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羅馬尼亞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40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羅馬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與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和摩爾達維亞接壤。國內擁有一段位於黑海岸邊的海岸線,河流以多瑙河為主要國界,以及黑海流入的保加利亞東岸河流。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是該國第一大城及工商業城市。羅馬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01年至104年的塔裡克人,而今羅馬尼亞之名則是自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國號。該國除了著名的雅典娜劇院、馬拉穆列什木教堂群、錫吉什瓦拉,也分為約41個縣以及布加勒斯特直轄市,面積約238,391平方公里,略小於英國,但是卻是歐洲排名第十二的面積最大國家。該國約9成的人口屬於羅馬尼亞人,而最大少數族群則是匈牙利人與羅姆人,另有韃靼人、諾蓋人及克里米亞韃靼人。羅馬尼亞是世俗國家,將羅曼語族的羅馬尼亞文視為母語,並以英語與法語為外語。此外,該國於藝術文化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繪畫、音樂、體操、服飾、電影等文化遺產,其中以吸血鬼打造的影視作品廣為人知。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0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卡拉塔修道院
羅馬尼亞-錫比烏縣

Mănăstirea Cârța,又稱Cârța修道院,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的馮加拉斯附近,原為熙陵修道會(Cistercian Cmomy)的一個修道院,如今屬於當地的撒克遜社區的基督教禮堂(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它位於奧爾特河(Olt River)的左岸,位於西比烏(Sibiu)和馮加拉斯(Făgăraș)之間,鄰近「Cârța」和「Cârțișoara」兩個村莊。據楊諾斯克(Leopold Janauschek)收集和分析的13至15世紀的熙陵文檔中,修道院的創立時間大約在1202-1203年間之間,並且從1223年阿爾帕王朝的皇家內閣發出的一份文件中可以辨識出修道院的創立時間。另外,由熙陵秩序發出的一份文件,也將創立時間縮短為出現在1198-1208年間之間。這個修道院的克須德尼浸俗(Cistercian monks)是由來自「伊格利斯修道院(Igriș Abbey)」的和尚創立的,並在1494年作廢,當時由「烏爾西尼斯(Ursus of Ursinis)」授予「西比烏牧區(Provostship nullius of Sibiu)」的熙陵修道院(Cârța Abbey)。該修道院導入並輔助發展該地區的法國哥特藝術(French Gothic art)。修道院擁有大約十個村莊,位於今日位於西比烏和布拉索夫之間的奧爾特河(Olt River)及Târnava Mare River河谷之間,其中包括:Cârța,Criț,Meșendorf,Cloașterf,Apoș,Cisnădioara,Feldioara,Colun,Glâmboaca 和Cârța Românească等。Cârța修道院擁有一座塔,而修道院最早的建築則是根據熙陵修道會的傳統使用的耐久性材料,即大多為木材建造,可精準估計於創立時期即已建立,而石頭禮拜堂(oratorium)則於此之後約在1210-1215左右建成,並於1927年因彭圖(Victor Roth)的檢視而被重新發現。此外,教堂和東翼(east wing)在大約1300年左右即完工,南面的工程則持續到兩個世紀之後才完成。Cârța修道院歷史悠久,是一個值得探訪的景點。

羅馬尼亞正教會大主教座堂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2023年的羅馬尼亞東正教主教座堂位於布加勒斯特的梅特羅波瓦山上,被確定為羅馬尼亞的歷史古蹟。它於1655年開始建造,於1659年完工,門面採用布蘭科維諾風格設計。除了宗教節日、週日遊覽外,該教堂的正教禮儀還因其無儀式演唱而受到讚賞。特別的是,1862年,羅馬尼亞總理巴布•卡塔古利坐著的開放式馬車經過此教堂時也曾遭到暗殺。由於教堂內外都裝飾了大量古董,例如巨型吊燈、外部鑲嵌藝術、墻上壁畫以及守護聖人的聖像,因此歷史悠久的羅馬尼亞主教座堂對於旅遊者來說,既是一處重要的宗教參訪地,也是一處充滿古都風情的文化風景。

