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馬爾他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56

電壓

230V

插座別

G型-英規三腳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馬爾他共和國,又名馬耳他,位於南歐,為一個地中海中心的島國,由馬耳他島、戈佐島、科米諾島等幾個島嶼組成,以英語和馬耳他語為官方語言,是英聯邦、歐盟、申根區成員國,首都瓦萊塔也於2018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中心。馬耳他旅遊業發展迅速,每年大約有超過100萬的遊客參觀海灘、歷史城鎮和岩石景觀,約有70萬遊客來這裡參加英語課程。其主要增長的經濟活動是服務業、金融業及紡織業,1992年根據證券交易所設立於此。除了旅遊,鳥類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大量的鹽池和一個鹽池國家公園也為觀光客所吸引。交通以左行交通制度為主,公共交通系統也是本國的一大特色,被當地人和遊客廣泛使用。此外,還有航空和有限的包機服務從馬耳他機場到歐洲各大城市,以及微型飛機俱樂部從馬爾他國際機場起飛。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56

插座別

G型-英規三腳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Qalet Marku Battery
馬爾他-馬爾他島

「Qalet Marku Battery」,又稱「D'Orbeau Battery」,是位於Malta的Baħar iċ-Ċagħaq附近泳Naxxar 的火炮砲塔,是聖約翰騎士團於1715-1716年建造的系列海岸炮臺之一。雖然砲塔大部分已經崩潰,但仍有保留一些遺骸。砲塔以1165 scudi的價格建成,周圍有一個半型的火炮平臺以及有張狀牆的庇護牆,中央是一座長方形的碉堡,整座砲塔外圍還有一道石堡。直到20世紀上半葉,砲塔仍有良好的狀態,但似乎在二戰前或期間受到嚴重的破壞,於是在殘破的基礎上建了一座混凝土碉堡。如今砲塔只剩下一道溝渠和部分臥坡牆,但因被植物覆蓋而不易清楚看出,不過該地點仍具有重要的考古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與研究。

Auberge de France
馬爾他-馬爾他島

約柏爾吉法國館(Auberge de France)是位於馬耳他比爾古(Birgu)的一座館舍,大約於1533年興建,用以為聖約翰騎士團法蘭西分部(Langue de France)提供住處,除了奧弗涅(Auvergne)和普羅旺斯(Provence)這兩個獨立的分部外,整個法國國家都包含在其中。隨著瓦萊塔(Valletta)新首都建成後,法蘭西語都移往新館舍,原本約柏爾吉法國館則變成私人所有,隨後的幾個世紀裡,它被稱為“il-Palazz tal-Miljunarju”。19世紀和20世紀,這座建築物曾扮演多種角色,包括學校,傢具工廠和博物館,而目前它變成比爾古的市政廳,成為當地議會的所在地。約柏爾吉法國館大約於1533年建成,包括先前的結構。有關秩序的建築師尼古洛·弗拉瓦里(Nicolò Flavari),被認為是將原有建築改造成館舍的第一批人,帶隊隨著羅馬落後的法國騎士團來到羅馬。之後,巴爾託莫梅歐·賈格拉(Bartolommeo Genga)再次改造了建築外觀。這座館舍位於比爾古的“collachio”中,毗鄰奧弗涅和普羅旺斯的館舍和亞洲宮(Auberge d'Aragon)。隨著新首都瓦萊塔建成,法蘭西語都移往新館舍,大約在1571年,原來的約柏爾吉法國館則於1586年被出售給私人業主。隨後數世紀約柏爾吉法國館被豐裕的韋拉家族購得,暱稱為"il-Palazz tal-Miljunarju"。從1852年一直到1918年,這座建築物被租給政府用作小學。1921年,約柏爾吉法國館被Lorenzo Zammit Naro租借,轉型成傢俱工廠,此後,Zammit Naro在門廊上安裝了聖約瑟雕像,但是後來被移去了。1925年,這座建築與其他約柏爾吉一起被列為古蹟清單。1938年,由於Canon Gian Mari Farrugia和Sir Harry Luke的鼓動,這座建築物被政府收購。此時,建築歴史的題字安裝在了門面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物閒置不用,1966年到1978年它被用作木工廠。1981年,它開放給公眾觀賞,成為一家政治歷史博物館,但是博物館的歲月並不長久,1587年關閉了。從此,建築再次被遺忘,直到1990年因降雨而破損天花板經過修復。從那時起,約柏爾吉法國館都繼續留在博物館部門,但是將它改造成馬耳他語博物館的計劃從未實現。建築隨後偶爾被當做文化活動的場所使用。2010年,這座建築物歸於Heritage Malta,之後於2012年租給比爾古地方公署,成為當地議會的所在地,也變成了比爾古的市政廳。約柏爾吉法國館是比爾古內最完好保存的護士館舍,僅次於英格蘭館舍。2009年12月22日,它被定為一級國家紀念物,也列入了馬耳他島文化財產國家登記冊。這座建築建於馬耳他風格,仿照傳統的馬耳他建築,與英格蘭館舍有相似的佈局,它是一座有兩層的建築,建於中心庭院之中,有模鑄窗戶的對稱外牆。主門上有著佛羅裡達的花紋,是法國的象徵。入口大廳和大部分房間都有天然光線照射,樓面與樓下之間有一條有蓋的樓梯,樓梯中間臺階有一個雕刻的石獅,這種殿堂建築在當時很常見。頂層的主會廳曾是語部的大廳。約柏爾吉法國館的地下室包含著原本佔地站上的部分。

