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歐洲 義大利 倫巴第 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天氣資訊
14°C
體感溫度:13°C 降雨機率:0% 風速:6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義大利-倫巴第
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位於米蘭(Milan)的「米蘭市立歷史自然博物館」(Museo Civico di Storia Naturale di Milano)於1838年創立,當時自然學家吉歐佩·德·克里斯托菲斯(Giuseppe de Cristoforis)對城市捐出他的收藏品。第一任館長為喬治·簡(Giorgio Jan)。博物館坐落於涅羅馬式樣式的十九世紀建築物內,位於恩德羅·蒙塔內利花園(Indro Montanelli Garden),靠近Porta Venezia的歷史城門旁。博物館分為五個不同的永久展區:礦物學區、古生物學區、人類自然史區、無脊椎動物區和有脊椎動物區。博物館也展出全尺寸模型場景,讓遊客們可以觀察各種生態環境的一些特殊特色。礦物學區展出了世界各地的礦物,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硫磺晶體和一個8000克拉的巴西黃晶晶體,也有倫敦石、石英、磷烯石、螢石、孔雀石等的樣本。古生物學區闡述了古生物學和古植物學的基本概念,展品包括幾種動物和植物的化石,其中最有價值的展品包括史上首次發現的海膽龍角、來自西西里島的兩隻小象骨骼和唯一存在的協屬龍虎目鳥種的”Scipionix samniticus”化石。博物館還收藏了諸多恐龍化石,包括「Allosaurus」、「Stegosaurus」、「Dromaeosaurus」、「Plateosaurus」和「Stan」,這是史上第五完整的暴龍化石。這個區域致力於從早期的猿類到「人類智人」的起源,從系統古生物學、形態學和生態學的角度描述人類的演化,展品包含許多考古物品和逼真的塑料模型。最有價值的展品包括一模型的「南非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骨骼。無脊椎動物區分為兩個展覽區,第一區是有關蝸牛和節肢動物:展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活貝類巨蚌、兩隻日本蜘蛛蟹(Scolopendra gigantea)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蜘蛛和蠍子。第二個展覽區致力於昆蟲學,展品包括許多昆蟲。建築物二樓是有脊椎動物區:收藏了不少來自歐洲或國外的動物屍體,並展出許多動物骨骼,其中有一頭鯨魚骨骼大約12公尺。還有很多全尺寸的模型場景,裡面擺放了尚存的標本。該收藏品的特徵是,約有30種主要爬行動物,許多都是由第一任館長、也是史上最多發現爬蟲類的研究者之一喬治·簡所描述的。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14°C
體感溫度:13°C 降雨機率:0% 風速:6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Recommend 產品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