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羅馬尼亞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40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羅馬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與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和摩爾達維亞接壤。國內擁有一段位於黑海岸邊的海岸線,河流以多瑙河為主要國界,以及黑海流入的保加利亞東岸河流。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是該國第一大城及工商業城市。羅馬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01年至104年的塔裡克人,而今羅馬尼亞之名則是自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國號。該國除了著名的雅典娜劇院、馬拉穆列什木教堂群、錫吉什瓦拉,也分為約41個縣以及布加勒斯特直轄市,面積約238,391平方公里,略小於英國,但是卻是歐洲排名第十二的面積最大國家。該國約9成的人口屬於羅馬尼亞人,而最大少數族群則是匈牙利人與羅姆人,另有韃靼人、諾蓋人及克里米亞韃靼人。羅馬尼亞是世俗國家,將羅曼語族的羅馬尼亞文視為母語,並以英語與法語為外語。此外,該國於藝術文化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繪畫、音樂、體操、服飾、電影等文化遺產,其中以吸血鬼打造的影視作品廣為人知。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0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Halmyris
羅馬尼亞-圖爾恰縣

這座古老城鎮充滿歷史痕跡,被稱為Halmyris,位於羅馬尼亞的多布盧雅河三角洲口境內,距離Murighiol村2.5公里西側。2001年至2004年間,當地居民發現兩位基督教聖徒Epictetus和Astion屍體被挖掘的情形。自從紀元前七世紀沿羅馬尼亞黑海海岸建立數個希臘殖民地開始,但附近未發現與Halmyris情形相對應的希臘建築遺跡。在第二鐵器時代該地區就有居民,這可以從在可能的墓地內發現的殯葬就知道,它們可以追溯到四世紀至二世紀。雖然Halmyris的第一次羅馬佔領似乎是以泥土及木材堡壘的形式於Flavian期間進行,但在Trajan統治時期,首次出現的是一座石外垣。雖然Trajanic堡壘原有的規劃已被後來重建階段大部分覆蓋,但該規劃似乎顯示出羅馬堡壘經典的二世紀版圖,由一面長方形的防禦牆,兩個長方形塔樓和每面牆中央的一扇門組成。 Halmyris的位置極具戰略性,位於多瑙河徑流及黑海海口位置。從碑刻紀錄可以證實,Halmyris早就與羅馬艦隊及其海上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繫,提到這座城市存在「水手村」或「vicus classicorum」。然而,在四世紀四十五年,多瑙河結冰,讓北方的外族得以橫渡索查,夷平Halmyris。據估計,四世紀後來及後來數次引起的地震改變了多瑙河的流向,使Halmyris的港口淤塞,減少其經濟和戰略重要性。最後一段佔領期似乎與Justinian皇帝對堡壘的重建有關,另外,Halmyris也成為該省最重要的主教區之一,並被認為是該省十五個最重要的城鎮之一。Halmyris是羅馬時代多瑙河邊界的最東端,很可能是艦隊的供應中心,早期的羅馬碑文告訴我們,「水手村」的存在;晚期的羅馬時代,兩個軍事艦隊「Classis in Plateypegiis」和「Musculi Schytici」可能曾在該城停泊。至於宗教活動,據稱290年多克利提安大帝(Diocletian)下令迫害基督徒時,聖徒Epictetus和Astion便在Halmyris受到殉難。Halmyris在世紀後來服務於當地的供應、殖民及文化交流,一直到拜占庭時代為止,該城鎮也因此得以度過1100年的時光。它從鐵器時代一直被佔領到拜占庭時代,原本的堡壘是以泥土和木材建造,但隨著堡壘逐漸重要且多瑙河上定期駐軍,他們將其重建為石造堡壘,早在堡壘歷史上,哥德人和匈奴人從北方橫渡多瑙河並攻佔了堡壘,後來再由羅馬人奪回控制。在四世紀初,皇帝君士坦丁增設一座教堂。隨著一系列地震導致多瑙河流向的改變,堡壘越離河流越遠。Halmyris逐漸失去其重要性,最終遭到拋棄。自2010年至2019年,該城鎮由已故教授Mihail Zahariade和Dr。John Karavas領導的「Halmyris考古學國際志工計劃」進行挖掘。

Cantemir Vodă National College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坎特米爾福達國民學院」位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成立於1868年10月27日。該學校樓宇被羅馬尼亞文化及宗教事務部列為歷史古蹟。其中曾就讀的校友包括:喬治·科林斯庫、米爾澤·卡爾特雷斯庫、伊芬·G·杜卡、亞歷山德魯·米羅奈茲庫、盧西安·平蒂利、喬治·米哈伊·薩姆弗里斯庫、伊芬·巴布、查爾斯·德魯許、康斯坦丁·吉勒斯庫、特萊安·拉勒斯庫、瓦西爾·派昂、霍里亞·斯塔穆圖以及伊芬·E·託魯蒂烏等。

聖母安息主教座堂
羅馬尼亞-克魯日縣

位於羅馬尼亞克魯日摩卡的「母親的就寢大教堂」是傑出的羅馬尼亞正教教堂,是羅馬尼亞布蘭科文型風格建築,集文藝復興風格與東正教建築於一身,坐落於阿夫拉姆·雅努古廣場,並與克魯日摩卡國家劇院及阿夫拉姆·雅努古雕像毗鄰。這座大教堂是克魯日、阿爾巴、克里森納及馬拉穆雷斯的大主教駐腳處,向母親的就寢萬福空前。大教堂於1923年至1933年間建造,前後時間大約合共十年,建構於羅馬尼亞舊王國與德國的聯邦時期,克魯日第一任主教Nicolae Ivan 對於提出選址及籌集建造基金,貢獻良多。1923年10月7日,由王子Carol II及首相Ion I。C。Brătianu出席的基礎墊設儀式登場,建構總項目則由建築師George Cristinel及Constantin Pomponiu操刀,他們也為馬拉舍施頓的墓館設計。1933年11月5日,羅馬尼亞總主教Miron Cristea 及德國大主教Nicolae Bălan及克魯日主教Nicolae Ivan參與開建典禮,並請到了羅馬尼亞國王Carol II及王備Michael I 出席開建式。大教堂宏偉的圓頂以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為靈感,並被4座羅馬尼亞布蘭科文型風格的鐘樓環繞,共18根大石柱撐起可觀的圓頂,且主要使用的建築石都由Baciu及Banpotoc 採取。1928至1933年,由當地藝術學院的藝術家Anastasie Demian及其他藝術家操刀,在大教堂內繪製壁畫。

西斯米吉烏花園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科米吉園包括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一個公園,旁邊是一個人造湖。這個公園的建設對布加勒斯特歷史意義重大,它是該市最古老且面積約有5.100多平方公尺的最大公園。公園兩側有十二個重要羅馬尼亞作家的石像,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羅馬尼亞戰場殉難的法國士兵,也有位於門口的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羅馬尼亞犧牲的378名美國士兵的紀念碑。此外,公園還設有一件紀念受死女兒悲痛之母所澆水的雕塑作品。遊客可以透過門口進入公園,也可以坐船在湖上悠遊。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