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佈列拉天文臺」是位於米蘭佈列拉區的一座天文觀測臺,於1764年由耶穌會會士羅傑‧波斯科維契建立,1773年7月21日克萊門一世掃蕩耶穌會後,宮殿和天文臺被進入北義大利當局奧地利沙皇政權的手中。1786年12月1日,奧地利帝國導入了「歐洲時間」,被倫巴底州監察總督喬薩普·迪·西爾策克(Count Giuseppe Di Wilczek)聘請的天文學家,在米蘭大教堂中建造出一條子午線,由喬安倫多‧森西利斯(Giovanni Angelo Cesaris)和弗朗西斯科‧雷吉奧(Francesco Reggio)所建造,波斯科維契擔任顧問。1861年,米蘭加入意大利王國後,天文臺開始由意大利政府管理,在米蘭的萊昂納多‧達文西科學技術博物館裡展覽著相關木製雕塑。 1862年,新接管的意大利政府為了改善天文臺設備委託德國構建者喬治‧梅爾茲(Georg Merz)為它製造一個218毫米的默茲恆星分光望遠鏡,1946年天文臺正式成為新生意大利共和國的科研機構,並於2001年正式成為國家天文研究院的一部分。1954至1964年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瑪格蕾塔‧哈克(Margherita Hack)在這座天文臺工作,直到她成為的都靈大學物理系教授為止。如今,天文臺的工作人員約有一百人。研究範圍從行星,星體,黑洞到銀河、伽馬射線爆發和宇宙學,等等,都有涉及,且也在此處技術研究是應用於天文儀器的建設上,是全球領先的X射線天文學光學器材與太空任務的發展單位之一。天文臺博物館的收藏品收錄了多年來佈列拉天文學家使用的天文儀器,從古老的天文臺開業到1970年代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而收藏品的開始,也是由喬瓦尼‧夏亞帕萊利(Giovanni Schiaparelli)所收集,後續並受到多位主任的加持,收藏品於天文臺的大廳內展出。1999年,他們修復了原來尚存的8英寸反射望遠鏡及圓頂,此望遠鏡曾在1875年由夏亞帕萊利科學研究,包括雙星系統、彗星、小行星及太陽系內行星,尤其是火星,今天的鏡頭及天窗又恢復作用並對外開放。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