Dinogetia
羅馬尼亞-圖爾恰縣

Dinogetia曾是古代的培提–德西亞殖民地,後來又成為羅馬堡壘,位於多布拉旁邊的多瑙河右岸,與Siret相連。羅馬堡壘Dinogetia-Garvan位於北多布拉地區,距離羅馬尼亞加拉齊約8公里,距離Jijila公社的加爾萬村2公里。此處發現一座拜占庭的十字架,曾經被羅馬人佔領並改變成為邊界堡壘,由普托米厄記錄在案。它位於Macin、加拉齊、Gura Prutului周圍的弧線中心,最初是一座卡斯泰勒,起到下多瑙河防禦系統的作用。其他重要的羅馬堡壘就有Barbosi和Troesmis。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時代已經很重要,自狄奧克利修牆以來就加固了它,到了安納斯塔西斯和查士丁尼時期,堡壘再次進行了改建。到2世紀末,大移民潮開始,Dinogetia的戰略地位越發突出,尤其是羅馬人放棄了達索省之後。安羅利安、普洛布斯和狄奧克利蒂安都在開展整個多瑙河線的防禦工程,也包括Dinogetia。在晚期古羅馬時期,Dinogetia在省級防禦體系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首先是安納斯塔西斯,然後是查士丁尼加固了堡壘的圍牆。559年Zabergan率領的阿瓦爾和庫特里古爾的進攻給堡壘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考古研究發現了一棟大房子、一座羅馬浴場、一座教堂、一座教堂、一座墓地,這些遺址已經嚴重破壞,因為在羅馬遺址上建了一個封建地。狄奧克利蒂安修建的牆上有14個馬蹄形的塔樓,在Dinogetia發現的建築物包括:太守府、一座大房子、4世紀的教堂、4世紀的羅馬浴場、9世紀的教堂、以及後羅馬帝國印刷的磚塊。公元4世紀目擊到了“指揮官的房子”建立,浴場可能也建立得更早,根據最近的考古發現。還有文字記載,如名譽法令,證實有Milies Scythici,從而證實了該地區的基督教化。其他駐紮在Diinogetia的軍隊包括:Legio V Macedonica、Cohors I Cilicum、Cohors II Mattiacorum、cl。fl。Moesica和Legio I Iovia。直到第6世紀末或7世紀初,堡壘一直有人居住,當時,在福卡的反叛運動中,整個下多瑙河線被斯拉夫部落的壓力擊敗。在這種情況下,Dinogetia也被拋棄了,堡壘也隨之被放棄。經過約翰尼·齊米斯克斯大帝成功打擊基輔俄羅斯人之後,多布拉再次回到帝國,拜占庭軍隊在此時有駐紮,一直持續到12世紀,最終約在1186年才被放棄。發掘發現的9世紀的教堂有金製品和牆壁痕跡,同時註冊了基督的烈士,證實了此地的基督化。

普特納修道院
羅馬尼亞-蘇恰瓦縣

普特納修道院是羅馬尼亞東正教修道院,是創建於中世紀摩爾達維亞的最重要的文化、宗教和藝術中心之一;與許多其他修道院一樣,它是由史蒂芬大帝創建並奉獻的。普特納修道院創建於普特納周圍地區。史蒂芬大帝以其在摩爾達維亞隨處修剪的數十座教堂和修道院而聞名。普特納修道院收藏著史蒂芬(如今已成為朝聖的地方)和他的幾位家族成員的墓碑。聖像的面紗和墓碑被視為史蒂芬大帝時代摩爾達維亞藝術的精粹。正當史蒂芬贏得征服基利亞堡壘的仗之後,於1466年7月10日開始建造修道院,以此為上帝獻上感謝,並將其奉獻給聖母瑪利亞。在第一幢建築物的地基下有許多被埋深的人類,此事證明瞭先前的隱士生活。一個當時的紀錄提到史蒂芬以200個“斯洛特金”為代價交換維科夫·德蘇村莊,並將該土地和收入捐贈給修道院的財政部門。史蒂芬在普特納的墓碑上和他的第三任妻子瑪麗亞·沃伊詹塔一起安葬。普特納修道院在3年內完工,但因摩爾達維亞人參與其他戰役,直到經過了一年才會進行奉獻儀式。1470年9月3日,在史蒂芬以及他所有的家人參與的典禮上,由大主教Teoctist 奉獻了修道院,此後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目前的教堂在1653至1662年間由Vasile Lupu及其繼任者重建。雖然普特納修道院遵循15世紀和16世紀典型的摩爾達維亞教堂的地形規劃,但它擁有許多特徵是17世紀建築的特徵。許久以來,人們認為這個遺址是由一位名叫西奧多的希臘建築師設計的,但根據基利亞紀錄的解讀,這種說法已被證明是錯誤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刺繡是14世紀末製作的墓誌碑,用絲綢和金線編織,編織者是倫比亞的修女沃伊詹塔的女兒Euphima和Euprasijka。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