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聖路易路佛(Saint-Louis-du-Louvre)」原本是叫「聖託馬斯路佛(Saint-Thomas-du-Louvre)」,位於巴黎一區,就在原本的路佛宮附近。佛瑞爾(Robert of Dreux)在1187年成立了這座有四位神職長官的書院聖堂,但1739年已倒塌不堪,路易十五(Louis XV)為其資助5萬皇冠重建,並命名為「聖路易路佛」(Saint-Louis-du-Louvre)。1790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該教堂被禁,次年又成為巴黎歷史上第一座專為聖殿使用的宗教堂,一直維持到被拆除為佐拿翁為路佛宮擴建佔地而取代,但改革派會眾卻拯救了原有聖路易路佛的詩班座位轉移到新的聖殿「羅亞多瑞路佛」(l'Oratoire du Louvre),並一直保留至今。聖路易路佛分別由Thomans Germain(設計金銀工具)和Jean-Baptiste II Lemoyne(雕塑安聯諾的作品)等兩位地位社會的藝術家設計,採取十字架結構,內部富饒及桁欄式拱門簷外,十八世紀中期人望甚高,不過入口及門廊建築風格的批評也相當多。1743年,路易十五的教師兼首相費路爾殿下(Cardinal Fleury)過世時,路易十五下令安葬在聖路易路佛,從而成為一場當時法國雕塑史上受重視的大事件,更舉行了一場公開比賽以決定墓誌碑的施工者。1791年,在巴黎市長Jean Sylvain Bailly及馬奎斯德勒法耶特的要求下,迎來了新成立的改革派會眾,聖路易路佛以每年16450法郎的價格出租給他們,並在復活節第一次做禮拜。1598年,安丹條約(Edict of Nantes)禁止巴黎的基督教崇拜,1685年,福廢洛法令(Edict of Fontainebleau)又將此條約擴及整個法國,為此,三個原來的天主教廟,分別為聖母大教堂(Sainte-Marie-des-Anges)、彭特蒙特修道院(Pentemont Abbey)以及聖路易路佛被獻給改革派進行會眾崇拜。1806年,拿破侖宣佈在奧羅裡路佛(Oratoire du Louvre)擴建路佛宮時,聖路易路佛就此遭到拆除,但改革派會眾得以保存原堂部份詩班的座位移至新成立的羅亞多瑞路佛,進行後繼崇拜,至1850年路佛宮丹農(Denon)翼新建完成前,原聖路易路佛仍維持了最後的部分。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