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梵蒂岡(拉特朗條約確定的主權國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也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及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它被分為「梵蒂岡城國」及「梵蒂岡地區」兩部分,是唯一一個自標榜為參考基督教信仰的神權國家,以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藝術品及建築如聖伯多祿大殿聞名於世,著名文化施設有聖伯多祿廣場、西斯廷禮拜堂、梵蒂岡圖書館、梵蒂岡博物館等,並擁有一個唯一的廣播電臺。梵蒂岡的元首——教宗,由80歲以下的樞機在西斯汀小堂內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上選舉產生的,可以自由請辭。這裡的歷史文化以及宗教建築代表了教宗的尊嚴,極具吸引力,是必去的世界著名之旅遊景點之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聖保羅廊(Cappella Paolina)是梵蒂岡宮殿的一個小禮拜堂,與西斯廷區相隔,未列入普通觀光行程。米開朗基羅在1542至1549年以其最高時期的名氣在聖保羅廊上繪製的兩幅壁畫“聖保羅的改宗”和“聖彼得的釘十字架”,當時的觀眾認為它們沒有達到他藝術的頂峰,而且並未符合當時的構圖規範,且將題材描繪得不尋常。儘管聖保羅廊和他的繪畫素材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卻被忽視或被西斯廷區的傑作所擠蓋。有位義大利學者藉由“臉部超疊”,在聖保羅與聖彼得兩幅畫作中,都找到了米開朗基羅的臉孔。聖保羅廊於1538年委託由教皇保祿三世所發出,在安東尼奧·達·桑羅(Antonio da Sangallo)的設計與監督下,於1540年完成,被用作聖餐室與選舉室。聖保羅三世將聖保羅廊奉獻給聖保羅的改宗節,教宗方面並未滿足於任何藝術家,而僅僅知道米開朗基羅是最佳人選。米開朗基羅在完成宣告的壁畫後,教宗試圖與他簽訂涉及朱利葉斯二世的墓誌文合同,導致兩幅壁畫開始於1542年11月,即“最後的審判者”完成,而聖保羅廊顯示了一種從華麗美麗及藝術效果的轉變,專注於敘述性,而不在乎美麗與否。其他的藝術家也曾為聖保羅廊提供助力,包括Lorenzo Sabbatini和Federico Zuccari,而背景的雕像則為P·Bresciano 。於2015年卡爾眾的選舉會議期間,由於聖保羅廊於2002年開始動土修繕,故只能使用祝福廳代替,而於2009年修繕完成之後,教宗進入聖保羅廊並進行選舉會議。聖保羅廊於2009年重新修繕,讓畫面恢復原狀,色彩鮮豔。2010年,梵蒂岡網站發布了一段虛擬現實渲染版本的聖保羅廊影片。此外,羅馬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和奎裡納宮,也有以同名的小禮拜堂。
約旦聖斯蒂芬堂是位於梵蒂岡城的衣索比亞天主教堂,是衣索比亞國教的慶典場所。禮拜例行按照亞歷山大禮儀來舉行,而且是唯一經過耶穌傳教的舊聖彼得大教堂的毀壞而存留梵蒂岡城的結構,是那裡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傳說由教宗利奧一世建造,當時叫做Santo Stefano Maggiore,1479年被西斯圖四世重新恢復,並改稱為衣索比亞朝聖者。這個堂積極向梵蒂岡和歐洲散佈衣索比亞文化,在1530年初便已是歐洲最著名的非洲自由民群,而Leo Africanus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他們,描述他們在Rome各處可見。聖斯蒂芬堂最著名的僧侶是來自西旺Abba Täsfa Ṣeyon,也被稱為Pietro Abissino,他在1536年來到羅馬,並於1552年去世。16世紀中葉時,堂內的學者最為明顯,從此嚴格傳播衣索比亞語言和文化,然而 Clement XI教宗於1700多年代重新修繕,1928年又進行了改造。此教堂外表樣式存留18世紀早期的樣貌,門口上鑲有「羔羊和十字架」的裝飾,內部有單項廊,橫著古代柱子環繞,最精美的藝術品是15世紀的羅馬式「聖母瑪利亞和孩子」塗鴉,聖斯蒂芬節慶典於十二月二十六日舉行。
梵蒂岡的「花園」,也又被稱為梵蒂岡市的「梵蒂岡花園」,在梵蒂岡城佔據了一半以上的私人城市花園和公園,位於該國的西部,由教宗所有。花園內,也有梵蒂岡廣播車和總督宮等建築物。該花園約佔城市的一半面積,最高點位於海平面以上。花園的北、南、西面以石牆環繞。這些花園和公園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及巴洛克時期建立,佈置有噴泉和雕塑。2014年,教宗方濟各將梵蒂岡花園向公眾開放。個人及超過16人的團體,皆可在導遊陪同下導覽梵蒂岡花園。18座瑪麗像也被珍藏於該花園,教宗作為花園的主人,設定了對於它們的崇敬。據傳有些神聖的泥土從加利利山被建朝宗教帝國的皇后聖赫琳從京都帶到梵蒂岡,用於創建梵蒂岡花園,希望象徵著耶穌基督流的血液與死於桑塔納的數千名早期基督徒的血液交融。該花園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當時,果園和葡萄園延伸至梵蒂岡使徒宮的北側。1279年,尼古拉斯三世將住宅從拉特蘭宮搬回梵蒂岡,並將此區域用牆圍籬。他種植了果園", 一片草坪”和���花園”。今天,梵蒂岡花園佔地近50英畝,裡麵包含了從9世紀到今天各種的中世紀防禦建築、建築和紀念碑,還有色彩斑斕的花壇和陶冶、綠色草坪和小型森林。花園裡有數個花噴泉,涼爽宜人,還有像聖母聖洗者爾等的巨型雕像,以及由以色列政府捐贈的橄欖樹。梵蒂岡和加斯泰爾甘達爾佛花園於 2014 年向一般公眾開放。2019年,梵蒂岡城國家行政當局叢林花園環境服務負責人拉斐爾·托里尼宣佈,該花園自2017年以來已經開始向有機草坪管理轉型。教宗庇約十一世於 1927 年 5 月 17 日指定聖小花愛瑟絲(Saint Therese of Lisieux)為該花園的官方守護人,她擁有「花園的聖殿守衛」的美譽,而於同年在城牆裡面創建了一座小型禮拜堂,紀念她們。
「國王樓梯」是梵蒂岡正式入口的一部分,位於聖伯多祿廣場北側的銅門內,這條國王樓梯是由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於16世紀初建造,然後在1663年至1666年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修復,採用桶狀拱頂列柱的形式,樓梯的起點上方配置了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的紋章,並由兩座天使雕像現存在樓梯的兩側。於是,貝尼尼使用了一些典型巴洛克的戲劇性效果,在樓梯的底部放置了他創作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騎馬雕像,表現出他看到的異兆,包括十字架和「你必以此而勝」。此外,在君士坦丁大帝旁的一扇窗下有寫著這句話的絲帶和一個十字架,以此提醒通過樓梯的皇帝和君主們跟隨十字架。國王樓梯通往國王廳,並再到西斯汀小堂和保祿小堂。總而言之,它是所有正式入口之一,象徵著尊貴聖潔的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