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ZAR
蘭特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27
電壓
220V
插座別
南非共和國,通稱南非,位於非洲南端,是一個擁有約六百萬人口、世界第24大的國家,非洲以及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旅遊是南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因此有大量的收入來自旅遊業。國內有超過700家飯店、2,800多家賓館與旅館,以及約10,000家餐館。2015年來到南非旅遊的外國遊客約有89萬人次。生態旅遊、文化觀光和各種美食都是南非旅遊增長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ZAR
蘭特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27
插座別

「聖康斯坦丁和赫倫教堂」是約翰尼斯堡的一座歷史悠久的歐洲東正教會,由建築師海爾曼·卡倫巴赫設計,於1912年興建。它是南非文化遺產資源機構保護的景點。白色的牆壁是由海爾曼·卡倫巴赫設計,他是當時馬哈特馬·甘地的親密朋友和崇拜者。由於19世紀有許多希臘人移居到尤迪維爾和貝雷亞,故而需要建造一座教堂。這個社區把£3300(大約為42105紐元)由婦女慈善協會,大主教尼克多莫斯·薩裡卡斯和大主教亞他那修·尼古洛普洛斯特集資6年後於1912年完工。卡倫巴赫為希臘人建造的教堂以各種不同的屋頂形式表現出拜占庭風格,而且並非以相同的角度設計,它們與外面的三層高拱頂很完美的融為了一體,內部是藍色漆上的。新建的教堂於1913年1月5日落成啟用。這座教堂是為皇帝聖康斯坦丁和他的妻子聖赫倫而設立的。現在希臘教徒正在減少,他們來自很廣泛的地區,這是城市裡的三個希臘歐洲正教教堂之一。教堂也是南非文化資源機構保護的景點。

「費利格爾恩自然保護區位於南非比勒頓以東的布龍伯格西邊,以往屬於霍特比斯普牛哥特 304 農場的一部份。從舊空拍照片可以看出,其淺灘平原被用來耕作農田,其餘的則被用來飼養牛。該保護區為布龍區保護區的西部地區,於 1980 年被正式宣佈為保護區。其最高峰值為保護區的北部的「狼頭山」。該保護區的動物生活多樣,像貓鼬、管鼻貓、野兔、豪豬、猩猩熊、樹貓、小斑貓和小斑獾等較細小的哺乳動物難以觀察,但可以觀察到它們留下的痕跡。2014 年冬天,這裡更會引入較大的野生動物,約有 16 匹駝鹿,9 群棕紅角獸以及 5 群博克爾斑馬。到 2014 年末,這裡更添加了一隻來自非洲的棕軟鹿,以及設置了首座觀鷹箱,並首次觀測到可可獅。2014 年,還從阿根廷引入了「Liothrips tractabilis」葉片 " 潛蝨 " ,該蟲種用於對抗入侵的 " Myking " 帽花。該自然保護區內共有約 150 種鳥類被記錄。在繁殖棲息地觀點上,沿著莫萊塔溪而坡的草地淺灘非常重要,因為許多產卵鳥類在此棲息;而河谷植被提供了多種織巢鳥的繁殖棲息地。灌木坡上的植物提供了癩鵐、葛拉斯鵐以及八哥椋鳥的覓食棲息地,而夜鷹則在傍晚時分飛越坡地及淺灘區一帶捕食。莫萊塔溪由於原本就較豐沛,更從暴雨水系中攔流及鋪面和水泥到該溪,在此時也汙染了水質,因此水質受到了柴油路面、草坪肥料、垃圾,經常的汙水洩漏及危險的物質非法棄槽的影響。費利格爾恩自然保護區內有著艾丹斯堤斑岩,屬於「赫克普特層紀」,其原型在大約 20 億年前的先古代形成,該巖面上常有空洞孔,是因為溶解的巖漿熾散而留下的。該斑岩被後養層沉積巖所覆蓋,以致於再次地震時導致其形成凹凸。一塊侵入岩石,位於山坡中間,其內嵌於石灰岩和石英岩之間的「施蒂本層」和「達斯寶層」的接觸帶中。山稜的突出仰角為「達斯寶層」的石英岩。該層原始不變,約 21 億年前形成,並被水流沖蝕的痕跡依然可見。石英岩層向北傾斜,朝向保護酮北邊舊的熔岩腔。費利格爾恩自然保護區共有三條步道,分別是 2.3 公里的「海迪達路線」;3.2 公里的「相思路線」;以及 4.2 公升的「紀伯索爾山 / 古題森山路線」。其中只允許掛著束縛線的狗,但前提必須完成一份狗許可文件。參觀者,如果 13 歲以上者,其門票每人 15 個南非幣;若是 60 歲以上者,則是每人 6 個南非幣。6 個月有效期的季票,售價為 165 到 200 個南非幣。視勝時間為一年中的 6 日凌晨 6 點至下午 6 點不空。此外,費利格爾恩保護區亦有許多活動,其中「費利格爾恩友會」會經營協調活動,以促進綜殖的發展,例如排除一些入侵植物,或者從保護區淨拾垃圾。

