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塞爾維亞共和國(通稱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和科索沃接壤。約三萬九千至五萬二千年前,塞爾維亞就已有古老的人類遺址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斯塔賽沃文化,約六千年前,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溫查文化開始出現。6世紀早期,拜占庭斯拉夫移民與當地的達契亞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混合興,形成了現代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起源基礎;塞爾維亞由共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除科索沃外總共有29座城市,形成了地方自治政府的基本單位;此外,該國武裝部隊也參加了多個多國維和任務,及主要的軍事裝備生產及出口國。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該國中部的摩拉瓦河谷是從歐洲大陸到小亞細亞和近東最便捷的陸路路線,同時也受到威尼斯共和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貿易、文學和羅馬式建築。塞爾維亞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西裡爾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西裡爾字母也是該國官方文字。塞爾維亞是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背景,現在是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還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值得前往遊玩探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戲劇藝術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也包含了圖書館和歷史檔案庫。圖書館收藏了美術、歷史照片和畫作。該博物館於 1950 年 11 月 28 日,根據塞爾維亞科學文化部的法令創立,而建立一個戲劇藝術博物館的想法源於 1901 年。塞爾維亞戲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博季奇宅',這座宅邸於1836 年由貝爾格萊德的商人米洛傑·博季奇建造,於 1979 年,宅邸被放入塞爾維亞重要文化古蹟保護名單中,並受到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保護。
「社會主義南斯拉夫(Yugoslavia)博物館」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是一座公共歷史博物館,收藏有有關南斯拉夫王國和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文物,以及約瑟夫·布羅茲·鐵託(Josip Broz Tito)的生活紀錄。鐵託的墳墓也位於該博物館的其中一座建築物中。每年約有12萬名遊客參訪,該博物館也是塞爾維亞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約瑟夫·布羅茲·鐵託(Tito)紀念中心中的花園之家,以及展品個人書桌,均要屬於南斯拉夫博物館的組成部分。該博物館的三座建築物,原先都是鐵託紀念中心的一部份。在25梅錫紀念館於1962年5月25日開幕,是由貝爾格萊德市送給約瑟夫·布羅茲·鐵託(Tito)的70歲生日禮物;在那裡展出的是鐵託收到了1962年前的禮品,並且有一個特殊的少年接力棒收藏展覽。1982年11月16日,鐵託紀念中心成立,25梅錫紀念館也成為其一部份。該中心有很多建築物和機構,主要位於貝爾格萊德,但也有分佈於南斯拉夫各地,其中也包括花園之家,住滿了鐵託的靈魂。最終的紀念集合大樓亦是於1984年開放,當中展示了鐵託的獎章和勳章,以及他個人的物品。舊博物館建築物則是由於25梅錫紀念館的開館被命名,記錄了南斯拉夫歷史上的文化、民族誌等等。1980年5月4日,約瑟夫·布羅茲·鐵託(Tito)去世後,就被埋葬於花園之家,屬於鐵託紀念中心的地點。中心收藏了7萬5千件描繪20世紀南斯拉夫歷史的文物,這裡特別強調了約瑟夫·布羅茲·鐵託的生活和工作。此外,展示的展品也包括很多世界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如簡·格裡吉里(Jan Griggier)、克勞德·約瑟夫·韋納(Claude Joseph Vernet)、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繆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還有西班牙的佛朗西斯科·戈亞(Francisco Goya)原創作品《Los Caprichos》、蓋爾博德·範·登叡克候的(Gerbrand van den Eeckhout)“給十分”,以及其他作品。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分裂到近10年之久,該博物館完全封閉,軍隊保安也將被取消。而如今,該場地又再度成為一個一大旅遊景點,有很多人到此為“更好的時代”而來參觀,尤其是5月25日。該博物館曾它分別在1959年和1996年被成立,前者為南斯拉夫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創建的社會主義革命博物館,後者為聯邦共和國政府創建的社會主義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它收藏了“鐵託紀念中心”和“社會主義革命博物館”的文物,而2016年改名為“社會主義南斯拉夫博物館”。南斯拉夫博物館及其周圍的連接建築物面積約為5253平方米,佔地3.2公頃,包括25梅錫紀念館、花園之家和Relay of Youth batons等。
