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位於市中心的「米蘭聖費德勒大教堂」供奉的是聖彌爾斯烈士,此教堂源於7世紀的基督教堂,致力於埃菲米亞(Euphemia)。現存的教堂建於1120年,建築風格屬於羅馬式:三梁不規則導入中央簡橫,由於對兩個主要拱形臺的尺寸較小,中央也呈不規則狀。後方有隔間拱牆,拱脊以骨架形式帷幔修飾。安東尼奧·朱西斯尼(Antonio Giussani)的修復改變了門面和鐘樓。周圍用羅馬石料製作的上方裝飾,以及改造後的北方步行器和獅子圍護墻。門面的新羅馬拱門,1914年從頭重建,中央有一個玫瑰形的窗戶。鐘樓可能與大教堂同時建造, 1117年1月3日的地震導致其毀損,1271年重建後由於時間久遠而傾斜,於1905年拆除至約11.9米的高度,然後重新翻修。在外面有很多有趣的細節,例如中央拱門三層多邊形,由十三世紀的露臺環繞,並由古老的尖頭門,即所謂的龍門,旁邊是中世紀的浮雕。據最常見的假設,上方代表先知哈巴谷,手中拿著他為但以理帶來的食物籃子,而在底部則削出羅馬拱門浮雕,代表「但以理在獅子洞中坐廳的場景」。教堂內部有三個拱頂和三個神壇,由金字塔形的圓頂環繞,並可沿步行參觀中世紀的膜拜壁畫。在十字架禮拜堂,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理石祭壇,上方有一個由伊西多羅·比安奇(Isidoro Bianchi)於1623年繪製的紙雕十字架。上帝、被拯救的基督居中陳列,佈滿三圈。第一圈是聖徒,伴隨著聖彼得·烈士(S. Peter Martyr)和其他聖人。第二圈是分組的聖人,主教和教宗。最後一圈則是一群天使和大天使。右邊的第一個禮拜堂的特色與其他不同,天花板有巴洛克灰泥裝飾,牆壁上有一幅1504年由喬瓦尼·安德烈·德馬吉斯特里斯(Giovanni Andrea De Magistris)繪製的三道聯屏,描繪聖母瑪利亞,兩旁有耶穌基督和聖塞巴斯汀(Saints Sebastian and Rocco),在下面有一個由米蘭哥白尼主教聖安曼齊(sant'Amanzio)的骨灰所組成的墳墓。北走廊末端有被淨化者聖母瑪利亞的禮拜堂,有一尊17世紀鎏金的木像,上方則是由多米尼哥·卡雷薩那(Domenico Caresana)和弗朗西斯科·卡帕諾(Francesco Carpano)繪製的聖母昇天壁畫,兩側有四幅17世紀描繪聖母結婚、耶穌誕生、天使向牧羊人宣講和三賢拜訪的壁畫。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