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TWD
新台幣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886
電壓
110V
插座別
臺灣是一座位於亞洲大陸東南的海島,以其南北狹長的型狀而聞名。這片寶島擁有約3.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四通八達的航空網路使其成為亞洲各地往來的樞紐之一,旅遊相當方便。臺灣的自然風光豐富多變,山川起伏、地形多樣。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島嶼、縱谷、海岸等景觀交織,而北回歸線的存在使得臺灣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多種氣候帶,成為世界保育的重要地區。9個國家公園和13個國家風景區展現臺灣最精華的自然美景,如太魯閣的高山峽谷、阿里山的雲海、玉山的壯麗山巒、墾丁的海洋渡假氛圍、日月潭的湖山共融等,各有獨特之處。而離島的金門與澎湖則以地方特色和人文史蹟呈現獨特風情。臺灣的人文風貌多元,融合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等多個族群,呈現出多彩的文化景象。在宗教信仰、建築、語言、生活習慣以及美食方面,展現了和諧共榮的面貌。美食更是臺灣的一大特色,包含臺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韓式料理,以及各種傳統小吃和地方特產,使臺灣被譽為「美食王國」。經濟上,臺灣在1960年代起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臺灣以製造業和尖端科技為主力,尤其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製造等領域表現優異。臺灣的經濟發展不僅在亞洲區域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TWD
新台幣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110V
電話國碼
+886
插座別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位於清水區,背山、面海,建於高低起伏的人工矮丘與平地之間,建築仿閩南風格設計,古樸典雅。是一處多功能複合式的藝術展演場所,總面積約3公頃,主要區分為展覽廳、演藝廳、美術家資料館、演講會議廳、戶外劇場休閒區、研習教室區和行政區等,設施功能完善。除提供人文藝術演出的舞台及民眾文化休閒的集散地,亦積極化邊陲地緣位置的先天不足,已成為全國藝術展演的核心與場所。臺中市地形東西狹長,地方文化資源分配不易,為使藝文推廣能達全面之效,自民國82年起興建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並於89年3月正式營運。中心座落於文風鼎盛的清水區,東靠鰲峰山、西臨台中港、北傍大甲溪,建於高低起伏的人工矮丘與平地之間,以「院落空間」作為整體空間之詮釋,建築仿閩南合院風格設計,並帶有傳統書院格調,古樸典雅。展覽廳總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以「尋藝」為展示空間之意涵。如家門大小一般的入口,營造出尋覓的氛圍,讓大眾在善用公共資源時,有如回家的感覺。主要有展覽室A(約1,800平方公尺)、展覽室B(約750平方公尺)、展覽室C(約280平方公尺)、中央畫廊、清水廳、掬月廳、二樓展示場及天井廣場展覽區,經常辦理繪畫、書法、攝影、雕塑、陶藝和文物等展覽活動。美術工坊包含四間研習教室,分別命名為「春雨工坊」、「夏荷工坊」、「秋月工坊」、「冬陽工坊」,搭配良好的視聽設備與機動式座椅,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提供藝文研習班與假日親子研習活動使用。演藝廳佔地約1,800平方公尺,大廳上方狀如斗笠的白色薄膜式屋頂,是中心最具特色的指標建築。舞台為鏡框式設計,觀眾席共546席。附設有樂團排練室及舞蹈排練室各一間,是一個以音樂為主,戲劇舞蹈為輔的多功能中小型演藝場所。戶外劇場休閒區戶外劇場休閒區為一開放式表演空間,包括藝術廣場、清水廣場、迴旋廣場、圖騰廣場、瓜棚廣場和雅書廊等六個戶外廣場,適合地方戲曲、露天音樂會、假日文化廣場等戶外活動之表演。清風樓清風樓為一棟閩南式2層樓建築,為支持藝術創作者實現藝術夢想,擁有發展創作、推廣生活美學空間,自2013年起,將清風樓開放藝術工作者申請進駐。進駐期間,來訪民眾可近距離接觸藝術創作的過程。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 線上預約:https://tcsac.taichung.gov.tw/Service/Tour_Apply
原為農用牛車道,於2012年開闢為自行車道,兩旁遍植防風植物木麻黃,可以在陰涼樹蔭下舒服的騎乘自行車。
鹿堀(窟)坪古道是北海岸小村與臺北間的一條通道,是條小型的越嶺路。從萬里經中幅里進入崁腳村後有一叉路,可往大坪國小方向爬坡,沿指標右轉經大坪國小後遇公車站左轉,可進入鹿堀(窟)坪入口處,四周佈滿地瓜田,沿溝渠旁小路直行,路上有幾間老屋子,不久即抵達一座土地公廟,此處已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轄區,循水圳旁小道進入,沿途溪水淙淙,風光明媚,檜木林立,是森林浴的最佳處所,往前直行則可見一叉路口,往上是鹿堀(窟)坪口方向,可由此攻頂,但路況險峻且坡近70度,雖可藉樹枝、繩索攀爬,建議體力不佳者不宜輕易嘗試;若沿另一路段前行,則為上鹿堀(窟)方向,一片梯田疊石圍成良田,可惜目前已不耕作,遍野翠綠,風景優美,古道較為平坦。鹿堀(窟)坪頂受群山環抱,四周圍繞著各種灌木花草,中間則有似高爾夫球道的草坡,雲霧飄渺,風景綺麗,沿途為梯狀草原,呈北國原野風光,牧牛是主要功能,也是崁腳前往大嶺頂、臺北的便捷道路。古道沿途,林間可見長達數十公尺的牛堤,上接磺嘴主稜,左出擎天崗。此古道在生態保護區內,前往的民眾得事先向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
日本時代為「大溪郡役所警察課長官舍」,當時大溪郡所轄還包含今桃園市復興區及新竹縣尖石鄉,警察課則負責管理大溪與山地部落之關係。自日本時代至 2015 年,歷任大溪地區警察首長居住在此,因此保存況狀良好,於 2012年 8 月 29 日登錄為歷史建築。本棟為大溪警察局宿舍群中保存狀況最佳且面積最大之獨棟日式宿舍。2022年起由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開館營運,目前展出「唱歌的女孩在大溪-鳳飛飛故事館常設展」。(圖文提供: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導覽服務細節詳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