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AD
摩洛哥迪拉姆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話國碼
+212
電壓
127V,220V
插座別
摩洛哥是北非西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是拉巴特,最大城市則為卡薩布蘭卡,人口約有3000萬,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塞拉和丹吉爾等5座城市的人口超過50萬。摩洛哥因其濕潤的海岸線及豐富多元的文化,吸引每年接近百萬的國際遊客。摩洛哥以第三產業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除了以磷酸鹽產業聞名外,其中也有歷史老遠的魚罐頭產業及地毯市場等資源。該國旅遊景點尤其有四大皇城: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和拉巴特;電影《北非諜影》的背景卡薩布蘭卡,丹吉爾的玄關;索維拉的世界遺產城市、舍夫沙萬『藍色城市』;以及大西洋海岸、撒哈拉沙漠及圖卜卡勒峰等等。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MAD
摩洛哥迪拉姆
與台灣時差
-8小時時區0
電壓
127V,220V
電話國碼
+212
插座別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有一座可指“阿爾莫拉夫古巴”(Almoravid Qubba)或“古巴巴哈迪恩/巴盧迪恩”(Qubba Ba'adiyyin / Barudiyyin)的小紀念碑。它是12世紀初由阿爾莫拉夫王朝建造的,以其非凡的裝飾而聞名,也是馬拉喀什市唯一殘存的阿爾莫拉夫建築的遺跡之一。它位於馬拉喀什博物館旁,距班約瑟夫清真寺約40米,大概是1117年或更可能是1125年由阿爾莫拉夫阿米爾·伊本·尤瑟夫建立的。大多數學者今天都相信它屬於附近的班約瑟夫清真寺,當時這座城市的主要清真寺,是一座廣場,用於禮拜前的儀式沐浴。從1947年法國學者開始記錄它的存在,美術史學家伯里斯·馬斯洛(Boris Maslow)也在1948年發表了一些記錄,之後數年內,在亨利·泰拉斯(Henri Terrasse)和雅克·穆尼埃(Jacques Meunié)的指導下開展了更徹底的挖掘和研究。由於地面的上升和其他建築結構的興建,古巴的半數以上被埋在7至8米的廢墟中。法國學者拒絕進行任何重大的重建或修復,把建築物基本上留在發現時的樣子,並在20世紀50年代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在挖掘之後的幾十年裡,它已經成為一個歷史紀念碑和觀光景點。
Sidi Mohammed ben Abdallah Museum是位於摩洛哥埃索瓦城市的一個歷史博物館,以城市的創始者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為名,位於埃索瓦城市中心的19世紀大廈Laaouj街。該博物館展示了各種與埃索瓦歷史有關的古董、硬幣、珠寶、地毯等歷史文物,包括公元前7世紀被挖掘出來的輝尼斯陶器上沾有紅色釉料的碟。
「Dar Cherifa」,又稱「Dar Ijimi」,是位於摩洛哥馬拉喀什近米納斯區的16世紀晚期的家。最近幾年它經歷整修,現今被用作咖啡廳和藝術畫廊。它可能建於薩達迪王朝阿卜杜拉卡利布的統治時期,由於它的時髦風格與當時的建築,如本優瑟夫麥德拉薩,非常相似,這也與阿卜杜拉卡利布在米納斯區的建築計畫一致,那是將舊猶太區移至新的米納斯區,並建造了新的米納斯清真寺。由於房子修飾華麗,可以推測是一個貴族或者富有家庭所建造。它是馬拉喀什極少數平安存留的古老住宅之一,像是「Dar al-Masluhiyyin」和「Dar al-Mas'udiyyin」,是該市年代最古老的住宅之一。該房子最近被稱作「Dar Ijimi」,原因是住在那裡的家族。2000年被阿卜杜拉拉蒂夫‧艾特·班·阿卜杜拉買下並重新修繕,並改為咖啡廳和文化場所。「Dar Cherifa」位於「Derb Chorfa Lakbir」小路,西部距離米納斯清真寺不遠處,它的設計取材於馬利尼期間摩洛哥的傳統建築形式,有一層高的地下室和一層較矮的樓層,環繞深遠的中庭或院子。中庭四個角落各設有十二支柱子,組成淺廣的壁廊,柱子之間有小型的圓窗,上面是立體雕刻的裝飾,而柱子群之間更寬廣的空間被拱形較長的木樑掩蓋,其上再有精美的裝飾。整座家屋象徵著摩洛哥古老的文化,大大提升了您的旅行體驗,值得一遊。
史前城市塔吉爾位於摩洛哥的「Kasbah清真寺」是塔吉爾歷史悠久的皇家城堡主要宗教建築。大約在17世紀末建造。它是英國在1684年撤退時,摩洛哥加沙哈拉最高統治者Moulay Ismail委屈的機構,由Mohammed ibn Abd al-Rahman的統治期間(1859-1873)擴建了一座祈禱堂,其後在1921年修補,而2015年再次修補。清真寺的入口位於伊本·阿卜杜街,由一個小的拱形通道遮攔而成,門口呈著摩洛哥拱形風格,外牆裝飾的有大量多色陶瓷(zellij)彩磚和交錯的“sebka”圖案。其佔地面積不大的內廊不是開放的,而是蓋著天花板。最後近期重整在2015年完成,其中也清理一些被覆蓋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