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秘魯

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1

電壓

220V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C型-歐規雙圓孔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秘魯共和國,也稱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巴西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秘魯曾培養有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最大的印加帝國。現今秘魯為總統制憲政共和國,分為25個地區,人類發展指數為中等,約有50%的人口生活貧困之中,主要經濟活動為農業、漁業、礦業及製造業。秘魯人口約320萬,含美洲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等多種民族。 以不同於赤道國家的季節變化,秘魯豐富的地理及氣候形態使其內部的生物多樣性峰頂,目前發現了約2萬1462種動物及植物,其中約有5,855種特有物種。秘魯主要出口包括銅、黃金、鋅、紡織品及魚產品,主要貿易夥伴依序為美國、中國、巴西及智利等。秘魯文化深受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傳統的影響,而且因本地煮食材料的多樣性獲得稱譽。秘魯是多族的國家,民間音樂亦融合了多元文化,特殊的氣候使當地提供了各式的植物和動物,是一個很有觀光魅力的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51

插座別

A型-美規平行扁孔
B型-美規平行扁孔(+接地夾)
C型-歐規雙圓孔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利馬主教座堂
秘魯-利馬省

位於秘魯利馬主要廣場的「利馬米斯特拉大教堂及秘魯首座」,又稱「利馬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利馬市中心。它是於1602至1797年間建成,以聖若翰使徒和傳教者為主題。利馬大教堂坐落在利馬市主廣場的東側,位於目前的Augusto Wiese街2號。這座教堂是建於印加神聖宮殿——印加穆瑪英提和庫斯科王子辛奇普馬的原址上,他是印加斯欽奇·洛卡的直系後裔。1535年教堂有了第一塊石頭,法西斯科·皮薩羅以公開的信仰展現和謙卑帶著第一批樹木建造教堂,建造完成於1538年,並於1540年3月11日落成並首次展示有福的聖體。1921 年5月28日,被授予細小Basilica 的地位,正式命名為「Catedral Basílica San Juan Apóstol y Evangelista」。1940 年發生的地震對教堂造成嚴重損壞,為此進行了修復工作,工作的指導信任於建築師Emilio Harth Terré,他對於殖民地建築的深刻研究,由於使秘魯第一座教堂擁有此優秀之姿。自1991 年起,利馬大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因為屬於利馬歷史中心,而且在秘魯旅遊時必去之地。教堂外觀為文藝復興派風格,有圖案藝術的裝飾,主要外牆上可以看到使徒的雕像,中間浮雕為聖心耶穌。目前,上端擺放秘魯國徽,原本地位是利馬市徽和「Plus Ultra」標語。教堂旁是聖所聖殿和主教宮殿,是利馬教會政府所在地。一旁有使徒馬太的光景,沿著側面小殿廳可以看到很大尺寸的「十架之路」油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兩度拜訪此地,1985及1988 年,可以在入口處看到紀念牌。此外,教堂內珍藏很多歷史藝術作品。在左側小殿內有古老的洗禮盆,保存有一幅十分精美的心望祈禱像,是利馬彌撒週期中的聖母流通團體的一部分,傳統上它會領導大齋節和彌撒儀式。更特別的是,可以右側入口處,那裡有一個供奉西班牙利馬創立者的墓穴,是1891 年以慶祝他逝世350週年的紀念。故此,參觀利馬大教堂就已經成為旅遊攻略的必去點。在教堂內,參觀者可以看到來自殖民時期的藝術作品;更可以看見由家族贈與的宗教藝術品,以及首座的祭衣和珠寶。最後,我們來到牧師議會處,有著所有利馬首座的項圈,帶著他們的檢視。還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他兩次訪問秘魯時的祭衣,教會份的聖物,以及前首座的服裝。波打灣巴託羅瑪修道院前面的祭壇,由憑藉木頭製成的三層託斯坎款式,其主要部分是巴特羅瑪烈士的油畫。2005 年,在利馬市長路易斯·卡斯塔尼達·洛西歐的倡議下,為了改善利馬歷史中心的管路,新進行了照明系統安裝工程,有「照明遊覽路線」之名。該路線包括利馬大教堂,政府宮殿和地方政府宮,這樣就被利馬市政府及Endesa集團照明起來。每週教堂也會開放以博物館的形式於旅客,保存具有歷史代表性的藝術文物。

