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UAH
格裡夫納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話國碼
+380
電壓
220V
插座別
烏克蘭位於東歐,面積約60.3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117萬人,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和2個特殊地位城市。地形以平原和喀爾巴阡山脈為主,主要河流有第聶伯河、南布格河、頓涅茨河和德涅斯特河。頓涅茨克盆地在國內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以及黑海和亞速海沿岸,尤其以基輔為中心的東部特別有重工業和採礦、冶金基地,歐洲糧倉也就是西部肥沃的黑土佔耕地面積64%。歷史上在1569後,烏克蘭被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征服,後來至17-18世紀重燃民族復興運動;17世紀烏克蘭開始有研究歷史文獻和證物的研究風氣,而近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俄羅斯入侵導致經濟再度衰退。旅遊方面,烏克蘭有廣闊壯麗的自然景色,主要旅遊區包括有基輔、克里米亞、哈爾科夫、敖德薩等;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9有約1300萬遊客造訪。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UAH
格裡夫納
與台灣時差
-6小時時區+2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380
插座別

頓涅茨克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國際機場,簡稱頓涅茨克國際機場,是位於烏克蘭頓涅茨克的一座國際機場,在1940-50年代建成,1973年重建,2014年,由於烏克蘭因親俄羅斯武裝衝突而造成機場全被毀壞而停運,為了向當地出生的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致敬,機場將名字從頓涅茨克國際機場改名為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國際機場。2011年世界盃賽之前,烏克蘭由建築公司Altcom針對此次衝突重新改建一座新的航廈,2014年5月26日,當波羅申科獲得2014國總統大選時,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士兵在俄羅斯補傭軍的助力下將機場收服,2014年10月1日,烏克蘭政府表示烏克蘭軍隊為擊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進攻而損失一輛T-64坦克,並有七名士兵喪生,2015年1月,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控制了整個機場,受到反復攻擊和轟炸損壞多處,塔臺也因為雙方勢力的爭奪而坍塌。

據記錄,廬茲克的猶太人見於1388年。戰役中,1626年帝國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瓦薩」(King Sigismund III Vasa)批准在廬茲克築建了新的猶太教堂,也就是現今已經廢棄的「大教堂」,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座保衛堡壘,為此時猶太人宗教、教育和社群中心。戰爭後於1970年代修復此建築,目前用作一個體育俱樂部。這座建築是佔地約154平方米,為正方形,有一座塔,前期用於作為軍事防禦的堡壘這一特徵, 同時因為波蘭君王的許可,建築高度超過此宗教的教堂,以此顯示出了猶太人社群在當時的權威。戰爭期間它曾經被摧毀且損壞,但也有特別的博物館和猶太研究中心作出調查和研究,再次展示了這座教堂的絕世美景。現在這座建築上多了一座紀念碑,紀念過去失去的猶太人,至今仍然是廬茲克一偉大而又珍貴的歷史建築。

\德諾普爾西部烏克蘭的第一座基督教會—「十字架崇拜會堂」,位於一座俯瞰德諾普爾池塘的山丘上,為全國重要的建築遺跡,創建於16世紀末約。

<br>聖三一基督教羅馬教會的「聖三一正教堂」位於烏克蘭盧茲克市,是「贊恩會修道院與教堂」的一部分。它位於市中心的(烏克蘭語:Театральний площа)劇院廣場,修建於1721年,由建築師Paweł Giżycki完工於1789年。在19世紀後半,建築物的所有權從贊恩會修士收回,並捐給盧茲克東正教社區。 1870年代,增建了一座鐘樓在聖堂入口的上方,並在中間增加了一座中央圓頂,現在這座教堂被稱為聖三一正教堂,屬於烏克蘭正教會。原贊恩會修道院被用作圖書館和小型商店。 按照歷史文件的記載,15世紀便已存在位於盧茲克市附近的一座教堂建築,1640年代,在瓦薩王Władysław IV Vasa的援助下,將此教堂捐贈給贊恩會,也於彌撒墓園附近建造了「哭泣耶穌教堂」,但是1648年衝擊時,教堂被竊劫一空,管風琴師試圖抵抗竊賊的行為,結果導致木製教堂於1696年被焚毀。Radziwiłł家族成員捐贈40000茲羅蒂重建磚製建築,而另有16000茲羅蒂被分配建造地下室,建築師Paweł Giżycki立即以巴洛克風格設計了一座新教堂,雖然它是為贊恩會建造的,但外觀卻是典型的耶穌會式建築,隨後,Karol Stanisław Radziwiłł提供資金,於1798年竣工落成。 1793年,俄羅斯軍隊佔據該遺址,並將其用作軍庫直到1800年,19世紀初,修道院的一部分被喀斯帕Kasper Kazimierz Cieciszowski主教使用作為居所。1795年,瓦倫被附加於俄羅斯帝國,但之前曾作為波蘭-立陶宛共和國的州長管轄區,獨立了30-40年,擁有正常的文化,宗教和行政地位,但其自主權於1830年代被俄羅斯政府撤銷,在俄羅斯對天主教的壓迫下,許多教堂和修道院被關閉,在1853年,贊恩會盧茲克修道院關閉,該會的修士也離開了市區,該教堂被移轉至正教社區,1876年,由建築師K。Rastruhanov進行重建,連接教堂和修道院的樓梯閣已經被拆除,並增加了一座中央圓頂和鐘樓,銘意俄羅斯正教建築。從1920至1930年,瓦倫屬於第二次波蘭共和國,盧茲克作為當時的瓦倫省行政中心,前贊恩會修道院則被當時的蘇聯警察和國家部使用。 1992年8月12日,該教堂正式成為烏克蘭正教會的聖三一堂。 該修道院的面積分佈是一個馬蹄形,教堂位於中心,教堂的十字架位於馬蹄形弧紋的正中間,教堂和修道院的結合大樓以巴洛克和活字印刷風格為主,重建前,它具有典型的耶穌會式外觀,現在,鐘樓和中央圓頂浮出屋頂。主立面由彩繪長柱點綴而成,八個小祭壇位於3座殿堂中間的柱子旁。牆壁和天花板上掛有彩色裝飾,教堂的內部在正教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天主教元素,金箔橡樹抄本裝飾著祭壇,以近似俄羅斯風格為特色,皇家大門也由兩個雕刻區域組成,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