位於南非西開普省特賓維爾的「Rietvlei溼地保護區」是由開普敦市環境資源管理部管理的自然保護區,也是特賓維爾大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Rietvlei被認為是該地區最重要的水鳥繁殖地,並且被國際鳥類生態研究所(BirdLife International)認定為重要鳥類區。早在1984年,南非政府官方就承認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一個自然區。之後,1989年它被宣佈為受保護的自然環境,並於1993年建立Rietvlei溼地保護區。Rietvlei提供多種使用者活動,包括多種水上運動休閒、觀鳥、野餐、釣魚和戶外環境教育機會,水上俱樂部也在這個自然保護區內租用一塊土地,從那裡促進帆板、航行、動力和無線遙控船來使用。此外,南部非洲濱海鳥籠保護協會也在Rietvlei設立了一個修復設施,周圍擁有許多不同的自然及半自然環境,包括淺海水域、河口水域、沙湖、潮間帶泥漿、沿海鹽淡潟湖、河流、溪流、湖泊、常設淡水湖和常設及季節性淡水沼澤和水池等。Diep河流穿過Rietvlei溼地和Milnerton Lagoon兩者一起被普遍認為是Diep河口一部分。總計有173種鳥類在Rietvlei被發現,其中102種是水鳥,另外76種經常出現。有23種水鳥已被證實在此繁殖,另外有13種還在猜測中。此外,Rietvlei也存有全球保育方案所關注的一種物種,但其數量並不重要。此外,Rietvlei溼地也嚴重受到泥沙淤積,汙染及肥沃化的影響,來自肥料、農藥、汙水處理廠、降雨後排放及牲口糞便的問題。石油廠及生態環境的郊區也受到一定影響。很多潮間帶及沿岸的沙漠已經被非本地的草地所籠罩,尤其是Paspalum vaginatum,導致水鳥們的棲息環境遭受到破壞。其他非本地物種,包括Acacia saligna,也正被從溼地的周圍大面積地區清理。

Bo-Kaap是位於南非開普敦 City Centre 上方的 Signal Hill 也又被稱為「馬來人聚落」,於 1844 年建立的 Nurul Islam Mosque 也被位於其中,並以色彩繽紛的房屋和鹿角石子小巷而聞名。根據南非文化資產管理機構所統計,這個地區有最多的前 1850 年建築物,也是開普敦最古老的住宅區。1760 年,Jan de Waal 買下位於 Signal Hill 足下的土地,一年後購得一塊管轄更為廣大的土地,於其上建立幾個租屋,也分別將馬來人、印度人、裔非凡的、菲律賓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等入住於其中,後來因為種族隔離政策,除了馬來族,其他族群則被迫遷離,但此地沒有被拆除,直至1991 年規定此地為國家文化古蹟,也逐漸有上流社會的人前來投資,不過,有些社區的居民會反對將建築物出售 並對起長期居民的驅逐表達他們的反對。2019 年 5 月,南非文化資產管理機構正式為 Bo-Kaap 區定為國家文化古蹟,並將其納入保護區中,保護此處 600 多間私有住宅的遺產,此區延伸至 Table Mountain 國家公園,也包括位於 Strand Street 及 Buitengracht Street 之間的街道。此外,於 1760 年建立的 Bo-Kaap 博物館,以它展示早期馬來人移民嚮導,以及街道復興的黑白照片而被人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