「Ružica Church」是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堡垣內的塞爾維亞東正教堂,原建於15世紀初,而現代堂廳則於1869年改建,並於1925年完全重建。它奉獻於馬利亞出生節,由於其位於堡壘內、聖彼得多泉、節日受到大眾熱烈的歡迎,以及非凡的建築外觀,因此被認為是「信徒中最受喜愛的教堂」之一。場所位於東外堡壘,在提拔塔南側的Zindan門和東至Jakšić塔,而古代教堂的建立起源卻一直以來被掩蓋。王宮而它也被改建為火藥庫,歐洲聯軍曾於一戰期間大量摧毀教堂。1918年,塞爾維亞部隊截獲了運往貝爾格萊德的紀念弗朗茨·約瑟一世的銅雕像,並將其熔化為三個教堂鐘,其中最大的鐘至今仍從Ružica教堂的鐘樓重響。內部擁有Kosta Todorović雕刻的意象壁及Rafailo Momčilović繪畫的彩繪畫作,另外由另一位俄羅斯流亡者Andrej Bicenko於1938年完成的壁畫也覆蓋在教堂的墻壁上。此外,到了一戰後,教堂離開軍事功能,同時也開始有僧侶及教士從堂宇管理中執禮職務,定期也有聖巴薩神學院的教授來到Ružica教堂在教堂上主持彌撒。在二戰期間,耶穌像門前的米洛什雕塑也被拆除,且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和教堂前的艾扎瓦廳遭到破壞,但今天卻已重新修復恢復。
「加澤拉橋」是薩瓦河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最重要的橋梁。它是城市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於歐洲E 75公路上,橫跨該城市中心,連接著貝爾格萊德與南邊的尼什以及北邊的諾維薩德。橋梁由米蘭·德里奇(Milan Đurić)領導的一組工程師設計,並由Mostogradnja公司建造。「加澤拉」橋的名字,在塞爾維亞文中是“瞪羚”的意思。比賽委員會主席多烈·拉薩雷維奇(Đorđe Lazarević)曾說: “這座橋驃驃駿駿地橫跨薩瓦河,就如跳躍的瞪羚”,於是這個名字就定下來了。早在1968年,也就是在橋完工前兩年,該名字就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了。2010年代晚期,曾有建議將橋梁改為布蘭科·派西奇(Branko Pešić)橋,以表彰該橋修建時擔任貝爾格萊德市長的派西奇,但最終名字沒有改變。到1960年代中期,人們已經意識到需要在薩瓦河上另外修造一座道路橋梁,因為唯一的橋,1956年建造的布蘭科橋,已經不復存在了。新橋梁的想法是要連接兄弟情誼和統一高速公路的部分。最著名的工程師們被召集起來,選擇最佳方案。在建築設計比賽提交的項目中,選擇了米蘭·德里奇的設計。1966年,開始建造橋梁,由Mostogradnja公司和Goša公司建造。一年多後,1969年12月17日,兩側橋面被實際地連接了起來。橋梁的測試由「貝爾格萊德廣播電視臺」直播。公民們開玩笑說,測試橋梁的卡車司機應該配備潛水裝備。1970年12月4日,橋梁由南斯拉夫總統約西普·布羅茲·鐵託(Josip Broz Tito)和貝爾格萊德市長布蘭科·派西奇(Branko Pešić)共同嘉許並正式揭開序幕。在那一天,除了橋梁外,貝爾格萊德通過的高速公路、新創建的莫斯塔交解及泰拉齊耶(Terazije)隧道也同時開放。2010-2011年重建2004年,建築部長德拉戈斯拉姆拉奇警告說,尤其是鋼結構,這座橋的狀態很糟,需要立即進行重建。2010年,橋梁的主載體傳出斷裂的消息,因此必須立即開始重建。另外還要增加1500噸鋼材和其他材料以加強建造物。2010年上半年開始施工,2011年下半年完工,這是該橋自1970年修建完成以來的第一次主要重建。由於這座橋梁是E75國際公路的一部分,一天當中出現了不斷的交通堵塞。有時甚至要經過一個小時才能夠通過橋梁。如果是途中的貨載車,大於3.5噸的車輛不允許進入該市,而需要繞到貝爾格萊德環繞道。然而,由於貝爾格萊德環繞道只有一半完工,這對於一些卡車司機來說是一項挑戰。更糟糕的是,曾有一次紅綠燈未亮,導致貝爾格萊德出現了空前的交通混亂。為了加快重建工作,數以百計的工人一晝夜在橋上存在,七天七夜不停地工作。因此,該橋的翻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國家和市政府在重建時開始時有不同意見。國家堅持著該橋突如其來的損壞,必須盡快裝修,而市政府認為最好先完成阿達橋修建工作,然後再來裝修加澤拉橋。在施工時,由於橋下的紙箱城問題的處理不善,歐洲投資銀行也撤回了資金。不過,重建工程沒有發生什麼延遲。重建後,道路擠塞嚴重和經常,大塞到Autokomanda和Dušanovac社區。就在重建之前,該市已經對「薩夫斯卡」街進行了擴建,施工期間,市政府要求司機使用其他橋梁,城市的通勤列車碧歐沃士(Beovoz)也在重建期間免費使用。但是,司機們仍然堅持使用部分封閉的加澤拉橋,導致交通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