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TND
突尼西亞第納爾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話國碼
+216
電壓
230V
插座別
突尼斯是北非一個位於地中海東北部的共和國,主要以首都突尼斯市為名。突尼斯有西方的阿爾及利亞與東南方的利比亞為鄰國,突尼斯市以古迦太基的一位女神塔尼特命名,也可能源於柏柏爾語'tns',指“駐紮”。突尼斯古代的名稱為“阿非利加”,在法國對殖民地的開拓之後,變成法屬突尼西亞。突尼斯的國土面積中,約40%佔據撒哈拉沙漠,其餘為肥沃土地,早在公元前3世紀即是迦太基文明的發源地。突尼斯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的通用性也很高。突尼斯的伊斯蘭教為國教,且總統也必須是穆斯林。突尼斯是相對發展較高的非洲國家之一,人類發展指數超過0.7,而它的人均收入則是非洲前列。而突尼斯亦有4間航空公司及2135公里鐵路網供遊客抵達到更多旅遊地點。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TND
突尼西亞第納爾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電壓
230V
電話國碼
+216
插座別

「海瑪爾清真寺,也被稱為基尼特拉清真寺,是位於突尼西亞突尼斯馬迪納市Sabaghine街的一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是在哈夫西德統治時期,由尤蘇夫迪埃的臣僕Ali Thabet於17世紀建造的。 這座清真寺的入口上有一副紀念牌,其主入口上方也有浮雕。

"El Ahmadi Mosque"位於突尼斯麥迪那老城的北郊,靠近Bab El Khadra其中一個城門,這是一座小型清真寺。根據入口處的紀念牌,清真寺於1933年建成;牌上還寫有Ahmed Ben Salah Al Karoui的詩,讚頌創建該寺的Ahmad II of Tunis。清真寺的名字來自於創建者Ahmad II of Tunis,他是1929年至去世間統治突尼斯的一位Bey。

蒲唏國家博物館位於突尼斯的首都蒲唏,被視為地中海地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在非洲大陸也是僅次於開羅埃及博物館的第二大博物館,展示數千年來的突尼斯歷史,透過豐富的考古品顯示幾個文明的融合。從1888年以來,它一直坐落在一座位於郊區的古老狄耶宮,是許多廣泛調查後發現的要素的展示場所。原本以當時的統治人命名為阿拉德博物館,在突尼斯獨立後就改稱為蒲唏博物館,即使以前也有此稱號。該博物館藏有全世界最大的羅馬馬賽克拼貼作品,多虧發現了文明底特律、哈德魯米提姆、杜加和烏提卡等國內各地的考古遺址;這些馬賽克,如《維吉爾圖》,對於研究羅馬非洲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而從羅馬時期開始,博物館中還擁有許多白色大理石的雕像,分別代表不同神祇和羅馬皇帝,是卡達和許伯博爾穆斯等地所發現的作品。 博物館也藏有一些從利比亞-普里斯教遺址挖掘出來的作品,尤其是卡達方面,雖然卡達國家博物館也有重要的收藏;此處最重要的是鄙視的面具、陶藝人像和埃及石碑,以及神祭與孩童的石碑;此外,博物館也擁有挖掘出來的希臘作品,尤其是馬賽遺淤中的人像,特別是一尊大理石阿菲託伊斯的半面像,深受海水蝕刻。伊斯蘭部門同樣豐富,除了開伊爾清真寺的藍色古蘭經外,還有突尼斯、馬格里布和亞細亞小動物的陶器收藏。為了增加接待能力並優化收藏品的展示,該博物館正在進行項目的廣泛操作,希望使其成為一個藝術品質發展中心,使遊客能夠欣賞展出的作品。2015年3月18日,一個伊斯蘭恐怖團體攻擊了該博物館,並在博物館內劫持了遊客。這起恐怖襲擊造成22人死亡,包括21名國外遊客,並由ISIS聲稱負責。

古代迦太基大教會,也稱迦太基教堂,成立於公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達撒利亞(Carthage)。大約公元230年,阿格里帕(Agrippin)成為第一位知名主教。此外,居里亞斯凱撒(Julius Caesar)和凱撒尤利烏斯(Augustus)恢復了達撒利亞城市在羅馬帝國的時貌。隨著基督教在非洲省攝政前(Roman province of Africa Proconsulare)穩建,達撒利亞成為其天然的教會中心。由此,達撒利亞擁有特殊的宗法和非洲主教的頭銜:羅馬教宗良一世於公元446年將達撒利亞主教的領導地位正式表彰,他說:“羅馬主教之後,領導非洲所有主教和都會教區的是達撒利亞主教。”因而,達撒利亞大教會對早期非洲教會,便如羅馬教會對義大利天主教會一般。大教會使用非洲禮儀,一種拉丁文的西方禮儀習慣,可能是本地的原始羅馬禮儀。著名人物包括聖貝珀翠婭(Saint Perpetua)、聖費利西塔斯(Saint Felicitas)和同伴、特爾蒂安(Tertullian)、塞浦路斯(Cyprian)、凱西利安(Caecilianus)、奧瑞留斯(Saint Aurelius)和尤基恩(Eugenius of Carthage)。特爾蒂安和塞浦路斯都被視為拉丁會的教父。半柏塞人的神學家特爾蒂安對三位一體神學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也是首位大量使用拉丁文進行神學著作的人。因此,特爾蒂安被尊稱為“拉丁基督教之父”和“西方神學之祖”。達撒利亞仍作為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主辦了許多達撒利亞議會。在六世紀,教義上的激烈爭論影響了大教區:多納特主義(Donatism)、阿里安主義(Arianism)、摩尼教(Manichaeism)和佩拉熱主義(Pelagianism)。一些支持者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分歧僧侶階級。達撒利亞城市在馬格列布(Maghreb)的穆斯林征服中折斃,並在宗教迫害下漸衰退。最後一個常駐主教是凱裡亞古斯(Cyriacus of Carthage),大約在公元1076年被記入歷史。公元1518年,達撒利亞大主教座位再次被捐出,作為天主教稱號。在1884-1964年之間曾經恢復住宅座位,之後由羅馬天主教都鐸教區(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Tunis)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