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秘魯

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1

電壓

22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C型-歐規雙圓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秘魯共和國,也稱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巴西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秘魯曾培養有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最大的印加帝國。現今秘魯為總統制憲政共和國,分為25個地區,人類發展指數為中等,約有50%的人口生活貧困之中,主要經濟活動為農業、漁業、礦業及製造業。秘魯人口約320萬,含美洲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等多種民族。 以不同於赤道國家的季節變化,秘魯豐富的地理及氣候形態使其內部的生物多樣性峰頂,目前發現了約2萬1462種動物及植物,其中約有5,855種特有物種。秘魯主要出口包括銅、黃金、鋅、紡織品及魚產品,主要貿易夥伴依序為美國、中國、巴西及智利等。秘魯文化深受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傳統的影響,而且因本地煮食材料的多樣性獲得稱譽。秘魯是多族的國家,民間音樂亦融合了多元文化,特殊的氣候使當地提供了各式的植物和動物,是一個很有觀光魅力的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51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C型-歐規雙圓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仁慈聖母聖殿
秘魯-庫斯科大區

對於祈求聖母瑪利亞之憐憫教會的朝聖者而言,卡斯科「天主教聖母默西亞聖堂」(又稱「天主教聖母默西亞修道院」)一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景點。該聖堂位於秘魯卡斯科市南西約100米處,位於「市廣場」前的「伊斯佩納平地」。屬於「祈求聖母瑪利亞之憐憫教會」,該聖堂有主要的教堂大殿,附屬的修院及「默西亞學院」校舍。教堂整體為三條堂主,頂覆磚瓦與圓頂,側梁堂以巴洛克式陳列神祭臺,主堂則以新古典風格裝飾,教堂前立有巴洛克鐘塔與半圓頂,值得一提的是門楣雕飾和復興式「腳壁牆」門戶。內部陳列有迭戈·德·阿爾馬格羅、迭戈·德·阿爾馬格羅二世及岡薩洛·皮薩羅的陳屍。該遺址自從1972年起,便歸屬秘魯被列為歷史古蹟的整個範疇,也是卡斯科歷史中心,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聖堂也有大小兩個院內,其中有著令人驚歎的壁畫,描繪教會的創立者彼得·諾拉斯科的故事。此外,修道院還有一個神秘的金工製作的「聖衹輪」,重約22公斤,高約130釐米,內含有230克金銀、1538顆鑽石、628顆珍珠、312個紫水晶、3個祖母綠、一顆橄欖石和數十顆紅寶石等寶石,其中尚有一些在衹輪上刻有天使、聖母瑪利亞及羊群的圖案。修道院內還有由秘魯雕塑家米爾卓·瓜曼·梅塔雕塑的聖彼得·諾拉斯科像,及教堂的聖器陳列室等。另外,每年的星期一,卡斯科城的守護神——「抗震基督」亦會經由聖母默西亞修道院而過,在這兒停留一個小時,主持彌撒,由基督徒用歌聲款待。

普卡穆庫山
秘魯-庫斯科大區

位於秘魯庫斯科地區、庫斯科省和庫斯科區的「Pukamuqu」山是個可以欣賞到庫斯科美景的自然景點,山頂高約3000米,並有一座叫「Cristo Blanco」的雕像。

太陽神殿
秘魯-庫斯科大區

「科裡坎查」、「Koricancha」、「Qoricancha」或「Qorikancha」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寺廟。它位於秘魯的庫斯科,這是帝國的首都。原名Intikancha或Intiwasi,它獻給Inti,位於前印加首都庫斯科。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與印加之戰後,大部分寺廟被毀,因為定居者也帶走它來建造自己的教堂和住宅。許多石材被用作十七世紀聖多明各會院的基礎。1550年地震毀壞了第一座多明各修道院後,他們建立了科裡坎查。 印加人使用石灰石正方形石頭砌築此寺廟,並特別選擇不存在瑕疵或斷裂的石頭。通過這樣艱苦的工作,此形式的建造凸顯了印加支配廣大地理區域的帝國力量。印加用來建造科裡坎查的石頭正方形石頭,配合其他各種建築技術,表明該地區的控制範圍。波查庫蒂奇· 印加·尤畔基(Pachakutiq Inca Yupanqui)重建了庫斯科和太陽宮,並裝飾了更多的神諭和宮殿,並附加了優質的黃金板,為祭司婦女提供金製和銀製的花瓶。最後,他將七個死去的印加和墨西哥放置在一個黃金的長椅上,把它們的臉具、頭紗、勳章、手鐲和黃金權杖都裝飾上去。墻壁曾被銀片覆蓋,其旁的庭院充滿了黃金雕像。根據西班牙報告,當時的壯麗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當西班牙人在1533年要求印加為他們的領導者阿塔瓦爾帕繳付贖金時,大部分的黃金都是從科裡坎查收集的。西班牙人在遺址上建造了多明各修道院,拆毀了寺廟,用其基礎建造了大教堂。他們也用寺廟的一部分來建造其他教堂和住宅。大約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完成建造。這是西班牙人將印加石灰石導入殖民地建築構造的眾多地點之一。 主要地震對教堂造成嚴重破壞,但由於其專業的石砌,印加人的巨大石牆仍然立著,而且附近還有一個地下考古博物館,裡面收藏了來自此處的木乃伊、織物和神聖偶像。在米爾基湖星系中,印加人稱之為「Mayu」或「 Celestial River」的星系中可以找到類似的半圓形寺廟,包括庫斯科太陽神殿、馬丘比丘神殿和皮薩克太陽神殿。特別是,三者都展示了最好的石砌,正如Bingham所描述的那樣。這些建築物也用於相似的目的,包括觀測當地的節日和印加星座。在星系中,印加人稱其為「Yana phuyu」,這被視為動物的輪廓或影子在喝河水。印加人所稱的動物中,有一隻大羊延伸到天狼星和大熊座α星和β星,兩顆星形成了羊的眼睛,即「llamaq ñawin」,小羊「llamaccin」翻轉在下面。螃蟹的左邊是紅眼狐狸「atuq」,位於射手座和天蠍座尾部之間。天蠍座的尾巴被稱為庫倫卡拉,印加人稱之為「qullqa」。 母雞,「yutu」位於南十字星的正下方,而「hamp'atu」癩蛤蟆則位於右下方。蛇,「machaguay」伸展到右邊。 在Inti Raymi(太陽節)期間,Sapa Inca和Curacas會從Haucaypata出發,在那裡他們歡迎6月日出日出,然後前往科裡坎查的內庭院。在「太陽房間」的一個長椅上,Sapa Inca和他的祖先的木乃伊坐在一起。此外,其他房間的定向都是東北-西南,用銅片上面蓋裝飾,上面鑲滿祖母綠和綠松石。使用凹面鏡子將太陽射線聚焦,Sapa Inca可以為大羊犧牲火堆。在某些情況下,孩子也會被犧牲,他們沿著稅收和華卡路線(Ceque and Huaca route)被帶到庫斯科。 科裡坎查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處。

普諾主教座堂
秘魯-普諾大區

秘魯南部普諾市的「保羅羅馬國王主教座堂」或「普諾大教堂」,是一座哥德式建築,也是羅馬天主教普諾教區的座落。這間教堂始建於1757年,建築風格屬於安第斯巴洛克風格。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