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TWD
新台幣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886
電壓
110V
插座別
臺灣是一座位於亞洲大陸東南的海島,以其南北狹長的型狀而聞名。這片寶島擁有約3.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四通八達的航空網路使其成為亞洲各地往來的樞紐之一,旅遊相當方便。臺灣的自然風光豐富多變,山川起伏、地形多樣。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島嶼、縱谷、海岸等景觀交織,而北回歸線的存在使得臺灣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多種氣候帶,成為世界保育的重要地區。9個國家公園和13個國家風景區展現臺灣最精華的自然美景,如太魯閣的高山峽谷、阿里山的雲海、玉山的壯麗山巒、墾丁的海洋渡假氛圍、日月潭的湖山共融等,各有獨特之處。而離島的金門與澎湖則以地方特色和人文史蹟呈現獨特風情。臺灣的人文風貌多元,融合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等多個族群,呈現出多彩的文化景象。在宗教信仰、建築、語言、生活習慣以及美食方面,展現了和諧共榮的面貌。美食更是臺灣的一大特色,包含臺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韓式料理,以及各種傳統小吃和地方特產,使臺灣被譽為「美食王國」。經濟上,臺灣在1960年代起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臺灣以製造業和尖端科技為主力,尤其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製造等領域表現優異。臺灣的經濟發展不僅在亞洲區域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TWD
新台幣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886
插座別
恆春古城沿線風景迷人,除了遠眺三台山、虎頭山等風光景緻,以及欣賞古城門和城牆之外,恆春鎮內還有百年老街、檳榔街、恆春八景等地可遊覽,使得位處臺灣最南端的恆春鎮處處充滿古意,令人發思古幽情。 恆春八景: 為清朝總兵梁燕所做八景詩而有「恆春八景」之稱,八景詩:「貓鼻龜蛇峙海邊,三台高聳入雲巔。龍霪雨化潭心同,虎嘯風清岫口煙。牛背躬耕歸野徑,馬鞍誰著出塵鞭。千秋洞鑒封侯蹟,雄鎮東南半璧天。」 貓鼻龜蛇峙海邊:意指「貓鼻頭」,因珊瑚礁岩受浪潮沖刷侵蝕,狀似一隻貓蹲伏於海上而得名;由於位在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會處,風浪海流變化大,常可見浪濤衝擊海岸浪花飛揚,蔚為奇觀。龜山和蛇山則呈對峙之姿,聳立於今海生館附近的出海口。 三台高聳入雲巔潭:指的是三台山,站在恆春古城東門上向東眺望,可以看見三個山峰相連,那就是三台山,三台山的命名也由此而來。 龍吟雨化潭心月:指的是龍鑾潭,潭水面積175公頃,是恆春半島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泊,寬廣的湖面、倒映的藍天或晚霞景緻、構成了最動人心弦的風景畫。 千秋洞鑑封猴績:指的是猴洞山,猴洞山位於西門旁,為高20公尺之珊瑚礁岩,原為猿猴棲息之地,故名猴洞山。 虎嘯風清岫口煙:指的是虎頭山。 牛背躬耕歸野徑:指的是赤牛嶺,赤牛嶺是恆春東門外的一塊台地,是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所形成,居高臨下,可以鳥瞰恆春縱谷平原,北至車城,南至鵝鑾鼻,視野絕佳。 馬鞍誰著出塵鞭:指的是馬鞍山,位於馬鞍山南麓的南灣,在日據時期是漁穫豐富的捕鯨場。 雄振東南半壁天:指的是關山,關山又名高山巖,由珊瑚礁岩所組成,關山最有名的景觀就是關山夕照,夕陽西下時,天空及海面全染成一片紅霞。
简体中文日本語English한국어青螺濕地位於湖西鄉北岸,為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也是國家級濕地,由北而南分為四區,包含青螺沙嘴海岸區、紅樹林復育區、青螺魚塭棲地、紅羅灣潮間帶區,面積遼闊且海岸濕地類型多樣,有岩礁和礫石海岸、沙灘和泥質海岸,以及紅樹林、潮池、沙洲、魚塭等濕地類型,是國家級重要濕地。這裡的淡水水源由虎頭山流經青螺聚落南邊的羅經山出海,泥沙逐漸淤積於海邊淺灘,形成目前廣闊的海岸濕地。1990年代澎湖縣政府在濕地周圍復育海茄苳紅樹林,更陸續試種三種紅樹林,成效良好,漸漸成林,目前已是澎湖最大紅樹林溼地。青螺濕地除了為澎湖最大的紅樹林復育區,同時也是澎湖鳥類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計有百餘鳥種、數千隻度冬或過境候鳥,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源。【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位在新北市平溪區的嶺腳寮登山步道,長約3公里,走在其中可感受充滿瀑布、竹林的沁涼氛圍。步道包含相思樹、大頭茶樹、蛇根草等多元自然生態,沿途會歷經嶺腳三寶(蔡家洋樓、望古瀑布、嶺腳古橋)等必看景點,在觀瀑、賞煤、越溪的同時,伴隨潺潺溪水聲,親身感受山林幽靜氛圍,是城市中少見秘境樂土之一。這樣的自然美景也躍上國際版面,被極具指標性的旅遊指南《孤獨星球雜誌》選中介紹,被評為:「擁有豐富自然美景又兼具人文生態意趣,且交通易達,適合想遁入清涼山林探尋大自然的民眾一遊。」健行時間:約1小時40分鐘步道特色:瀑布、竹林風貌
「和興炭坑」位於台北慈惠堂旁隱藏著一處廢棄舊礦坑,緊鄰舊埤溪。早期因煤礦開採石堆置大量煤渣,地質條件相對較脆弱,後進行整治,搭配舊埤溪旁的舊礦區進行整體環境營造,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礦坑文化特色,打造成區域性亮點,提供新的休閒遊憩景點。自步入園區開始,可沿磚紅色地坪及礦車軌道意象步入「時光隧道」中,沿途可欣賞擬真的礦車出坑意象及敘述著煤炭自生成至產出製品的「煤的一生」燒陶壁畫,盡頭處設置「迴旋天梯」,幸運的話還能看到許多蝙蝠在舊礦坑出渣口倒掛休息。走在軌道意象的步道上,感受當地人文歷史,彷彿穿越時空到日據時期,沿途上對於煤礦開採的解說設施及意象,更讓人感覺往日光景歷歷在目。建議不妨利用假日探訪「和興炭坑」,感受一下信義區舊礦區的特色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