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人氣景點一覽

基本簡介、旅遊資訊、嚴選人氣景點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歐洲 斯洛維尼亞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斯洛維尼亞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6

電壓

230V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Recommended Cities 推薦城市
Country Introduction 國家簡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通稱斯洛文尼亞,位於中東歐,面積約20,273平方公里,人口約205萬,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為212個自治市鎮。斯洛維尼亞受到南歐的意大利及東南歐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歷史與文化影響,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7%,工業產值約為農業產值的5倍以上,但依賴於進口。作為面積狹小的中歐國家,斯洛文尼亞卻吸引許多遊客,有3項世界遺產,其他6項落入預備名單,交通們也較有規劃,大多數去往巴爾幹半島和亞德里亞海的遊客都經過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屬南斯拉夫語支,另有匈牙利語和義大利語在部分城市享有官方地位。斯洛維尼亞有多個國家及休假節日,還有一些公共活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6

插座別

C型-歐規雙圓孔
F型-雙圓孔(+接地夾)
Tourist Attractions 熱門旅遊景點
Dovžan Gorge
斯洛維尼亞-特爾日奇

德夫贊峽谷與從Tržič 到Jelendol 的路段 由Tržič Bistrica 河流穿越的德夫贊峽谷, 「德夫贊峽谷」是斯洛文尼亞的一個峽谷,由Tržič Bistrica 河流沖切出來。河流穿過白色石英細碎塊上的獨特瀑布。這些大塊石頭從樹杈上方的Pine Cliff 崩塌下來,以其陡峭的山坡而得名。峽谷很壯觀,因為有六座高大的石塔,稱為Kušpergar Towers,在這裡設置了攀登區。有地質步道、Dovžan Gorge 森林自然步道、山徑、風景步道以及一條到抗日潛水輸出點的步道都穿越著峽谷。在小屯村的Čadovlje 處,有一個有1766 年挖掘出來的雁式烘烤爐的Jamenšnik 農場,它是Karawanks 建築及民族史文物的一個獨特示範。由於是植物和動物化石的獨特遺址,德夫贊峽谷在1988 年被宣佈為斯洛文尼亞的一個自然紀念碑,位於Tržič 北部,沿著從Tržič 到Jelendol 的路線。德夫贊峽谷結合了不同礫巖、石灰岩、砂岩和黏土,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一系列的擋水瀑布,石塊均為石英礫巖。它也是覆蓋著蘇格蘭松林的Pine Cliff,由石英礫巖組成。 沙岩 沙岩是峽谷表現出來最年輕的石頭, 它在下二古紀形成,具有大範圍的夜晚溫差和少量降水的沙漠氣候的特點,大塊石頭在天氣情況的影響下破碎成為小碎塊或沙粒。這些沙粒與粉沙和黏土被鞏固成新的岩石。 多維梳羊髮灰巖 多維梳羊髮灰巖於德夫贊峽谷 該巖體得名於義大利的Tarvisio,在那裡人們首次觀察到它。後來發現,德夫贊峽谷擁有大量的同一岩石。它比沙岩稍老,約有2.6 億年歷史。它在廣大的石灰岩地區上升到海平面時形成的。由於強烈的構造力,這個岩石被打碎和壓碎,更小的碎塊積累在陡峭的岸邊。由於重力,礫石物質不斷地從小海里滑落下來,帶著淤泥、沙礫和黏土入海。這些細小物質與石灰礫混合,形成多維梳羊髮灰巖。 石灰岩 石灰岩是德夫贊峽谷唯一含有化石的岩石。峽谷中最典型的化石是紅毛藻、藻類、甲殼類動物和蛋形有孔蟲。 石英礫 石英礫於德夫贊峽谷 火山石是峽谷中最強大也是最古老的岩石。它與峽谷所有的岩石一樣,也是一種沉積巖。與多維梳羊髮灰巖一樣,由於大地仰賴淺海,河流從陸地沖刷來載著沙礫和黏土,最後形成了礫石,石塊表面非常圓滑,表明它們的旅程很長,它們緊密地擠在一起,中間膠漿是粉碎的石英沙子。

