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6
電壓
230V
插座別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通稱斯洛文尼亞,位於中東歐,面積約20,273平方公里,人口約205萬,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為212個自治市鎮。斯洛維尼亞受到南歐的意大利及東南歐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歷史與文化影響,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7%,工業產值約為農業產值的5倍以上,但依賴於進口。作為面積狹小的中歐國家,斯洛文尼亞卻吸引許多遊客,有3項世界遺產,其他6項落入預備名單,交通們也較有規劃,大多數去往巴爾幹半島和亞德里亞海的遊客都經過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屬南斯拉夫語支,另有匈牙利語和義大利語在部分城市享有官方地位。斯洛維尼亞有多個國家及休假節日,還有一些公共活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6
插座別

聖蘭納德教堂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北部耶舍尼采鎮的羅馬天主教總教區所屬的教堂,它建於15世紀中葉,主導聖莫納萊·聖蘭納德,曾於1524年經過第一次重建,但是在18世紀初以巴洛克風格重新整修。巴洛克時期的天花板裝飾、原有的哥德式平面圖以及通往鐃鈴樓的哥德式門廊等都沿用至今。20世紀30年代,西側外牆上的十字架及復活基督雕像,屬於表現主義風格的重建方案,主要由建築師Dragotin Fatur及Miro Kos執行。60年代,由Ivan Pengov改建的管風琴匣是於斯洛維尼亞的聖維特製造,東方半圓形窗以及南面窗戶的彩繪玻璃於1969由Zagreb建造,是以Pengov的設計製作。當地藝術家如Tone Kralj, Matevž Langus和Ivan Vavpotič的繪畫也被納入該教堂內。

是在斯洛文尼亞北部城市耶森尼采的大卡託什卡貝拉村的「聖若非與聖艾爾布因教堂」,是一座主祭廿六個世紀的聖若非與聖艾爾布因教友,位於該村,於1361年主祭,原來的教堂早於六世紀,之後因教會被土耳其破壞,於1486年主祭。由於改朝換代,一些對抗仍在教堂發生,之後清教徒就被逐出地區,於1691年,獲頒貴族特權。至1752年教堂已老舊病敗,被決定用當今的教堂取代,為Matija Perski擬訂的建築設計,於1754年開始籌備,七年後建成想要於1761年的聖彼得聖保祿節祝禮,卻發現早於兩天前,當地60屋落成火災,包括教堂,改修花了十年,於1771年由Ljubljana 主教Johann Karl von Herberstein主祭,獲賦特權,及1789年大地滑坡災難,後將改建一個簡單裝飾的巴洛克祭壇,Ignacij Arer 的玫瑰禱文祭壇及Alojzij Goetzl16站路津,1875年成為耶森尼采教區的分部,晚於兩年於1875年5月2日被閃電擊,葬祭儀利伯文丁死亡。之後再度修繕,Matevž Goričnik繪製屋頂及Matej Sternen重繪內部壁畫,1903年於Tirol購買Kaestner的壁畫,然後於1906年,A。Rovšek製做大理石祭壇。1916年由於戰爭原料的需要,奧匈吃士兵奪走鐘聲,一年後,1917年8月14,教堂及村莊被意大利空襲,破壞尤甚,六年後才重新修繕鐘塔,至今屋頂及鐘塔已重做四次,1986年11月16日晚上祝禮鐘聲,1990年修復教堂外觀,1998年2月8日第五次主祭祭壇。

位於斯洛維尼亞城市Celje的水塔是由石頭建造,擁有圓錐形屋頂的建築物。「Celje Water Tower」是Celje鎮牆中完好無損保留下來的一部分,建於1451年,於16世紀重新設計的。自2010年以來,這座建築物被指定為當地文化標誌,由當地政府加以保護。

「Sveta Gora」是斯洛維尼亞西部的Nova Gorica市的一個住宅區,位於Soča谷以及Banjšice Plateau西南方。1539年,來自Grgar的牧羊人Uršula Ferligoj在一場幻覺中看到聖母命令她向人們宣傳,讓他們在此地建造一座教堂。1917年5月,Sveta Gora成為奧地利及義大利軍事衝突的戰場,Skalnica Road沿著山坡一路向上是數個奧匈帝國的碉堡,通往山頂的方海會修道院。2006年,Sveta Gora的管轄範圍從Solkan與Grgar解除,成為獨立的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