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羅浮宮(Musée de l'Orangerie)」位於巴黎圓點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旁的推裡耶花園(Tuileries Garden)西角,是個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畫作的美術館。館內最有名的就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畫的8張水芙蓉(Water Lilies)壁畫,還有保羅·塞尚、亨利·馬蒂塞、亞米迪奧·摩迪耶利尼、巴勃羅·畢卡索、伯內郎·阿爾瓦·雷諾瓦、亨利·魯梭、阿爾弗雷德·西斯勒、高美·蘇丹特和莫里斯·烏特里奧等的作品。羅浮宮位於塞納河濱上,位於推裡耶宮(Tuileries Palace)舊橘園(orangery)內,離凱旋門地鐵站及羅浮宮(Louvre)及奧薩美術館(Musee d'Orsay)都不遠。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下令在1852年建造了橘園,專門用來將推裡耶花園的橘子移出宮殿以免冬季的冷空氣侵襲。建築師菲民·柏拉斯(Firmin Bourgeois)設計了這棟橘園,因為外牆有許多的玻璃,因此可以讓陽光光線照射到橘園;相反的邊表示開上要多少冷氣中,建築師設計出幾乎沒有任何的窗戶,有助於保護橘子免於冷風侵襲。在建造奧蘭涅爾之前,橘子曾經常留存在羅浮宮(Louvre)的大廳中。一樓入口的東西邊被建築師路易·維斯科蒂(Louis Visconti)裝飾,同時為羅浮宮(Louvre)進行翻修改造,柱子頂端有一三角簷,由查爾斯·蓋洛·波旁(Charles Gallois-Poignant)雕刻而成,上面是豐收的角度與植物和玉米,反映了建築物的農業功能。拿破崙帝政垮臺後,1871年推裡耶宮又起火,橘園歸屬於國家,從此廷用於存放橘子,並且一直用作許多音樂會、藝術展覽、比賽和貓類展之類的公開活動,直到1922年。二次大戰期間更有所改變,1921年,國家將這兩棟建築交付給文化部下屬的美術司,部門希望讓現代藝術家有空間展示藝術作品,由於橘園到西從東,放的眾多室內面對太陽,也開啟此次對於印象派的,並於1927年5月17日正式開幕,以莫奈(Monet)的名義命名為「Musée Claude Monet」,即於他去世之後的幾個月。而它又被歸納至魯促甫美術館(Musée du Luxembourg),並正式以「Musée National de l’Orangerie des Tuileries」作為其新的名稱。1930年,羅浮宮和羅浮宮(Louvre)正式統合,其西「羅浮宮(Musée de l'Orangerie)」位於巴黎圓點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旁的推裡耶花園(Tuileries Garden)西角,是個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畫作的美術館,以莫奈(Monet)的名義命名為「Musée Claude Monet」,其最著名的就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畫的8張水芙蓉(Water Lilies)壁畫,還有保羅·塞尚、亨利·馬蒂塞、亞米迪奧·摩迪耶利尼、巴勃羅·畢卡索、伯內郎·阿爾瓦·雷諾瓦、亨利·魯梭、阿爾弗雷德·西斯勒、高美·蘇丹特和莫里斯·烏特里奧等的作品。以前用來存放橘子的橘園,後來經歷建築師路易·維斯科蒂(Louis Visconti)的裝飾及查爾斯·蓋洛·波旁(Charles Gallois-Poignant)的雕刻,有助於將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展示於此,並於1930年,羅浮宮和羅浮宮(Louvre)正式統合,其西半被指派定供暫時展覽。後來,1966年,文化部長安得烈·馬勒魯(André Malraux)將該收藏展示於該館,2010年又被官方歸納至「Établissement public des musées d'Orsay et de l'Orangerie –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並於2006年正式重新開張。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