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XN
墨西哥比索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52
電壓
120V
插座別
墨西哥合眾國,位於北美洲,與美國接壤,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8億,其中大部分都說西班牙文。氣候多樣,北部多達沙漠氣候,南部則為熱帶雨林氣候,擁有多處遊客景點。2015年,墨西哥擁有近2910萬個國際暨客,以及有觀光價值的海灘、古城、博物館、阿茲特克印第安人所發明的巧克力等,更是一個有產業經濟及豐富歷史文化的國家,也是多個美洲文明的發源地。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MXN
墨西哥比索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120V
電話國碼
+52
插座別
「蒙特雷」墨西哥城的「Fundidora公園」是一個位於墨西哥城的都市公園,曾經是拉丁美洲第一個鋼鐵鑄造廠「Monterrey Foundry」的地方,也是該區最重要的一個。Fundidora公園內曾是Fundidora Monterrey的鋼鐵鑄造廠,在 20 世紀對墨西哥城的經濟發展極為重要。在 1986 年倒閉後,聯邦政府及州政府表示有意將該地徵收並建立公共公園,旨在保存其歷史,並成為墨西哥城人民的一個文化、經濟、娛樂與生態教育中心。1988 年,徵收該地,並成立「Fideicomiso Fundidora」來管理,由州政府和私有投資者共同運作。1989 年開始建設,開始保存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及結構,拆卸其他的工廠,隨後建造環博及奧運國家中心、「Plaza Sesamo」遊樂園、旅館和電影院。1990 年代以來,建設及修復工程持續進行。2001 年 2 月 24 日,該公園開放,總面積約,該公園還附帶了「工業考古學博物館站點」的附加名稱。2010 年,整合「Paseo Santa Lucía」開發,包括一條人工河流和伴隨而來的步道,讓該公園達到現在的模樣,總區域面積約,其中綠化區域為,設有兩個湖泊、23 個噴泉、16 座建築物、27 座大型工業結構、127 件重要的鐵鑄造機器及工具,以及一條環繞原始公園的圓形長跑道,還會舉辦「Pal Norte」音樂節及「MachacaFest」。其他於公園的相關場館還包括「蒙特雷競技場」、環博及「Parque Plaza Sésamo」遊樂園以及「Auditorio Banamex」,另外也舉辦過多項大型活動包括 2001 年至 2006 年的「Champ Car World Series Grand Prix of Monterrey」、2006 年的「2005–06 A1 Grand Prix of Nations, Mexico」與2007 年的「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等等。 Fundidora 公園原先曾為鋼鐵鑄造工廠的遺址,現在則變為一個集歷史、藝術、文化、娛樂、科技和生態環保於一體的都市公園,成為城裡居民和觀光客最佳的休閒場所。
「坦皮科總教區」是墨西哥天主教會的拉丁教會教區。它是以嗣君鹿特丹總教區為主教總省的隸屬教區。它於1870年3月12日成立為喀地瓦維多-塔毛利巴斯教區,於1958年2月25日改名。教區於2020年,與維拉克魯斯-哈拉帕、波潘特拉、丘累拉辛哥、託德斯潘、瑪塔莫羅斯、喀地瓦維多、特巴什及西多多形成9個教區。教區極其牧者包括:弗朗西斯科·德·拉·孔西保利·拉米雷茲·岡賽爾茲、約瑟·瑪利亞·伊格納西歐·蒙特斯·德·奧克安·歐爾蓋松、朱塞佩·伊格納西歐·德·瓦雷塞·桑恰洛、菲雷蒙·菲耶羅·特蘭、約瑟·德·耶穌·古茲曼·桑色、約瑟·瓜達盧佩·奧爾蒂斯伊·洛佩茲、賽拉芬·瑪利亞·阿莫爾亞·岡賽爾斯、厄內斯托·科裡皮歐-阿烏瑪達、亞圖羅·安東尼奧·茲央拉尼克斯·拉米雷茲、約瑟·路易斯·迪比羅狄斯·馬蒂斯及約瑟·阿曼多·阿爾瓦藍斯·卡諾。此外,該教區的牧師羅伯特·耶尼·蓋西亞,稱為喀地瓦維多的主教;和厄內斯托·科裡皮歐-阿烏瑪達擔任輔助主教,未來成為紅衣主教。
底馬城中心位於屋德路與希達戈大街之間的阿拉梅達公園,於1592年創建,是美洲最古老的公共公園,其中包含有鋪設的道路、裝飾性的噴泉和雕像,經常成為公民活動的中心,該地點曾經是阿茲特克市場。此公園是利瓦斯科二世總督為城市居民創建一個公共的綠色空間的部分,其名字源自西班牙語的'álamo',意思是白楊樹,它們就是在這裡種植的。阿拉梅達公園裡的公共藝術有'復活的劍士'、朱阿羅斯半圓形、'絕望'、水星噴泉、海王噴泉、維納斯噴泉、貞女噴泉、拉比奧勒斯冰原劍士、羅馬劍士、'四季之詩'、'達娜尼德泉'、'一切無懼'、亞歷山大·洪堡紀念碑、貝多芬紀念碑以及朱阿羅斯紀念碑等。2012年,人們對這座公園進行了改裝,在5月至12月整個過程過後,公園被新磚、新植物、新路燈所取代,藉此把原本的設計恢復,並且禁止街邊小販駐點在公園內營業。
這座位於墨西哥城歷史悠久中心-伊薩薩加大街上的「牧童博物館」是一座曾屬於蒙塞拉特聖母的古老修道院,經過多年的耗損之後,於1970年改建成現在的牧童博物館,以保存和推廣牧童活動和傳統文化。該博物館建於十六世紀,得到迪亞戈·希梅內斯和費爾南多·莫雷諾的資助,並以引入的「蒙塞拉特聖母」聖像命名。三級聖幔裡的聖像以及裝飾豐富的服裝和珠寶首飾聞名。除了永久展覽外,該博物館也有外展活動,展示牧童活動有關的藝術和手工藝品,如馬鞍、套索、帽子、牧童服裝、槍械等,其中一些更是曾屬於馬克西米裡安一世和彼得多羅索·維拉的收藏品。博物館的收藏按三個時期分類,分別為殖民時期、獨立後和墨西哥革命至今,還有若瑟·阿爾班·普利歐的水彩畫以及中波布拉娜服裝等。自1973年開館以來,藏品不斷增加,博物館也不斷接受捐贈。牧童活動淵源可以追溯至征服後,它是西班牙和當地印第安文化的融合,當時土著們用來訓練馬匹幫助管理莊園牲畜。博物館致力於保存如此悠久的傳統,除此之外還籌劃了一些支持學校和相關手工藝人,以展示與傳統有關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