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伊爾雅競技場是巴黎最重要的古羅馬遺跡之一,它與克盧尼溫泉齊名。這座劇場建於公元一世紀,一度可容納一萬五千人,也曾用作歌劇院,上演格拉迪歐斯對決。座位排列在半圓形競技場的周圍,更符合古希臘劇場的佈局,而非羅馬劇場習慣的半圓形。舞臺長41米,四周有9個壁龕,大概用來放置雕像。座位下方還有5個小房間,有些可能是直接通往競技場的動物籠。人們仍能看到舞臺及其九個壁龕的建築殘骸,以及牆上的籠子。臺階上並非原物,但歷史學家認為有41道拱形開口。奴隸、窮人和婦女被安排在高層座位,而低層則是為羅馬男性公民保留的座位,為了舒適,還有一層麻布篷子來防止烈日曝曬。AD275年野蠻人入侵時,伊爾雅競技場被洗劫一空,建築石材被用來加固該島的城牆。慕蕾西一世又於577年對其進行修復,繼續上演歌劇。此後,該場所變為墳場,菲利浦奧古斯特教廷建成後便被完全填埋。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該區的聖瓦克街(Rue Monge)在1860年至1869年間從地下建高架,「萊爾雅競技場」一座古老的遺蹟才重新被發現。其後,由維克多·雨果等知識界領袖組成的「朋友協會」(Societe des Amis des Arenes),開始拯救這份歷史奇寶。1883年,隨著耶穌基督少女修會被拆除,一部分競技場也被挖掘出來。巴黎市議會撥款修復競技場,並在1896年開放公共廣場。1916年,有輛鐵路及站點被拆卸,並由巴黎地鐵10車線連接,醫生與人類學家詹·路易·卡皮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這裡進行更多的挖掘與修復工作。隔壁Capitan廣場建成,站位在聖維克多前集水區,專為卡皮唐先生紀念。然而,該劇場方便舞臺對面的部分,因蒙日街周邊的建築而失去。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