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塞爾維亞共和國(通稱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和科索沃接壤。約三萬九千至五萬二千年前,塞爾維亞就已有古老的人類遺址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斯塔賽沃文化,約六千年前,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溫查文化開始出現。6世紀早期,拜占庭斯拉夫移民與當地的達契亞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混合興,形成了現代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起源基礎;塞爾維亞由共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除科索沃外總共有29座城市,形成了地方自治政府的基本單位;此外,該國武裝部隊也參加了多個多國維和任務,及主要的軍事裝備生產及出口國。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該國中部的摩拉瓦河谷是從歐洲大陸到小亞細亞和近東最便捷的陸路路線,同時也受到威尼斯共和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貿易、文學和羅馬式建築。塞爾維亞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西裡爾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西裡爾字母也是該國官方文字。塞爾維亞是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內陸國,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背景,現在是歐洲的戰略交通要地,還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值得前往遊玩探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在貝爾格萊德的佈雷加爾尼奇卡街14號,位於Zvezdara的山脊上,靠近Crveni krst,坐落著一座極其特立獨行的天主教堂,即聖安東尼堂。1925年,聖安東尼堂由波慣尼亞省的方濟會修士建立,紀念聖安東尼去世700週年,為其緬懷而建造。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斯洛文尼亞及中歐建築師Jože Plečnik,即由維也納著名建築師Otto Wagner的學生設計這座建築,後來又成為布拉格大學建築教授。這個想法是由父親Josip Markušić帶來的,他是安德烈聖方濟會的成員,之後也在斯洛文尼亞建造了一座教堂。這座巨大的圓形建築,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寸和形狀,中央基礎計劃和顏色,也就是材料化(磚砌),代表著對古希臘模式的迴歸,也是基督教的發源地,早期基督教和早期拜佔起源,特別是從羅馬,君士坦丁堡,希臘和拉文那等影響,以及後來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中央類型的教堂。聖安東尼主祭壇就設在五脊上,有一尊青銅雕像,由伊萬·梅斯特羅維奇製作,在1935年被放置,象徵著教會的守護者。耶穌和聖母瑪麗的祭壇被放置在北方和南方,視線從主祭壇可見,在此外還有聖安東尼的祭壇,聖約瑟的祭壇以及未完成的耶穌受難祭壇。聖安東尼堂是貝爾格萊德唯一的,獨特的,原創的斯洛文尼亞建築師Plečnik的成就,也是他最重要的神聖成果之一,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它是這個教會種類的罕見例子之一,無論是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它都代表著現代化,也符合貝爾格萊德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建築。由加固混凝土製成的牆壁,內外都上了紅磚,拱門,石質框架,這都符合當時的精神,也超越了其時期的建築風格,展現出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當代建築對於材料的運用。根據這一想法,首先回歸原型,展現基督教的普遍觀念,從西方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的影響中產生了內容的相互作用。除了教堂的崇拜儀式,這裡也會舉行靈���音樂會。聖安東尼教堂於2010年被宣佈為文化遺產。

理想中,1979年開放的新聯軌橋(New Railway Bridge)是索非亞河(Sava river)河岸城市(Belgrade)的第五座橋,同時也是歐洲第一座使用索張斜拉梁(cable-stayed girder system)的鐵路橋。1971年,新貝爾格萊德軌道轉折站(Belgrade railway junction)的計劃得到批準,將新橋與新貝爾格萊德車站(New Belgrade railway station)和預定的中央車站(Prokop)建立起直接聯繫。橋身由Nikola Hajdin和Ljubomir Jeftović設計,約於1975年開始興建,於1979年竣工正式開放通車,長約。2014年,Prokop開始擴建,2016年竣工,2018年7月,舊聯軌橋(Old Railway Bridge)完全淡出客流。目前,新橋單線作業中,正在經歷鐵路更新工程。

