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塞爾維亞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塞爾維亞共和國(通稱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和科索沃接壤。約三萬九千至五萬二千年前,塞爾維亞就已有古老的人類遺址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斯塔賽沃文化,約六千年前,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溫查文化開始出現。6世紀早期,拜占庭斯拉夫移民與當地的達契亞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混合興,形成了現代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起源基礎;塞爾維亞由共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除科索沃外總共有29座城市,形成了地方自治政府的基本單位;此外,該國武裝部隊也參加了多個多國維和任務,及主要的軍事裝備生產及出口國。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該國中部的摩拉瓦河谷是從歐洲大陸到小亞細亞和近東最便捷的陸路路線,同時也受到威尼斯共和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貿易、文學和羅馬式建築。塞爾維亞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西裡爾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西裡爾字母也是該國官方文字。塞爾維亞是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背景,現在是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還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值得前往遊玩探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塔馬登公園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達斯馬傑丹公園(Tašmajdan Park)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一座公園,常見俗稱Tašmajdan或簡稱Taš。2010-2011年,整個公園進行了自1954年建造以來的最大規模重建,2021年11月,被宣佈為文化紀念物並受到保護。與毗鄰的教學樓成為『達斯馬傑丹旅遊及大學中心』受到保護的空間文化歷史單位。公園位於貝爾格萊德指定的中心Terazije以東南方向,佔據Palilula自治市的極端西南角,毗鄰著Vračar南部和Stari Grad西部的自治市。範圍內有約1100棵獨立的樹木,品種為61種,面積約76,607平方米。該公園於1862年6月起發生了查庫福泉事件,隨後土耳其政府從要塞對該地進行炮擊,數千婦女和孩子躲避到達斯馬傑丹的洞穴裡;另外,由於公園附近有一座墓園,此處也是葬禮用品和石匠的業務的重要地點,據說也是現代跳蚤市場的前身。2017年11月,日常開放的『Tašmajdan高臺』開始重新整裝,拆除原先作為停車場的柏油路面,重建石板及綠化區,分為左右兩部分,中間有一塊綠化的島嶼;2020年7月宣佈將在首主花園內設立小說家Miloš Crnjanski的紀念碑,2022年3月Miloš Komad雕塑的雕像落成。由於其周邊地區,把 Tašmajdan納入『舊貝爾格萊德』文化歷史結構;而該公園本身也被列為保護的自然區之一,佔地約為5.664平方公里,該自然區屬於米蘭礁砂地床-Tašmajdan,於1968年被確定為受地質保護的自然紀念物,2021年修訂確認後加入國際保護級別3級的清單中。而公園的洞穴約有600-800萬歲歷史,其中留有羅馬引水渠、軍用兵器庫及掩護傷兵的庇護所;此外,也有舊莊家族興建的“冰工廠”,旨在產生“經濾過水紮的冰”作為另類冰塊,以及另一個擬建內有900多種海洋生物的“水槽”。

加澤拉橋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加澤拉橋」是薩瓦河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最重要的橋梁。它是城市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於歐洲E 75公路上,橫跨該城市中心,連接著貝爾格萊德與南邊的尼什以及北邊的諾維薩德。橋梁由米蘭·德里奇(Milan Đurić)領導的一組工程師設計,並由Mostogradnja公司建造。「加澤拉」橋的名字,在塞爾維亞文中是“瞪羚”的意思。比賽委員會主席多烈·拉薩雷維奇(Đorđe Lazarević)曾說: “這座橋驃驃駿駿地橫跨薩瓦河,就如跳躍的瞪羚”,於是這個名字就定下來了。早在1968年,也就是在橋完工前兩年,該名字就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了。2010年代晚期,曾有建議將橋梁改為布蘭科·派西奇(Branko Pešić)橋,以表彰該橋修建時擔任貝爾格萊德市長的派西奇,但最終名字沒有改變。到1960年代中期,人們已經意識到需要在薩瓦河上另外修造一座道路橋梁,因為唯一的橋,1956年建造的布蘭科橋,已經不復存在了。新橋梁的想法是要連接兄弟情誼和統一高速公路的部分。最著名的工程師們被召集起來,選擇最佳方案。在建築設計比賽提交的項目中,選擇了米蘭·德里奇的設計。1966年,開始建造橋梁,由Mostogradnja公司和Goša公司建造。一年多後,1969年12月17日,兩側橋面被實際地連接了起來。橋梁的測試由「貝爾格萊德廣播電視臺」直播。公民們開玩笑說,測試橋梁的卡車司機應該配備潛水裝備。1970年12月4日,橋梁由南斯拉夫總統約西普·布羅茲·鐵託(Josip Broz Tito)和貝爾格萊德市長布蘭科·派西奇(Branko Pešić)共同嘉許並正式揭開序幕。在那一天,除了橋梁外,貝爾格萊德通過的高速公路、新創建的莫斯塔交解及泰拉齊耶(Terazije)隧道也同時開放。2010-2011年重建2004年,建築部長德拉戈斯拉姆拉奇警告說,尤其是鋼結構,這座橋的狀態很糟,需要立即進行重建。2010年,橋梁的主載體傳出斷裂的消息,因此必須立即開始重建。另外還要增加1500噸鋼材和其他材料以加強建造物。2010年上半年開始施工,2011年下半年完工,這是該橋自1970年修建完成以來的第一次主要重建。由於這座橋梁是E75國際公路的一部分,一天當中出現了不斷的交通堵塞。有時甚至要經過一個小時才能夠通過橋梁。如果是途中的貨載車,大於3.5噸的車輛不允許進入該市,而需要繞到貝爾格萊德環繞道。然而,由於貝爾格萊德環繞道只有一半完工,這對於一些卡車司機來說是一項挑戰。更糟糕的是,曾有一次紅綠燈未亮,導致貝爾格萊德出現了空前的交通混亂。為了加快重建工作,數以百計的工人一晝夜在橋上存在,七天七夜不停地工作。因此,該橋的翻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國家和市政府在重建時開始時有不同意見。國家堅持著該橋突如其來的損壞,必須盡快裝修,而市政府認為最好先完成阿達橋修建工作,然後再來裝修加澤拉橋。在施工時,由於橋下的紙箱城問題的處理不善,歐洲投資銀行也撤回了資金。不過,重建工程沒有發生什麼延遲。重建後,道路擠塞嚴重和經常,大塞到Autokomanda和Dušanovac社區。就在重建之前,該市已經對「薩夫斯卡」街進行了擴建,施工期間,市政府要求司機使用其他橋梁,城市的通勤列車碧歐沃士(Beovoz)也在重建期間免費使用。但是,司機們仍然堅持使用部分封閉的加澤拉橋,導致交通擠塞。

