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AD
摩洛哥迪拉姆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話國碼
+212
電壓
127V,220V
插座別
摩洛哥是北非西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是拉巴特,最大城市則為卡薩布蘭卡,人口約有3000萬,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塞拉和丹吉爾等5座城市的人口超過50萬。摩洛哥因其濕潤的海岸線及豐富多元的文化,吸引每年接近百萬的國際遊客。摩洛哥以第三產業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除了以磷酸鹽產業聞名外,其中也有歷史老遠的魚罐頭產業及地毯市場等資源。該國旅遊景點尤其有四大皇城: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和拉巴特;電影《北非諜影》的背景卡薩布蘭卡,丹吉爾的玄關;索維拉的世界遺產城市、舍夫沙萬『藍色城市』;以及大西洋海岸、撒哈拉沙漠及圖卜卡勒峰等等。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MAD
摩洛哥迪拉姆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壓
127V,220V
電話國碼
+212
插座別
Ben Youssef Madrasa是馬拉喀什的一個伊斯蘭聖學校,今天作為歷史遺跡而存活下來。它是穆斯林曆史上最大的院校之一,以相鄰的本尤塞夫清真寺的名字命名,這座清真寺由阿爾莫拉維特蘇丹阿里伊本尤素夫於12世紀初建造。此外,根據歷史悠久的「伊夫拉尼」書籍的記載,本尤塞夫馬德拉斯裡於13至15世紀的馬利尼德朝代建造,該王朝沿襲藝術和文學,在非斯(Fez)建造了許多聖學校。蘇丹阿達拉爾·加利伯在16世紀大量修建城堡、圍牆和也完成了本尤塞夫馬德拉斯的建設,大約可容納800名學生,是穆斯林曆史上最大的馬德拉斯聖學校。從1960年關閉之後,1982年重新成為歷史景點,每年吸引數千名遊客參觀,今天仍是馬拉喀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2018年11月再次進行翻新,於2022年4月重新對外開放。本尤塞夫馬德拉斯的樓層面積約為40和43米,入口有一個附有古典工藝紋理的廊道,入口處有一座方形拱廊,進入前往正中央庭院,包圍正中央的庭院兩側有兩條走廊,下層樓的學生宿舍分佈於二層兩側,中間有一個小型反光池,東面有一個大的大廳,提供一個舉行儀式的空間,它包含具有特殊的石膏裝飾的「米拉布」。
「可圖比耶宮」,又譯為「加米‧可圖比耶宮」、「可圖比宮」、「可圖比耶教堂」和「書店宮」,位於摩洛哥馬拉哈什市的西南邊,靠近著名的費納幫阿姆斯壯街,外有種米大圍境。它是阿勒摩哥納古國國王阿卜杜勒‧穆邁利統一馬拉哈什之後於1147年建立,而阿卜杜勒‧穆邁利於1158年又大膽重建,而穆罕默德‧亞祿拔可能在1195年完成塔樓工程。如今,可圖比耶宮仍是個活躍的宮殿,但不接納外人參觀。塔樓是該宮殿的特色,是經典古典的阿勒摩哥納古國建築,也是摩洛哥清真寺建築代表之一,高約73公尺,裝飾著參差不齊的多角形拱門圖騰,上頭還有一頂尖頂及金屬球,後來對當時的塞維利亞吉拉達宮和拉巴塔哈桑塔塔樓也有很大影響。可圖比耶宮是馬拉哈什市的象徵,位於馬拉哈什的費納納市集西邊,前頭是穆罕默德第五大街。1990年末的時候,可圖比耶宮進行了翻修,2016年的時候,它又裝配了太陽能板、太陽能水熱器及能源效率高的LED燈,以為它義工灌漿的、漸漸改採綠能照明。現在的可圖比耶宮還有私人入口,就在磕頭口右側,爾虞斯坦的阿提拉,也是從這個門口進去的。它裡面有一個長方形的庭院是由九條中肋和四條外肋組成,中間有一處洗手池,現今裡面也種植了樹木,形成一個格子型樣。而“米猴拉”則位於磕頭口的正中間,會特別被放上重要擺設。它也有兩個門並列磕頭口的兩側,右邊是儲存樞機的門,而左邊則是宣讀師進入宮殿的門,兩個門邊也有著屬於安達盧斯東方建築特色的帶狀休息室,邊上的柱子上面又是附鑲著屬於安達盧斯特色的拱頂及寶石圖案。樞機的兩個大三角面有著多種維他妮亞、八角星圖案以及其他圖案,邊上也有較深的雕刻鑲有不同木色的阿拉伯花思圖案。而米猴拉的梯級上也有一堆拱形門廊,拱門之間鑲滿著此處特有的木刻技法獨特圖案,如今可以在古堡驀哈賈、谷西里‧肯那和芒阿西曼的清真寺看到類似的樣式。有傳聞上這裡保存著神秘供樞機自動上前的原理,以及可以從地板下面突然高升出來的“看守臺”,更可以在地板下又消失,然後當有統治者來參加拜祭時,它會再次升起。