Rožnik Hill
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市

Rožnik山位於盧布爾雅那西北部的羅茲尼克區和西什卡區,與提沃利城市公園一起形成提沃利·羅茲尼克山·西什卡山景觀公園,是居民前往的熱門遠足、跑步和郊遊地。『訪禮教堂-「羅索萊特康拉山」』在1326年被列入書面記載,其斯洛伐克語名稱是德文名稱「羅森堡」的譯音,原意為中古德文「Rôse」意指「玫瑰」和「Berc」意指「山」的合成詞。Rožnik山有兩座峰,分別稱為西什卡山和康卡爾山。康卡爾山以前稱為「上羅茲尼克」,與山基的「下羅茲尼克」(有一家名叫Čad的小酒館)形成對比。康卡爾山上立著訪禮教堂和一家小酒店,作家伊萬·康卡爾(Ivan Cankar)曾在1910年至1917年期間住在這裡。在山的南坡,是盧布爾雅那動物園。此處也會有節日活動舉辦:5月1日 —— 適逢勞動節,在康卡爾山篝火,並在附近的草地舉行節慶;6月21日 —— 夏至,在康卡爾山燃燒篝火,以讚揚選為科雷斯尼克獎受獎者,以紀念支那多神教的神祇Kresnik,藉此喚起支那多神教在基督教化前的儀式;12月26日 —— 在訪禮教堂前為聖史蒂朋日的馬祝福。羅茲尼克山上的訪禮教堂「ad Rosoletum Collem」記載於1326年,其斯洛伐克語名稱是德文名稱「Rosenberg」(由中古德文「Rôse」'玫瑰'和「Berc」'山'構成的合成字)的譯音,近代德語中這座山被稱為「Rosenbach」。山頂上有兩座峰,分別稱為西什卡山和康卡爾山(前稱「上羅茲尼克山」),康卡爾山上立著訪禮教堂,以及該作家伊萬·康卡爾(Ivan Cankar)曾經住過的小酒館。羅茲尼克山是居民前往的熱門遠足、跑步和郊遊地,除了提沃利城市公園,它也與萊加納市中心形成而成為提沃利·羅茲尼克山·西什卡山景觀公園。該山的南坡上面是盧布爾雅那動物園。每逢節日,都會在康卡爾山上舉行篝火活動,或為勞動節、夏至、聖史蒂芬節等節日祝福馬匹。

貝特納瓦府邸
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

於1319年,北斯洛維尼亞馬裡博爾附近的Betnava Mansion首先被提及,名為Wintenaw。16世紀時,它已經變成一個有堡壘和護塘的文藝復興洋館。它曾經歷過許多所有者,包括Herberstein、Khiessl、Auersperg、Ursini-Rosenberg和Szekely等貴族家庭,並且黃金Herbertstein把它轉換為一宗新教止遊處,並有一座禮拜堂和墓園。1784年,洋館被重建為晚巴洛克式的佛羅倫斯風格,以時尚的維也納風格。洋館的西翼有一個獻給聖十字架的禮拜堂,而其他重要的細節包括聳立的樓梯導向一個主廳,主廳裡有一副大約在1780年開掛的晚巴洛可錯視天花板壁畫,是一位不明藝術家的作品。朝西的主門牌房與19世紀的英國鄉間公園毗鄰。洋館的現任所有者是馬裡博爾的主教館,2011年該護持文化遺產機構對其因未能妥善維護地點並保護在考古挖掘中發現的建築物而提出批評。

Hradecky Bridge
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市

「赫拉德恰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曲面橋之一,也是斯洛文尼亞唯一保留的鑄鐵橋,也是當地最寶貴的技術成就之一。它跨越位於利布爾雅那的盧布爾雅那河,被譽為優雅,非常現代、經濟的建築。因為後來它被用來從利布爾雅那醫院接送死者到停屍房,被稱為“停屍橋”,但依然保留著美麗且完美的技術水準。歷史已經見證了它的兩個名字存留下來。自2011年,它位於Hren街的延長線上,凱拉科河岸與格魯登河岸之間,連接Trnovo區和Prule區。它有三座樞軸形拱門,每個拱門都由兩部分組成,在拱門的最高點,通過槽位拱的原理用螺栓連接。技術上,它的表現遠超英格蘭的鐵橋。元件用螺絲連接,而不是用楔子,並且用增強杆和中空元件代替實心柱,於是橋樑變得更輕,但卻也更穩定。根據維也納高級工程師約翰·赫爾曼的計劃,赫拉德恰橋是由多夫工廠(靠近Žužemberk)的奧爾斯伯格鑄鐵廠於1867年製造成的,安裝在利布爾雅那的第一座鑄鐵橋,就是今天的「皮靴橋」的位置。它以前利布爾亞納的市長約翰·內波穆克·赫拉德奇基憑藉建橋的突出功勞而命名。1931年,當建築師祖·普萊奇尼克規劃新的皮靴橋時,他將赫拉德恰橋遷到更下游的位置,靠近利布爾雅那的前停屍房,附近有Zalog街。原來的煤氣燈被裝飾性的尖錐體代替了。2004年,它被封閉,2009年在它旁邊建了一座人行橋。2010年,它從原處被取下,進行翻修,2011年被遷移到現在所在的位置。它現在只供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使用。 赫拉德恰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曲面橋之一,也是斯洛文尼亞唯一保留的鑄鐵橋,跨越盧布爾雅那河,曾被譽為優雅、現代、經濟的建築。後來它被用來從醫院接送死者到停屍房,於2011年遷移到Hren街延長線的凱拉科河岸和格魯登河岸之間,連接Trnovo區和Prule區,僅供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使用。橋上共有三個樞軸形拱門,由螺栓連接,用螺絲連接元件,以及用增強杆和中空元件代替實心柱,使之輕巧而穩固,由維也納高級工程師約翰·赫爾曼於1867年在靠近Žužemberk的多夫工廠製造成,以前利布爾亞納的市長約翰·內波穆克·赫拉德奇基命名。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