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51
電壓
220V
插座別
秘魯共和國,也稱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巴西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秘魯曾培養有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最大的印加帝國。現今秘魯為總統制憲政共和國,分為25個地區,人類發展指數為中等,約有50%的人口生活貧困之中,主要經濟活動為農業、漁業、礦業及製造業。秘魯人口約320萬,含美洲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等多種民族。 以不同於赤道國家的季節變化,秘魯豐富的地理及氣候形態使其內部的生物多樣性峰頂,目前發現了約2萬1462種動物及植物,其中約有5,855種特有物種。秘魯主要出口包括銅、黃金、鋅、紡織品及魚產品,主要貿易夥伴依序為美國、中國、巴西及智利等。秘魯文化深受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傳統的影響,而且因本地煮食材料的多樣性獲得稱譽。秘魯是多族的國家,民間音樂亦融合了多元文化,特殊的氣候使當地提供了各式的植物和動物,是一個很有觀光魅力的國家。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EN
索爾
與台灣時差
-13小時時區-5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51
插座別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秘魯庫斯科城中一座重要的宗教廟宇——「聖母昇天大殿」。大殿與另外一座特拉文多雅仙宮(Nuestra Señora del Triunfo)一起組成了庫斯科的大教堂建築群。這裡過去是印加國第八任領導者維拉柯查宮殿的所在地,佔地約有 3,920 平方公尺,是庫斯科歷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古蹟。自 1972 年以來,它被列入秘魯古都中被宣佈為歷史紀念館的「庫斯科紀念館群」。1983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庫斯科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聖母昇天大殿」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原本印加宮殿的地方建造的,受到哥特式、拜占庭式、新古典主義式以及當地「庫斯科畫派」的各種裝飾思潮的影響,是一個復古和新古典式建築的綜合體,現存作品的多采多姿也充分表現了這種風格。此外,大殿中有一塊重要的彩繪銅板,彷彿細想當年西班牙殖民者的人文情思,除此之外大殿內的木製壇臺及作品也值得一看。
聖弗朗西斯科和修道院位於秘魯阿雷基帕市歷史悠久的中心,係以它們的粒砂牆和磚穹頂,加上安地斯巴洛克風格,而聞名。聖弗朗西斯科大教堂是阿雷基帕市內最大的教堂之一,也集合有遺址博物館、有趣的藝術畫廊和一個擁有近2萬冊書籍的圖書館。1551年,方濟父會的修士們來到阿雷基帕,第二年,以富裕的產業經理人及貿易商Lucas Martínez Begazo的捐贈地體積,負責工作的Fraile Alfonso Rincón就在此建立了修道院。由於餐廳原本就在第一座教堂的地方,聖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僅靠手中的書政能勉強立穩,為此,阿雷基帕居民紛紛捐獻慈善和救濟來要求方濟父會建一座廟宇,而在1569年,他們與建築師Gaspar Báez簽訂協議並立刻開展工程,教堂由粒砂 和磚做成,以此跟阿雷基帕市內所有教堂一樣,為單走廊式,之後又興建了祈禱堂,以及書政don Ignacio Gregorio de Adriazola獨自費用再加上兩側的走廊。
位於秘魯利馬主要廣場的「利馬米斯特拉大教堂及秘魯首座」,又稱「利馬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利馬市中心。它是於1602至1797年間建成,以聖若翰使徒和傳教者為主題。利馬大教堂坐落在利馬市主廣場的東側,位於目前的Augusto Wiese街2號。這座教堂是建於印加神聖宮殿——印加穆瑪英提和庫斯科王子辛奇普馬的原址上,他是印加斯欽奇·洛卡的直系後裔。1535年教堂有了第一塊石頭,法西斯科·皮薩羅以公開的信仰展現和謙卑帶著第一批樹木建造教堂,建造完成於1538年,並於1540年3月11日落成並首次展示有福的聖體。1921 年5月28日,被授予細小Basilica 的地位,正式命名為「Catedral Basílica San Juan Apóstol y Evangelista」。1940 年發生的地震對教堂造成嚴重損壞,為此進行了修復工作,工作的指導信任於建築師Emilio Harth Terré,他對於殖民地建築的深刻研究,由於使秘魯第一座教堂擁有此優秀之姿。自1991 年起,利馬大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因為屬於利馬歷史中心,而且在秘魯旅遊時必去之地。教堂外觀為文藝復興派風格,有圖案藝術的裝飾,主要外牆上可以看到使徒的雕像,中間浮雕為聖心耶穌。目前,上端擺放秘魯國徽,原本地位是利馬市徽和「Plus Ultra」標語。教堂旁是聖所聖殿和主教宮殿,是利馬教會政府所在地。一旁有使徒馬太的光景,沿著側面小殿廳可以看到很大尺寸的「十架之路」油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兩度拜訪此地,1985及1988 年,可以在入口處看到紀念牌。此外,教堂內珍藏很多歷史藝術作品。在左側小殿內有古老的洗禮盆,保存有一幅十分精美的心望祈禱像,是利馬彌撒週期中的聖母流通團體的一部分,傳統上它會領導大齋節和彌撒儀式。更特別的是,可以右側入口處,那裡有一個供奉西班牙利馬創立者的墓穴,是1891 年以慶祝他逝世350週年的紀念。故此,參觀利馬大教堂就已經成為旅遊攻略的必去點。在教堂內,參觀者可以看到來自殖民時期的藝術作品;更可以看見由家族贈與的宗教藝術品,以及首座的祭衣和珠寶。最後,我們來到牧師議會處,有著所有利馬首座的項圈,帶著他們的檢視。還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他兩次訪問秘魯時的祭衣,教會份的聖物,以及前首座的服裝。波打灣巴託羅瑪修道院前面的祭壇,由憑藉木頭製成的三層託斯坎款式,其主要部分是巴特羅瑪烈士的油畫。2005 年,在利馬市長路易斯·卡斯塔尼達·洛西歐的倡議下,為了改善利馬歷史中心的管路,新進行了照明系統安裝工程,有「照明遊覽路線」之名。該路線包括利馬大教堂,政府宮殿和地方政府宮,這樣就被利馬市政府及Endesa集團照明起來。每週教堂也會開放以博物館的形式於旅客,保存具有歷史代表性的藝術文物。
阿雷基帕聖殿主教座堂位於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的武器廣場,是天主教阿雷基帕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秘魯自1540年8月15日西班牙征服以來最著名的教堂之一。這座古老的聖堂充滿歷史悠久的文化和神秘氣息,為旅人提供了一個藉由自然、文化的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