Šumice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位於Serbia首都Belgrade的都市社區Šumice位於Voždovac梅爾格裡夫的市政區。另外,還有一個位於該社區內的公園森林也叫做Šumice。Šumice 社區位於大山Pašino Brdo的南東區域,而北部的部分大部分與同名的社區重疊。它以Ustanička街和Vojislava Ilića街相鄰,從而與Konjarnik社區分隔開來;西邊,該公園邊界與Dušanovac社區接壤。在1960年代後期和1970年代初期,該社區就建成了。這個現代的聚落分為兩個部分:南部的住宅樓和北部的小型獨立屋和別墅,1980年代為Blegrade的名人非常受歡迎。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總人口約為6,348人。該區的主要特色包括:Sport Center Šumice(建於1974年,KMF Konjarnik足球俱樂部,籃球和排球隊及其他活動使用);KoŠum的新商業中心(以Šumice命名,但在技術上屬於Konjarnik社區);Srbija酒店;Šumice醫療中心;貝爾格萊德八中。Šumice車輛在城市其他地方都有公共交通便利:公車(17號公車:Konjarnik,Šumice,Autokomanda,Mostarska Petlja,Novi Beograd,Zemun;31號公車:Konjarnik,Šumice,Slavija,Terazije,Square of the Republic,Studentski Trg;ADA3號公車:Konjarnik,Šumice,Braće Jerković,Darvinova,Kumodraška,Autokomanda,Mostarska Petlja,Vojvoda Mišić Boulevard,Ada Ciganlija)、有輪車(19號公車:Konjarnik,Šumice,Crveni Krst,Slavija,Terazije,Studentski Trg;21號公車:Učiteljsko Naselje,Šumice,Crveni Krst,Slavija,Terazije,Studentski Trg;29號公車:Medakovic,Šumice,Crveni Krst,Slavija,Terazije,Studentski Trg)、夜間巴士(31號公車:Konjarnik,Šumice,Slavija,Terazije,Square of the Republic,Studentski Trg)。該森林分為西部和東部兩個部分,通過Vojvode Toze街分隔開來。森林覆蓋的總面積約為4,500平方米,有近9,000米的小徑,超過2,900棵獨立的樹木,其中大多數是山毛櫸,黑青檀木,橡樹和楓樹。由於接連的幾年旱災,2013年幾乎有200棵楓樹枯死,後來就植入了超過300棵幼苗。另外一次重建是在2019年9月開始。新增的物體包括25個開放和封閉的休息亭,棋盤,垃圾桶和兒童遊樂場,同時還安排了一條新的森林小徑。

Church of Saint Anthony of Padua, Belgrade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在貝爾格萊德的佈雷加爾尼奇卡街14號,位於Zvezdara的山脊上,靠近Crveni krst,坐落著一座極其特立獨行的天主教堂,即聖安東尼堂。1925年,聖安東尼堂由波慣尼亞省的方濟會修士建立,紀念聖安東尼去世700週年,為其緬懷而建造。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斯洛文尼亞及中歐建築師Jože Plečnik,即由維也納著名建築師Otto Wagner的學生設計這座建築,後來又成為布拉格大學建築教授。這個想法是由父親Josip Markušić帶來的,他是安德烈聖方濟會的成員,之後也在斯洛文尼亞建造了一座教堂。這座巨大的圓形建築,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寸和形狀,中央基礎計劃和顏色,也就是材料化(磚砌),代表著對古希臘模式的迴歸,也是基督教的發源地,早期基督教和早期拜佔起源,特別是從羅馬,君士坦丁堡,希臘和拉文那等影響,以及後來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中央類型的教堂。聖安東尼主祭壇就設在五脊上,有一尊青銅雕像,由伊萬·梅斯特羅維奇製作,在1935年被放置,象徵著教會的守護者。耶穌和聖母瑪麗的祭壇被放置在北方和南方,視線從主祭壇可見,在此外還有聖安東尼的祭壇,聖約瑟的祭壇以及未完成的耶穌受難祭壇。聖安東尼堂是貝爾格萊德唯一的,獨特的,原創的斯洛文尼亞建築師Plečnik的成就,也是他最重要的神聖成果之一,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它是這個教會種類的罕見例子之一,無論是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它都代表著現代化,也符合貝爾格萊德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建築。由加固混凝土製成的牆壁,內外都上了紅磚,拱門,石質框架,這都符合當時的精神,也超越了其時期的建築風格,展現出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當代建築對於材料的運用。根據這一想法,首先回歸原型,展現基督教的普遍觀念,從西方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的影響中產生了內容的相互作用。除了教堂的崇拜儀式,這裡也會舉行靈���音樂會。聖安東尼教堂於2010年被宣佈為文化遺產。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