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
.webp )
.webp)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聖布裡吉達(Santa Brigida)」是一座專為瑞典聖布裡吉達及瑞典國教堂在羅馬而建的教堂。它也被稱為「聖布裡吉達瓦康度菲歐裡」,因為它是在當時的「瓦康度菲歐裡」附近興建,現時則變成獨立的「法蘭塞斯廣場」。第一座廟宇是在博尼法基斯樞機主教時期建造,但後來被拋棄了。於1513年,瑞典維斯特勞斯主教後來的彼得·曼松(Peder Månsson)又重新興建了教堂,並於教皇保羅三世的統治時期正式贈與了烏普薩拉主教(Bishop of Uppsala)。在十八世紀初被教皇克萊門十一世重新修葺。於1828年,教皇列奧十二世將修道院及教堂贈與了聖瑪麗亞修道院。他們沒有資金修葺該廟宇,於1855年將其轉讓給了聖心會(Congregation of Holy Cross),一個法國的會所。為他們於1857至1858年間重新修復了教堂及聖布裡吉達的房間。接著的所有者則是波蘭的加爾默羅會,於1889年收贈了修道院及教堂,一直保存到1930年,然後才又回歸到布裡吉達修道姊妹會。於1991年的布裡吉達會週年慶典中,教堂的繪畫受到了修復;正面的石獅是1705年由安德里亞·弗奇尼亞(Andrea Fucigna)興建的,其中的窗口框架於19世紀則改變了方式;而neo-romanesque (新魯曼式)的鐘樓則是1894年的事,是由Raffaele Ingami 設計的,當時也為道院的其他工程進行了很多的加固。此外,還有兩個大理石聖水池,右手邊的聖水池上有「法蘭塞家族」的百合,當時約多多·法蘭塞(Cardinal Odoardo Farnese)為修道院的保護者,於1601至1626年間;左邊的聖水池則有加爾默羅會的軍徽。另一位保護者則是蓋爾文歐·歐爾西尼(Cardinal Virginio Orsini),其軍徽則可以在聖堂寄存室的大理石碗上找到。於十八世紀初,教堂被Biagio Puccini所繪畫的「聖布裡吉達生活場景」六幅油畫裝飾了,這些油畫是於1702至1705年間建立的;約1709至1711年,Puccini還裝飾了大型天花板壁畫,中央是「聖布裡吉達的榮耀」,顯然是受Melchiorre Cafà 1660年代示意「聖凱瑟琳的榮耀」大型大理石浮雕畫的影響。其他在教堂的紀念牌不在原來的位置,有兩枚的安置在聖理察廳門旁及入口處,曾經應該安置在聖布裡吉達之房間裡;而另一枚很可能是在教堂於十六世紀興建之前安置在正面上的。進入聖室後有兩扇門,一扇通往聖理察廳,而另一扇則是新的聖堂寄存室;聖室建於1894年,由Raffaele Ingami以neo-Gothic 風格建造,獻給了英國布裡吉達會僧侶理查德·雷諾斯(Richard Reynolds),他於1535年在倫敦失去生命成為會所最重要的烈士。牆上也有Eugenio Cisterna所繪的「聖母行程」八幅畫;右邊則有Tommaso Righi 的尼爾斯·卡爾·比勒克斯(Nils Karl-sonBielke)的紀念坐像;他為聖布裡吉達的一位後裔,在轉換為天主教後失去家園而於羅馬尋求避險,之後更被委任為參議員,去世之葬處未詳。同樣在右邊也有「聖母聖桌」,上面的畫作由Virginio Monti所繪,描繪了「聖母及聖嬰」於一個古典景觀中,為Annibale Carracci瑪失去的原作的複製品。對於這個聖桌,有著聖凱瑟琳聖桌,於1894年重新裝飾過。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