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Synagogue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天氣資訊
0°C
體感溫度:-4°C 降雨機率:0% 風速:12.2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Great Synagogue
波蘭-波美拉尼亞省
Great Synagogue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大鐘塔是德國丹茨格猶太社區在丹茨格市的一座猶太教堂,於1885年至1887年間在Reitbahnstraße(現為Bogusławski街)上建成。它是丹茨格最大的猶太教堂,於1939年5月被自由城市政府拆毀。大鐘塔以新文藝復興風格建造,以長矩形為基礎。大鐘塔是丹茨格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備有巨大圓頂、兩座塔樓及夜間可見的燈籠。於正面的頭排中間設有一座大型彩色玻璃窗,上面有星星大衛印記,所有塔樓頂都裝飾有網織的星星大衛。寬敞的內部開有帆穹,上懸掛有巨大水晶枝形吊燈,地下的「主廳」位於圓頂之下,「聖櫃」為高臺安置,後方有布幔掛於鑲形凹室上,而上方則有十誡綱臺由兩隻石獅支撐;背後置有大型風琴和由100名成員組成的唱詩團;賓拿壇位於高臺後方。可供參與宗教儀式的人數可達2000人,主廳兩排長椅可容納1600人,側牆處及西門入口處有分別由多面柱支撐的大型拱廊,可容納300位婦女。牆壁上飾有植物圖案、幾何符號及聖經文字。整座猶太教堂均配備了電力供應,包括暖氣和照明,在19世紀末相當少見。大鐘塔由五個改革社區負責籌資:Altschottland、Weinberg、Langfuhr、 Danzig-Breitgasse 和 Danzig-Mattenbuden,而建築公司則由市議會頒發授權,由柏林Ende & Böckmann公司施工。於1887年9月15日,經由丹茨格拉比Kossman Werner的儀式,大鐘塔正式開幕,市議會及信眾均有出席。其將傳統聖經卷軸從舊猶太堂及其他兩間猶太堂運來安放於「聖櫃」內,並點燃永恆的燭光。首次宗教儀式於1887年12月8日舉行。20世紀初,大鐘塔成為改革派猶太教的最著名的中心之一,該堂夾設著許多罕見及古物,尤以Lesser Giełdziński收藏物最負盛名。該堂亦曾舉辦過許多音樂會,且來自世界各地的拉比和教授也紛紛來此做講座宣教。1920年代,反猶太主義興起,納粹黨在德國的勢力興起。丹茨格與德國密不可分,儘管正式與德國分離的《凡爾賽條約》保護丹茨格猶太人,但自1933年3月起,當地納粹黨奪取政府控制權後,猶太人在丹茨格的生活便越來越不安。從此以後,大鐘塔成為兩次縱火的攻擊目標。都曾受到當地猶太人所組織的形式王國力量和丹茨格警方的防守,因警方擔心任何對猶太人的忽視將會導致波蘭的干涉之擔憂。儘管自由城市丹茨格的憲法為丹茨格猶太人提供比在德國更嚴格的保護,但於1938年8月納粹支持者仍擅闖大鐘塔,並踐踏聖經卷軸。在社區領導人決定保存部分文物廢開教堂後 – 檔案已運往耶路撒冷、圖書館轉移至維爾紐斯,博物館以美國為目的地,同時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大鐘塔不得不將風琴出售至克拉科夫、燭臺轉往華沙,以及長椅出售至Nowy Port。然而籌集來的資金並不夠用,於1939年初大鐘塔以賣給丹茨格士古堡為依歸。1939年4月15日,為最後一次宗教儀式,不久士古堡接管該堂,圍繞場地的籬笆上飾上「來吧美麗的五月,解放我們的猶太人」的橫幅。於5月2日,由納粹黨支持的政府開始拆毀該建築。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後,納粹部隊佔領了該市,消滅所有抵抗力量,並宣稱該市為德國領土。次級世界大戰期間,多數丹茨格猶太人被安排集中進行納粹種族滅絕計劃。倖存者大多們遷往以色列定居。然而重建大鐘塔並不太切實際,原址彌足珍貴,所佔土地有部分為新格但斯克社區所有,另一部分則屬於「國家安全局」。然而另餘的土地,一間戲院建於此。在2014年9月,新格但斯克莎士比亞劇場於此開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0°C
體感溫度:-4°C 降雨機率:0% 風速:12.2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