貝爾蒙德修道院酒店
秘魯-庫斯科大區

Belmond Hotel Monasterio是位於秘魯庫斯科的五星級酒店,曾是17世級建造的巴洛克式神學院,其建築基礎為印加帝國。酒店位於武士廣場兩個街區外,這所神學院是由1598年安東尼韋拉伊納瓦瑞特主教下令建造的,該院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修訓給想要為教會服務的年輕人,尤其是貧困的征服者家族的子嗣。1650年時,一場重大地震撼動了建築,在重建時建造了一個巴洛克式的教堂。20世級中期,傑士們獲得來自波士頓大主教理查德庫深的財政支持,建了一個新的神學院,該學校於1965年搬至新建築,隨後神學院建築被改裝成現在的酒店。該酒店是秘魯國家文化研究所保護的歷史地標,大門前還有帶有原始西班牙武裝圖案的石頭,還有一幅紀念18世級主教約瑟曼德薩利科萊阿約萊圖像。前禮拜堂裡有古老的繪畫和鍍金的框架,中央有廣場,田園裡有一個噴泉和一棵300歲的香柏樹。酒店擁有秘魯風格的餐廳和酒吧,包括El Tupay Restaurant、Illariy Restaurant、Deli Monasterio和Lobby Bar。酒店由秘魯酒店業出資者、奢華旅遊先驅Lorenzo Sousa於1995年經過經過嚴格翻修後揭牌,2014年Hotel Monasterio更名為Belmond Hotel Monasterio,它由Lorenzo Sousa家族與Orient Express Hotels Ltd.合資經營,自1995年以來,該酒店更贏得了15年來秘魯酒店行業的大部分獎項。

庫斯科主教座堂
秘魯-庫斯科大區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秘魯庫斯科城中一座重要的宗教廟宇——「聖母昇天大殿」。大殿與另外一座特拉文多雅仙宮(Nuestra Señora del Triunfo)一起組成了庫斯科的大教堂建築群。這裡過去是印加國第八任領導者維拉柯查宮殿的所在地,佔地約有 3,920 平方公尺,是庫斯科歷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古蹟。自 1972 年以來,它被列入秘魯古都中被宣佈為歷史紀念館的「庫斯科紀念館群」。1983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庫斯科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聖母昇天大殿」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原本印加宮殿的地方建造的,受到哥特式、拜占庭式、新古典主義式以及當地「庫斯科畫派」的各種裝飾思潮的影響,是一個復古和新古典式建築的綜合體,現存作品的多采多姿也充分表現了這種風格。此外,大殿中有一塊重要的彩繪銅板,彷彿細想當年西班牙殖民者的人文情思,除此之外大殿內的木製壇臺及作品也值得一看。

仁慈聖母聖殿
秘魯-庫斯科大區

對於祈求聖母瑪利亞之憐憫教會的朝聖者而言,卡斯科「天主教聖母默西亞聖堂」(又稱「天主教聖母默西亞修道院」)一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景點。該聖堂位於秘魯卡斯科市南西約100米處,位於「市廣場」前的「伊斯佩納平地」。屬於「祈求聖母瑪利亞之憐憫教會」,該聖堂有主要的教堂大殿,附屬的修院及「默西亞學院」校舍。教堂整體為三條堂主,頂覆磚瓦與圓頂,側梁堂以巴洛克式陳列神祭臺,主堂則以新古典風格裝飾,教堂前立有巴洛克鐘塔與半圓頂,值得一提的是門楣雕飾和復興式「腳壁牆」門戶。內部陳列有迭戈·德·阿爾馬格羅、迭戈·德·阿爾馬格羅二世及岡薩洛·皮薩羅的陳屍。該遺址自從1972年起,便歸屬秘魯被列為歷史古蹟的整個範疇,也是卡斯科歷史中心,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聖堂也有大小兩個院內,其中有著令人驚歎的壁畫,描繪教會的創立者彼得·諾拉斯科的故事。此外,修道院還有一個神秘的金工製作的「聖衹輪」,重約22公斤,高約130釐米,內含有230克金銀、1538顆鑽石、628顆珍珠、312個紫水晶、3個祖母綠、一顆橄欖石和數十顆紅寶石等寶石,其中尚有一些在衹輪上刻有天使、聖母瑪利亞及羊群的圖案。修道院內還有由秘魯雕塑家米爾卓·瓜曼·梅塔雕塑的聖彼得·諾拉斯科像,及教堂的聖器陳列室等。另外,每年的星期一,卡斯科城的守護神——「抗震基督」亦會經由聖母默西亞修道院而過,在這兒停留一個小時,主持彌撒,由基督徒用歌聲款待。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