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
.webp )
波士尼亞-波赫聯邦
拉丁橋
.webp)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Latin Bridge(拉丁橋)位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米爾謝加城市,曾於1914年成為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素的源頭,即奧地利王子夫倫茲·費迪南德被格瓦里洛·普林西普在該橋的北端槍殺事件。該橋傳說在1541年清真對薩拉熱窩斯的普查中提到並由皮匠和伊斯梅德的兒子赫賽德建造,此役橋構造素以木材相關,再由當時的城市傑出公民阿里·阿尼貝格在1565年將其改裝成石橋。1791年11月15日的大洪水造成橋梁損壞,後由薩拉熱窩斯的商人阿卜杜拉·阿格·布里加資助修復,從「布里加」的數字可以推斷其重建時間約為1798/99 年。橋長四個拱門,支撐於三個堅固的支柱和堤岸,其建材為石及熟石膏,雙面開口的「眼睛」結構在橋上極為明顯,同時也出現在薩拉熱窩斯徽章的背景下。此外,由於奧地利匈牙利時期的汽車增多,在橋上也加裝兩側的搖臂來緩衝汽車及行人,而在南斯拉夫時期,該橋也因而以「普林西普橋」(Principov most)....等聞名。20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橋的右岸街道對角處對奧地利皇室次子夫倫茲·費迪南德下槍,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南斯拉夫時期,橋改名為「普林西普橋」,但至緬甸戰爭結束之後,名稱又回歸為「拉丁橋」。於橋旁設置了一塊紀念牌板來表彰普林西普在此槍殺夫倫茲·費迪南德、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的地點。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2°C
體感溫度:0°C
降雨機率:0%
風速:5.9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Recommend
產品推薦
票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