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SGD
新加坡元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65
電壓
230V
插座別
新加坡共和國,又稱獅城、星洲,位於東南亞的城邦島國,面積約728平方公里,以花園城市之美名聲響叮,於1819年取得英國的殖民權後,開始發展交易站和殖民地,漸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新加坡濱海地區周圍為南海、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新加坡人口以華人為主,另有泰米爾、馬來等各族,是一個多語言、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語言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及泰米爾語,各宗教也得到尊重和包容;新加坡交通便利,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吸引許多來自中國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也是亞洲重要的區域教育樞紐;另外,新加坡的水上活動如游泳、帆船、水球和桌球、射擊均處於全亞洲最頂尖水平,菜餚上則反映出新加坡文化起源於馬來西亞的種族多樣性和百年文化互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SGD
新加坡元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65
插座別
昭南神社,位於新加坡馬力奇蘇閣湖,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在新加坡的佔領地建造的神社。約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官方投降前,他們便決定將神社摧毀,害怕神社會被英國再次佔領時玷汙。雖然2002年國家遺產委員會將近處森林稱為歷史遺址,但由於強流、野生動物也禁止公眾進入遺址參觀。在這場戰爭中,以日本5軍工兵隊指揮官田村泰次為負責人,為了紀念在日本徵服新加坡中墜落的軍隊和軍事人員而建立這座昭南神社,同時它也被視為是日本統治下亞洲南部最優秀的神社,僅次於東京的明治神社。
Jamae Mosque是新加坡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位於Central Area內Chinatown區的South Bridge Road上,於1826年成立。它也被稱為Chulia Mosque,是坐落在主要是華人地帶的鄰居Sri Mariamman Temple的旁邊,Mosque Street可能是以它命名。大約在1800年代末,由印度Coromandel海岸來的Tamil Muslim Chulias創立了加邁清真寺,是他們三間清真寺中的第一間,其餘兩間分別位於Telok Ayer Street的Al-Abrar Mosque和Nagore Durgha 。1974年11月19日,加邁清真寺被宣佈為國家紀念碑。幾乎建築物保持自1835年完工以來的樣態,但也於1996年進行維修工程。加邁清真寺裡有一座裝飾精美的塔,導向麥加。其歷史性使它成為紙面遊記的熱門景點,從19世紀到今天仍可見到這樣的照片,可從Chinatown MRT站很容易前往加邁清真寺。
怡豐城位於新加坡港灣區,是新加坡最大的購物中心,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總樓面面積約150萬平方英尺,於2006年12月1日開放,原址為新加坡世界貿易中心的展覽館,2003年淡馬錫控股公司旗下的豐樹產業投資約4.17億星幣重建。怡豐城鄰近港灣中心、聖佔姆士發電廠、新加坡郵輪中心,並可以透過港灣地鐵站前往聖淘沙島、聖淘沙捷運、聖淘沙人行步道。
目前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馬斯熱爾 · 達魯爾 · 古夫蘭清真寺位於新加坡坦皮尼斯。該清真寺佔地面積約5910平方米,距離坦皮尼斯汽車交換站約300米,毗鄰新加坡“烏節花園”。馬斯熱爾 · 達魯爾 · 古夫蘭清真寺於1990年12月竣工, its正式典禮於1991年7月12日由馬普節克拉席GRC的成員--哈吉·烏思曼·哈容·尤索夫主持。最初,清真寺外牆採用棕色磚砌而成,被形容為“牆體交互作用”。在與社區協商後,在尖塔上增加了一個圓頂,以及窗戶和入口處的伊斯蘭幾何圖案。由於1998年清真寺外牆結構破壞,該清真寺後來外表被覆蓋上淡藍色塑料板,這使當地居民稱之為“藍色塔樓”。2016年9月,該清真寺關閉以進行翻新工程,並於2019年3月22日重新開放。翻新和擴建工作使清真寺的容量得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加上原先清真寺的4500人容納量,其重新開放後可容納5500人,超過了阿斯利金清真寺的5000人容納量,使其成為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另一座清真寺將在坦皮尼斯北方建設,以進一步緩解負荷。 該清真寺四通八達,可從坦皮尼斯地鐵站、坦皮尼斯班車交換站抵達;搭乘私家車前來的遊客可在清真寺的地下停車場及附近烏節花園停車場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