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梵蒂岡(拉特朗條約確定的主權國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也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及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它被分為「梵蒂岡城國」及「梵蒂岡地區」兩部分,是唯一一個自標榜為參考基督教信仰的神權國家,以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藝術品及建築如聖伯多祿大殿聞名於世,著名文化施設有聖伯多祿廣場、西斯廷禮拜堂、梵蒂岡圖書館、梵蒂岡博物館等,並擁有一個唯一的廣播電臺。梵蒂岡的元首——教宗,由80歲以下的樞機在西斯汀小堂內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上選舉產生的,可以自由請辭。這裡的歷史文化以及宗教建築代表了教宗的尊嚴,極具吸引力,是必去的世界著名之旅遊景點之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與台灣時差
-7小時時區+1

梵蒂岡聖亞納堂是梵蒂岡城的羅馬天主教堂,又名'教宗御座轎伕聖亞納堂',供奉聖亞納,由梵蒂岡城副主教管理,位於聖亞納門旁邊,且與梵蒂岡城國和意大利之間的國際邊境線緊鄰。1565年,由教宗御座轎伕聖亞納會出資修建,而建築師賈科莫·巴羅齊·達·維尼奧拉亦創作出首次將橢圓形平面引入教堂設計的建築,對於後來的巴洛克建築影響甚鉅。建築內部主軸末端有四個巨大拱門勾勒出入口區域、祭壇和兩座小堂;正祭臺前則有一個以四個拱門緊抱的廣場,作為教堂橢圓形部分的對比,教堂內部都採用了更為豪華的裝飾以及大量的粉飾灰泥。1603年,由卡拉瓦喬完成的聖人畫曾短時間展示於聖亞納堂。1929年拉特朗條約簽訂,新建立梵蒂岡城國後,教宗庇護十一世又將聖加大肋納堂交給教宗御座轎伕聖亞納會管理。梵蒂岡聖亞納堂建築風格十分獨特,歷史悠久,有著由巴洛克風格興起的影響,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旅遊景點。

約旦聖斯蒂芬堂是位於梵蒂岡城的衣索比亞天主教堂,是衣索比亞國教的慶典場所。禮拜例行按照亞歷山大禮儀來舉行,而且是唯一經過耶穌傳教的舊聖彼得大教堂的毀壞而存留梵蒂岡城的結構,是那裡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傳說由教宗利奧一世建造,當時叫做Santo Stefano Maggiore,1479年被西斯圖四世重新恢復,並改稱為衣索比亞朝聖者。這個堂積極向梵蒂岡和歐洲散佈衣索比亞文化,在1530年初便已是歐洲最著名的非洲自由民群,而Leo Africanus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他們,描述他們在Rome各處可見。聖斯蒂芬堂最著名的僧侶是來自西旺Abba Täsfa Ṣeyon,也被稱為Pietro Abissino,他在1536年來到羅馬,並於1552年去世。16世紀中葉時,堂內的學者最為明顯,從此嚴格傳播衣索比亞語言和文化,然而 Clement XI教宗於1700多年代重新修繕,1928年又進行了改造。此教堂外表樣式存留18世紀早期的樣貌,門口上鑲有「羔羊和十字架」的裝飾,內部有單項廊,橫著古代柱子環繞,最精美的藝術品是15世紀的羅馬式「聖母瑪利亞和孩子」塗鴉,聖斯蒂芬節慶典於十二月二十六日舉行。

「國王樓梯」是梵蒂岡正式入口的一部分,位於聖伯多祿廣場北側的銅門內,這條國王樓梯是由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於16世紀初建造,然後在1663年至1666年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修復,採用桶狀拱頂列柱的形式,樓梯的起點上方配置了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的紋章,並由兩座天使雕像現存在樓梯的兩側。於是,貝尼尼使用了一些典型巴洛克的戲劇性效果,在樓梯的底部放置了他創作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騎馬雕像,表現出他看到的異兆,包括十字架和「你必以此而勝」。此外,在君士坦丁大帝旁的一扇窗下有寫著這句話的絲帶和一個十字架,以此提醒通過樓梯的皇帝和君主們跟隨十字架。國王樓梯通往國王廳,並再到西斯汀小堂和保祿小堂。總而言之,它是所有正式入口之一,象徵著尊貴聖潔的梵蒂岡。

波吉亞寓所是位於梵蒂岡使徒宮內的一組房間,屬於亞歷山大六世的宅邸,從1492年到1494年,意大利畫家平託瑞丘和他的工作室利用壁畫裝飾了五個房間,該房間具有聖母領報、耶穌誕生、東方三博士和復活、聖加大利納的生活場景、聖安多尼和其他聖徒、音樂、算術等藝術作品主題。由於波吉亞家族關係的緣故,波吉亞寓所在1503年死後就被廢棄了,直到1889年,良十三世將它們修復並開放給大眾參觀。目前,這些房間被冠名為梵蒂岡博物館現代宗教藝術部,約有600件繪畫、雕塑和版畫藝術作品,由保祿六世於1973年啟用,當代意大利和外國藝術家如保羅·高更、馬克·夏卡爾、保羅·克利和瓦西里·康定斯基也是其中作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