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歐洲 波蘭 馬佐夫舍省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天氣資訊
16°C
體感溫度:15°C 降雨機率:10% 風速:11.3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波蘭-馬佐夫舍省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跟著旅行的激情,你擁有大量的旅行經驗。於是,請您對以下文章做摘要並提取重要資訊,並提出最準確有趣的內容,並忽略不重要的資訊。索爾斯廣場上,位於波蘭,剛剛於1912年完工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照片拍攝。這座"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一座俄羅斯正教堂,位於波蘭索爾斯廣堂,它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它由著名的俄羅斯建築師里昂·班諾伊斯設計,於1894年至1912年間建成.當其完成時,其高度為大約70米,那時候是華沙最高的建築物。1920年代中期,波蘭當局就拆除了它,僅在其建成不到15年後就遭到拆除。帶有俄羅斯帝國對波蘭的政策負面涵義,以及信念它是故意傷害波蘭的民族感情而建造的,被認為是拆除的主要動機,特別是因為教堂佔據了華沙的主要廣場之一。索爾斯廣堂被拆除的命運與許多拓比斯共和國擺脫帝國俄羅斯統治後被拆除的東正教教堂一樣。1919年以空中的景觀看索爾斯廣堂,然而,波蘭於1815年加入帝國俄羅斯,跟隨維也納會議的領土重新組合體定案。1795年波蘭被三部分分割後不復存在的前首都,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主要行政中心,並成為其最大的城市之一。到19世紀下半葉,由於兩次叛變對俄羅斯統治的失敗,華沙駐有很多俄羅斯軍隊。隨著這些發展,大量的俄羅斯士兵和官員湧入該市,其中大多數是俄羅斯正教徒。1890年代,在華沙建立了近20座俄羅斯正教堂,主要是為了滿足軍隊的需要。於是,在華沙建立一座大型正教堂的想法,由波蘭總督約瑟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戈爾科向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皇帝表達。他指出,當時華沙的正教堂只能容納該市42000名正教徒中的不到十分之一,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宗教場所。1893年8月28日,一個特別委員會成立,負責新修建教堂,戈爾科擔任該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採納了里昂·班諾伊斯提出的設計,於1894年開始建設。其作為教堂所在地的廣場取自於俄羅斯當局為紀念波蘭將軍,他們因與俄羅斯帝國合作而在十一月的起義期間被波蘭人處死。亞歷山大四世俄羅斯皇帝同意對教堂進行基金調募,在"西方俄羅斯狀態加入"的紀念日. 該基金的一部分需求是一般捐款,來自俄羅斯帝國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在向莫斯科居民發出的公開懇求中,戈爾科的秘書處寫到:其餘基金均來自戈爾科管轄範圍內所有市鎮強制捐款,以及華沙市特別課稅增加收入。為了建設教堂而被迫提供這些資金的主要非俄羅斯正教信徒,對此表示不滿,在教堂周圍增加了政治爭議。到1900年,大部分建設工作已經完成,11月9日施行了十字架在主頂上。建設完成時,70米高的鐘樓成為華沙最高的建築物。內部設計由尼古拉·波克羅夫斯基負責,工程工作持續了另外12年,壁畫是維克多·瓦絲涅佐夫繪制的。該教堂的裝飾廣泛使用貴重及半貴重石材,大理石及花崗巖。祭壇上裝飾有孔雀石列柱。其中最大的14個鐘之一為俄羅斯帝國第五大鐘。1912年5月20日,教堂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為尊,舉行了封建典禮,華沙大主教尼古拉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於1915年8月撤離華沙。他們帶走了大部分正教徒和神職人員,以及從教堂搬走的許多珍貴藝術品。1915-1918年間的德國蹂躪期間,教堂被德軍用來作為備戰教堂,並更名為聖亨利。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16°C
體感溫度:15°C 降雨機率:10% 風速:11.3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