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羅馬尼亞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40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羅馬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與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和摩爾達維亞接壤。國內擁有一段位於黑海岸邊的海岸線,河流以多瑙河為主要國界,以及黑海流入的保加利亞東岸河流。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是該國第一大城及工商業城市。羅馬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01年至104年的塔裡克人,而今羅馬尼亞之名則是自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國號。該國除了著名的雅典娜劇院、馬拉穆列什木教堂群、錫吉什瓦拉,也分為約41個縣以及布加勒斯特直轄市,面積約238,391平方公里,略小於英國,但是卻是歐洲排名第十二的面積最大國家。該國約9成的人口屬於羅馬尼亞人,而最大少數族群則是匈牙利人與羅姆人,另有韃靼人、諾蓋人及克里米亞韃靼人。羅馬尼亞是世俗國家,將羅曼語族的羅馬尼亞文視為母語,並以英語與法語為外語。此外,該國於藝術文化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繪畫、音樂、體操、服飾、電影等文化遺產,其中以吸血鬼打造的影視作品廣為人知。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ON,EUR

列伊,歐元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40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布加勒斯特凱旋門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馮瑪迪(Arc de Triumf)是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北部基塞萊芙路上的一座凱旋門,由圖特瑞·安東內斯庫設計,於1921-22年建成,1935-36年更新,2014年再次更新,它是紀念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勝利,以及甫爾丹國王與茉莉王妃加冕的象徵。這座凱旋門有大約十八米高,以矩形為基礎,外部的雕像由約·亞勒亞和迪米特里·帕希耶羅等著名羅馬尼亞雕刻家所創作。當時拉蒂亞皇宮(當今羅馬尼亞皇家家族的居所)就位於馮瑪迪的附近,位於赫爾斯特勒夫公園。每年12月起,都會在這座凱旋門下舉行軍事遊行,紀念羅馬尼亞的國慶日。

Colțea Church, Bucharest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大學廣場附近的科特亞教堂是羅馬尼亞基督教東正教的一個紀念性建築,主要紀念三位聖僑耶穌基督的繼承者——聖父、聖子與聖靈。科特亞教堂曾經是科特亞修道院的中心,當地人稱之為「Trisfetitele」。而修道院外,還有科特亞醫院、三座小教堂、其他附屬建築物和科特亞特恩塔(擎在教堂和醫院前方的雕像)。據記載,在1641到1642年間,當時的「Sluger」Udrea就在教堂的南側築起了一座木結構教堂和多座小房間,並以巴爾幹半島的Paraskeva為守護神。在1658年的文檔中曾提及,Udrea將該禮拜堂遺託給他的兄長——高級「Clucer」“科特亞”Doicescu,該教堂隨後被管轄在“Ungro-Wallachia”主教區之下。到1669年,科特亞教堂已經為其周邊區域帶來名聲。而該教堂的建築改造也始於此,經過科特亞家族的同意,和主教區的認可後, Cantacuzino購入了此地,並於1695至1698年期間建造出現今的石結構教堂。該地邊的房子據稱於1696年就已建成,並於1707年完成了醫院的建造。Cantacuzino也曾為教堂提供稅收免除的典都和產業曾經。由於1739年一場大火,整個修道院經歷了嚴重的屋頂和內部的破壞,但同年即重新修葺。此外,1714至1715年間,也圍繞著整個修道院建造了牆壁。而科特亞特恩塔或許就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建造的,位於教堂西側且距離它大約20米遠的地方,人們從塔階下可以進入教堂庭院。特恩塔不僅聽作鐘塔,並擁有時鐘,也可作為火堡來助防火。但是,在19世紀的幾次地震中特恩塔遭受嚴重破壞,在1888年一個街道拓寬時被拆除。科特亞教堂也曾被記載於1702年。1770年,Logothete Necula Mănescu又在教堂前增設了一個新的拱門,其中包含了現存的大型門廊。然而,1888年的時候,它被移除,而那附屬的建築物在大門拱上也能發現一些痕跡。1838年地震之後,有修葺工作於1841年開始展開。內部到1871年由Gheorghe Tattarescu繪製油畫,油畫與模仿大理石的裝飾在內部交替出現,西牆的門廊也貼有Mihai Cantacuzino和他的妻子Maria的捐贈者的肖像。1895年的修葺工作,包含了拿掉外部的泥漿,於是被發現了紅色和黑色的禮拜堂壁畫,據信是Pârvu Mutu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4年的轟炸之後,教堂於1949年開始加固,門廊上的鐘樓也於1950至1955年間重建。1996年又開始了一輪新的修葺。科特亞教堂是一個典型的“Brâncovenesc”建築,它的形狀是十字形的,門廊有稍微擴大,牆壁厚度約為一米,長27.5米,寬約為8.5至11.5米。原本立於堂上的圓頂也經過2000年後的重建。圍繞著堂上與門廊的位置其中有三個中央拱門,拱門有著扭結線釘的紋理、科林帝式頂部、雕像的底座以及著高臺。該鐘樓在堂上的門廊裡,擁有豐富的植物和幾何圖案,包含有兩排聖像和一排半圓形塊畫。唱詩臺的座位則為具有藝術性的雕刻工藝。其中還有四個古老的聖像:聖母婆和耶穌嬰孩,三位聖僑,聖Cosmas和聖Damian以及聖Paraskeva。

