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塞爾維亞共和國(通稱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和科索沃接壤。約三萬九千至五萬二千年前,塞爾維亞就已有古老的人類遺址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斯塔賽沃文化,約六千年前,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溫查文化開始出現。6世紀早期,拜占庭斯拉夫移民與當地的達契亞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混合興,形成了現代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起源基礎;塞爾維亞由共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除科索沃外總共有29座城市,形成了地方自治政府的基本單位;此外,該國武裝部隊也參加了多個多國維和任務,及主要的軍事裝備生產及出口國。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該國中部的摩拉瓦河谷是從歐洲大陸到小亞細亞和近東最便捷的陸路路線,同時也受到威尼斯共和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貿易、文學和羅馬式建築。塞爾維亞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西裡爾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西裡爾字母也是該國官方文字。塞爾維亞是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背景,現在是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還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值得前往遊玩探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聖天使長米迦勒主教座堂'位於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市中心,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也是該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於1837年至1840年由來自潘切沃的Adam Friedrich Kwerfeld設計,具有巴洛克晚期元素,華麗的內部裝飾中可以找到塞爾維亞聖人的聖髑以及塞爾維亞教會和君主的頭顱。對面的宗主教府於1934年至1935年由建築師盧科姆斯基設計,1979年被宣佈為政府保護的重要文化古蹟。主教座堂是塞爾維亞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參觀。

「Nadežda and Rastko Petrović紀念博物館」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於1974年憲定為文化古蹟,由貝爾格萊德藝術家Ljubica Luković的家人建造,他是Nadežda和Rastko Petrović的姐姐,前期於1928至1935年建成,成為教授的小區。固定資產由房子和周圍的土地組成。紀念博物館的展示今天包括了Petrović家族的豐富遺產,關於Mito Petrović的生活和工作,包括Nadežda Petrović的繪畫和素描、家庭成員的私人信函、Rastko Petrović的藝術品和物品等,由Ljubica Luković捐贈給貝爾格萊德國家博物館,這些物件讓人全面瞭解到他們生活和創作,塞爾維亞近代文化歷史離不開他們。

「公主呂比卡的住宅」位於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由於其文化和建築重要性而被譽為“特殊文化的文物”。該宮殿一直使用至1829年,但考慮到它的歷史和狀況,米洛什·奧布倫諾維奇親王決定建造另一個住宅。新宮殿在建造過程中被稱為“新宮殿”,比“主人的”大得多,更為典雅,它被用來展示1830年奧布倫諾維奇親王獲得“Hatisherif”後經濟的增長和權力的進一步強大。這座建築住宅是19世紀上半葉保存完好的民用建築典範之一,它在1829年至1830年期間建成。根據米洛什親王的計劃,住宅應有兩重用途——一方面是他和家人公主呂比卡,以及他的兒子米蘭和米哈伊洛(後來的塞爾維亞統治者)的家,另一方面也是一座寓所。它是根據哈熱尼瑪的理念和監督建造的,哈熱尼瑪是塞爾維亞建築和建設的先驅,由於貝爾格萊德當時沒有建築活動,米洛什決定從沃登僱傭瓦雷克的建築師哈爾吉·尼馬爾·齊夫科維奇,因此哈熱尼瑪成為塞爾維亞重新建造的第一個建築師,他管理了米洛什的所有建築。公主呂比卡於1830年11月22日在一封信中告知丈夫“他們已在新宮殿安頓下來了”,公元1836年,又建造了一幢單層樓的新型土耳其浴室,它有一個外院,可以通過汽車入口進入,也可以通過寬敞的內花園進入科桑契切夫街。公主呂比卡住宅的正面以藏室的拱形窗為主,基座具有矩形形狀,比例較大;它具有三個級別——地下室,一樓和一樓,地下室由拱形覆蓋,地面和一樓則採用經典磚砌和木構造。四坡屋頂用瓦片覆蓋,有一個八角形的圓頂和八個煙囪。只有兩個柱子面對中央空間,它的地板與周圍的地板一致,都是木製的。該住宅今天已成為貝爾格萊德博物館的一部分,並在1979年被宣佈為一級文物。

「Ružica Church」是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堡垣內的塞爾維亞東正教堂,原建於15世紀初,而現代堂廳則於1869年改建,並於1925年完全重建。它奉獻於馬利亞出生節,由於其位於堡壘內、聖彼得多泉、節日受到大眾熱烈的歡迎,以及非凡的建築外觀,因此被認為是「信徒中最受喜愛的教堂」之一。場所位於東外堡壘,在提拔塔南側的Zindan門和東至Jakšić塔,而古代教堂的建立起源卻一直以來被掩蓋。王宮而它也被改建為火藥庫,歐洲聯軍曾於一戰期間大量摧毀教堂。1918年,塞爾維亞部隊截獲了運往貝爾格萊德的紀念弗朗茨·約瑟一世的銅雕像,並將其熔化為三個教堂鐘,其中最大的鐘至今仍從Ružica教堂的鐘樓重響。內部擁有Kosta Todorović雕刻的意象壁及Rafailo Momčilović繪畫的彩繪畫作,另外由另一位俄羅斯流亡者Andrej Bicenko於1938年完成的壁畫也覆蓋在教堂的墻壁上。此外,到了一戰後,教堂離開軍事功能,同時也開始有僧侶及教士從堂宇管理中執禮職務,定期也有聖巴薩神學院的教授來到Ružica教堂在教堂上主持彌撒。在二戰期間,耶穌像門前的米洛什雕塑也被拆除,且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和教堂前的艾扎瓦廳遭到破壞,但今天卻已重新修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