莫斯塔圓頂大教堂
馬爾他-馬爾他島

該「大莫斯塔聖殿雅思蘿福聖母昇天聖堂」,俗稱「大莫斯塔圓堂」或「大莫斯塔圓頂」,是一座位於馬爾他莫斯塔的羅馬天主教教區教堂和大殿,專祝聖母昇天。它由1833年至1860年間著名建築師Giorgio Grognet de Vassé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建造,原本於1614年由Tommaso Dingli設計的文藝復興式教堂為基礎,這裡擁有世界上第三大不支撐圓頂,也是馬爾他最大且最著名的教堂。1942年4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投下一顆炸彈貫穿圓頂落入教堂正值彌撒時刻,但該炸彈未爆炸,這被馬爾他當地人視為奇蹟。該教堂於1833年5月30日開始建造,28年後於1860年完工,該教區於1975年8月10日正式加冕,教堂也因此晉升為殿堂,並於2018年7月29日再次由教宗方濟亞令該教堂晉升為小教堂。大莫斯塔聖殿雅思羅福聖母昇天聖堂以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原型為羅馬波西頓神殿,正門由六根伊奧尼亞柱支撐,並被兩座鐘樓所環繞,教堂內部有八個壁龕,圓頂內徑約為56米,曾是世界上第三大不支撐圓頂,因此獲得廣大的讚頌,被看作是Giorgio Grognet de Vassé的傑作。

Spinola Palace
馬爾他-馬爾他島

「碎葉婭宮,又稱Spinola House和Villa Spinola,是馬耳他聖若瑟的一座宮殿,建於17世紀,是聖約翰勳章騎士Fra Paolo Raffaele Spinola建的。此宮殿經羅馬諾·亞當佩齊加於18世紀內擴建、裝飾後,是一座羅馬宮殿,最具特色的是上面擁有一座具未受宗教影響的巴洛克時期馬耳他特有建築風格的鐘錶。一直到1860年,這裡曾用於軍事醫院,稱為Forrest醫院;1922年後曾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乞丐住宿的收容所;1960年代,還曾成為現代美術館,在2002年成為馬耳他旅遊部的辦公場所;自2007年開始擔任地中海議會總部所在地。此外,該宮殿還有一座教堂、兩個泊船棚、一座壯觀的觀景臺和一棟閨廳可供訪客駐足,其教堂現屬於不同的公寓主人,該宮殿現屬於馬耳他政府所有。此宮殿曾有大片的花園和梯田,現時已縮減成一個封閉的後花園和一個小的前公園,而也有原宮殿的門禁碎葉婭宮曾於1688年由烏斯貝羅·拉斐爾·碎葉婭的祖叔建成,上方有一棟拋物線形的拱頂正立著一座鐘錶,是斯蒂約翰勳章騎士建造的。1798 年法軍佔領時,宮殿被破壞,原本有的宮殿的鐘錶也因此被破壞;之後在1826年曾進行過修復,最後屬於一棟波灣屋,入主新的主人,最後才交屬馬耳他政府於1975年。此宮殿曾於1936 年以及1991 年出現在郵品上,而宮殿的鐘錶也於2012 年重建,此後2013 年也曾進行過一次修復。此宮殿現為馬耳他政府所有,同時也為地中海議會總部的所在地,地底設有L-Għonnella餐廳。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