聯合合作完成。馬裡國家博物館擁有大量的10,000件物品:主要是民族學、考古或西非藝術品。此外,收藏還包括40,000張黑白照片、12,000張負片、500個音頻錄音和300個視頻錄像。馬裡國家博物館促進小組旨在推廣博物館的數字化存在,減輕由COVID-19引發的威脅,以免收藏的被危害。

天主教巴馬科總教區
馬利-巴馬科

「Archdiocese of Bamako」是覆蓋馬利所有和唯一的教區總廳。屬於傳教聖羅馬會(Roman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主教堂為位於首都巴馬科的聖心大殿,稱讚聖心耶穌。2014年,有四十七萬左右的天主教徒,於85,000 km² 的十個教區及一個任務下的31位神父,159名休修會,14人進入神職教會。1868年成立為「撒哈拉及蘇丹的使徒前鋒部」,1891年提升為「撒哈拉及蘇丹的使徒經銷部」,1901年7月重新命名為「法國蘇丹 / 沙哈倫 / 沙哈倫的使徒經銷部」。1921年7月再進行重新命名,為「巴馬科的使徒經銷部」。在1927年、1937年、1942年和1947年教區分隔好,以組成播博迪烏拉索使徒前鋒部、努阿加杜布使徒經銷部、高地使徒前鋒部及凱斯使徒前鋒部。1955年9月重新升為「巴馬科總主教座堂」,1962年則丟棄部份給塞古總主教座堂。梵蒂岡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於1990年1月在此參訪。首都總主教座下的屬下有凱斯、莫比爾、森、塞古及希卡索等總主教座。Charles Lavigerie 教士是曾經擔任第一任「撒哈拉及蘇丹的使徒前鋒部」;隨後Anatole-Joseph Toulotte、Augustin Prosper Hacquard、Hippolyte Louis Bazin、Alexis Lemaître、Emile-Fernand Sauvant、Paul-Marie Molin、Pierre Louis Leclerc,Luc Auguste Sangaré及 弗朗索瓦·澤爾博等人擔任巴馬科總主教座廳的任務;而Jean Zerbo曾經擔任助理主教,隨後被任命為莫比爾主教,並隨後回任。

Bamako Grand Mosque
馬利-巴馬科

位於馬利首都巴馬科中心的「巴馬科大清真寺」是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於七○年代末提供資金興建的,位於尼日爾河,離歐洲殖民時期建造的巴馬科大教堂以及中央市場僅有數百公尺較近。四個鋼筋水泥高樓的清真寺因式樣與沙特宗教建築比較接近,是巴馬科最高的建築物之一,其獨特的天頂也從城市各處可見,偶然也會開放給觀光客參觀。

Sacred Heart Cathedral
馬利-巴馬科

Sacred Heart Cathedral位於馬利首都巴馬科,是此地的大主教座堂。此城原本是一個傳統村落,19世紀晚期開始逐漸都市化,吸引著跨越來自不同地方的新來者,尤其是1897年成為殖民地首府後更是如此。1897年底在Kati設立了第一個天主教傳教。1907年在巴馬科獲得土地,1910年建立的建築物可供禮拜使用。1925年2月21日,由Archbishop Sauvant祝福的第一塊石頭會落成大主教座堂,當時由Marshal Petain親自出席。成立至1936年,持續兩年的建築工程順利完成。直至1957年為止,巴馬科大主教座堂一直是官方的天主教禮拜場所。1956年2月21日,Pierre-Louis Leclerc被安裝為巴馬科大主教,其於1988年在大主教座堂安葬。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