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UAH
格裡夫納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80
電壓
220V
插座別
烏克蘭位於東歐,面積約60.3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117萬人,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和2個特殊地位城市。地形以平原和喀爾巴阡山脈為主,主要河流有第聶伯河、南布格河、頓涅茨河和德涅斯特河。頓涅茨克盆地在國內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以及黑海和亞速海沿岸,尤其以基輔為中心的東部特別有重工業和採礦、冶金基地,歐洲糧倉也就是西部肥沃的黑土佔耕地面積64%。歷史上在1569後,烏克蘭被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征服,後來至17-18世紀重燃民族復興運動;17世紀烏克蘭開始有研究歷史文獻和證物的研究風氣,而近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俄羅斯入侵導致經濟再度衰退。旅遊方面,烏克蘭有廣闊壯麗的自然景色,主要旅遊區包括有基輔、克里米亞、哈爾科夫、敖德薩等;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9有約1300萬遊客造訪。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UAH
格裡夫納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80
插座別
位於盧茨克的聖彼得保羅百夫鎮座落著一座17世紀的耶穌會教堂,以及其耶穌會學院,成為該地的國家地標。該教堂是羅馬天主教盧茨克教區的主要教堂,學院則是食品技術國家大學的一部分。該教堂始建於17世紀初,皮爾茲卡西米爾三世、主教馬西尼二世西沙斯基和普韋爾三世費烏利基共同建造,由建築師明特·金茨和賈克莫·布里安奧設計。1616年開始建設,大約有150名學生在二十世紀初引進新課程後來到校學習,此外還有大量來自利沃夫、奧斯特羅赫和基輔等地的學生。耶穌會學院不斷發展,1724年6月14日受到火災的摧殘,於是由建築師帕維爾·克希茨基進行六年的大規模重建,使得教徒看到另一個建築樣貌。1773年7月,由克萊門特十四世簽署的法令取消了該耶穌會並導致學院關閉。後來大教堂被提升為聖彼得和保羅大教堂,而前耶穌會學院就成了它的後花園。1946年,蘇聯政府封閉了教堂,大量的畫像、傢俱和其他貴重物品被盜。1980年代,教堂被改為無神論博物館。而在蘇聯解散後,該教堂又在1999年恢復,馬丁·特羅斐米亞克也於隔年獲得主教職位。該教堂內的主堂與拱廊、二座角塔共組成典型的古典主義結構,學院則從廣場的塔樓內部可以步入廊下三層的地下室景點。
「哈爾科夫大教堂清真寺」,又稱為「Khavidrali Mosque」,位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清真寺最初於1905年建立,被蘇聯共產黨於1936年拆除,2006年重建。 此清真寺位於洛潘河岸上,於1905年建立。1936年,蘇聯為了稱為清真寺阻礙了河流的流動而拆除它。1999年開始重建清真寺的工作,回到原有的地方。堂友包括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和土耳其人。
「被稱為「假設的」或「安靜的大教堂」,是哈爾科夫最大的東正教堂,直至1901年安降天主堂的建造,它坐落在大學山丘,壯觀地矗立在洛潘河河岸,主宰著整個市中心的景觀。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修建的新古典式鐘塔,高90米,一直在21世紀為城市最高建築物,俄羅斯的所有皇帝除了沙皇凱特琳大帝以外,都參觀過這座大教堂。1658年,當哈爾科夫堡壘復修時,其大部分領土被給了市民為他們建造住家,該區北部則用於建造未來的教堂。1733年3月3日,哈爾科夫遭受了其歷史上最災難性的大火,該大火摧毀了300多個家庭,所有建築物,所有商店,毀掉了聖尼古拉斯教堂,幾乎要將假設教堂夷平,但框架仍然完整,內部裝飾物,屋頂和圓頂都被摧毀了,但1734年,教堂恢復了祖母以上,1771年5月14日,新大教堂的基石被奠定,未來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莫斯科的聖克萊門特教堂。大約1778年春,教堂的主祭壇以聖母卡贊為榮,儘管建築尚未完工,但1780年9月27日,它被重新奉獻為母親的安眠,封禮由將軍Rumyantsev主持。當時華麗巴洛克風格正在退出時尚舞臺,並逐漸被古典主義取代。教堂在新古典和巴洛克風格的雜色結閤中表現出來,建築物有一個鍍金的彩色圖像螢幕,根據Rastrelli羅密歐式設計,造我自梁木雕訂,但其外觀和設計仍保留和嚴格。據Filaret Gumilevsky,自由立體亞歷山大鐘塔是在拿破崙從俄羅斯被驅逐後建成的,以表達人民對亞歷山大一世的感激。1821年8月2日奠基,1833年11月5日祭壇被封奉。1841年10月1日,由莫斯科大師Lukinov雕刻的鍍金十字架被安裝在鐘樓上,這座鐘樓曾經是烏克蘭僅次於大拉夫拉鐘樓的第二高建築物,1846年,當地主教座���從老的中祭教堂移動到安靜教堂,1856年,鐘樓裡安裝了一個大型法國時鐘,總共花費了110,000俄羅斯盧布。20世紀時,1924年鐘樓作為城市最高建築物,安裝第一個蘇聯無線電站的天線,後來該傳輸設備被移動到裡面,壁畫也受到了嚴重損壞,1920年代,教堂的木質祭壇被移動到哈爾科夫藝術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燒毀。1930年2月17日,當局將大教堂關閉,五個圓頂都被毀滅,鐘聲也被從塔裡取走,該建築被用作倉庫,然後被給予市政府辦公室,1975年,龐大的龍卷風還對鐘樓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壞。1970年代晚期,大教堂復修,2006年歸還給烏克蘭東正教會,當地主教座標與一個福爾摩沙協奏團分享,1986年在大教堂裡安裝了Rieger–Kloss管風琴。2022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3月2日,一枚俄羅斯導彈撞擊了教堂,此時有很多平民正在逃難。
這座「瑪利亞聖母昇天主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又稱Assumption Cathedral)」坐落於歐洲國家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市,屬於羅馬天主教會。這座建築是由波蘭建築師Bolesław Michałowski於1887-1892年間以新哥德式建築為基礎設計的。其設計的大約30座建築均分佈於哈爾科夫。20世紀30年代,蘇聯統治時期,教堂曾被改為世俗性建築,當中包括影院及共產黨據點。1992年,教堂又歸還給天主教信徒。此後,2002年教堂成為約翰·保羅二世的《Ad plenius prospiciendum》通牒所創立的哈爾科夫—扎波羅熱市的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