貝爾格萊德主要火車站於1882至1885年間根據建築師Dragutin Milutinović的設計而建造,被推舉為重要文化古蹟。直到2016年開業的新貝爾格萊德中心火車站成為城市的主要火車站,也是整個國家最炙手可熱的火車站,2018年7月1日時,為了釋出空間來為貝爾格萊德河濱項目而關閉,並重新定位為博物館。在2016年至2017年時,客運火車逐漸轉移至新的Prokop站,2017年12月時,大部分國家鐵路交通被轉移至新的火車站,只剩下國際火車和前往諾維薩德的兩列火車在舊站停靠。2018年6月30日晚上9點40分,最後一列前往布達佩斯的國際列車340出廠後,該主站停止運作,國際火車則轉移到Prokop站,前往巴爾的地車改為停靠在鐵金刀車站。

「Manjež公園」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市中心,是一座公園,位於Nemanjina、Resavska、Kralja Milana和Svetozara Markovića街之間。公園的東北角是Cvetni Trg小廣場,東邊是一座新酒店希爾頓,南東是熱鬧的Manjež小廣場,與它隔壁的是塞爾維亞國家銀行大樓和背後的斯拉維偕廣場。在這些建築物後面,西側是建有軍事建築,包括貝爾格萊德市博物館將來的位置,以及在1999年NATO對塞爾維亞的空襲中部分被拆除的南斯拉夫國防部大樓。公園的名字來源於位於該地的皇家騎兵警衛隊,或「manjež」,至少早於1834年的時候已存在,當時是塞爾維亞建築先驅尼古拉·齊夫科維奇建造的火藥庫。早在1854年,這座庫就已經搬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建築物——一座騎術學校,也是根據齊夫科維奇的設計進行建設。旁邊還建造了馬倉。根據1923年貝爾格萊德市的總佈劃,原定將該地作為一座公園來規劃。據此,皇家騎兵警衛隊一直居住在該地直到1931年,公園開始建設,1933年完工。公園的設計者是現代景觀設計先驅阿歷克山大·克爾斯蒂奇,是世界大戰間期唯一保留在城市中的綠廊之一,設計風格處於古典風格。原名為「威武榮耀的皇室、繼承人彼得」,2020年,一個住在貝爾格萊德的拉什卡亞裔社會「Milunka Savić」,替Savić向市議會提議,在公園裡興建一座紀念碑。公園形狀正方形,擁有兩條對角線路徑,也充當重要的側行行人通行路徑。公園面積約為,有253棵各種植物,另外還有幾座重要的雕塑,有紀念雕塑,也有裝飾性雕塑。當塞爾維亞和波蘭於2010年簽訂文化互助協定,塞爾維亞文化部和波蘭文化部與國家遺產部時,在公園設置了一座法蘭西―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法蘭採·蕭邦的雕像,以紀念他出生200週年紀念日。公園的北部延伸出處是南斯拉夫劇院,它位於以往皇家騎兵警衛隊的馬倉位置,這是一座簡單的兩層建築,建築基底勁長,成為國家劇院劇團的家園,因為本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受損。1920年1月上演了第一場表演,同年,在此開設了一家傳統的塞爾維亞kafana,名稱為「Kod tetka Jele」,1936年改名為新建公園的名稱。幾十年來,這家酒吧都被視為一個很有尊嚴的活動場所,常被藝術家、政治家、領導人和外國人參觀。小提琴家斯特凡·米倫科夫尼克將Manjež稱為「真正的塞爾維亞kafana和城市的靈魂」,而演員萊德·謝爾碧奇亞稱它為「舊時貝爾格萊德的鏡子,我希望記住它。」同時,在屋頂和車門入口上方有兩座方形塔,整個入口部分凹進去,留出一個小的橋牌,彷彿連接公園與斯拉維偕廣場一樣的「piazetta」。公園的正門外側是兩座「前臺」,突出的建築物,形狀像方形塔,頭頂環繞一圈圓頂,外側的建築物上滿裝飾有雕像,象徵著胸甲或紋章,另外更有隆起的窗戶,裝飾性的分開花珠和紋章,由塞爾維亞王國的紋章組成,為了更大大增加建築物的軍事功能,有著額外的外側裝飾,如盔甲或盾牌。建築物於1992年指定為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