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386
電壓
230V
插座別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通稱斯洛文尼亞,位於中東歐,面積約20,273平方公里,人口約205萬,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為212個自治市鎮。斯洛維尼亞受到南歐的意大利及東南歐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歷史與文化影響,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7%,工業產值約為農業產值的5倍以上,但依賴於進口。作為面積狹小的中歐國家,斯洛文尼亞卻吸引許多遊客,有3項世界遺產,其他6項落入預備名單,交通們也較有規劃,大多數去往巴爾幹半島和亞德里亞海的遊客都經過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屬南斯拉夫語支,另有匈牙利語和義大利語在部分城市享有官方地位。斯洛維尼亞有多個國家及休假節日,還有一些公共活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EUR
歐元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386
插座別

龍橋位於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跨越盧布爾雅那河,位於Kopitar街與Ressel街之間,位於沃德尼克廣場北側,是20世紀初,盧布爾雅那歸屬於奧匈帝國時建造的橋樑,現在也被定為歷史技術紀念物,主要是為了機動車輛而設計,最初稱為「紀念皇帝弗蘭茲·約瑟夫一世之橋」,1919年7月更名為「龍橋」,在1882年之前,Butchers橋與Ressel廣場也是該地的標誌,以及1901年10月龍橋開放儀式時的郵戳照片,橋上也有龍的雕像,龍形橋是Ivan Hribar 當局期間該鎮的改造行為的一部分,用來取代1819年建造的老橡木橋「Butchers橋」,由於1895年受到強烈的地震破壞,才建立新的龍橋,是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 Janez Koželj 教授於2010年表示,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新的靜力計算,是以維也納為中心,而不是受著名建築師 Otto Wagner 學校畢業的公司建築師的設計之下改以盧布爾雅那來施行,因為若是不成功帶來的後果也會較小;但是同時也採用了奧地利工程師Josef Melan的專利,工程剛開始於1900年7月1號,最初由奧地利工程師Alexander Zabokrzycky主持工作,受Ljubljana的 Filip Supančič協助;後來由盧布爾雅那的建築師Ciril Metod Koch接手這個工作;開放龍橋時,有許多重要嘉賓蒞臨,包括Zaninović,Melan以及Brausewetter,並由祝福禮司儀式的,盧布爾雅那總主教於1901年10月4號正式落成;最終的工程直到1907年才完工,龍的設計是由Zaninović設計,並在維也納A.M. Beschorner生產,龍橋是歐洲最早建造的鋼筋混凝土橋,並且是為數不多的維也納Secession風格的例子之一,橋長約七十米,由Jurij Zaninović所設計,他明示混凝土及龍雕像以及護欄的格式,是城市的象徵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橋的四個角落有四個龍的雕像,此外也有十六隻小龍安置於其他位置,據說時間久遠的Jason是這個城市的創始者,他與他的亞倫夥伴們擊殺了一隻龍,是這四個龍雕像之一,據說,如果處女穿越龍橋的話,龍尾巴就會搖晃,而當地人也給它趣味性的稱呼「婆婆」,因為它有種熱情的氣息。

斯巴索羅姆修道院,又稱老教堂,是斯洛維尼亞盧伊布拉納的一座天主教副教堂,也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最早見記載於1370年,當威尼斯多傑約翰和哈布斯堡的勒普諾德三世和亞歷山德三世在它前面於1370年10月30日簽訂和約的時候,同意以75000福林作為賠償,歸返都靈城。1526年,它的財產捐贈解放基金,用於提升城市對土耳其進攻的防禦。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它有時會作為新教崇拜場所,1618年,因斯洛維尼亞反新教改革而恢復為羅馬天主教堂。1825年,曾經受到火災損壞而復修好多次。其中一些原本的羅馬式樣式仍然保存,如北面的門。1933至1936年間,教堂調重新設計,並於2009年納入斯洛文尼亞文化遺產名單,號列為2000號文化遺產。此外,像聖巴多羅梅節這樣的假日,這裡的街頭會售賣姜餅,陶器,及龍骨籃子等手工製作品,還會有舞會及街頭遊行,吸引了大批的群眾。

德夫贊峽谷與從Tržič 到Jelendol 的路段 由Tržič Bistrica 河流穿越的德夫贊峽谷, 「德夫贊峽谷」是斯洛文尼亞的一個峽谷,由Tržič Bistrica 河流沖切出來。河流穿過白色石英細碎塊上的獨特瀑布。這些大塊石頭從樹杈上方的Pine Cliff 崩塌下來,以其陡峭的山坡而得名。峽谷很壯觀,因為有六座高大的石塔,稱為Kušpergar Towers,在這裡設置了攀登區。有地質步道、Dovžan Gorge 森林自然步道、山徑、風景步道以及一條到抗日潛水輸出點的步道都穿越著峽谷。在小屯村的Čadovlje 處,有一個有1766 年挖掘出來的雁式烘烤爐的Jamenšnik 農場,它是Karawanks 建築及民族史文物的一個獨特示範。由於是植物和動物化石的獨特遺址,德夫贊峽谷在1988 年被宣佈為斯洛文尼亞的一個自然紀念碑,位於Tržič 北部,沿著從Tržič 到Jelendol 的路線。德夫贊峽谷結合了不同礫巖、石灰岩、砂岩和黏土,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一系列的擋水瀑布,石塊均為石英礫巖。它也是覆蓋著蘇格蘭松林的Pine Cliff,由石英礫巖組成。 沙岩 沙岩是峽谷表現出來最年輕的石頭, 它在下二古紀形成,具有大範圍的夜晚溫差和少量降水的沙漠氣候的特點,大塊石頭在天氣情況的影響下破碎成為小碎塊或沙粒。這些沙粒與粉沙和黏土被鞏固成新的岩石。 多維梳羊髮灰巖 多維梳羊髮灰巖於德夫贊峽谷 該巖體得名於義大利的Tarvisio,在那裡人們首次觀察到它。後來發現,德夫贊峽谷擁有大量的同一岩石。它比沙岩稍老,約有2.6 億年歷史。它在廣大的石灰岩地區上升到海平面時形成的。由於強烈的構造力,這個岩石被打碎和壓碎,更小的碎塊積累在陡峭的岸邊。由於重力,礫石物質不斷地從小海里滑落下來,帶著淤泥、沙礫和黏土入海。這些細小物質與石灰礫混合,形成多維梳羊髮灰巖。 石灰岩 石灰岩是德夫贊峽谷唯一含有化石的岩石。峽谷中最典型的化石是紅毛藻、藻類、甲殼類動物和蛋形有孔蟲。 石英礫 石英礫於德夫贊峽谷 火山石是峽谷中最強大也是最古老的岩石。它與峽谷所有的岩石一樣,也是一種沉積巖。與多維梳羊髮灰巖一樣,由於大地仰賴淺海,河流從陸地沖刷來載著沙礫和黏土,最後形成了礫石,石塊表面非常圓滑,表明它們的旅程很長,它們緊密地擠在一起,中間膠漿是粉碎的石英沙子。

「傑克橋」位於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跨越喬達沙茨卡河,現有的橋樑於1903年興建於一個原先的木橋所在地,橋名分別源自於此處一個名為「na Jeku」之附近碼頭以及前Razorec Inn旅館,它曾位於當今Eypper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