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聖保羅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聖三一主教堂是俄羅斯東正教堂,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核心,是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建築工程始於1719年,但由於結構出現嚴重的裂痕,威脅到其穩定性,1744年下令拆除。可惜雙親威廉大帝統治時期的設計競賽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直到1774年才選擇了伊凡·斯塔羅夫的設計,於1778年開始建造,1790年終於建成,完滿落成,為修道院的核心和重點建築物之一。1790年落成時,為紀念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崇拜會典中將他的遺骸移到此地。修道院建於1710年,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之勝利的1240年涅瓦戰役為前提。亞歷山大女皇大帝統治時期爭取到了各方支持,1763年舉行了建築設計的競賽,最終在1774年選出了伊凡·斯塔羅夫的設計,一座單寶拱頂的新古典風格大教堂。落成的聖三一主教堂上方有一個高支柱的教堂圓頂,兩側有雙層鐘樓。主入口有六根多利式柱子,側面為淺板和柱子;北側和南側入口上面有費多特·舒賓雕刻的浮雕,分別描繪舊約和新約的事件。大教堂呈十字形平面,三條榀形廊道,主榀支撐著哥林多式柱子,圓頂有16個窗戶,聖界安放在大理石製的聖壇上,其圖像由伊凡·阿基莫夫和青銅細工完成,室內裝飾豐富,有各種壁畫、浮雕和雕像。此外,大教堂收集了多件貴重的聖物和裝飾物品,包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銀色靈柩、主衣物片段、普拉央的圖像等。革命以後,許多貴重物品被從教堂移走,送往博物館,是俄羅斯正教教堂沒收的一部分。在1933年大教堂被關閉之後,時間一推移,修道院逐漸復興,1955年聖三一主教堂歸正教,1957年隆重被長老再次獻聖,歷史被重現。1989年6月3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遺骸被歸還修道院,修道院從此恢復了它的原有樣貌,並成為修道院的主要教堂。2017年7月13至28日,大約50萬人參訪這座大教堂,以拜訪來自巴里的聖尼古拉斯的聖像。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