沃羅內茨修道院
羅馬尼亞-蘇恰瓦縣

「沃隆葉修道院」位於羅馬尼亞的沃隆葉村,是屬於古羅馬尼亞南部布考維納郡斯奇瓦的著名畫壁修道院之一,斯蒂芬大帝在1488年時以3個月3周的時間建造此修道院,以紀念維斯盧伊的戰役。沃隆葉修道院以鮮明激烈的壁畫著稱,而它的壁上更有在羅馬尼亞稱為「沃隆著藍」的強烈藍色。修道院位於斯奇瓦縣古樸諾傑鎮以南,坐落在沃隆著河谷中。傳說中,此修道院的由來與羅馬尼亞歷史上的兩個人聯繫在一起:它的創始人斯蒂芬大帝與聖·丹利羅森。其中,聖·丹利羅森是此修道院的第一任住持,他的墓地也位於修道院內。該修道院還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清單中,他是摩爾多瓦的彩繪教堂之一。其年代與起源尚不明瞭,傳說中斯蒂芬大帝正處於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戰爭漩渦中,來到沃隆著森林修道院中尋求丹利聖人的忠告,聖人勸其勿要投降,於是在取得勝利後,他如期建立此修道院,以紀念聖喬治節日。沃隆著修道院的餐肖蘭廷(饗宴大廳)形狀是三元拱頂,中間有一座禮堂、屋頂和前廳,1547年摩爾多瓦大主教格里格·羅斯卡在教堂的西端增加了一個外廂,並對教堂外牆作了彩繪。他的功勞也在大門的左邊記錄刻下:修道院還包括紀念聖·丹利羅森、格里格·羅斯卡以及其他教堂及貴族的墓碑。而沃隆著修道院這裡還有一所書法學校,學習文讀、寫及翻譯宗教文本,並產生了兩部重要的羅馬尼亞版本聖經的書本:「沃隆著手稿」在1871年被發現、「沃隆著誦律」於1882年被發現,如今都保存在羅馬尼亞學院中。沃隆著修道院在1775年即被漢堡帝國併吞摩爾多瓦北部後就荒廢,直到1991年又重新恢復原狀,修道院重新居住,建立居室及小教堂、廁所、種植水池、設置養馬場、建立蒙古包等家及遊客住宿。教堂聖喬治其可能是羅馬尼亞最有名的教堂,世界各地皆知其外牆激烈的色彩及保存良好的畫容,而特別為畫容附上深藍色的背景,更是出名。此外,修道院中小窗戶的矩形長條及內部柱子、門洞的反曲瓜型菱角也是哥特式的;1547年西端時的外廂也矗立有一個火紅亭型的哥特式拱門,而壁上也有黃、棕及綠色的陶瓷花紋圖案,具有正面紋飾,包括摩爾多瓦國徽中的螭龍與由西歐中世紀文學中啟發而出的大牙頭牛等著;塔樓上有十六個窗口,以及四個小窗口,門排的屋頂或許維持原狀,那無疑是用板料覆蓋的。

布加勒斯特伯尼亞薩-奧雷爾·弗拉伊庫國際機場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伯尼亞薩-奧雷爾·弗拉伊庫國際機場是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兩大國際機場之一,本名為'伯尼亞薩機場',並以紀念本國出生的航天工程師奧雷爾·弗拉伊庫命名而改今名。2001-2002年間,這個機場每月的乘客量僅有20-30人。但是,BBU機場於2004年改造後,乘客量大增⋯⋯ 從2005年到2018年,總乘客量從大約119,000人增加到大約5,690人,並於2011年大幅增加至大約2,398,911人。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