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從外面看「福勒設計館」這座位於慕尼黑MaxvorstadtArcisstrasse 12的「福勒設計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它是在1933年至1937年間在納粹時期建成,被阿道夫·希特勒廣泛使用。與其他許多與納粹有關的建築不同,該建築今天依然存在,目前改作為慕尼黑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校舍。在納粹時代,該建築作為阿道夫·希特勒的象徵性建築。德國投降後,美國佔領部隊將這兩座建築用作"Zentrale Sammelstelle",負責管理納粹從整個歐洲偷竊的藝術品。該建築還因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署而聞名,在該協定中,德國從捷克斯洛伐克獲得了蘇帝涅地區,希特勒本人在該建築內的辦公室簽署了文件,其他簽署方還包括德國、意大利、法國和英國,但明顯沒有捷克斯洛伐克本身。今天,這個事件也以德語、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的紀念碑紀念。如今,這座建築改作為作為慕尼黑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校舍,其大會廳也改作為音樂表演廳。從2005年到2011年,該建築內安裝了一些不知道多少的足跡石,但出於"消防保護"的原因,該建築內的足跡石最終被市政府移除。該建築的設計與建築物首次於1931年由建築師Paul Ludwig Troost提出,並於1933至1937年間進行建設,Troost於1934年去世後,Leonhard Gall繼續完成建築。從建築的角度來說,Brienner Strasse是一個對稱軸線,另一座同樣設計的建築是No. 10Katharina-von-Bora-Strasse的NSDAP行政大樓。這座建築曾經是希特勒的私人書房,在1938年,希特勒在這裡簽署慕尼黑協定,注意原有的壁爐和天花板燈。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