位於摩洛哥坦吉爾城堡內的「Kasbah Palace(城堡宮殿)」,也稱作「Dar al-Makhzen(馬克森莊園)」、「Sultan's Palace(蘇丹宮殿)」或「Governor's Palace(總督宮殿)」,以及以往名為「Sharifian Palace(夏裡菲宮殿)」,是一座歷史性建築與博物館,是坦吉爾的政治權力中心。現有建築是在18世紀初作為總督的居所與摩洛哥蘇丹來坦吉爾時的住所而興建的。自1922年開始,還曾是「Kasbah Museum of Mediterranean Cultures(地中海文化城堡博物館)」,2016年裝修後更名,2021年底還新增了「Kasbah Museum Contemporary Art Space(城堡博物館當代藝術空間)」。這座建築在Moulay Ismail蘇丹原先下令興建,建於18世紀中期,位於英國「Upper Castle(上城)」廢墟之上,生活不勝收。1922年法國學者開始把它建築改造成博物館,2010年初全面整修後,2016年開放參觀。城堡宮殿位於市場的東邊,坐落於該市最高處,可以俯瞰麥地那和直布羅陀海峽。宮殿有兩個庭院,有木製天花板、大理石噴泉及阿拉伯式花紋裝飾,主庭院的豎柱上精美的大理石頭頂很可能是18世紀中期從意大利進口的。城堡宮殿外有舊府庫和監獄等活動地點,舊接待空間及居室如今成了地中海文化博物館,展出了來自摩洛哥各地的藝術品,其中包括以鑲拼裝飾的槍支、負毯、廢沙、文獻及許多古物。而昔日的廚房,現在由古物博物館所佔據,展出來自Lixus、Cotta、Volubilis等古羅馬遺蹟、紀念碑和原保存完好的迦太基古物、及坦吉爾地區從史前直到中世紀的遺留物。城堡博物館的當代藝術空間於2021年底於宮殿的前監獄開放,那裡一直維持使用至1970年代初期。
「Dar Si Said」是位於摩洛哥馬拉喀什的一座 19 世紀末歷史古蹟和當代博物館,1894年至1900年間由Si Sa'id ibn Musa所興建,他是其兄Ba Ahmad ibn Musa的維茲伊及國防大臣,Ba Ahmad ibn Musa在當時同時是蘇丹 Abdelaziz 的最高大臣及有效統治者。1914年期間,法國總督管轄下,該宮殿成為馬拉喀什地區領袖所居住之所,1930至1932年間改建為“土著藝術”及木料手工藝博物館。1957年,摩洛哥獨立後,宮殿被分成博物館區以及「Service de l'Artisanat」區。經多次修復後,仍為博物館,最近由新成立的「Fondation Nationale des Musées」進行修繕,2018年重新開幕,名為「國家織織博物館」。宮殿的建築外觀與由其父及兄長所興建的位於更南部的「Bahia Palace」相似,但不同於後者,以多層樓建築,樓層佈局也截然不同。建築亮點包括上層的大型接待大廳及有繪有木製中央樓亭的大型花園。博物館藏品豐富,許多來自摩洛哥南部地區,直至最近仍側重於摩洛哥木藝藝術及物品。2018年重新開放後,所展示的展品物們則聚焦織織工藝及摩洛哥地毯。最知名物品包含一座精美刻花的玄武岩大盆,來自 Cordoba 的哈里發時代,古吉拉特期間(1002至1007年)於Madinat al-Zahra 精心雕塑製作,獻贈給「Abd al-Malik」,即Al-Mansur之子,為一座系列中的一部份,曾長久儲存於Ben Youssef 茅斯拉學院,1923年才被專家發現。學者Mariam Rosser-Owen建議該盆原本由Ali Ibn Yusuf運送至馬拉喀什,後於建於 12 世紀的Ben Youssef清真寺,合併了許多來自完美宮殿的玄武岩斯普里亞。該盆之後於遠遽後的Ben Youssef 茅斯拉學院重新取用,來作為洗足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